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樂曲分析

第二節 第一樂章《鬧春》

第一樂章《鬧春》由序奏、A 段、B 段、A'段、尾奏等五個樂段組成,從結構 上看來前後呼應、有類拱形的結構感。而整個樂章的A 段與 B 段兩個主題對比明 顯,有如奏鳴曲式呈示部中兩主題之關係,其中主、屬關係調以及音樂個性 A 段 短巧、俏皮,B 段歌唱的對應,使音樂有著強烈的對比性。除此之外本樂章每個樂 段中的最後樂節也都有橋樑(Bridge)的性質,使整個樂章聽起來完整、連貫,也 創造了作曲家想表達春天生機勃勃的意象。第一樂章演奏時長約 8 分鐘。曲式架 構如下表【表3-2-1】:

【表3-2-1】 第一樂章《鬧春》曲式架構表

【譜例 3-2-1】 二胡獨奏聲部 1~5 小節

第6 小節開始的引子速度轉為 Adagio 二胡獨奏與豎琴伴奏演奏出引子的第一 句旋律,旋律的前半句停在第7 小節 G 大調屬和絃上,並由長笛、單簧管、中提 琴向下的「花瓣行為」產生對句,詳見【譜例 3-2-2】。

【譜例 3-2-2】 總譜 5~8 小節

緊接著二胡於第 8~15 小節接續著第一句旋律的下半句,並漸慢停在第 15 小 節的屬七和弦。第 16~22 小節為引子段的第二句旋律,其旋律都在屬七和弦的範 圍內歌唱,其中第 16~18 小節二胡與第一部法國號也行成了向下的「花瓣行為」,

詳見【譜例 3-2-3】。

【譜例 3-2-3】 總譜 16~19 小節

旋律的最後停在第22 小節的屬九和弦,以和聲的傾向、功能期待著 A 段主題 的出現,詳見【譜例 3-2-4】。

二、A 段

A 段落可再分為三個小樂節,研究者將三段區分為 A-1、A-2、A-3,三個樂節 帶有不太一樣的色彩,在動機發展上有越來越積極地傾向。A 段主題的開端是 Allegretto ♩.= 84 的 12/8 拍,非常明確的區別了引子的溫柔婉約與 A 段主題的俏皮

輕快。主題的開始是在主調G 大調由木管兩小節的「花瓣行為」伴奏的角色開張,

此處是研究者認為最為明顯的「花瓣行為」概念,詳見【譜例 3-2-4】。

【譜例 3-2-4】 總譜 21~24 小節

第 25~28 小節二胡獨奏演奏主題進入,此處關迺忠是將源自於京韻大鼓的著 名唱段《改行》23中的旋律變形而成,而其中旋律的開頭動機(第25 小節 1~6 拍)

也成為整個樂章中一直運用、發展的重要素材,在此將其稱為「第一主題動機」,

詳見【譜例 3-2-5】、【譜例 3-2-6】。

23 由相聲藝術大師侯寶林所演唱的著名唱段。故事背景發生在清光緒年間,當時因國喪禁一切娛 樂。故事則描寫戲曲藝人不能唱戲,只好改行做小生意吆喝的情景。第一樂章所用的旋律即是京 韻大鼓演員在改行賣粥後,用來吆喝引人注目的旋律。

【譜例 3-2-5】 二胡獨奏 25~26 小節

【譜例 3-2-6】 《改行》素材之京韻大鼓唱段

第29 小節第二個樂句開始「第一主題動機」在旋律上以減值方式出現,法國 號第一部也有動機的變形當作回應。

第33 小節開始的 A-2 樂節主題旋律依然以《改行》的旋律變奏而來,伴奏動 機和A 段開頭一致,但在配器上打薄了這個動機的運用,在 33 小節將原先寫給木 管的伴奏換給小提琴,使音色與前不同令人感到特別。第35 小節開始,樂團從原 先mf 的音量突然變為 p,在大提琴斷奏的十六分音符中更感受到音樂往積極的方 向前進,隨後36~38 小節的漸強迎接在 39 小節的小高潮,這裡除了和聲屬到主的 張力外,「花瓣行為」也在漸強的過程中佔了重要的角色,39~40 小節下行的「花 瓣行為」更成為短小的橋樑迎接形象更為積極的 A-3 樂節,詳見【譜例 3-2-7】

37~40 小節。

【譜例 3-2-7】 總譜 37~40 小節

41~51 小節(A-3)為帶有過門性質的樂節,這是因為在這個樂節中有多次的

動機級進,而且在調性上也轉為A 大調,在此為 B 段(D 大調)的屬調,除此之 外動機也一路以減值的行爲使聽覺上越來越緊湊,使之鋪成至下一段落。41 小節 開始拍號從原本 12/8 拍轉為 9/8 拍,樂團的高音聲部擷取了「第一主題動機」將 之減值呈現,詳見【譜例 3-2-8】。

【譜例 3-2-8】 總譜 41~44 小節

而此處兩個小節為一個單位與二胡獨奏做對話、競奏的關係,到了 45~46 小 節轉為一個小節為一個單位,47~48 小節轉為兩拍為一個單位,49~51 小節則轉為 一拍為一個單位。這十個小節中在「第一主題動機」、「花瓣行為」的素材上,以減 值手法將音樂一步步推向高潮,然而原以為緊接而來的會是高潮段落,卻是迎來舞 曲般、優雅狀態的B段,這般意想不到的安排實為精彩。

三、B 段

【譜例 3-2-9】 總譜 57~60 小節

接著第 60~68 小節的 B-2 樂節是一個鋪陳的樂節,這個樂節最大的目的就是 迎來樂章最高潮的 B-3 樂節,因此在和聲與配器上做了很大的設計。第 60~66 小 節獨奏二胡從B 段主題的變形、到減值、直至放寬,速度從第 64 小節第三拍開始 漸慢,配合配器逐漸一步步的打薄,然而這六個小節的和聲低音一路從 G 向下走 到Ab,大七度的下行帶著音樂停在一個未知的Ab九和弦,音樂走到了一個極遠的 調性,而且近乎停止的狀態,詳見【譜例 3-2-10】。

【譜例 3-2-10】 總譜 61~66 小節

67~68 小節二胡獨奏起死回生般的以十六分音符級進上行,樂團則以半音方式 移動到屬和弦,並且運用和聲以及節奏的律動、增加配器,衝向本樂章的高潮段落。

本樂節在結構上以一個長漸弱(下行)直至音樂近乎停擺,再以短漸強(上行)的 形狀構成,不但大大增加了鋪陳樂節的音樂張力,更為高潮段落製造了前所未有的 期待感。

第69~72 小節在 D 大調上呈現了綻放般的高潮音樂,小提琴奏出了 B 段主題 旋律,獨奏二胡在此主題以和聲式的琶音加上多變的節奏型態遊走於主題之間,這 四個小節以簡單的高音旋律、低音伴奏、管樂和聲支撐方式呈現了大而廣的音樂氛 圍。

經過了樂曲的中段,以一個拱形結構所寫成的樂章,理當的會慢慢地倒回原先 素材。第73~76 小節的 B-1'、B-2' 便是回到前頭 B-1、B-2 的素材,雖然配器不盡

相同,但在音樂內容、和聲走向、以及「花瓣行為」上幾乎是一致的。而音樂在回

到A 段以及 B-2'樂節後設有一段微妙的插入段,這個段落速度漸慢至 Andante ♩.=

42,獨奏二胡以引子段的旋律主題加花而成,樂團則以上行的「花瓣行為」、音樂

級進將和聲引導至A 段的 G 大調主題,詳見【譜例 3-2-11】。

【譜例 3-2-11】 總譜 85~88 小節

四、A'段

此回歸的 A'段落也有著和 A 段一樣的結構,由 A'-1、A'-2、A'-3 三段樂節所 組成,前兩段主題的運用與 A 段近乎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只有主題開始的前兩小 節,總譜的第88、89 兩小節對應原 A-1 樂節主題(第 23、24 小節),此處 A'-1 段

以D 大調登場,到了第 90 小節才回到 A 段主題的 G 大調。在調性上的分析,關 迺忠做了一個有趣的安排,他沒有讓回歸的主題馬上進入主調,而是用屬調轉調的 方式讓主調晚了主題兩個小節才落實,這樣的設計使音樂多了份細膩的色彩,詳見

【譜例 3-2-12】。然而其餘 A'-1、A'-2 完全同於 A 段之處便不在此多加贅述。

【譜例 3-2-12】 總譜 89~92 小節

第104~106 小節開始為 A'-2 的後半句,此處對應起 A-2 開始有所不同,連接 性質的小樂句在高音聲部中充分運用了「花瓣行為」,而低音則運用了半音下行級 進的音型將音樂引入A'-3 樂節,此處和 B-2 樂節所用的方式類似,也暗示著 A'-3 擁有B-2 的連接性質。

A'-3 與 A-3 雖同樣為帶有過門性質之樂節,但其內容卻不一致。前四小節使 用「第一主題動機」的模進,形成了「花瓣行為」。第107 小節開始剩下木管持續 著「花瓣行為」,並且變為伴奏型態,而低音一路以半音下行的方向前進。此段配 合著配器打薄、漸弱以及漸慢來到第 118 小節,以上綜述的行為與樂節 B-2 的前 半句極為相似,詳見【譜例 3-2-13】。

【譜例 3-2-13】 總譜 107~114 小節

五、尾奏

coda 樂段本質上是銜接著 B-2 樂節後半句的精神(第 67~68 小節)並將其擴

充之,然而擴充的內容可區分為二,其一為第 117~123 小節前句,以及其二第 124~126 小節的後句。本樂章的尾奏段雖不長,但在變化多端的音樂內容中也總結 了本樂章精華,運用 B 段精彩的鋪陳結構,搭配著「第一主題動機」以及貫穿此 樂章的「花瓣行為」而寫成。本樂章最後留給了木管高音的 G 大調主和弦,而此 和聲加入了裝飾的 E 音,在弱奏的狀態下給人留下問號、期待之感,詳見【譜例 3-2-14】。

【譜例 3-2-14】 總譜 124~126 小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