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結果

本研究以 9 種分區方式分析,以國文、數學、社會、自然 4 科中各區之間 比較皆無差異,英語科在 6 種分區方式中亦無差異,但在「前一列、中三列、

後一列」、「前一列、中二列、後二列」與「右前三列、中前三列、左前三列、

右後二列、中後二列和左後二列 6 區」的比較中出現顯著差異,數據呈現詳如 以下九點:

一、馬蹄形兩區

Becker, Sommer, Bee 與 Oxley (1973) 提到座位靠近中央位置的學生,注意 力較佳,在課堂中與教師互動也比較多,而坐在教室兩側靠窗戶與後排的學 生,則因為窗外有較多干擾因素而容易分散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首先使用 交叉分析表分析兩區之間學生依據其學習成績分成低、中、高分群三組,檢驗

34

學生程度分布狀況,結果如表 9 所示,另以卡方檢定皮爾森相關值為.165,各 區之間高中低分群未達顯著差異,這兩區之間可視為隨機分派。其中中前區與 外圍區在低分群、中分群學生的比例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中前區的高分 群的學生區內百分比較低。

表 9 馬蹄形兩區低、中、高分群人數卡方分配表

區別 計數 低分群 中分群 高分群 總計

中前區 人數 26 52 77 155

區內百分比 16.80% 33.50% 49.70% 100.00%

外圍區 人數 29 47 111 187

區內百分比 15.50% 25.10% 59.40% 100.00%

整體 人數 55 99 188 342

整體百分比 16.10% 28.90% 55.00% 100.00%

兩區比較結果,變異數相等 Levene 檢定中顯著性皆大於.05,採相同變異 數解釋,但各科比較均未達顯著差異。但就描述性統計資料來看,並沒有出現 像是坐在中前區的座位學生,成績表現較佳的情況。國文與自然科而言,兩區 平均並沒有差到一分。國文、英語與數學這三科,反而是在外圍的學生成績比 較高,但未達顯著差異,在基礎學科上,需要長時間的努力才能看出學習成效 上的差異。而在英語這科平均在 t 檢定的結果中,發現 p 值為.06,接近.05 的顯 著差異,但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本實驗分析結果並沒有如同沈維育(2006)的研究結果-前列中央排的學 業成就較其他區域佳,也沒有呼應本實驗的假設 1,在各科平均分數沒有達顯 著差異。訪談學生 S33 表示坐在教室兩側位置常常會因為反光而看不清楚黑 板,而坐在教室最後一列的位置反而視角最廣,可以清楚看到全部的黑板。教 室最後一列的座位區不見得不好,也有坐在教室兩側沒有的優勢。詳細結果如 表 10 所示:

35

36

二、 馬蹄形三區

馬蹄形三區與馬蹄形兩區比較分區方式分得更細,數據處理先使用交叉分 析表分析三區之間學生依據其學習成績分成高中低三組,檢驗學生程度分布狀 況,結果如表 11 所示,另以卡方檢定皮爾森相關值為.121,各區之間未達顯著 差異,這三區之間可視為隨機分派。

表 11 馬蹄形三區低、中、高分群卡方分配表

區別 計數 低分群 中分群 高分群 總計

中前區 人數 14 13 25 52

區內百分比 26.9% 25.0% 48.1% 100.0%

中區 人數 20 51 83 154

區內百分比 13.0% 33.1% 53.9% 100.0%

外圍區 人數 21 35 80 136

區內百分比 15.4% 25.7% 58.8% 100.0%

整體 人數 55 99 188 342

整體百分比 16.1% 28.9% 55.0% 100.0%

表 11 中可以看到各區間低分群、中分群、高分群學生的比例皆相近,但 是在中前區低分群的學生與其他兩區比較,中前區低分群學生區內百分比是最 高的。

各班中央講桌正前方學生的成績,並沒有如實驗開始前所預期的教室正前 方的學生學習成效較佳。此結果卻呼應了早期學者 Wulf (1976) 所提到隨機分 配學生座位後,中央區域的行動區學生學習成效與其他區域學生相同。在各科 表現中,中前行動區位置的學生成績都是最低如圖 15,但未達顯著差異如表 12 所示。受訪學生 S35 表示坐在前面中間的位置,因距離太靠近黑板,感覺壓力 過大,有時反而會因壓力過大而無法思考老師上課的內容,上課的效果反而會 不好。也有學生認為座前面的座位比較容易專心,受訪學生 S9、S15、S29 皆表 示坐在前面的位子上可以比較認真,不容易做出分心的行為,比如看小說或是 畫圖之類的事。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的,而且距離教師較近,更容易集中精神。由此可看出教室第二、三列的座位 位置,有其占優勢之處。

描述性統計資料的分析中平均數的比較,同樣出現各列學生各科平均分數 比較中,第一列的各科成績平均較低。原本第一列距離講台語黑板較近,理應 是會受到教師注意較多的座位位置。結果反而因為視線死角,看不到坐在講桌 正前方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 T15 表示自己曾因為在課堂上進行課程時,糾正 學生不可在課堂上座與課程無關的事情而發生師生衝突。當時的情況就是因為 座位在第四排第一列的學生與第三排第三列的學生同時在座位做勞作(其他與 課程不相關的事情),但因視線死角卻只看到第三排第三列的學生違規,故只糾 正該學生卻造成該生的不滿,因為他認為其他人(第四排第一列的學生)也有 做,而我卻只抓他不抓前面的人,認為老師針對他。其實當時我真的就是因為 視角的關係,沒有看到第四排第一列的學生違規。本研究場域教室講台有墊高 起來距離地板 20 公分,教師站在講台上就會高上 20 公分,綜合分析此案例,

老師站著上課時有時的確會造成視線死角的問題,學生座位在第一列,可能就 比較容易被忽視。但也不見得所有教師都會如此,所以在其他科目比較就沒有 達顯著差異。

九、 左前三列、中前三列、右前三列、左後二列、中後二列和右後二列共六區 比較:

綜合以上各分區方式發現各區比較時,第二、三列的學生段考成績明顯優 於第一排,可以發現座位區仍存在著最有利於學習的區域。首先使用交叉分析 表分析各區之間學生依據其學習成績分成高中低三組,檢驗學生程度分布狀 況,結果如表 25 所示,另以卡方檢定,皮爾森相關為.221,卡方檢定各區之間 未達顯著差異顯示各區之間未達顯著差異,這六區之間可視為隨機分派。

51

表 25 六分區低、中、高分群人數卡方分配表

區別 計數 低分群 中分群 高分群 總計

左前區 人數 6 19 53 78

區內百分比 7.7% 24.4% 67.9% 100.0%

中前區 人數 16 27 34 77

區內百分比 20.8% 35.1% 44.2% 100.0%

右前區 人數 12 18 33 63

區內百分比 19.0% 28.6% 52.4% 100.0%

左後區 人數 7 15 19 41

區內百分比 17.1% 36.6% 46.3% 100.0%

中後區 人數 8 12 31 51

區內百分比 15.7% 23.5% 60.8% 100.0%

右後區 人數 6 8 18 32

區內百分比 18.8% 25.0% 55.0% 100.0%

整體 人數 55 99 188 342

整體百分比 16.1% 28.9% 55.0% 100.0%

由表 25 可以觀察到在左前分區低分群學生的區內百分比是最低的,且高 分群的學生區內百分比是最高的,可以發現低分群的學生是散佈在各個角落,

唯獨左前區例外。

接下來分成六區比較,分析數據結果發現,左前三列的平均成績在各科表 現都是最高分,尤其在英語科的成績表現上最為顯著,左前三列的學生成績明 顯高於中前三列學生成績,顯著值達.05,分析結果如表 26。

中後二列區的英語成績排行在各區間第二名,雖然未達統計上的顯著差 異,但卻無法支持假設 9 前分區平均分數優於後分區。英語教師 T10 表示因上 課時站在教室左前方的緣故,中後二列區域恰好是比較常與學生以眼神交會的 座位區,故有時上課沒有學生自願回答問題時,中後二列區域就成為比較容易 就直覺點到學生的區域,所以他們上課就會比較專心一些。中前三列區可能是 因為位在教師的左側視角,雖然距離教師也很近,但上課時容易被忽視,導致 最後在各科平均成績均較其他區域低。

52

53

54

在各種分區方式中比較各分區學生各科平均成績,大多數的分區方式各科 成績皆未達顯著差異,這樣的結果與 Wulf(1976)、Stires(1980)、鍾元欽

(2002)、Kalinowski & Toper(2007)做的研究相似,在隨機編排座位的情況下,

前方座位與後方座位成績皆相同。但其中有三種分區方式在英語科出現顯著差 異,其結果類似前方座位學習成效優於後方座位的現象 (沈維育,2006;

Benedict & Hoag, 2004; Holliman & Anderson, 1986; Perkins & Wieman, 2005),但 必須要扣除第一列的學生。國外有關於座位與成績之間的關係的研究對象多以 大學生為主,目前在國內以國中作為研究對象的像是沈維育(2006)做的研 究。大學與國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現行制度中,國中學生大多數是被導師分 配決定座位,而大學生是可以自己自由選擇座位。所以在馬蹄形分區中的中前 區與各列分區中的第一列,其中低分群的學生比例偏高,其中有一種可能就是 導師刻意安排這些低分群的學生到中間或前面的位置,沒有向研究者說明清楚 的部分所造成,造成最後在各區比較中沒有看到差異性的原因之一。

比較唯一有差異的英語科,進一步收集資料並探究其中差異,發現本研究 場域的教室自 106 學年開始全面安裝班級電腦,七年級教室電腦的安裝位置皆 在教室的左前方,因此授課教師在課程進行時使用電腦就必須站在教室的左前 方位置操作電腦,故在一節課內就會有較長的時間站在教室的左前方。然而各 科教師使用電腦進行教學的習慣不一,其中屬英語教師使用電腦上課比例較 高,英語教師 4 位中有 3 位主要是以電腦進行課程少時間輔以黑板進行教學,

另一位教師則是主要以黑板進行教學少時間輔以電腦進行教學,但其教授班級 佔 13 個班中的 3 個班,比例偏低。因上課需求,英語教師通常在教學進行時要 使用撥放軟體撥放音檔,讓學生多練習英語發音,故使用電腦時必須一直站在 電腦的位置操作電腦。不同於其他科目教師,可以用無線滑鼠控制簡報播放而 行動自如,然而英語教師在一節課的時間,幾乎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會站在教室

另一位教師則是主要以黑板進行教學少時間輔以電腦進行教學,但其教授班級 佔 13 個班中的 3 個班,比例偏低。因上課需求,英語教師通常在教學進行時要 使用撥放軟體撥放音檔,讓學生多練習英語發音,故使用電腦時必須一直站在 電腦的位置操作電腦。不同於其他科目教師,可以用無線滑鼠控制簡報播放而 行動自如,然而英語教師在一節課的時間,幾乎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會站在教室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