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首樂曲之指揮詮釋提供研究心得和想法。

第一節 第一樂章《鬧春》

一、序奏

第一樂章的開頭,是由獨奏二胡的導入句開始,五個小節的樂句表達了春暖花 開的氛圍,是一個在質感上非常細膩的開頭,因此在指揮工作中應和團員事先溝 通,由第5 小節開始指揮,以免破壞其音樂之畫面性。第 5 小節為豎琴進入,由於 前五小節為自由速度,同時正拍又必須對準,因此在指揮動作上應直接準備於上 方,等獨奏二胡給予第5 小節帶起拍之呼吸,同時下拍,以達到速度及拍點準確的 整合性,詳見【譜例 4-1-1】。

【譜例 4-1-1】 總譜 1~5 小節

第 6 小節樂曲進入穩定的拍子,第 7 小節由長笛接續單簧管到中提琴的「花 瓣行為」都是由後半拍啟動,因此指揮時必須清楚的給予後半拍提示,並用左手及 目光指引其樂器座位之方向,達到樂句連接之效果。第 10~22 小節樂團轉為一小 節一個和聲的模式襯托獨奏二胡,偶爾有對句回應,而在傳統上二胡也會演的稍微 自由,尤其第14 小節會有幅度較大的漸快、漸慢傾向,因此指揮時右手應在 2、

3、4 拍畫虛拍,將空間留在第 4 拍,等獨奏二胡呼吸道時同時向下,達到時間上 的整合,以及好的音色,而有對句的小節,基本上都是獨奏樂器,在指揮上依然以 虛拍的方式給予,但更需要的是進入的呼吸,例如第19 小節的法國號、20 小節的 豎琴聲部,詳見【譜例 4-1-2】。

【譜例 4-1-2】 總譜 17~20 小節

二、A 段

第一樂章的 A 段落主題是不易於指揮的,一方面為作曲家將樂團配器使動機 連接在不同聲部中,另一方面是二胡獨奏於 12/8 拍子之中經常以切分音、弱拍起 頭,在清楚地給予拍子的同時,也需顧及其配器音色之連接以及拍子之準確性。 A-1 樂節第 23~24 小節,樂團以兩小節為一個單位先行帶入主題,配器中的木管「花

瓣行為」清楚的呈現,此動機處於輕巧、短小的樣子,因此指揮此動機應從起拍開

第一個小高潮,在f 的音量中呈現「第一主題動機」,指揮應在第40 小節第四大拍

小節第四拍延長,等獨奏二胡的第四拍後半拍再重起一個第四拍引入第67 小節的 速度,隨之跟著獨奏二胡的小音符漸快及漸慢將音樂帶入本樂章之高潮段落,詳見

【譜例 4-1-3】。

【譜例 4-1-3】 總譜 65~68 小節

全曲高潮的第69~72 小節是本樂章高潮段落,綻放、遼闊的,解決了前面營造 的張力及氛圍,因此指揮應將最大的動作留在此時,把身體全面打開使音響推向高 點。

本樂章以拱型結構寫成,因此過了高潮段落後將回歸曲頭,從第 73~83 小節

的B-1'、B-2'樂節指揮詮釋法都同於前 B-1、B-2 樂節,在此不深入敘述。第 84 小

等在第四拍,直至隨著二胡的呼吸一同進入第115 小節,達到和聲進入的準確性以 及良好的樂團音色,詳見【譜例 4-1-4】。

【譜例 4-1-4】 總譜 113~116 小節

五、尾奏

第 117 小節開始的尾奏段落是一個大句子的漸快,因此會從非常慢的速度開 始,在指揮法上要連貫,必須由直接分割拍至間接分割拍再到合拍,然而研究者在

《經典與浪漫-當貝多芬走進東方四季》音樂會中合作之二胡獨奏家葉維仁先生 的詮釋,漸快幾乎僅在第117 小節中便完成,因此研究者將第一拍化為三拍的分割 拍,第二拍化為間接的分割拍(將第二、三個八分音符連為一拍),第三拍則開始 打成合拍,詳見【譜例 4-1-5】。同時總譜也是從音量 p 開始漸強,所以要特別注 意分割拍不能打的太重以免影響音量上的鋪陳。音樂來到第 124 小節,配器開始 打薄使音樂達到漸弱之感,左手給予樂團漸弱之指示,第 123 小節只留下二胡獨

奏。樂團在最後一小節進入,此時因為定音鼓是在第一拍的第三個八分音符進入,

因此指揮時第一拍應在上方等待,等獨奏二胡演奏完前一拍時向下掉,這樣指揮既 不會影響到獨奏二胡的自由性,也可清楚的給予第一拍以利整小節之完整,並結束 本樂章。

【譜例 4-1-5】 總譜 117~119 小節

第二節 第二樂章《夏夜》

間的契合及速度轉換的準確性。

應該清楚的幫助法國號呼吸達到好的音色。第69 小節「合尾」的句尾同時也是

四、尾聲

尾聲的開頭由「合尾」動機發展出的三連音開始,第115~118 小節的漸快,引 入獨奏二胡的進入,此時指揮者要注意中提琴連接到第一小提琴的速度以及音色,

右手運用綿密的三分法畫拍延續其三連音性質。第119 小節開始,獨奏二胡以非常 自由的姿態進入,為了使和聲整齊,研究者在《經典與浪漫-當貝多芬走進東方四 季》音樂會中於第 119 小節第一拍打成直接分割拍,以利第二小提琴清楚換音時 間,然而接下去總譜所寫的漸快以及漸慢以二胡演奏的角度來說不會是平均的,因 為這個音型是非常京劇的語法,除了獨奏二胡會經常加入譜上沒有的裝飾音外,速 度上也不是有邏輯的漸快及漸慢。因此指揮者必須非常清楚地聽著獨奏二胡的音 符並以合拍的方式指揮樂團。第123 小節開始豎琴在獨奏二胡「合尾」動機中的對 句以一小節為一單位,建議指揮者在每個小節第三拍上方等待,等獨奏二胡的帶起 拍呼吸之後一起進入第一拍,達到拍子的統合,詳見【譜例 4-2-1】。

【譜例 4-2-1】 總譜 123~125 小節

第126 小節開始的 coda-2 樂節由獨奏二胡演奏 coda-1 的三連音動機,特別的 是第 130 小節第一拍的收音之後回到曲中最開頭的長旋律主題,就好似突然夢被 切斷回到現實之感,研究者循著這樣的感覺詮釋這個小節,因此將第 130 小節第 一拍,弦樂演奏成富有漸弱性質的八分音符,製造其上揚、有問句感的收音,詳見

【譜例 4-2-2】。132 小節開始至結束,樂團以低音上行的三連音以及顫弓走向高

音,指揮時應從較低區域隨著音高動作越來越小而走向較高區域,隨後最後一小節 第一拍清楚的幫助木管呼吸,使其能放鬆的演奏奏最後一個非常小聲的和弦。

【譜例 4-2-2】 總譜 128~131 小節

第三節 第三樂章《金秋》

一、A 段

第三樂章是具有西方「無窮動」性質的快板樂章,這個樂章的快板段落樂團多 以頑固的音型伴奏之,因此在指揮詮釋上應特別注意其二胡獨奏及低音和聲的走 向。第 1~6 小節樂團以短巧的八分音符以及法國號、中提琴的後十六分音符節奏 展示出輕巧、積極的音樂形象,此主題動機也為整個快板段落帶來基礎架構,指揮 時應在預備拍就給予適當俏皮的表情以及點狀的拍點,研究者建議指揮此主題動 機時盡可能避免手軸的運動,而是盡量運用手腕,以達到輕巧、靈敏的樂音目的。

第6 小節獨奏二胡進入,樂團由 mf 音量退為 p 音量,此時除了清楚聆聽獨奏二胡 的十六分音符速度外,也要注意低音的半音下行走向,和聲從一級走到五級最後再 解決到 A-2 樂節,此方向性的建構在一個頑固的伴奏進行中尤其重要,指揮此段 音樂時應將拍點落於這些和聲的進行上,強調此和聲節奏造成的張力,詳見【譜例 4-3-1】。

【譜例 4-3-1】 總譜 13~21 小節

第22 小節開始的 A-2 樂節是以兩句樂句組合而成,第一句為 22~26 小節,樂 團從p 音量達到 mf 音量,3/4 拍子的律動裡樂團以 2/4 拍子伴奏之,呈現 hemiola 的拉扯感。指揮時應強調樂團其兩拍為一單位的律動感,並且在音量上與獨奏二胡 達到平衡,得到二對三的拉扯感。第二句為第27 小節開始,獨奏二胡回歸快速的 十六分音符,樂團以十六分音符伴隨之,然而低音又再次出現的半音下行和聲節奏 帶動了音樂的方向,整體音樂在漸強、和聲的進行中回歸於第36 小節的 A-1'樂節。

建議指揮本句時把九小節想成一個大漸強的句子,動作安排由小至大,在結構中此 處是橋樑性質的樂節,樂句的走向變為尤其重要。

A-1'段與 A-1 段幾乎一致,除了注意二胡的十六分音符速度之外,低音的半音 和聲進行同時也相當重要。第52 小節開始,重複的尾句得到再一次的呈現,也預

示著本段的結尾,研究者認為此處雖然樂譜上沒有任何音量記號的表示,但以詮釋

弦樂演奏法改為顫弓,此刻的改變就像是屏住呼吸般的輕盈,在指揮時應安排拍子 呈現盡可能小的狀態。

到了第 102 小節,樂團以一小節為一個單位和聲式的伴奏,雖然譜面上沒有 任何速度標語,但在傳統演奏上經常會是速度自由的,因此指揮第 102~114 小節 時應隨時注意二胡演奏的速度。對於指揮法的呈現,研究者建議除了換和弦的拍子 以清楚的實拍表現外,其餘都以虛拍帶過,並且將拍子等待於最後一個虛拍的上 方,於換和弦的同時與獨奏二胡一齊準確下拍。

第115 小節開始,由很慢的速度漸快,在這邊的指揮相當困難,原因在於樂團 發出聲音時都在後半拍,要從很慢的速度開始漸快實為一大挑戰,研究者於《浪漫 與經典-當貝多芬走進東方四季》音樂會排練中獲取重要的經驗,即是不管任何拍 型(合拍、分拍)在這種需要整齊一起漸快或漸慢的樂句中,不需發出聲音的拍子 中都應以極不清楚的虛拍帶過,避免演奏員誤會,相反的在需要發出聲音的拍子時 應運用極為清晰的拍點預示樂團。以第115 小節開始為例,音樂速度很慢指揮必須 從分割拍開始,正拍的畫拍就要非常的模糊,而後半拍則是相對的尖銳,詳見【譜 例 4-3-2】。

【譜例 4-3-2】 總譜 115~122 小節

三、A'段

A'段落與 A 段結構相似,內容也沒有太大的變化,但配器上增加了打擊樂器

的音色,因此在排練時要注意打擊樂器、獨奏二胡及樂團之間的平衡。除此之外,

的音色,因此在排練時要注意打擊樂器、獨奏二胡及樂團之間的平衡。除此之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