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第貳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政府施政績效衡量之文獻回顧

國內外運用資料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衡量效率 之文獻相當多,本研究僅就以 DEA 評估政府效率之相關文獻做回顧,茲 將文獻摘要如下:

De Borger and Kerstens(1996)以比利時之地方政府為觀察對象,以經常 性支出做為投入項,以總人口、65 歲以上之人口比率、就讀小學人口數、

受補助之低收入人數及公共娛樂當作產出項,結果顯示如果以 DEA 所評 估之效率值為被解釋變數,以居民平均所得、財產稅稅率、居民補助款、

政黨屬性、人口密度及國中畢業人口數為解釋變數,在 Tobit model 分析 下,得知財產稅稅率、政黨屬性及人口密度對效率值有正向影響;居民補 助款則有負向影響。

Worthington and Dollery(2000)也以 DEA 評估澳洲新南威爾斯之地方政 府規劃及管理之效率,用計劃支出、合法支出、相當於全職工作的人員數、

人口成長率、人口分布指標、非英語背景之人口比例、開發、環境資產及 非住宅建築物指標等為投入項,以建築物及開發案核數為產出項,影響效 率之因素則為六項地理環境特性,結果發現都市周圍長度、都市面積及都 市化程度三項對效率有明顯正向影響。

章定煊等人(2002)運用 DEA 對臺灣 23 個縣市之經營效率進行評估,

以各縣市平均每人歲出金額為投入項,以每萬人刑案數、垃圾處理量、每 萬人西醫數及高中以上人口比例為產出項,從 Tobit 模式分析結果發現人 口密度愈高之都會區經營管理愈不容易,對規模效率產生負面影響;而人 口流失之縣市也會因規模無效率而造成經營無效率,因此政府應設法平衡 區域發展,以確保縣市經營效率之提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賴俊佑(2006)將地方政府之施政效率分為四個構面分析4,財政與經濟 及地方教育構面之施政效率以都市化較高之縣市表現較佳;環境與觀光構 面之施政效率則以農業為主之縣市表現較佳;社會治安構面則與都市化無 明顯關聯。另外地方政府之施政效率與統籌分配款比例呈現顯著負相關,

表示統籌分配款無助於地方政府效率之提昇。

楊弘琪(2007) 主要探討各縣市地方政府在社會救助的經營績效,以社 會救助工作人員數、生活扶助支出金額、醫療補助支出金額、災害補助支 出金額、急難救助支出金額為投入變數,以生活扶助救助人次、醫療補助 救助人次、災害補助救助人次、急難救助救助人次為產出變數,分析臺灣 23 個縣市地方政府 2004 年至 2006 年的社會救助績效。且依差額變數分析 來調整其投入與產出變數的數量,以達到相對有效率的目標,並利用敏感 度分析得出各縣市的優勢變數,使各縣市能充分利用優勢變數來提昇效率 值。

王肇蘭等人(2008)以歲出經常門決算(百萬)為投入項,以總人口數、

身心障礙人口數、國中小人口數、鄉縣道長度、65 歲以上人口數及未犯罪 率為產出項衡量地方政府之效率。實證結果顯示,縣市政府在成本的控制 上均優於省轄市,若就區域而言,則以中區(臺中、彰化及雲林縣)整體 表現最好。

楊惠斌(2009)探討臺灣地區包含直轄市在內的 23 個縣市政府績效,以 各機關學校員工總人數、教育支出為投入項,以稅課收入、高中以上教育 程度人數、都市計畫區內人口數為產出項,分析各縣市政府投入與產出間 的相關效率概況及經營效率之落差。實證結果發現臺灣 23 個縣市之總體 競爭力以臺北市、縣為軸心,各項效率值大多由北往南遞減。

茲將上述文獻論述彙整成表 2-1:

4分為財政與經濟、地方教育、環境與觀光、社會治安四個構面。

‧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DH,DEA and Econometric Approaches

財產稅稅率、政黨屬性及人口密度和 地方政府效率成正相關;補助款大小 則與效率成負相關。

Worthington, A.

C. and B. E.

Dollery (2000)

Measuring Efficiency in Local Governments Planing and Regulatory Function

都市周圍長度、都市面積及都市化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