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樂曲結構

第三節 :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為三段體,共分為 A-B-A’以及最後一小段尾奏【表 3-3-1】。

【表 3-3-1】 第二樂章段落

段落 小節 Motto 主題 調性

A 1-65 D

B 66-107 * 升 f A’ 108-157 D 尾奏 158-184 * D

一、A 段

樂章開頭延續著第一樂章陰鬱的 b 小調,絃樂四部拉奏出(第一小提琴除外)塊狀 和聲的進行,此處的和聲進行依然是作曲家設計貫串全曲的變格終止,最開頭和絃為 b 小調一級和絃,持續 i-iv-i 的風格。直到了第 5、6 小節持續使用變格終止的形式轉調到 D 大調一級和絃上,但整個 D 大調尚未站穩,使得此時和聲尚未站穩,直到第 6、7、8 小節,才出現了從第一樂章以來難得一見的正格終止,一掃陰鬱。D 大調正式站穩腳步 後,迎接隨之而來的法國號獨奏。法國號的主旋律,筆者將之認定為 A 段的主題 1【譜 例 3-3-1】。

【譜例 3-3-1】 A 段主題 1,第 8-12 小節

法國號的主旋律平穩而安逸,在下半句演奏時,單簧管第一部加入對位以圓滿整個 A 段的主題 1。原本擔綱主旋律的法國號在第 24 小節換成了對旋律的角色,而主旋律換

成了雙簧管第一部獨奏,此為 A 段的主題 2【譜例 3-3-2】。第 24 小節到第 32 小節的主 題 2 為升 F 大調,此曇花一現的的調性,在稍後的段落(B 段)又成為隱喻的暗示(平 行大小調)。

【譜例 3-3-2】 A 段主題 2,第 24-27 小節

第 33 小節由大提琴再次演奏出主題 1,本次樂團的織度更為豐富,加入了法國號四 部以及木管擔任對位旋律以及加強和聲的功用。74 第 45 小節開始,第一小提琴以及中 提琴的主旋律為主題 2 的變形,並且延伸為更完整的樂句。此外,亦加入除了單簧管以 外的木管聲部作為對旋律,第 56 小節,為本樂章第一次音量上的高潮,但隨即弱化準 備進入到 B 段落。

二、B 段

B 段落的拍號由 12/8 拍轉為 4/4 拍。相對於 A 段落的平穩顯得相對不安許多,為升 f 小調,整個段落幾乎沒有比較明顯的終止,第 68、69、70 等小節,升 f 小調的屬七和 絃,反覆出現,卻不解決。不僅如此,大提琴的頑固切分音升 C 為此段落調性的屬音,

在低音域不斷拉奏,更增添了升 f 小調調性的不穩定。

B 段主題由第 67 小節單簧管演奏出,低音管於第 71 小節再重複一次。不僅是伴奏 和聲的不確定性,主旋律也一直停留在升 C(屬音)不解決【譜例 3-3-3】。

74 有關配器的探討,請參閱本論文第四章第二節。

【譜例 3-3-3】 B 段主題,第 67-70 小節

第 75 小節開始絃樂以及木管接二連三的音型為回應 B 段主題的音型,在第 79 小節 再重複一次,只是升高了大二度更增加了音樂的不確定性以及情緒的不安。第 83 小節 到第 90 小節,以更精簡的方式重現一次前段主題應答,只不過這次不但應答更為緊湊,

和聲更加的緊張。第 83 小節到了降 e 小調的屬七和絃,第 87 小節到第 90 小節的答句,

相對於之前是升高了大二度,此句升高了增二度。從第 90 小節開始到第 98 小節,來到 了升 c 小調的屬七和絃,音樂的張力在此時也到達本樂章的第二次高潮,與前次不同,

本段落藉由前面層層和聲以及不和諧音程的堆疊,加上配器以及音量,來到了情緒不安 的最高點。直到第 99 小節到第 102 小節,赫然發現第一樂章導奏的「Motto 主題」。75 第 99 小節到第 107 小節充斥著 D 大調的屬七和絃,一直到了第 110 小節以後才獲得了解 決【譜例 3-3-4】。

【譜例 3-3-4】 B 段和聲進行,第 67-110 小節

三、A’段

第 108 小節開始是 A’段落,與 A 段相同的是絃樂四部鋪陳,不同的是 A 段開頭是

75 有關 Motto 主題的討論,請參閱本論文第三章第六節。

塊狀和聲式的進行,此處為連續的撥奏,而本段落引導出的主旋律為第一小提琴搭配雙 簧管第一部對位。A’段落的主題 1 法國號獨奏與 A 段幾乎(除了第 20 小節與第 123 小 節些微的節奏差異)沒有差別,直到第 125 小節開始刪減了先前 A 段主題 2 的段落。由 木管全體聲部再次演奏主題 1,等於柴科夫斯基省去了讓主題 2 重頭開始鋪陳的安排。

第 134 小節到第 141 小節,等於是 A 段短短一個 23 小節的擴充,到了第 142 小節,

又接續到了主題 2 的高潮段落(對照 A 段第 52 小節),此處配器略有不同。76 第 153 小節到第 157 小節,這次終於要進入最後的終止式結束該樂章。此時柴科夫斯基似乎加 強了「Motto 主題」的陰影,在前一次第 99 小節時,作曲家是一路使用屬七和絃以及不 和諧音程營造出不安情緒,在最高點時「Motto 主題」可以預期地現身,但第 158 小節 的「Motto 主題」卻是突如其來,毫無徵兆。

四、尾奏

第 158 小節到第 163 小節為升 G 的減七和絃,到了第 164 小節為 E 的半減七和絃,

柴科夫斯基再次使用部份音符往下移一個半音的手法,造成可預期的聽覺感受。最後在 第 166 小節以單簧管以及低音管兩部搭配法國號、長號維持著 E 的半減七和絃,直到第 170 小節再次以部分音符半音下行的方式解決回到 D 大調一級和絃【譜例 3-3-5】。

【譜例 3-3-5】 尾奏解決到最後的和絃使用,第 158-170 小節

英國音樂學家札耶奇科夫斯基(Henry Zajaczkowski, 1955-)提到了第 170 小節柴科 夫斯基描寫愛情場景的音樂情緒,時常在先前運用極度醜陋刺耳的和絃,搭配最大的音

76 配器部分討論請參閱本論文第四章第二節。

量及最激烈的情緒,最後小聲且溫柔地解決以製造反差的效果。在《羅密歐與茱麗葉幻 想序曲》(Fantasy overture Romeo and Juliet, 1880)中的第 411 小節亦可見到類似創作手 法。77 第 171 小節絃樂不斷地迴盪主題 2 的旋律,最後越來越破碎、不完整,直到單簧 管兩部演奏出最後的旋律,伴隨著絃樂五部,回到 D 大調終止。

77 Henry Zajaczkowski: Tchaikovsky’s Musical Style, 22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