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樂曲分析

第五節 第四樂章《除夕》

代表冬天的第四樂章《除夕》由慢板、快板兩大部分組成,其中包含 Intro、

A、B、Coda 四個段落。這是本曲唯一一個沒有循環曲式結構之樂章,會這樣安排 與其標題有緊密的關係,關迺忠將慢板歸為描述除夕夜晚,在寒冷冬天齊聚一堂團 圓、守歲的畫面;而將快板歸為新的一年,以熱鬧、喧騰的方式歡慶。此樂章運用 了京劇中的「二黃腔」的素材,二黃慢板在京劇中經常運用於抒情、回憶,關迺忠 將此特性運用於樂曲慢板部分,獨奏二胡也特別用了京胡的手法強調樂曲中的京 韻。在和聲方面,關迺忠依然延續著前面樂章低音下行的方式呈現,尤其在慢板樂 段相同的伴奏模式下,低音下行的行為提供了推動音樂的方向。第四樂章演奏時長 約9 分鐘。曲式架構如下表【表 3-5-1】:

【表3-5-1】第四樂章《除夕》曲式結構表

【譜例 3-5-1】 總譜 1~4 小節

第二樂句從第 9 小節開始,獨奏二胡由動機開始發展為旋律,在低音半音下 行找到屬音最後推向主音的行為中結束序奏段落,並由單簧管運用樂章開頭之動 機帶入A 段主題,詳見【譜例 3-5-2】。

【譜例 3-5-2】 二胡獨奏 9~14 小節

二、A 段

A 段落由輪旋曲式組成,是在前幾個樂章中看不見的形式,關迺忠運用這樣的

架構去形容年末倒數的時光。在此段落中運用了「二黃慢板」主題旋律,並在獨奏 二胡的演奏法上加上大量的京胡語法,深刻展現濃厚京味,詳見【譜例 3-5-3】。而 A-2 主題是帶有橋、過門性質的樂句,合聲依然使用低音半音下行的走向從主和弦 到屬和弦製造和聲張力,最後回歸到主和弦的 A-1 主題。再配器手法上,A 段運

用弦樂顫音(trill)、顫弓(tremolo)製造冬天寒冷的氛圍。

【譜例 3-5-3】 二胡獨奏 11~23 小節

第15 小節開始的 A-1 樂節速度非常慢,♩= 38 的 lento 速度感本身就帶著安 靜、沈穩的性質,獨奏二胡在弦樂及豎琴的伴奏襯托下演奏「二黃慢板」的旋律,

以濃郁的京味表現出鄉思之情。而這個樂句可再分為前句以及後句,於第18 小節 開始的後句明顯在伴奏以及旋律都比前四小節的前句來的更濃厚,詳見【譜例 3-5-4】。

【譜例 3-5-4】 總譜 15~23 小節

A-2 樂節也可以分為前句和後句的結構,前句的第 24~31 小節和聲從一級二 轉位開始(G),和聲以一小節為單位往下半音進行,到了後半句第 32~35 小節則 轉為一拍一個單位,加快了和聲方向的節奏感,此處行為與前幾樂章有過門性質之 樂節、樂句極為相似。然而這個樂節比起 A-1 主題多了對句的性質,在此以木管 與獨奏二胡的旋律作為對唱,詳見【譜例 3-5-5】。

【譜例 3-5-5】 總譜 31~35 小節

接下來的A-1'(36~49 小節),以及A-2'(50~61 小節)在主題、和聲上完全與 第一次呈現時相同,但在配器方面這裡使用了樂團展現主題,如樂團齊奏的方式展 現主題,詳見【譜例 3-5-6】。這些配器轉換的行為同時也增厚了音樂織體,使其兩

個主題在第二次被呈現時具有更濃厚的音響以及情緒,而這樣的行為也為整個 A 段造成配器結構上的高潮。

【譜例 3-5-6】 總譜 36~39 小節

接下來的A-1''樂節為輪旋曲式的最後部分,同時也是 A 段的小結尾段落。第 62 小節開始音樂又再一次的呈現了 A-1 的 8 小節樂句,在第 70 小節第一部法國 號演奏對句引入此樂節的第二樂句。71 小節開始關迺忠運用 A-1 主題旋律結尾加

以高八度、增值重複處理,直到最後只留下主音以及代表倒數鐘聲的木魚聲,詳見

【譜例 3-5-7】。主題再一次又一次的變化中出現,導致音樂擁有期待感,關迺忠 巧秒運用此曲式帶來的性質描繪了寒冷冬天的景色以及人們心中對於新年的期待。

【譜例 3-5-7】 總譜 69~79 小節

三、B 段

經過了前段輪旋曲特別的洗禮之後,更顯得 B 段喧鬧的快板更被期待,而此 由B-1、B-2、B-1'三個樂節所組成的段落,在速度以及其精神表現也是整曲最高潮、

熱烈的樂段。關迺忠將主題緊湊的連接,將氛圍推至全曲最後的尾聲。B 段開頭第 80~85 小節的導入句在六個小節內大幅度的上、下行製造歡騰的爆竹聲,在送走舊 的一年之後迎來的是喜氣洋洋的新年。

接著二胡獨奏以前有的「二黃」素材奏出十六分音符主題,樂團的伴奏在低音 管、大提琴聲部的副旋律以及其他木管、弦樂的撥奏下更顯生動、俏皮。呈示完 B-1 主題樂句後緊的第 99 小節是由樂團回應主題的句子,在這關迺忠運用樂句尾巴 與新樂句開頭相連的手法使音樂有綿延不斷的積極效果,然而在配器上也開始出 現了京劇小鈸、排鼓等中國樂器增加其中國色彩,詳見【譜例 3-5-8】。

【譜例 3-5-8】 總譜 93~100 小節

B-1 樂節的第二大樂句從 104 小節開始,獨奏二胡再次演奏主題,但從主題樂 句的後半句出發當作第二大樂句的前句,並隨後發展出新的尾句。第 107 小節開 始以六小節為單位的尾句是主題尾句第 97~98 小節的擴展延伸,利用更強烈的京 劇語法同時配合樂團一次一次的突弱漸強強調樂句特性。

B-2 樂節比起 B-1 的主題有著旋律主題明顯的對比,這裡不以快速音符作為旋 律的主軸,而是以長線條的方式,搭配樂團的節奏以及對句製造京劇「緊拉慢唱28

28 為板腔體戲曲中的一種音樂形式,其中結合了一小節一拍或一小節兩拍的固定伴奏,以及散拍 板唱腔。呈現時間感中的拉扯,適合用於外弛內張的戲劇情緒。

之效果,除此之外這個樂節也擁有低音半音下行的進行行為,造成此樂節也有橋 樑、過渡的性質。第 121 小節開始獨奏二胡唱出 B-2 主題旋律,低音聲部以半音 下行推向第 128 小節的管樂對句,有趣的除了管樂對句使用 B-1 樂節的主題外,

也在樂句銜接上將頭與尾放在一起,延續了樂句綿延不斷的動力,詳見【譜例 3-5-9】。

【譜例 3-5-9】 二胡獨奏與弦樂聲部 121~131 小節

到了第143 小節,即為 B-2 樂節的第二個樂句,這個句子以配器密集的接應、

樂句不斷的問與答達到樂句頭、句尾接續的高潮,最後推向回歸的B-1'樂節,詳見

【譜例 3-5-10】。

【譜例 3-5-10】 總譜 143~148 小節

1'樂節以以往回歸主題時由樂團演奏的方式登場,八小節之後即回到同於 B-1 樂節的樣貌,但在第二樂節的最後即第 B-182 小節開始,改由新的短小動機發展,

這裡綜合了 B-1 主題素材之外,也運用了 B-2 密集接應的手法以及對句使之達到 連接段落的特性,走向本樂章的尾聲段落。在第 190 小節開始獨奏二胡首次出現 雙弦的演奏技法,在聲響上達到新穎的效果,從 B 段的開始其實除了配器的新色 彩外,二胡演奏的新聲在關迺忠的安排下感到越來越豐富,詳見【譜例 3-5-11】。

【譜例 3-5-11】 總譜 190~192 小節

四、尾聲

第四樂章尾聲樂段不僅僅代表此樂章的結束段落,更是整曲的最終樂段,因此 在篇幅上也比前幾樂章的尾聲段來的大些,關迺忠在安排此段落時明顯可以看見 他想將全曲最熱情、高潮的精彩段落放在尾聲,不論在速度的編排、或是音樂強烈 回歸主和弦的方向感等皆為其重心運用之手法,研究者將兩個樂節的尾聲段分為 coda-1、coda-2。第一樂節由兩個句子組成,第一樂句由 206 小節開始 B-1 的主題,

八小節之後轉入第 214 小節的第二樂句,此樂句是一個使用對句模進、漸快並且 漸強的型態,明顯要將音樂轉入最後的結尾、高潮樂節,詳見【譜例 3-5-12】。

【譜例 3-5-12】 總譜 214~219 小節

緊接著 228 小節至全曲最終的樂節,和聲不斷在確立主、屬和弦的行為中使 樂曲產生即將進入尾聲的感覺,獨奏二胡在狂奔的快速十六分音符中炫技達到最 高潮。音樂的最後重現了 B 樂段開頭模仿炮竹聲響,以下行音階停滯在屬七和弦 上,原本以為衝勁十足的尾聲段將一路到底,關迺忠卻再次運用其幽默的寫作手 法,突然在倒數第三小節給予p 音量,最後一小節再全團以 f 演奏主和弦結束,為 本曲的尾聲製造了更多意想不到的趣味性而結束全曲,詳見【譜例 3-5-13】。

【譜例 3-5-13】 總譜 245~252 小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