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循環形式: 「Motto 主題」

第三章 :樂曲結構

第六節 :循環形式: 「Motto 主題」

編號的《曼弗雷德》(Manfred Symphony)是作曲家第一次將循環主題的技巧應用在全部樂章的交響曲。

筆者將第五號交響曲貫串全部樂章的主題稱為「Motto 主題」,除了 Motto 一詞有格

了終樂章第 546 小節,象徵勝利的伴奏音型進行曲式襯底,更是對照送葬進行曲式的第 一樂章導奏相同以及相異。足見柴科夫斯基在整首交響曲結構上嚴謹的安排以及偉大作 曲家的巧思。

第四章 指揮詮釋與實務探討

本章節將會以第一人稱為主要的描述視角,「我」將會取代「筆者」這種相對客觀 角度的用語。我一直認為音樂藝術是在主觀的感性以及客觀的理性兩者之間取得一個微 妙的平衡。因此,我會根據所採集到之各種資料以及分析的結果,搭配我自己在準備音 樂會期間碰到的一些困難與經驗,以相對較為個人的情緒、偏向主觀的角度來論述本交 響曲。

第五號交響曲的樂團編制如下:

長笛三部(第三部兼吹短笛)、雙簧管兩部、A 調單簧管兩部、低音管兩部;

法國號四部、A 調小號兩部、長號三部、低音號;

定音鼓;

絃樂五部。

我在排練時的樂團編制為第一小提琴八人、第二小提琴八人、中提琴六人、大提琴 六人、低音提琴四人;長笛三人、雙簧管兩人、單簧管兩人、低音管兩人、法國號四人、

小號四人、長號三人、低音號一人、以及定音鼓一人。

第一節 第一樂章

一、導奏

導奏為 Andante,拍值 80 的速度,但我個人在速度上會希望更緩一些,以更貼近沉 重(pesante)的情緒,現行可以聽到的錄音版本大部分亦是做如此處理。此時主旋律為 單簧管兩部,除此之外還有絃樂四部為伴奏襯底,第二小提琴稍後加入;而第一小提琴 在整個導奏段落都是休息的狀態。此時我會將注意力集中於絃樂聲部上,右手指揮動作 不能太大,盡可能揮出濃厚而沉重的拍型,拍點小心不要過於斷奏(staccato)的情緒,

第二、第四拍會以相對虛拍(melding)的拍型,直到第 4 小節的第 4 拍。整個導奏的段 落,絃樂音符實質長度都要小心不可拉奏太短便休息(tenuto)。

第 14 小節以及第 16 小節出現了 f 的音量記號,但此處要很小心,大聲只是曇花一 現,並且要小心絃樂不要不小心蓋掉了單簧管的主旋律。第 20 小節的延長記號

(fermata),我會將整個音樂情緒都停頓下來,但要留意雙手姿勢不能祟動,彷彿空氣 凝結一般。第 21 小節重新給予預備拍切記動作要更小心,不需要小到看不見,但預備 拍一定要緩和並且能讓單簧管團員有充分的時間吸氣。第 24 小節的 f 音量,我會要求 比前一句的 f 音量更敢釋放出來一些,原因有二:第二句(從第 21 小節開始)的音樂 情緒是從更小聲、更深邃的情緒開展,音量漸強到第 24 小節時,可造成比較顯著地情 緒張力表現;除此之外,第 25 小節譜上要求的音量退回到 mf,表示此樂句作曲家想更 突破束縛,因此第 24 小節的 f 要相對更敢演奏些,才有空間退回 mf 的強度。到達第 28 小節以及第 30 小節時,為整段導奏最強的部份,也正因如此,所以導奏結尾停留在 e 小調的屬和絃上時,成為整段中最虛弱的情緒。

二、呈示部 以後才開始「加速」,例如傑利畢達克(Sergiu Celibidache, 1912-1996);也有另一種少 數以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1918-1990)為例,是以原速方式演奏。

我當時在排練樂團是選擇比原速稍慢的速度來詮釋,原因是由於原譜上標示的速度

六分音符提早吹出來,造成趕拍的現象,要嚴格管控,但同時所有的銅管,包括第 85 小節法國號、長號的音型,我會希望要求多一些,造成整段音樂在音響上有更多衝擊效 果,同時要小心法國號的音量不足而長號太多,在音響上呈現不平衡的現象。第 96 小 節到第 99 小節是 hemiola 音型,這邊要嚴格要求兩組聲部節奏上的精準【譜例 4-1-1】,

排練的經驗,在第 98 小節就會亂掉,銅管聲部容易衝太快而有解體的危機。

【譜例 4-1-1】 第一樂章呈示部 hemiola,第 98-99 小節

第 100 小節開始,我希望以第一組法國號、長號為主,第二組木管、絃樂為輔,兩 組交替演奏音型 1,需要各組分別演練,同一組的團員一定要有意識地聽到同一組其他 聲部「一起」演奏,第 104 小節長號兩部為絃樂的對旋律,我會要求長號以對抗絃樂全 體(加上長笛以及單簧管)的態勢勇敢演奏出來,讓此段落可以很清晰地聽到兩條旋律

線的交織交錯,為同一個目標終點:第 108 小節邁進。到了第 108 小節低音號以及低音 提琴很重要,這些聲部以沉重而堅定的腳步,亦步亦趨到達下一個終點:第 115 小節的 第二大拍。

第 116 小節為第一主題區域及第二主題區域的過渡段落。第 116 小節音型 2 的第一 大拍有個 sfp(sforzando-piano)記號(請參照【譜例 3-2-4】),這是柴科夫斯基在兩個 段落中間的慣用創作手法,特別是從前面較為節奏性的段落進入到比較旋律性的段落所 常見的處理。83 因此,我會在第 116 小節的第一大拍以及大的動作揮下正拍,並且將手 勢壓到最低,以控制絃樂四部的音量,同時我會在第一大拍上稍作停留,同時進入到下 個小節後,整個樂團的速度會稍微緩和下來,到了第 128 小節會緩慢更多。直到第 131 小節加速回到原速。

第 132 小節的絃樂撥奏(pizzicato)需要單獨挑出來練習,尤其是五個聲部之間的 接續必須要像同一個聲部撥奏那樣緊密,由低音到高音,再由高音回到低音。第 152 小

83 Henry Zajaczkowski: Tchaikovsky’s Musical Style, 6.

上,但我會希望所有演奏的團員都要聽到低音提琴的撥奏,同時在心中默算六小拍,在

高潮外,上述聲部以長號第一、第二部為核心,全力演奏,同時法國號以及小號務必要

第 464 小節以及第 166 小節我希望法國號(搭配上單簧管的配器)被凸顯出來,增 加其不同的音響效果。

五、尾奏

從第 485 小節開始,我希望兩個小節的稍為漸快進入到最後的尾奏段落,一直到第 503 小節到第 506 小節,到達本樂章的最後一次高潮,都是持續有點趕的情緒,直到第 507 開始,回到最初的第一主題送葬進行曲風格,速度再緩下來。第 512 小節的小號為 音型 1 變形的新素材,在逐漸漸弱的音量之中,例如第 520 小節的小號要小心將音符吹 奏過長,聽起來變得拖泥帶水。

從第 523 小節開始隨著配器織度不斷不斷變稀疏,指揮要相當注意團員演奏的緊張 度會漸漸淡化掉,例如音型 1 的十六分音符會不夠確實,大提琴與低音提琴進行曲式的 八分音符伴奏會因為音量變小聲,八分音符變長而張力潰散掉。最後第 535 小節剩下低 音提琴有移動的音符,此處除了音量減少到整個樂章最小聲以外,我也會讓速度更加慢 下來,剩下最後四個小節的音量變化,我會讓剩下的聲部帶領我,音量漸弱直到完全聽 不見才收掉,結束這個樂章。

第二節 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拍號為 12/8 拍,為複拍子樂章,總譜上要求是附點四分音符(為一拍)54 的速度,我個人在開頭速度上會希望更緩更深情的想法,但以實際排練經驗來說,會需 要配合第 8 小節進來的法國號獨奏的演奏能力,我當時找到的是一位大一新生擔任法國 號第一部,會讓這位學弟吹奏第五號交響曲的第一部,除了因為該學弟具備傑出的演奏 能力外,另外一方面也算是鼓勵年輕學子可以有演奏經典曲目的經驗。但在實際上音樂 的呈現就需要稍微妥協,因此在綜合考量之下,我當時選定的速度大約是一拍 60,比總 譜上標示的速度還要快一些。

柴科夫斯基在樂章開頭標示了:Andante cantabile, con alcuna licenza,意思是「如歌 的行板,不按照常規、有一定程度自由的」,因此我個人會這個樂章會搭配作曲家所寫 的文字術語、以及音樂結構、和聲的分析,做出相應適當的速度變化。

一、A 段

第二樂章一開頭為塊狀和聲式的前奏,由絃樂四部(除了第一小提琴以外)演奏,

基本上我在這前八小節的前奏會比法國號進入主旋律時的速度要更慢一些。一開始是承 襲著第一樂章的晦暗、陰鬱,由 e 小調的屬音調性 b 小調開始演奏,柴科夫斯基巧妙地 在短短八小節以內轉調成為 b 小調的關係大調 D 大調。指揮一開始給予預備拍時切忌給 予太過剛硬,第 2 以及第 3 小節的音量變化,可利用指揮姿勢先膨脹再縮小,第 2 小節 和絃為減和絃,指揮似乎帶點激動的情緒,卻又非常地壓抑,到了第 3 小節第一拍暫時 解決舒緩下來。第 5 以及第 6 小節處為轉調為 D 大調的關鍵,第 6 小節第一小提琴加入 為 D 大調一級和絃的五音,小心加入時過大聲,使用弓尖以上弓開始拉奏會是較好的選 擇。第 7 小節從屬七和絃解決到六級和絃的假終止,可比第 2、第 3 小節處的情緒要稍

微更激烈一些,直到第 8 小節終於等到了正格終止的解決。 還要更緩和(sostenuto),第 16 小節也是法國號在這整段主旋律第一次最大聲(mf)處。

此處單簧管加入主旋律的對位行列,要注意單簧管的漸強漸弱,需要配搭法國號主旋律

84 Henry Zajaczkowski: Tchaikovsky’s Musical Style, 84 & 86.

入的後面聲部猶如斷層一般切斷音樂的情緒。

第 61 小節到第 65 小節是整個 A 段過渡到 B 段的橋樑,此處柴科夫斯基完全不讓

到達最高峰時以 Motto 主題呈現出來,讓觀眾有心領神會之感。以小號帶領,象徵著命 出封閉式(closing)分割八小拍(四個正拍點出、四個小拍停頓),到了第 110 小節第 三大拍時拍型才慢慢軟化融合成 legato 的慢速四拍(第 108、109 小節為 D 大調屬七和

第 115 小節第三拍,我會指示雙簧管在節奏速度上稍微剎車,這種剎車的情緒接給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