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校園生態環境評估與改善

4.3 改善策略與方案評估

4.3.2 改善方案一

3.擴大複層綠化面積 注意喬、灌木種類要多且數量平均,

並善用複層綠化的技巧,創造多樣化 生物棲地

生物移動障 礙

減少區域內造成生物移動障 礙的設施

移除基地內造成生物移動障礙的設施

增加CO2固 定量

1.提升現有綠地品質 選擇適合的現有綠塊增種各類植栽而 成生態複層

2.新增綠地採生態複層栽種 方式

選擇適合的新增區域進行多層次立體 綠化

增加保水量 將基地內不透水區域改為透 水設計

以綠地或透水鋪面的方式進行局部改 善

依據上述所提之改善策略,本研究規劃兩種改善方案,見4.3.2 與 4.3.3 節。

 

58  

編號14 綠塊為一處草地,適合栽種蔓藤類植物,讓植栽攀爬於此處建築物牆面 上,增加生物間垂直交流的場所。守衛室後方編號2 綠塊具隱蔽性,適合堆置枯木、

瓦礫等,可規劃為人造生態小丘,成為多孔隙生物的棲地。

基地內面積為2,193.9 m2通道不透水,建議可改為不透水鋪面; 並將面積為 534.87 m2溜滑梯及盪鞦韆遊戲區的遊戲墊改為綠地。

本方案可以增加校園綠地面積及生物棲地,解決造成生物移動障礙的設施。牆面 綠化可促成生物間垂直交流,讓各類生物交流藉著綠網而更順暢。增種的各類大小喬 木、灌木、草花不但能提供各類生物棲地,穩定植群社會,還能帶來大量的CO2固 定量。通道及遊戲墊的改善,可提升基地的保水量。茲將方案一的規劃整理於表4.13:

表 4.13 改善方案一之規劃

改善策略 規劃內容

選擇校園內適合區域改為綠地

中庭集合場規劃704 m2區域為生態複 層,溜滑梯及盪鞦韆遊戲區的遊戲墊 面積534.87 m2改為綠地

進行牆面立體綠化 編號14 綠塊牆邊長度為 14.53m,栽 種蔓藤類植物,進行牆面立體綠化 建立高度濃縮式的生態小丘,以作為多孔隙

生物棲地

於編號2 綠塊處建立高度濃縮式的生 態小丘

選種「應用於綠建築設計之台灣原生植物圖 鑑」內適合基地環境的植栽,注意喬、灌木 種類要多且數量平均,並善用複層綠化的技 巧,創造多樣化生物棲地

於中庭集合場處規劃之生態複層區 內,選種原生或誘鳥誘蝶植栽,注意 喬、灌木種類要多且數量平均,並善 用複層綠化的技巧,創造多樣化生物 棲地

移除基地內造成生物移動障礙的設施

於中庭集合場規劃面積704 m2為生態 複層區

選擇適合的新增區域進行多層次立體綠化 中庭集合場面積704 m2的生態複層區 進行多層次立體綠化

以綠地或透水鋪面的方式進行局部改善 面積為2,193.9 m2的不透水通道改為 透水鋪面

以下將依綠 1.生物多

(1) 生態 A.總綠

基地 704 戲區 總綠 總綠

綠建築評估 多樣性指標

態綠網 綠地面積比 地面積為23 4 m2中庭集 區的遊戲墊 綠地面積比 綠地面積比

估表,進行方 標評估

比(Ax) 3,667.45 m2 集合場生態複 墊綠地後,總 比=總綠地面 比的評分(Xi

圖 4.4 改善方

方案一生物

2,總綠地面 複層區綠地 總綠地面積 面積/基地面 i)=100.0×(A

方案一圖示

物多樣性指標

面積為7,39 地及面積為 積增為8,634

面積,Ax=

Ax-0.10),X 示

標及綠化量

95.50 m2,增 534.87 m2溜 4.37 m2

=8,634.37/2 Xi=100.0×(0

量指標的評估

增加新規劃 溜滑梯及盪

23,667.45=

0.36-0.10)=2 估:

劃之面積 盪鞦韆遊

0.36 26.48 分

 

60  

B.區內綠網系統

同4.2.1 節生態綠網之現況評估,得分 2 分。

C.立體綠網

在編號14 綠塊上種植蔓藤類植物,牆邊長度為 14.53m,以蔓藤類(薜荔) 種植間距50cm 計算,約需 30 棵。此處樓高四層,以每層 3m 計算,可供 植物攀爬的牆面面積大於60m2,立體綠化得分計算見表3.1,

Xi=(60/2.37) ×0.2=5.06,此項目最高為 5 分,故得分 5 分。

(2) 多孔隙小生物棲地

編號2 綠塊面積為 113m2,位處守衛室後方,具隱密性且少受人為干擾,

適 合 用 來 營 造 為 多 孔 隙 生 物 棲 地 。 此 項 目 的 得 分 計 算 見 表 3.1 , Xi=(113/2.37)×0.5=23.8,此項目最高為 5 分,故得分 5 分。

(3) 植物多樣性

中庭集合場處新規劃占地面積704 m2的生態複層區的植栽種植,依2012 版綠建築評估手冊內對於生態複層定義:大小喬木、灌木、草花密植混種,

且喬木間距3.5m 以下,以及密植灌木區每 m2二棵換算的規定[15],計算 出共需種植大小喬木 58 棵,灌木約 1,408 棵。以下是喬木歧異度、灌木 蔓藤歧異度、原生或誘鳥誘蟲植物採用比例 ra 及複層雜生混種綠化採用 比例rh 的得分計算:

A.喬木歧異度(SDIt)

選擇校園內現有、棵數少且為原生或誘鳥誘蝶的喬木種類,小喬木:厚皮 香、黃梔、小葉榕、樹杞各增種10 棵;大喬木:菩提樹、楊梅、錫蘭橄欖、

茄苳、樟樹、稜果榕各增種3 棵,總共增種 58 棵大、小喬木於新規劃的 生態複層區內。喬木數量見表4.14。SDIt 的計算公式見表 3.2,依公式計 算SDIt=17.47,得分 Xt=0.4×(SDIt-1),Xt=6.59 分。

表 4.14 改善方案一喬木數量表

編號 喬木名稱 數量 (棵)

編 號

喬木名稱

數量 (棵)

編 號

喬木名稱 數量 (棵) 1 榕樹 38 13 山櫻花 16 25 小葉欖仁 14 2 龍柏 20 14 黃梔 1+10 26 洋紫荊 35 3 肯氏南洋杉 9 15 銀樺 6 27 樹杞 1+10 4 榔榆 5 16 小葉榕 2+10 28 錫蘭橄欖 1+3 5 叢立黃椰子 3 17 台灣欒樹 19 29 酒瓶椰子 2 6 構樹 2 18 麵包樹 3 30 茄苳 1+3 7 肖楠 4 19 火炬刺桐 2 31 馬拉巴栗 1 8 阿勃勒 2 20 青楓 4 32 扁柏 6 9 竹柏 17 21 楊梅 1+3 33 樟樹 1+3 10 羅漢松 2 22 火焰木 31 34 稜果榕 1+3 11 玉蘭花 2 23 扇葉蒲葵 3 35 黃金榕 43 12 厚皮香 2+10 24 菩提樹 1+3 36 木麻黃 4

B.灌木蔓藤歧異度(SDIb)

選擇校園內現有、棵數少且為原生或誘鳥誘蝶的灌木:番茉莉、朱槿、七 里香,另加上表4.11 內建議種植的灌木:番仔林投、野牡丹、台灣野牡丹 藤、傅園榕、交趾衛矛、大葉黃楊、小實女貞、海桐共11 種,各種植 128 棵於生態複層區,牆面綠化種植蔓藤類植物薜荔30 棵,灌木蔓藤數量見 表4.15。SDIb 的計算公式見表 3.2, SDIb=16.30,得分 Xb=0.3×(SDIb-1),

Xb=4.59 分。

表 4.15 改善方案一灌木蔓藤數量表 編

號 灌木名稱

數量 (棵)

編 號

灌木名稱 數量(棵) 編 號

灌木名稱

數量 (棵) 1 鵝掌藤 127 11 銀柳 24 21 杜鵑花 233 2 桂花 4 12 變葉木 26 22 番仔林投 128 3 金露華 208 13 七里香 10+128 23 野牡丹 128

 

62  

4 朱蕉 69 14 金絲竹 2 24 台灣野牡丹 128 5 番茉莉 17+128 15 虎斑木 16 25 傅園榕 128 6 仙丹花 10 16 南天竹 1 26 交趾衛矛 128 7 朱槿 2+128 17 威氏鐵莧 40 27 大葉黃楊 128 8 台灣小蠟 1 18 玫瑰花 2 28 小實女貞 128 9 立鶴花 1 19 瑪瑙珠 1 29 海桐 128 10 茶樹 10 20 宜梧 1 30 薜荔 30

C.基地內原生或誘鳥誘蟲植物採用比例(ra)

由表4.16、4.17 計算得知,增種後的喬木總棵數為 363 棵,原生或誘鳥誘 蟲喬木有258 棵;灌木及蔓藤總棵數為 2,243 棵,原生或誘鳥誘蟲灌木及 蔓藤為2,035 棵。ra 的計算公式見表 3.2, ra=0.76,得分 Xa=5.0×ra,Xa=3.79 分。

表 4.16 改善方案一原生或誘鳥誘蝶喬木數量表(以斜體字代表) 編號 喬木名稱 數量

(棵) 編 號

喬木名稱 數量 (棵)

編 號

喬木名稱 數量 (棵) 1 榕樹 38 13 山櫻花 16 25 小葉欖仁 14 2 龍柏 20 14 黃梔 1+10 26 洋紫荊 35 3 肯氏南洋杉 9 15 銀樺 6 27 樹杞 1+10 4 榔榆 5 16 小葉榕 2+10 28 錫蘭橄欖 1+3 5 叢立黃椰子 3 17 台灣欒樹 19 29 酒瓶椰子 2

6 構樹 2 18 麵包樹 3 30 茄苳 1+3

7 肖楠 4 19 火炬刺桐 2 31 馬拉巴栗 1

8 阿勃勒 2 20 青楓 4 32 扁柏 6

9 竹柏 17 21 楊梅 1+3 33 樟樹 1+3 10 羅漢松 2 22 火焰木 31 34 稜果榕 1+3 11 玉蘭花 2 23 扇葉蒲葵 3 35 黃金榕 43 12 厚皮香 2+10 24 菩提樹 1+3 36 木麻黃 4

表 4.17 改善方案一原生或誘鳥誘蝶灌木蔓藤數量表(以斜體字代表) 編號 灌木名稱 數量

(棵) 編 號

灌木名稱 數量 (棵)

編 號

灌木名稱 數量 (棵) 1 鵝掌藤 127 11 銀柳 24 21 杜鵑花 233 2 桂花 4 12 變葉木 26 22 番仔林投 128 3 金露華 208 13 七里香 10+128 23 野牡丹 128 4 朱蕉 69 14 金絲竹 2 24 台灣野牡丹 128 5 番茉莉 17+128 15 虎斑木 16 25 傅園榕 128 6 仙丹花 10 16 南天竹 1 26 交趾衛矛 128 7 朱槿 2+128 17 威氏鐵莧 40 27 大葉黃楊 128 8 台灣小蠟 1 18 玫瑰花 2 28 小實女貞 128 9 立鶴花 1 19 瑪瑙珠 1 29 海桐 128 10 茶樹 10 20 宜梧 1 30 薜荔 30

D.複層雜生混種綠化採用比例(rh)

增加了中庭集合場新規劃的704 m2生態複層區及面積為534.87 m2溜滑梯 及盪鞦韆遊戲區的遊戲墊綠地後,總綠地面積變為8,634.37m2,複層綠化 面積變為840.98 m2,此項目的計算公式見表3.2,rh=0.10,得分 Xh= 20.0×rh,

Xh=1.95 分。

(4) 生物移動障礙

校園內的占地面積 1,474.66 m2人工鋪面的中庭集合場因容易造成生物移 動障礙而被扣了 2.69 分,本方案將中庭集合場局部區域規劃為生態複層 區後,此項目得以不扣分。

改善方案一於「生物多樣性指標」的各項評分結果見表4.18,其總得分 BD 為 55.40 分,個案學校生物多樣性指標基準值 BDc 為 50 分,因 BD>BDc,故改善值高 於基準值。

 

64  

表 4.18 改善方案一生物多樣性指標評估表 大分類 小

分類 設計項目 最低最高得分限制(分) 評分Xi(分)

生態綠網

總綠地面積比Ax 0~40 分 26.48

周邊綠網系統 0~3 分 0

區內綠網系統 0~4 分 2

立體綠網 0~5 分 5

生物廊道 0~5 分 0

小生物棲地

水域 生物 棲地

自然護岸 0~10 分 0

生態小島 0~10 分 0

綠塊 生物 棲地

混合密林 0~10 分 0

灌木草原 0~8 分 0

多孔 隙棲 地

生態邊坡圍牆 0~6 分 0

濃縮自然 0~5 分 5

其他小生物棲地 認定值 0

植物多樣性

基地內喬木歧異度SDIt 0~8 分 6.59 基地內灌木歧異度SDIb 0~6 分 4.59

原生或誘鳥誘蟲植物 0~5 分 3.79

複層雜生混種綠化 0~6 分 1.95

土壤生態

表土保護 0~10 分 0

有機園藝,自然農法 0~5 分 0

廚餘堆肥 0~5 分 0

落葉堆肥 0~5 分 0

照明光害 路燈眩光 -4~0 分 0

鄰地投光、閃光 -4~0 分 0

天空揮光防制 -4~0 分 0

物移動障

人工鋪面之廣場或停車場障礙 -4~0 分 0

道路沿線障礙 -4~0 分 0

橫越道路障礙 -4~0 分 0

總得分 BD=ΣXi= 55.40 分 基準值 BDc= 50 分

評估結果 改善值高於基準值

2.綠化量指標評估

本方案在綠化量指標的評估為現況值加上新增複層綠化區面積704 m2的綠化 量及遊戲區草地綠化量,新增的綠化量計算:

1,200 ×704+20 ×534.87 =855,497(kg),茲將各區 CO2固定量及基地綠化量總 CO2固定量整理於下表4.19。

表 4.19 改善方案一各區 CO2固定量及基地綠化量總CO2固定量

CO2固定量 (kg/m2) 區域面積(m2)

複層綠化 大喬木 小喬木 棕櫚類 灌木 草皮

綠化量 1200 900 600 400 300 20

第一區 136.98 82.79 244.9 — 107.57 79.96 419,697 第二區 — 44.82 196.61 32 158.7 571.61 230,146 第三區 704 50.76 20.83 — 12.24 35.87 907,371 第四區 — 31.99 64.37 38.24 142.12 59,256 第五區 — 375.4 100.7 — 0.7 174.14 401,973 第六區 975.7 404.83 31.25 131.79 4,652.65 1,266,118 小計 840.98 1,529.47 999.86 127.62 449.24 5,656.35 3,284,562

本方案中各種植栽單位面積及二氧化碳總固定量詳列於改善方案一「綠化量指標」

評估表,由前述得知原生或誘鳥誘蝶植物採用比例ra 為 0.76,依表 4.20 公式計算出 生態綠化優待係數α=1.18,故得到綠化量改善值 TCO2=3,871,069kg,個案學校的綠 化基準值TCO2C=3,503,013kg,見表 4.8,因 TCO2 > TCO2C, 故改善值高於基準值。

 

66  

表 4.20 改善方案一綠化量指標評估表 一、分項評估表

植栽種類 栽種條件 固定量Gi (kg/ m2)

栽種面積 Ai (m2)

計算值Gi×Ai (kg) 生態

複層

大小喬木、灌 木、花草密植混 種區

喬木種植間距 3.5m 以下且土壤 深度1.0m 以上

1200 840.98 1,009,176 喬

闊葉大喬木 土壤深度1.0m 以

上 900 1,465.47 1,318,923 闊葉小喬木、針

葉喬木、疏葉喬 木

土壤深度1.0m 以

上 600 999.86 599,916

棕櫚類 土壤深度1.0m 以

上 400 127.62 51,048

灌木 土壤深度0.5m 以 上(每 m2至 少 栽

植 4 株 以 上 ) 300 449.24 13,4772 多年生蔓藤 土壤深度0.5m 以

上 100 0 0

草 花 花 圃 、 自 然 野 草 地 、 草 坪

土壤深度0.3m 以

上 20 5,656.35 113,127 老 樹 保 留 米高徑30cm 以上

或樹齡20 年以上

900 64 57,600

600 0 0

ΣGi×Ai=3,284,562 kg 二、生態綠化優待係數α

針對有計畫之原生植物、誘鳥誘蝶植物等生態綠化之優惠。無特殊生態 綠化者設α=0.8。此優待必須提出之整體植栽設計圖與計算表。

其中α=0.8+0.5× ra;ra=原生或誘鳥誘蝶植物採用比例

ra=0.76 α=1.18 三、綠化現況值TCO2計算

TCO2=(Σ(Gi × Ai)) × α

TCO2

=3,871,069 四、綠化基準值TCO2C計算

TCO2C=1.5×(0.5×A'×β), A'=(A0-Ap)×(1- r), 若 A'<0.15×A0,則 A'=0.15 A0

A0:基地面積, Ap:不可綠化之面積,r:法定建蔽率,β:單 位 綠 地 CO2固 定 量 基 準[kg/㎡ ]

TCO2C

=3,503,013

評估結果 改善值高於基準值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