• 沒有找到結果。

多位學者研究發現,知識結構與學習表現有密切的關係,且知識結構能 有效預測學習表現。在知識結構的差異方面,專家的知識結構優於生手,能 力較佳者的知識結構優於能力較差者;在教學對知識結構的影響方面,發現 教學的介入能改變知識結構,所以知識結構有測量之必要,可藉由知識結構 的測量,發現教學的成效,並依其知識結構修正教學的步驟,以及能更有效 的施予補救教學,達到更有效的學習成效。

一、測量方法的特性

Royer, Cisero & Carlo (1993)曾指出,網路模式對知識結構的研究 相當具體與客觀,大多數測量知識結構的方法是根據此理論發展出來的,這 些方法有三項特性(江淑卿,1997)

(一)所測量的知識結構的靜態的。

(二)所測量的知識結構於陳述性知識,對於程序性知識的測量較有限。

(三)不同測量方法僅測得部份複雜的認知表徵,且各有其適合的領域。

二、測量方法的種類

測量知識結構的方法很多,Koubek & Mountjoy(1991)將測量方法分 網路(pathfinder networks)(Jonassen, et al.,1993),下列分別敘述及比較之

(蔡佳燕,1990)

1.多向度量尺:

是多變量分析的一種,蒐集 n 個觀察點的相似度,形成近似矩陣,然後 根據此近似矩陣,決定最佳的 m 度空間來描述這些觀察體,而這 n 個觀察點 有其座標位置,從座標位置可以知道觀察點的空間關係為何。

2.集群分析:

亦是多變量分析的一種,是根據相似性客觀地將相似者歸集在同一集 群,有階層集群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和非階層集群分析 (non-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兩種。本研究所利用的集群分析方 法是 K 平均數法(K-means methods),即先假定集群的個數為 K,將所有觀察 值分成 K 群,然後依各觀察值到中心點距離遠近重新移動,使各觀察值將移 至最靠近的群體中,此時再計算各群體的新中點,這時繼續再移動各觀察值 到最近的群體,這樣不斷重複,直到不能再重新分派為止。

3.徑路搜尋網路分析:

是一個理論圖形(graph-theoretic)方法,能將近似矩陣(proximity matrix)經過轉換後,獲得一個網路結構(network structure),在這網路結 構中,每一概念是一個節點(node),而節點之間用一個線來鏈結(linking),

表示兩概念之間有關係。此外,在鏈結的線上有一個加權值(weighting),表 示節點之間的鏈結強度。本研究即以此為主要研究工具,下節將著重對徑路 搜尋之理論與分析應用加以探討。

Cooke, Durso & Schvaneveldt(1986)亦指出,徑路搜尋比多向度量尺 的向度表徵,更能掌握回憶作業中的組織關係。徑路搜尋強調概念與概念間 的關係,而多向度表徵則只提供關於全部概念空間的訊息。比較概念與概念 的關係,可以凸顯不同個體間的知識結構差異,如此有助於解釋個體的表現 差異,此為徑路搜尋較其他知識結構表徵技術更實用、有效的主要特點,在

此將不同知識結構量尺方法分析比較如表 2-3-2。

第四節 徑路搜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