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應用文的寫作教學相關理論與研究 應用文的寫作教學相關理論與研究 應用文的寫作教學相關理論與研究 應用文的寫作教學相關理論與研究

壹 壹壹

壹、、、、寫寫寫作歷程理論寫作歷程理論作歷程理論作歷程理論

有關寫作的歷程從早期的強調計量的分析,著重寫作產品,忽略寫作者本身 及其內在心理運思過程,發展出「成果導向模式」(the effect-directed stage); 後來研究者將寫作歷程劃分成為線性進行的「階段模式」(the stage model)分 成幾個階段;之後認知心理學者將研究焦點轉移到個體寫作的心理歷程探討,而 提出「認知歷程模式」(the cognitive model);近年來,社會建構論(social constructivism)與情境學習論(situated learning)的發展,寫作理論的研 究焦點轉移到寫作的社會歷程,稱之為「社會互動模式」(the social interaction model)。分別說明如下:

一 一一

一、、、、「「「「成果導向模式成果導向模式成果導向模式」成果導向模式」」」((((the effectthe effectthe effectthe effect----directed stagedirected stagedirected stage)directed stage)))

成果導向模式強調學生寫作的作品,而非寫作的過程,其教學方法多是決定 作文題目之後,在寫作前以講述或教師引導討論的方式,教導寫作的文體結構或 寫作規範,並提供範文,分析專家作品的寫作的技巧,然後要求學生寫作時練習 仿作,而作品的好壞,則根據將這些規範圍融入自己文章的能力作評定(張新仁,

1999)。

二二二

二、、、、「「「「階段模式階段模式階段模式」(階段模式」(」(the stage model」(the stage modelthe stage modelthe stage model))) )

又稱「直線模式」(the linear model),「早期階段模式」(the earlier stage model)。在國外,Humes(1983)發現自1965年以來,就有各種不同的分法。

表2-2-1 國外寫作過程的階段模式

(一)兩階段

Elbow(1973) 1、勾繪心中意念(figure out your meaning)

2、將意念轉換成文字(put it into language)

(二)三階段

Rohman(1965) 1、寫作前(prewriting)

2、寫作中(writing)

3、寫作後(rewriting)

Applebee(1979) 1、寫作前階段(prewriting)

2、寫作階段(writing)

3、修正階段(editing)

Britton(1978) 1、預備(preparation)

2、蘊釀(incubation)

3、下筆為文(articulation)

King(1978) 1、寫作前(prewriting)

2、下筆為文(articulation)

3、寫作後(postwriting)

(三)四階段

Legum & Krashen(1972) 1、形成概念(conceptualizing)

2、作計劃(planning)

3、寫作(writing)

4、修改(editing)

(四)五階段

Draper(1979) 1、寫作前(prewriting) 4、再構思(reformulating)

2、構思(formulating) 5、編修(editing)

3、起草為文(transcribing)

(研究者整理,200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在國內也有學者對寫作歷程的畫分提出不同的看法,分述如下:

表2-2-2 國內寫作過程的階段模式

(一)五階段

蔡榮昌(1979) 1、審題 2、立意 3、運材 4、布局 5、修辭

(二)六階段

林國樑(1988) 1、確立中心思想 2、運思 3、蒐集資料 4、擬定大綱 5、各自寫作 6、審閱

(引自張新仁,1994)

(三)七階段

羅秋昭(1996) 1、審題 2、選擇體裁 3、立意 4、蒐集材料 5、整理材質 6、語言表達 7、修改文章

陳弘昌(1999) 1、審題 2、立意 3、運思 4、取材 5、擬定大綱 6、各自寫作 7、審閱

(四)八階段

陳鑫(1986) 1、命題 2、審題 3、立意 4、取材 5、剪裁 6、布局 7、擬綱 8、下筆 蔡清波(1985) 1、認清題目 2、確立中心思想 3、決定文體

4、蒐集資料 5、擬定大綱 6、依大綱寫作 7、修飾文句 8、詳加檢查

(研究者整理,2009)

綜上表格內容,不管國外學者將寫作分為幾階段,大致可將寫作歷程區分為 寫作前、寫作中、寫作後,國內學者分得比較細,但仔細比對,命題、審題、立

意、運思、取材、布局、擬定大綱均屬於寫作前階段,修辭、各自寫作、下筆、

依大綱寫作則屬於寫作中階段,審閱、修改文章、修飾文句、詳加檢查屬於寫作 後階段,所以雖然中外學者不同調,本質上是相同的,國外學者的論調是較簡化 的歷程。

三 三三

三、、、、認知歷程的認知歷程的認知歷程的「認知歷程的「「循環模式「循環模式循環模式循環模式」」」」((the recursive model((the recursive modelthe recursive modelthe recursive model))))

1970 年代以來,認知心理學派的觀點成為研究寫作歷程的焦點,認知心理 學派認為「階段模式」過於簡化複雜的寫作歷程,同時忽略了寫作者內在歷程,

因為寫作者在寫作期間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例如:寫作者本身的知識和經驗、教 學方法、教學策略……等影響,因此提出「循環模式」(the recursive model)

說明寫作歷程是非線性,而是各階段的寫作活動反覆穿梭交替進行。其中以 Flower & Hayes(1981)的模式最為人引用,其模式如圖2-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寫 作 環 境

修辭上的問題:題目、 文章已完成部份 讀者、刺激線索

寫作過程 作者的長期

記憶: 計 畫 回 顧

有關主題、 產 組織想法 檢 查 讀者和 生 轉 譯

寫作計畫 想

的知識 法 設定目標 修 改

監 控

圖 2-2-1 寫作歷程模式圖(取自 Flower & Hayes,1981)

此模式包含三個層面:

(一)寫作環境(the task environment)

指作者除外的所有關事物,包括:寫作題目、讀者、刺激線索、以及文章 已完成部分(引自曾慧禎,2002)。

(二)作者的長期記憶(the writer’s long-term memory )

作者的長期記憶包含了有關寫作計劃、讀者、以及寫作主題的知識。作者 所擁有的字詞、文法、標點符號和寫作文體等方面的知識亦儲存於此(引自張新 仁,1992)。

(三)寫作歷程(the writing process)

1、計畫(planning)

計畫的過程包含:「設定目標」(goal setting)、「產生想法」(generating idea)、「組織想法」(organizing idea)三階段。

(1)「設定目標」(goal setting):根據寫作的目的和寫作對象,寫作者會 設定一些標準和方向,以引導寫作計畫的進行。

(2)「產生想法」(generating idea):是指從寫作者的長期記憶和寫作環 境中,摘取有關寫作訊息。

(3)「組織想法」(organizing idea):將所有摘取的訊息加以組織整理,

使其成為有意義的內容。

2、轉譯(translating)

正式下筆為文,將心中的想法,依照計畫寫出來的文章,正是實際的寫 作狀態。此歷程有許多工作需要考慮,如:擬訂的目標、擬定的計畫、內容的構 思、以完成的文章內容、以及用字遣詞、標點符號、文法規則、作文規範和文體 結構等。

3、回顧(rewriting)

回顧包含「檢查」和「修改」兩部分,即檢查寫出的內容是否符合原先 設定的目標,並對不滿意的地方進行修改。這部分屬於後天較晚發展而成,亦即 年齡愈長表現愈好(張新仁,1992)。

4、監控(monitor)

當寫作者在進行寫作時,他們通常會監控他們目前的過程和進展,它是

第二章 文獻探討

間的關係,以維持文章的品質(引自曾慧禎,2002)。

綜上所述「認知歷程模式」重視寫作者寫作過程的心理歷程,而且各種歷程 在寫作過程中不斷交互運作,互相影響,無法劃分成階段,同時還受外在環境及 寫作者先備知識影響,所以寫作是一種很複雜的心理活動。

四 四四

四、、、、「「「「社會互動模式社會互動模式社會互動模式」社會互動模式」」」((((the social interaction modelthe social interaction modelthe social interaction modelthe social interaction model))) )

1980年代末期,受到社會建構論和情境認知論的影響,「意義」(meaning)

被 視 為 是 寫 作 者 和 讀 者 之 間 協 商 而 獲 得 的 社 會 性 實 體 ( shared social reality),研究焦點也隨之轉移到寫作任務上的情境脈絡和社會互動的歷程。

根據Nystrand 與 Himley 1984年所提出的「社會互動模式」(the social interaction model),寫作活動是以下三個反覆循環的歷程(引自林盈君,2005): 1、寫作者必須先釐清與讀者之間的共同基礎,以發動論述(discourse)。 即寫作者與讀者之間必須建立共同的參考架構,以為彼此溝通的立足點。

2、寫作者介紹新的訊息並檢測交互關係(reciprocity)。過程中透過精緻化或 分段化方式,避免新訊息干擾交互關係而不利讀者進行溝通。精緻化的方式 包括:詳盡的說明、定義、詮釋、圖示等;分段化的方式則包括:分出段落、

採用段落內縮、提供前導組織以及各種標點符號的應用等。

3、寫作者常是支持文章論述,並回覆到共享社會實體的狀態。

綜上所述,「社會互動模式」除了考慮寫作過程及相關環境及知識之外,還 牽涉到讀者的部份,也就是說寫作者在寫作時會想到寫作的成果對讀者的意義何 在而決定寫作內容。

貳 貳貳

貳、、、、寫作教學之探討寫作教學之探討寫作教學之探討 寫作教學之探討

一 一一

一、、、、 寫作教學的內涵寫作教學的內涵寫作教學的內涵 寫作教學的內涵

寫作教學是一項很複雜的活動過程,因此各家學者對寫作教學看法各異:

徐守濤(1994)認為寫作教學應在訓練兒童語文表達和邏輯推理,讓兒童在 教師的引導下,寫出對事物的觀感。

杜淑貞(2001)認為寫作教學是「以能力培養能力」的文字技術工程。

陳惠邦(2001)認為寫作教學是整合性的教學歷程。在教學歷程中,教師以 其人格特質、教學專業知能和寫作素養,介入學童的學習活動。在這動態的教學 中,教師應該要預設目標、提供寫作知識、選擇適當策略、探索學童寫作內容、

診斷個別學童的學習困難並提出對策,而使學童的寫作能力得到成長。

何三本(2002)認為寫作教學是一種綜合訓練。訓練學生將自己看到的、聽 到的、想到的、及親手做過的事,運用識字、寫字、用詞、造句、佈局、謀篇,

運用適切的語言文字把它表達出來,它不僅是字、詞、句、段、篇和標點符號的 綜合訓練,也不僅是觀察、思維等智力活動的訓練,更是立場、觀點、感情和思 想方法的綜合訓練。

綜上所述,寫作教學是各種能力的綜合訓練,透過寫作活動個體強化內在思 維能力,也讓語言文字表達更熟練。

二二二

二、、、、寫作教學的方法寫作教學的方法寫作教學的方法 寫作教學的方法

寫作教學和其他領域教學一樣,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應有不同的教 學方法,國內外學者分別提出不同的理論。

在國外,Hillocks(1984)蒐集1963-1982年間有關教學方法29篇研究文章,

將教學方法歸為四大類:講述法(presentational mode)、自然過程法(natural process mode)、環境法(environmental mode)、個別教學法(indiviualized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講述法:有相當清楚的特定目標,諸如教師針對欲學習的概念加以講述並引 導討論;研讀欲學習之概念的範文和教材;作業通常牽涉仿先前討論過的規範或 遵循規則;以及主要來自教師的回饋。所以此法很明顯是由教師支配寫作活動,

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少有自由發表的機會,同儕也鮮有互動。

2、自然過程法:有一般性的目標,諸如增進寫作的流暢和技巧;學生可以自由

2、自然過程法:有一般性的目標,諸如增進寫作的流暢和技巧;學生可以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