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換位的證據

在文檔中 台語聲調錯誤研究 (頁 76-82)

第五章 延伸問題討論

5.1 自主音段理論探討

5.1.5 換位的證據

最後,檢視換位提供的證據。語流中的任二個音段互換稱為換位(metathesis),換 位可以是二音節的聲母、韻母、韻尾、聲調互換,或是同一個音節相同的輔音元音互換,

也可能是元音介音互換。如果聲調是連接到元音,面對換位現象,則預測其聲調亦有相 應的變化,然而,在例五十二裡,前兩個音節的音段中只有元音互換,鼻化特徵和聲調 都還保留在來源音段。33這一類換位的例子也支持台語聲調是屬於自主音段的推論。

(52) se33 si55 p’o33

si33 se55 p’o33 生死簿

33這也顯示出不僅聲調可以獨立於音段,其它鼻化等音韻徵性(phonological feature)也可以獨立於音段。

因此,從上述三方面的證據來看,口誤過程的確能彰顯平時口語中隱晦難見的聲調 自主性。既然台語聲調的自主性已獲得證實,那麼例四十三中的哪一個結構能夠解釋台 語聲調的錯誤行為?

本文第四章曾介紹過台語及台灣華語語碼混雜現象,為了便於分析,該段論述只將 音節區分為聲母和韻母。語碼混雜現象中,未見台語元音保留、而其餘部份皆被華語替 代這種錯誤音節型態。這樣的錯誤類型反應出在自主音段架構下,台語聲調與音節結構 是以何種的形式存在、台語聲調如何支持自主音段,以及聲調如何與音節連接的問題。

於此,將韻母進一步細分為韻核和韻尾來分析。音節結構中,聲母、韻母、韻尾及聲調 都有正確和錯誤這兩種可能性,因此,預測在語誤中可以見到例五十三這十六種組合的 產出(24=16,粗斜體字表示錯誤)。除了在第四章的例三十三裡介紹過的七種可能性,

復以同化證據討論。

(53)

T

T

ONC a i

ON

C

b j

O

N

C c k

O

NC

d l

O

NC e m

O

N

C

f n

ON

C g o

ONC

h p

a. 正確無誤

b. kai53 u21 tsui55 tsun53 Ætsun55 tsun53 蓋有水準 c. ts'ai33 ts'ik3 ts'o53 o33Æts'ai33 ts'ok3 猜測錯誤 d. tio33 lam33 po33Ætio33 lo33 中南部

e. kue53 k'i21Æk'ue53 k'i21 過去

f. ai53 ui53 lik3 su55 tio55 lai33 zim21 sik3Æli21 sik3 要從歷史中來認識 g. tse55 mi21 kia33 lo55 tso55 tsia33 bu21 sit5 Æmo21 sit5 這東西都很務實

h. put5 kuan55 si13Æput5 siam55 si13 不管時

i. k'a55 tsa53 kok5 bin33 to53Ækok5 bi55 以前國民黨 j. ta33 si13 t'e21 ts'ut3Æta33 sat3 何時提出

k. lai33 te53 t21 pi53 o55 e33Æpo55 裡面就變黑的

l. n21 tiam55 tsi55, si53 tiam55 tsi55Æn21 ti53 二個鐘頭,四個鐘頭 m. p’en53 kui33 t'21 e33 t21 ti33 laÆ kui33 t53 騙整套的就對了

n. u21 n21 ts'i55 sa33 pa53 ban21 la13Æ sa33 p'at3 la13 有兩千三百萬人 o. tai21 tsu21 zen13Ætai21 kiu13 大自然

p. pau33 k'ua53 lan55 k'ua53 tsuan33 se53 kai21Æts'ua53 包括我們看全世界

在同化過程中,例五十三所有的替代類型均得以驗證,顯示音節中的每一個音段相 當自由,都可以被同化。(53a)到(53h)這一欄的類型代表不論被替代的音段之大小,

來源聲調都保持不動;(53i)到(53p)則表示,無論被替代的音段為何,來源聲調都 可以被其他音節所替代。

現在,再回頭檢視例四十三的兩個結構,(43a)這樣的結構所隱含的意義在於不論 哪一個音段被移除,聲調仍可被保留,如下例所示。(54a)的音段移除是一種音串的移 除(string deletion),而音節結構仍完整;相反的,(54b)則表示一種結構的移除(constituent deletion),不僅表層的音段被移除,連同結構也受影響。34第四章介紹音節標準差已證實 口誤的發生不一定是兩兩相鄰的音節,而有更自由的跨音節同化現象,且跨越的那些中 間音節絲毫不受影響。這個現象使得分析同化/替代等音韻過程時,必須摒棄音串移除 這種作法,而採取結構導向分析。如此一來,(53a-h)這些類型可以利用例五十三的結 構得到合理的解釋。

34 這裡的音串運作(string operation)與結構運作(constituent operation)概念引用 Bao(1999)的分析。

(54)

Rt Rt Rt

[x [x x]]

T

a. S-deletion(string deletion)

Rt

[x [x x]]

T

b. C-deletion(constituent deletion)

Rt

x

T

那麼,(53i-h)又該如何分析呢?包智明在分析秘密語時發現新的音節形成時,有 保持來源聲調也有產生新的聲調型態,而(43b)這樣的結構足以分析聲調在音節結構中 的地位,如(55a)產生新的聲調,而(55b)則是保留來源聲調。

(55) a. C-deletion

σ

O

x Rt

b. C-deletion

σ

R’

O T

x Rt

這樣的結構能夠成功地涵蓋六種秘密語的音節形成,也能成功解決(53i-h)的錯誤 型態。例五十六這八個結構圖說明同化過程中聲調行為表現。

(56)

(57)

[x1 [x1 x1]] [x2 [x2 x2]] [x3 [x3 x3]]

T1 T2 T3

這顯示自主音段的另一個特點,超音段除了和音段成平行之外,音段和音段之間、

聲調和聲調之間相當自由,每一個單位都可以被語境中的不同音節來源音段替代。對台 語聲調錯誤而言,本文傾向採取(43a)的結構,主張音段進行結構移除的同時,聲調也 同時可以與骨架移除連接,再和其他聲調重新連接,所以,即使面對(53i)這種整個音 節的替代是在結構最上端的音節結點,聲調也可以被另外的聲調所取代。如此一來,在 處理聲調替代時便可以採用較簡單的結構,也較為經濟。

在文檔中 台語聲調錯誤研究 (頁 76-8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