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感覺統合活動的運用

本節將探討感覺統合對個體活動的重要性及運用感覺統合的相關活動之文獻探討。

壹、感覺統合對個體活動的重要性

一般幼兒會在3歲前發展身體的基礎動作,如翻身、爬行、走路、跑步及跳躍等,在 3 歲以後,感覺動作協調能力才慢慢發展,一直到7、8歲時會趨向穩定與成熟。因此在 3~7歲的階段,是治療及提升感覺統合能力的黃金時期 (洪茂桓,2010)。Bundy 等人

(2002)認為感覺統合系統發展大約會在七歲以前定型,若能在七歲以前,提供適量的 感覺統合刺激,則可以增進個體感覺統合系統的發展。然而處於感覺統合快速發展的兒 童,因尚未能以抽象的概念來認識外界的事物,因此需藉由身體來增加感官及動作的經 驗,像提供大量身體活動,來讓自身的感覺統合獲得充份發展,能有助於情緒穩定,並 奠定良好基礎。個體在七歲以前,人腦就像一部感覺處理機,對外界事物的感受,主要 來自感覺印象,幼童在這階段,經常會動個不停,忙於尋找感覺刺激,較少使用大腦去 思考問題,這段時期稱為是兒童的直覺智慧發展期。在此階段中,幼童會逐漸以視覺取 代聽覺的方式來接受外界訊息(Robinson & Sloutsky, 2004),再加上運用本體感覺及前庭 感覺產生適當的活動,以適應環境需要。如果能藉由適當的活動安排,讓兒童獲得感覺 統合的經驗,對日後認知學習、保持情緒穩定以及適應社會所需具備的感覺統合能力 上,將有極大的助益( Ayres,1989 ; Marr, Windsor & Cermak,2001 )。高麗芷(2006)

認為在嬰幼兒時期應提供多元的刺激,並給予探索的機會,因好的感覺統合發展是好的 人格發展基礎。Ayres (1969)即提出感覺統合的五種基本感覺包括:視覺、聽覺、前庭 覺、觸覺以及本體感覺等,且越早給嬰幼兒各種感覺刺激,其個體的感覺統合越能獲得 正常的發展。Ayres(1920~1988)提出的感覺統合理論認為孩子在七歲以前,是儲備感 覺統合所需要的感官經驗的關鍵期,如可以透過適當的活動,去獲得感覺運動的經 驗,對日後在讀書或寫字等認知學習、保持情緒穩定及適應社會所需具備的感覺統合能

力,都有極大的幫助,良好的感覺統合是幼兒將來在認知學習的根基(丁麗珍,2003)。

從Ayres 自1969 年提出感覺統合理論後,陸陸續續有許多專家學者研究如何幫助 感覺統合發展或治療。在國外文獻中較少針對感覺統合治療的方法做研究,多是以感覺 統合方式去改善其他障礙類別的兒童,如Polatajko, Law, Miller, Schaffer 與Macnab (1991) 研究發現,以感覺統合中的知覺動作治療方式,可改善學習障礙兒童的問題。在Isabelle, Roseanna 與 Eduardo (2013) 研究中以感覺統合治療方式發現可改善3歲幼兒在如廁的 能力。國內有吳傳仁(2007)研究中,透過以視動覺統合為基礎的視訊教學遊戲系統,

發現參與視訊教學遊戲系統的幼兒,在感覺統合中的「感覺調適」、「感覺搜尋」、「情 緒/行為反應」及「感覺統合」等四項,有達到顯著幫助;李國治(2008) 的研究中利用 透過肢體動作的運動遊戲介入後,發現有參與運動遊戲課程的感覺統合失調之發展遲緩 兒童比沒有參與活動的感覺統合失調之發展遲緩兒童,其粗大動作改善情況進步程度較 大;徐永博(2007)研究顯示融合感覺統合治療及遊戲治療後,對發展性協調障礙兒童有 具體的治療效果,可改善發展性協調障礙兒童的動作協調能力,在粗大動作能力及運動 覺的處理能力更是顯著;周志家(2013)研究中發現SID孩童如可以透過家中進行適當 的Wii 感覺統合數位遊戲訓練活動,對於SID孩童平衡、兩側動作協調、聽覺、前庭覺 及本體覺的改善是有明顯的幫助;丁麗珍(2003)研究發現大腦前庭系統與智力有關,讓 孩子們多做一些增加前庭刺激及訓練平衡感的活動,例如:溜滑梯、蹺蹺板、盪鞦韆、

跳床、平衡木或吊橋等,或許可以增進孩子的智力發展。可見感覺統合治療與身體及遊 戲相關聯性大,可透過身體與遊戲活動中來增進幼兒的感覺統合能力及治療。在感覺統 合的治療中,多是採用身體活動及遊戲方式進行,感覺統合與知覺動作訓練對發展遲緩 兒童療效,都有的正向治療效果(汪宜霈、王志中、蔡獻裕,2003);黃謙瑄(2010) 認為不管是在前庭反應不足或過度,都可以透過運動及遊戲加以改善,如反應不 足者,則多讓他們參與具「速度感」的運動,當前庭系統得到滿足,就不會隨意 衝撞找刺激;反應過度者,就需要給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和心理支持,循序漸進、

並由淺入深地增加活動刺激量 ,逐步加以改善前庭的調節功能。陳昱臻(2012)

認為創造性舞蹈融入感覺統合教學活動,可提升幼兒對感覺統合的學習動機並可觀察到 幼兒五項感覺(聽覺、視覺、本體覺、觸覺及平衡覺)的學習表現,動作元素可統合五 項感覺的能力與認知學習。

貳、運用感覺統合的相關活動

尚憶薇(2008)與高麗芷(1994)有提出以下活動可刺激觸覺、動覺及前庭平衡覺 的活動:

一、使用大毛巾或毛毯將幼兒包裹起來做身體滾動,可增加全身的觸覺刺激。

二、在球池內藏東西讓孩子尋找,或幼兒在球池內進行投、接和翻滾活動,可刺激觸覺 功能。

三、暖身、伸展活動或是爬行等身體探索活動,可增加學齡前幼兒關節的活動範圍和精 細動作的協調,並鍛鍊身體的力量。

四、大肌肉發展的活動,例如兔子跳、螃蟹走等可提昇肌肉力量的鍛鍊和骨骼的生長。

五、各種物體和器材結合大肌肉和小肌肉的活動,例如瞭解身體姿勢位置和功能,配合 各種形狀的物體如呼拉圈或角錐,可讓學齡前幼兒強化骨骼肌的力量。

六、使用吊床或是盪鞦韆,使幼兒可左右前後搖動,增強神經抑制功能以舒緩情緒,或 是設計旋轉活動促進前庭系統功能,可提高神經促進作用。

七、使用平衡木器材在上面走/跑、雙/單腳跳,可訓練學齡前幼兒的上/下和左/右 的身體協調性,及靜態和動態的平衡。

八、投擲或踢物體的活動,可發展身體單側和兩側邊的協調性。

在幼兒園階段中,教師或教保員可以提供哪些活動或器材來幫助孩子感覺統合的發 展或治療呢?研究者將整理相關文獻 (Huebner, 2001 ; Wener, Diamond-Burchuk,

Ripat,Belton &Schwab, 2010) 及研究者的經驗中,歸納出在幼兒園可以運用的感覺統合 策略,分述如表 2-2-1:

表 2-2-1

研究者歸納相關研究者(朱人茜,2004;吳東昇,2001;陳文德,2003;Bundy et al.,2002)適用在幼兒園教室活動及戶外活動中,增進本體覺、觸覺、前庭覺的活動及 其他感覺統合的活動,如表2-2-2:

表2-2-2

運用感覺統合活動中一定需要很多專業的感統器材嗎?其實不然,在平日熟悉的校 園裡就有現成的器材,可以用來進行簡單的感覺統合活動,提供孩子在前庭刺激、運動 覺、觸覺、視知覺或肌肉協調等感覺訓練的機會。在生活當中,常見的球、滑板、呼拉 圈或跳繩等器物,只要稍加運用後,都是訓練孩子感覺統合的好幫手(黃筱晏、施怡真,

2011)。從陳淑美(2006)的文獻中發現,常見的感覺統合訓練器材中,研究者在幼兒園 看到的就有許多種,如球池、刺蝟球、跳跳球、平衡板、滑板、積木、穿洞訓練組、沙 包、平衡木、數字跳電、彈簧床、腳踏車及溜滑梯等常見的器材,雖然不是各園所都擁 有各種器材,但各公私立幼兒園都須具有戶外活動場地,其都具有戶外活動的遊戲設 備,如溜滑梯、搖搖馬或是蹺蹺板等基本設備。教室內有關感覺統合練習的器材更是甚 多,如常見的剪刀、膠水、黏土、娃娃角教具、積木或穿洞組等,都是教室內基本的設 備,也是孩子常會使用的教材。

任何一個活動可同時提供許多種感覺刺激(羅鈞令,1998),在幼兒園中各種教學活 動或是遊戲都可提供孩子各種感覺統合的刺激,光一個戶外遊戲時間,孩子就有可能接 觸到溜滑梯或搖搖馬等各種可以增進感覺統合器材,或是在跑、跳及走的過程中都可增 進孩子的感覺統合發展。因此教保員可以利用活動中促進孩子在感覺統合的發展或是改 善,而教保員會依據本身對感覺統合的認知程度來運用各種活動或是器材來增進或改善 孩子的感覺統合發展,因此如教保員對於感覺統合的認知程度越高,則對孩子在感覺統 合的發展越有幫助。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