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變調錯誤的證據

在文檔中 台語聲調錯誤研究 (頁 95-98)

第五章 延伸問題討論

5.3 台語變調之心理特性

5.3.3 變調錯誤的證據

第四章討論聲調共性時曾提到,錯誤聲調的不平衡分佈,以未變調佔大多數,且高 調居多,顯然這些錯誤並非隨意,而是有某一個趨向。這樣的現象,可以分為兩個層面 來討論,第一,未變調的意涵為何。第二,高調的背後所隱含的意義。

Su(1991)藉由失語症患者對單字及雙字詞在個別調的錯誤率探討本調與變調的關 聯。實驗將單字和雙字詞分組,測試受試者對本調及變調的掌握度,結果顯示單字調錯 誤率高於雙字詞聲調錯誤,不論是雙字詞首音節或雙字詞尾音節。這個結果未能支持衍 生變調說,因為如果表層型式的變調是經由規則運用衍生而得,單字中錯誤的基底型式,

如何衍生出正確的表面型式。因此,該文中作者主張Hsieh(1975)提出的「也有表面型 式」(surface-forms-too)較衍生學派的只有基底型式(base-forms-only)更具解釋力。然 而,台語語誤資料庫中,變調錯誤的單字與雙字詞錯誤的比例未若失語症患者的表現。

變調錯誤中雙字詞錯誤多於單字錯誤,比例約為二比一。41這表示正常說話者對單字的掌 握較雙字詞來得熟稔。

再者,上述實驗結果顯示,雙字詞首音節錯誤率略高於雙字詞尾音節的錯誤率。進 一步分析這些錯誤發現,雙字詞首音節錯誤中,二十筆結果裡有十五筆是未變調錯誤,

換言之,四分之三的錯誤是維持本調的。而雙字詞尾音節錯誤中,六十五筆之中有十七 筆是過渡變調錯誤,過度變調的比例占了將近四分之一。由此得知,雙字詞變調錯誤中,

未變調為過度變調的三倍。實驗得出高錯誤率的單字,在雙字詞的首音節又得以維持本 調,如此不一致的錯誤表現需要更深入的剖析。因此,這些現象顯示衍生變調說不該被 排除在外。

以衍生變調說觀點而言,從未變調的趨向來討論,單字調是較基本的、顯著的。在 解釋例七十七變調類型時,有兩種情況是維持本調,可以看出「未變調」是基本的。而

41 若語料庫中單字與雙字詞的分佈不均,偏向某一趨向,那麼,變調錯誤多落在該趨向亦在預期之中。為

避免造成偏頗,此處單字變調錯誤與雙字詞變調錯誤分別是除以母數後得出。變調錯誤的雙字詞與單字 語料分別為 79 筆與 28 筆,再除以母數得出 79/222:28/126,約為二比一。

以右重語言而言,維持本調的詞尾在音韻上具有顯著性,代表句法構詞等的邊界,也是 規律(underapplication/overapplication of sandhi rule)。面對未變調高於過度變調,衍生取 向可以解釋為底層只存放本調,而錯誤的產生是由於在詞彙提取時,變調規則未運用。

是平行共存的組合,本調或變調被選取的機率均等。而(78c)關係體反映本調變調如同 銅板的兩面,兩者相互襯托,彼此互不支配。本調與變調的相互襯托好比銅板的正反面 必須先由正面作為基準點,反面才得以確定,如果只有一平面,就無所謂正反面之分。

(78) a. b. c.

本調 本調 變調 本調/變調 變調

以(79c)「天」這個單字為例,本調為基準點、變調為理想標的。42未變調的產生 可能源自於將本調誤判為理想標的。而這樣的關聯體亦可能誤將理想標的視為本調,而 產生類似逆向構詞(back formation)的類化作用。

(79)

t’i55

t’i55 t’i33 t’i55 t’i33 t’i55/ t’i33

「天」氣 * t’i55 「天」氣 * t’i55 「天」氣 * t’i55 * t’i53

然而,如前所述,例七十入的三種關聯體皆無法為變調錯誤中未變調居多數的現象 提出合理解釋。最後,每個聲調的出現頻率及其對應到變調後的聲調頻率又應該如何反 映習得的順序(acquisition order),這些不同的因素都還有許多思考的空間。43因此,依 據現階段語料,本文傾向支持衍生變調假說。

經由台語變調錯誤的情形顯示,說話者往往因為語意焦點或對比焦點,產生變調錯 誤,或者由於外在干擾到預期的句構,產生音韻範疇指派錯誤,致使說話者必須再重新 更正話語,這些都證實變調的心理真實性的存在,說話者的心理的確會因為形態句構而

42 王旭(1993)實驗結果中,73.4%的高降調維持不變調,為此提出理想標的此一概念予以解釋。

43 感謝王旭教授對於這個觀點的指正。

有本調及變調的選擇。使用台語的人在運用變調策略時,究竟是採用衍生機制抑或詞素 變體選擇,是否會有個別差異(individual difference),有待後續研究。

在文檔中 台語聲調錯誤研究 (頁 95-9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