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旨在探究,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中教保員對感覺統合認知的情形,瞭解 教保員對感覺統合認知現況,並探討其原因為何,提供日後教保員師資培育、教保 員進修及未來研究參考。本章分為三節,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 及研究問題;第三節名詞解釋,分別敘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者本身為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之教師,當幼教老師已超過10年的資歷,在教學 經驗中,發現越來越多一般孩子在動作及行為上出現類似感覺統合失調的情況,在班上 的孩子會出現以下的情況,如走在地板上會無緣無故常跌倒;跳或跑的動作奇特;動作 緩慢或是不靈活及不會走平衡木,且近幾年這樣的狀況越來越多,可能因之前教過的孩 子多是在戶外遊戲,常常爬上爬下到處跑,較少在家中看電視,很少遇到有感覺統合失 調的孩子。近幾年來,隨著環境的變化及家長觀念的改變,如少子化的關係及家長怕小 朋友受傷,加上有些家長越來越寵孩子,像孩子到大班時,還在餵孩子吃飯或幫孩子穿 鞋子;因環境關係,多讓孩子窩在家裡看電視、玩電腦遊戲,孩子跟人或戶外接觸的少,

因而孩子缺乏相關感覺統合活動的刺激,導致越來越多孩子因感覺統合失調產生的行為 日趨嚴重。

以前遇到有類似行為的孩子或是具有感覺統合失調情況的孩子,多是一般正常的孩 子,因此會以為這類的孩子大都是動作發展不好、好動、比較不聽話或是孩子做事不專 心才導致這些行為的出現。近幾年來,因參加特教研習或是相關感覺統合書籍的閱讀,

加上感覺統合理論的發展及需求漸漸被重視,新聞或是報章雜誌上常出現感覺統合的議 題,坊間有關於感覺統合的書籍和治療機構、相關活動更像是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讓 研究者才發現,原來之前孩子有類似的行為問題出現,可能是因為感覺統合失調造成,

而因感覺統合失調所造成的問題行為,對孩子在生活及學習中影響深遠。有感覺統合失

調的孩子,常因感覺統合失調所引起的行為問題不是很明顯且較不嚴重,很容易被大人 忽略,不像特殊需求孩子在外表特徵、動作或是行為上有明顯的表現,大人較容易發現。

但如家長或教師對於感覺統合失調所造成的行為不重視,忽略這些因感覺統合失調所造 成的問題行為提供的警訊,將導致孩子無法即時獲得協助或療育,進而影響到孩子的發 展。

根據美國著名感覺統合研究學者Miller(2006)指出,感覺統合障礙發生率大約是5

~15%,因感覺統合障礙是一種輕微的障礙,不容易被發現,不像腦性麻痺、唐氏症那 樣顯而易見,因此這些孩子經常會被忽略而錯過早期治療的最佳時機。在台灣的兒童心 智科、復健科治療的等候名單上,會發現感覺統合障礙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吳端文,

2012)。根據Ayres(1972)研究中也顯示出感覺統合障礙兒童約有5~18%的盛行率,

且其盛行率遠超過使用復健及特教資源甚多的腦性痲痹兒童,其盛行率約千分之一至二

(Hutton & Pharoah,2002)。近幾年台灣漸漸重視幼童在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根據研 究指出在南部地區的4-6歲學齡前期幼兒就有約15﹪幼兒面臨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林 佳蓉、林指宏,1999)。吳慧珉(2008)更是指出,台灣有感覺統合失調兒童的盛行率 約21%~28%,也就是大約四個孩童中就有一個孩童會有感覺統合失調的現象,可見台 灣具有感覺統合失調問題的孩子不在少數 ,且比率越來越高,孩子面臨因感覺統合 失調所造成的行為問題也日漸嚴重。再加上因感覺統合失調所造成的問題或行為不容 易被發現,導致這些孩子常被忽略而錯失早期治療的時機,無法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 療,更別說是做到早期預防的措施。感覺統合發展失調引起的問題,也常令幼兒園教師 困擾、父母擔憂,若能在早期就發現孩子潛藏的動作問題,並透過感覺統合課程,將有 助於幼兒感覺統合的發展與進步(陳昱臻,2012)。 因此家長或幼兒園教保員越早能發 現孩子是否具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可越早幫助及改善孩子感覺統合失調所產生的問 題,甚至可以做到事先的預防,在生活中讓孩子多練習感覺統合的相關活動,幫助孩子 在感覺統合的發展。

另一方面,因應101年1月1日起的「幼托整合」政策,「幼稚園」與「托兒所」逐 漸改制整合為「幼兒園」,其招收對象為2歲至6歲幼兒(全國教保資訊網,2013)。全 臺1千多所公立國小附設幼稚園,因設備及師資因素,招生3-6歲的幼兒,比以往招生年 齡層的4-6歲幼兒更往下延伸一歲,越來越多滿3足歲的幼兒更早進入公幼體系。

教育部配合「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教育部,2013)給予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增置 教保服務人員,至 102 年度全臺總共有 1888 所公立幼兒園(教育部統計處,2013),

預估至少增加 1 千多名教保員。臺中市在 102 學年度的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就有 129 所,

其中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班級數 5 班以上,則再多配置 1 名教保員,光臺中市的公立國 小附設教保員人數就有 131 名(臺中市教育局,2013),其中更不包含公立幼兒園的教 保員。

在幼兒園中,不管是教師或是教保員常會與幼兒和家長互動,瞭解幼兒在學校及家 庭中生活狀況。幼兒在幼兒園階段時,每年至少會實施一次的學齡前兒童檢核表,來篩 檢幼童是否有發展上的問題,但篩檢的領域卻沒有感覺統合失調的部份。有研究顯示彰 化縣鄉(鎮、市)立托兒所的保育人員對於嬰幼兒發展、使用「學前兒童發展檢核表」施 測技巧及專業知能仍然有待加強(林蘋,2011)。如當幼童有感覺統合失調問題且行為 表現較不明顯的話,再加上老師或教保員在感覺統合的認知不足,因此容易導致有感覺 統合失調的幼童沒有被發現到。

回顧近幾年在教保員的研究中,至今尚未發現有關於教保員對感覺統合認知情形的 相關研究,也無其他人員對感覺統合認知的相關研究,國內對於教保員多屬於針對融合 教育專業知能、早期療育或早期療育團隊上做探討(白惠蘭,2006;宋靜怡,2010;何 淑如,2008;洪禎璟,2008;許靜玫,2012),因而無法得知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之教 保員對於感覺統合的認知情況。

教保員是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師資的生力軍,如教保員對感覺統合的認知有一定的 暸解,有正確的觀念,可從觀察孩子的學習活動狀態及從家長訪談間得到孩子的行為表

現,能儘早的發現幼兒有感覺統合失調情況,並有能力設計改善或增進孩子感覺統合發 展的相關活動,達到早期療育中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可在家長對於自己孩子的行 為問題上,提供相關感覺統合正確觀念及治療資訊,避免孩子錯過發展感覺統合及治療 的重要時期。但如教保員對於孩子的感覺統合發展方面不瞭解,再加上對孩子行為表現 不重視,忽略孩子因感覺統合失調所產生的問題,讓孩子錯過這段發展及治療的黃金時 期,影響孩子在日後動作行為或是人際關係、課業學習上的發展,甚至導致孩子對自我 產生否定,進而無法正常的融入社會生活中。

期待藉由此研究,瞭解現階段教保員之感覺統合的認知情況,進一步探討影響教保 員對於感覺統合認知瞭解程度之相關因素,以提供相關單位建議作為參考並提升教保員相 關的專業知能,達到早期療育中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一同為幼兒的成長盡一 份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