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4.2 層級分析法的理論與應用

4.2.3 應用步驟

層級分析法應用步驟如下:

4.2.3.1.決策層級結構之建立

4.2.3.2.層級因素(或評估準則)的選取與其權重的獲取方法 4.2.3.3.因素的權重之計算

4.2.3.4.因素矩陣的一致性比率(Consistency Ratio,CR)之計算 4.2.3.5.替選方案的權重之計算

4.2.3.6.替選方案一致性比率之計算 4.2.3.7.替選方案之擇優

4.2.3.1 決策層級結構之建立

層級分析法第一階段為建立評估準則與可能方案的決策層級(Decision Hierarchy)結 構,亦即進行分析模式的層級設計。進行步驟可分為:界定問題、決定評估因素或 準則、與建立決策層級結構。一般模式可分為三個層級,最上面層級為目標,中間 階層為評估因素或準則,最底下層級則為替選方案,如圖 4-2 所示。

圖 4-2 多準則決策層級架構示意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依據 Golden, Wasil, and Levy 所述,在層級分析法下,專家首先要對所研究之問 題建立決策層級。這將使這群具不同觀點之專家,將複雜之問題分解為基本之因 素。當判斷過程開始,這樣的層級結構,可使專家在一個時間下,只需專注於決 策問題的一個構面。

目標 第一層:目標

準則一 準則二 準則三 準則四 準則五

方案甲 方案乙 方案丙

中間層:評估準則

最底層:可能方案

Dr. Thomas L. Saaty 於 Decision Making for Leader (2001) 一書中,提出建立決策 層級之十項考慮因素

(1) 確認總目標

(2) 確認總目標下之次目標 (3) 確認符合次目標之評估準則 (4) 在評估準則下建立次評估準則 (5) 確認參與之專家

(6) 確認參與專家之目標 (7) 確認參與專家之政策目標 (8) 確認選項或產出

(9) 在做或不做之決策(Yes-No Decisions)中,選出最好的結果並比較做或不做的成 本效益

(10)以邊際效益做成本效益分析

4.2.3.2.層級因素(或評估準則)的選取與其權重之獲取方法

依據 Golden, Wasil, and Levy 所述,在針對研究的問題建立決策層級後,接下來 就要為各層級產生層級因素(或評估準則)。產生層級因素之方法包含共識表決與 個別判斷。

對於每一層級因素或評估準則,在各種可行的方案評估中,其所佔的權重須先行 獲得,方能對可行的方案進行評估。一般研究方法權重的獲得,可以經由研討及 評估徑行律定,但往往過於依賴直覺(ad hoc),失之於主觀,而難以服人,將會影 響最後決策的決定。而層級分析法下權重的取得方式,為經由成對比較,以計算 出層級因素或評估準則的權重。

當多準則決策的階層結構確定後,則可對各層級之因素進行成對比較,經由成對 比較,可反應出決策者的價值觀。

進行成對比較時,先行製作因素對因素的交叉表。表一即為成對比較表範例,表 示位於欄中的因素(前項)對位於列中因素(後項)的比較。對於因素的價值觀的量化 表示,則可參考表二成對比較的重要(優劣)性強度量化值對照表中的數值。舉例 而言,如果認為因素 A 較因素 B 稍為重要,則其優劣性強度數值為「3」,因此在 表 4-1 中,因素 A 較因素 B 填入「3」,而在因素 B 較因素 A 則填入「1/3」。因此,

在表 4-1 中因素 A 較因素 A,則兩者同等重要,因此其數值為「1」。

若有多層級進行分析,則必須統一對於因素優劣的認知,因此對參與層級分析的 人進行問卷調查。此時僅應用成對比較的數值(1~9,1/2~1/9)並非很嚴謹,另需對 數字的意義加以說明,調查表的設計如表三所示,比較因素 A 與因素 B 的重要性,

而後在適當的欄位劃上記號「V」,收集統計對同一因素的調查表後,則可在表 8 因素 A(行)對因素 B(欄)交叉點

表 4-1 因素對因素成對比較表

因素 1 因素 2 因素 3 因素 4 因素 5 因素 1

因素 2 因素 3 因素 4 因素 5

表 4-2 成對比較的重要性強度量化值對照表

重要性強度 定義

1

兩項因素等強

3

前項因素稍強於後項因素

5

前項因素頗強於較後項因素

7

前項因素極強於較後項因素

9

前項因素絕對強於較後項因素

2、4、6、8

中間值

1/3

前項因素稍弱於較後項因素

1/5

前項因素頗弱於較後項因素

1/7

前項因素極弱於較後項因素

M 值(Eigen Value)-SGA,而評估法則的權數計算,即在計算最大特徵值所對 應的特徵向量(Eigen Vector)。

表 4-4 因素的權重之計算表

4.2.3.4.因素矩陣的一致性比率(Consistency Ratio,CR)之計算 步驟一:因素矩陣的一致性指標(Consistency Index,CI)之計算

交叉比較所得的數值,均為兩個因素的比較值,故整體而言,是否前後一致性,

仍有可議之處,如重視「因素 1」甚於「因素 2」、「因素 2」甚於「因素 3」的情 況下,必然會重視「因素 1」甚於「因素 3」。經過兩者的成對比較,按重要順序 所制定的一致判斷時,對於某一因素所下的判斷,數值的選擇可能有所偏差,但 整體而言,不能說此判斷是欠缺一致性。

對於因素矩陣所列數值的一致性,可以由經其所計算的因素權數判斷,及由其特 SSWA SWA

1

CI SSWA

表 4-5 因素重要性數值設定一致性計算表

步驟二:因素矩陣的隨機指標(Random Index,RI)之計算

根據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與 Wharton School 進行的研究,從評估尺度 1 至 9 所產生的正倒值矩陣,在不同的階數 (order) 下產生不同的 CI 值,稱為隨機 指標 (Random Index, RI) 。在此一研究中,矩陣階數為 1 至 11 的 RI 值,係以 500 個樣本所求得的平均值。矩陣階數為 12 至 15 的 RI 值,係以 100 個樣本所求得的 平均值。研究結果如表 4-6:

表 4-6 因素矩陣隨機指標表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RI 0.00 0.0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1.51 1.48

資料來源:Saaty (1980)

步驟三:因素矩陣的一致性比率(Consistency Ratio,CR)之計算 因素矩陣一致性的比率定義為

RI CR

=

CI

CR 值通常小於 0.1,但依狀況可容許致 0.15。若 CR 值超過 0.15,則與必須重新 考慮因素的矩陣的數值是否考量正確。若因素矩陣的 CI 及 CR 均在容許的範圍 內,則其所對應的權數向量,則可運用至替選方案的評估擇優。

4.2.3.5.替選方案的權重之計算

替選方案評估的權重之設定步驟,與因素的權重設定步驟大致相同,僅是每一次 選取一因素(評估準則),對所有可行的替選方案進行評估。

步驟一:替選方案成對比較評估表之製作

依序選取評估準則,建立替選方案對替選方案的成對比較評估矩陣如表 4-7,其所依據的數值則依表二訂定,若有 M 個評估準則,則需完成 M 個 表 4-7。由於本例計有四個可行替選方案,因此矩陣的行列為 4*4。

表 4-7 替選方案成對比較評估表 評估準則—X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方案一

替選方案 4

P

41

P

42

P

43

P

44

GP

4 X

WP

4

=GP

4

/SGP

總合

SGP

4.2.3.6.替選方案的一致性比率(Consistency Ratio, CR)之計算

步驟一:替選方案評估矩陣的一致性指標(Consistency Index, CI)

對於評估替選方案評估矩陣所列數值的一致性,可以由經其所計算的替選方案的 SSWP SWP

1

CI SSWP

當替選方案評估矩陣具有一致性時,則其一致性的指標 CI 應為 0。一般而 言,CI 的值愈大,則代表替選方案評估矩陣的一致性不佳。一致性所能夠 容忍的範圍,必須小於 0.1,若所得的一致性指標超過前述範圍,則必須檢 討替選方案評估矩陣的數值。

表 4-9 替選方案優劣數值設定一致性計算表 替選方案 1 替選方案 2 替選方案 3 替選方案 4 替選方案

分數總和 總和/權數 替選方案 1

WPP

11

WPP

12

WPP

13

WPP

14

SWP

1

SWP

1

/WP

1

替選方案 2

WPP

21

WPP

22

WPP

23

WPP

24

SWP

2

SWP

2

/WP2

替選方案 3

WPP

31

WPP

32

WPP

33

WPP

34

SWP

3

SWP

3

/WP

3

替選方案 4

WPP

41

WPP

42

WPP

43

WPP

44

SWP

4

SWP

4

/WP

4

總合

SSWP

步驟二:替選方案評估矩陣的隨機指標(Random Index, RI)

替選方案評估矩陣的隨機指標,與評估準則矩陣的隨機指標的計算是相同的,唯 一的差別在於矩陣的大小。在評估準則計有 5 個準則,因此 M=5,而替選方案則 有 4 個,因此 M=4。兩者的 RI 不同。

步驟三:替選方案評估矩陣的一致性比率(Consistency Ratio, CR)

替選方案評估矩陣的一致性比率,與評估準則矩陣的一致性比率,在定義即計算 上均相同地。因此 CR 的值也必須小於 0.1。

4.2.3.7.替選方案的擇優

當評估準則矩陣及替選方案評估矩陣,均已完成一致性的分析後,則表示這兩矩 陣中的權數衡量,可以用來進行替選方案的擇優。

步驟一:綜整評估準則與替選方案權數

由表 4-4 可以取得每一評估準則的權數 WAi,表 4-7 則可取得在評估準 i 的 考量下,j 個替選方案的權重 iWPj,將其填入表 4-9 中。因此可以進行整體 的評估準則對所有替選方案的擇優。

步驟二:計算替選方案綜合得分

計算表 4-10 中,每一評估原則對每一替選方案的權重考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