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樂曲分析

第三節 第二樂章《夏夜》

代表夏天的第二樂章《夏夜》是個慢板樂章,由A、B、A'、coda 四段所組成,

調性因為運用了西皮的旋律素材,也為此使用傳統A、E 弦的配置,但同時也限制 了樂曲必須在西方的F 大調上創作。此樂章採用的「西皮慢版」旋律,比起第一樂 章運用「京韻大鼓」的元素篇幅來的大很多,詳見【譜例 3-3-1】。

【譜例 3-3-1】 西皮慢板片段

而關迺忠在音樂旋律處理上用了中國傳統換頭合尾24的方式呈現,著實讓西方 的框架包住了豐滿的中國文化內涵。第二樂章演奏時長約10 分鐘。曲式架構如下 表【表3-3-1】:

24 中國傳統處理旋律的其中一種方式。每一段的前半部分在主題音樂的基礎上出現了一些變化,

加入了新的音樂元素(即「換頭」),而在每段的後半部分反覆主題旋律(即「合尾」),這樣的創作 方式稱之為「換頭合尾」。琵琶著名樂曲《春江花月夜》即是使用此手法處理曲中旋律。

【表3-3-1】第二樂章《夏夜》曲式結構表

律從第2 小節由獨奏二胡演奏出現後,旋律尾巴在 32 小節才得到合尾,詳見【譜 例 3-3-2】。

【譜例 3-3-2】 總譜 29~33 小節

另外在伴奏織體中整段 A-1 段採用了固定的模式,由長笛的對句,兩部小提 琴波浪式的演奏加上單簧管、法國號、豎琴以及中提琴、大提琴的頑固低音組成,

詳見【譜例 3-3-3】。

【譜例 3-3-3】 總譜 1~4 小節

這樣的配器效果使音樂擁有三個時空,其一為二胡獨奏的主題旋律、其二為長 笛的對句旋律,其三則是固定的伴奏音型。上述所提的樂句錯位效果即是這三個時 空都在不同時間點開始以及完成樂句。尤其在長笛的旋律以及獨奏二胡的主題之 中最為明顯,此現象能從【譜例 3-3-3】完整看見。而本段運用非常簡單的設計達 到大樂句的效果,從頭開始到第12 小節都在 F 大調一級和弦上,使音樂有種抽離、

停滯的效果,直至第13 小節開始,低音以半音下行的方式由慢到快進行(此處在 和聲感上建立了移動的行為),並且由鬆到緊的和聲節奏走向屬九和弦,這使音樂 開始積極並推向下一樂節。

A-2 樂節稍稍變換了音樂織體,獨奏二胡從極長的線條轉為演奏「西皮慢板」

的旋律,長笛的對句由單簧管取代,而伴奏也從一小節為單位的模式轉為樂句感覺 較明顯的面狀模式,詳見【譜例 3-3-4】。

【譜例 3-3-4】 總譜 34~37 小節

然而這一樂節最有趣的莫過於和聲上的安排,可以看見 A-2 樂節前五小節依 然建立在F大調主和弦上,從第38 小節開始的六小節,和聲低音以半音上行的方 式,由鬆到緊的安排走向屬九和弦,詳見【譜例 3-3-5】。

【譜例 3-3-5】 低音聲部 33~43 小節

此由主和弦靜止不動製造停止之效果,經過由慢至快的和聲節奏移動到屬和 弦與 A-1 樂節的行為一致,而且一下行、一上行的反行手法造就了結構上的統合 與色彩上有趣的變化。

A 段的最後是一個具有過門性質的插入段,也是從樂章開頭安靜平穩走向積 極的最終目的。此樂節也是一個完整的樂句,小提琴演奏「西皮慢板」的旋律動機,

在此除了引入B 段之外,也為 A 段做了一個小總結。

二、B 段

同樣由三個小樂節所組成的 B 段,研究者將之分為 B-1、B-2、B-1'。作為中 間的樂段,B 段本身就起了橋樑性的作用,同時在音樂內容中本段也與第一樂章以 及本樂章 A 段一致,擁有由簡入繁的精神。B-1 樂節獨奏二胡演奏三連音素材所 寫成的「西皮慢板」旋律,由大提琴及小提琴做對句回應,令人動容的是句子開頭 第 52 小節樂團伴奏為 p,到了第 56 小節轉為 pp,一念之間從外在轉為內斂,在 色彩上卻是極為精緻的設計,詳見【譜例 3-3-6】。

【譜例 3-3-6】 總譜 52~56 小節

接下來的B-2 是一個模進性質的樂節,音樂以兩個小節為單位進行模進移動,

音樂在此也顯得比前樂節稍加積極些,同時也是將動力推向下一樂節的高潮段落。

另外在此也能看見第一樂章「花瓣行為」的連接手法作為伴奏織體,詳見【譜例 3-3-7】。

【譜例 3-3-7】 總譜 58~65 小節

回歸的B-1'樂節為本樂章最高潮之樂段,這裡主題改由高音弦樂演奏。比較特 別的是在旋律樂句的開頭並不是在主和弦上,關迺忠將主和弦留在上一樂節的最 後一小節,造成句尾與句頭同時發生的情形,這個情況與第一樂章A-1'樂節主題回

歸時類似,此處證明了關迺忠將樂思貫穿全曲的高明手法,詳見【譜例 3-3-8】。樂

節的句尾「合尾行為」再次出現,並且運用「花瓣行為」連接至A'段。

【譜例 3-3-8】 總譜 67~71 小節

三、A'段

此回歸樂段與樂章開頭的A 段幾乎一致,但在結構上去掉了 A-2 樂節,因此 可以說整段 A'不僅是完整樂段也是一個完整的樂節。雖然在結構上取消了 A-2 樂 節,但在素材上關迺忠將 A-2 大提琴三連音的伴奏音型加以變奏加進 A',因此在 回歸的樂段中也多了新穎的色彩。

四、尾奏

這個樂章雖在結構、調性上看似簡單,但在素材的變化以及運用實為樂曲增加 了很多的質感,而第二樂章的尾奏更是將其高明手法展現的一覽無遺。尾奏段落可

以分為coda-1、coda-2 兩段,這兩段分別在樂團、獨奏二胡中整理歸納並重新陳述 本樂章之各個重點。第 115 小節開始由中提琴運用 B 段主題的三連音節奏動機,

一路上行接給小提琴導引至獨奏二胡出來,第 119 小節獨奏二胡以十六分音符漸 快的方式呈現A-2 主題旋律,第 123 小節豎琴以 A-插入段的低音素材回覆獨奏二 胡。

第126 小節 coda-2 樂節由獨奏二胡演奏 coda 段落開頭的三連音動機,第 130 小節回歸到了樂章最開頭的散慢樂句隨後安靜的結束。在整個coda 段落,關迺忠 巧妙的運用了倒述的方法,將 B、A-2、A-1 由後至前回顧了一次,最精緻的還包 括作曲家同時將「西皮慢板」變形以及變化「花瓣手法」放入尾奏段落,極美地製 造了回到夢一般的氛圍,同時也展現了其高超的寫作技法,詳見【譜例 3-3-9】。

【譜例 3-3-9】 總譜 130~136 小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