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自我效能之意涵與相關理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師自我效能之意涵與相關理論

第二節 第二節 教師自我效能之意涵與相關理論 教師自我效能之意涵與相關理論 教師自我效能之意涵與相關理論 教師自我效能之意涵與相關理論

教師效能是了解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歷程中的重要概念,教師對於 本身教學能力的想法與信念會影響教學行為與教學表現,因此,教師 自我效能是教學場域中的重要因子。本節將就教師效能之理論基礎、

教師效能之内涵與教師效能之相關研究來加以探討。

壹 壹 壹

壹、、、、教師效能的理論基礎教師效能的理論基礎教師效能的理論基礎教師效能的理論基礎

教師自我效能是教師對於教育工作及自我教學能力的重要信念,

其理論基礎主要源自於 Bandura(1977)的自我效能,國外學者大多以此 為基本的理論,並加以應用於教學領域(孫志麟,2001;江明洲,

2006)。本節將就自我效能的來源、特性及功用加以探討。

一 一 一

一、、、、自我效能的來源自我效能的來源自我效能的來源自我效能的來源

Bandura(1977)以自我與行為改變及環境互動的觀點為基礎,提出 自我效能是一種因應特殊情境能力的知覺,是個人對於自己能夠獲致 成功的信念,這份信念來自於個人對自己在處理某種情境所具備能力 以及可達到何種程度的主觀評價,人的認知、情緒及行為表現都會受 此信念影響。

在個體建構自我效能,形成個人對於自我能力的信念這個歷程 中,Bandura(1977)認為有四個主要訊息來源:

(一) 成就表現(performance accomplishment):個人成就表現是最具 影響力的自我效能來源,藉由成功的經驗可以提高個人的自我效 能,而這些經由持續成功所建立的自我效能,也會舒緩面對偶爾 挫敗時的負面干擾,甚至會強化持續努力的動機。

(二) 替代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透過觀察他人的成功經驗,會 說服自己相信透過努力,自己應該也會成功,因而提高自我效能 知覺,反之,若他人之類似行為表現挫敗時,個人的自我效能也

將隨之降低。

(三) 言語說服(verbal persuasion):別人的言語說服與鼓勵會使個體 相信自己有能力追求到預期的目標,這是用來改變人類行為最廣 泛且最容易的來源,如果在言語說服下同時給予有效的改變指 導,則自我效能又能更為提升。

(三) 情緒反應(emotional arousal):情緒的激動會影響到自我效能的 高低,因為情緒所引發的生理狀態是人們行為依據之一,在壓力 情境下,個人的自我效能會受情緒干擾,能力表現會比未受情緒 干擾時低。

因此,自我效能是個人決策與行動的關鍵因素,可以透過內在的 自我學習,也能藉由外在力量如教導或說服來增進自我效能,更重要 的是在個體感受達到目標的成就感後,進而增強了原有的自我效能,

形成一正向提升的循環力量。

二 二 二

二、、、、自我效能的特性自我效能的特性自我效能的特性自我效能的特性

自我效能是個人對自己從事某種工作所具備的能力,以及自己能 完成對該工作到何種程度的主觀評價,自我效能可以用以判斷一個人 組織行動的程序與執行能力之高低,而這些行動也適用於處理曖昧不 明、無法預測及有壓力的情境(張春興,1989)。

孫志麟(1991a)歸納自我效能的特性,主要有下列八項:

(一) 自我效能是動態的,並非固定不變或被動消極的。

(二) 自我效能具有特殊性,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效能。

(三) 自我效能是一種多向度的概念,並非單一整體的概念。

(四) 自我效能是一種衍生性的能力,具有統整行為的力量。

(五) 自我效能是一種認知機制,是影響行為改變的要素。

(六) 自我效能有個別差異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我效能。

(七) 自我效能具有發展性,不同階段有不同自我效能。

(八) 自我效能是可以訓練出來的,藉由效能訊息的提供,可以增進個 人的自我效能。

三 三 三

三、、、、自我效能的功用自我效能的功用自我效能的功用自我效能的功用

自 我 效 能 與 個 體 之 行 為 與預 期 結 果 有 著 密 切 的 關 係 , Bandura(1997b)認為自我效能的信念對於行為具有正向的影響力,主 要透過以下四種方式來調節個人的行為:

(一) 認知(cognitive):高自我效能者擁有較高的熱忱、宏觀的願景、

思慮周詳及勇於接受挑戰之特質;預期成功的影像是導引他們步 向成功的主要依據。

(二) 動機(motivational):個體從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務、預期結果的、

設定目標與規畫行動中逐漸形成信念,若個體相信自己能按部就 班地完成目標,動機便會愈發強烈。因此,自我效能的信念會左 右人們決定努力的目標、花費多少的心力及願意忍受挫折的限 度。

(三) 情意(mood or affect):個體在困境與受到威脅的處境中時所感受 到的壓力及沮喪程度,端視個體對自己承受度的認知。而自我效 能會透過相信自我的掌控能力、正向思考及實際行動等方式來調 節情緒。

(四) 樂觀(optimism):樂觀是成就感及幸福感的必要條件。處於充滿 對立和挫敗的環境中,現實主義者(realist)常會選擇放棄,而擁有 高度自我效能的人就較有可能步向成功。

另外,Bandura(1977)認為自我效能程度的高低,會影響著個體的 生活、能力和成就表現,高自我效能者擁有選擇更多行動的能力,也 會克服困境持續其活動;然而低自我效能者選擇行動的能力卻有限,

在面對困境時也會傾向放棄或避免持續行動。以下為自我效能對於個 體的行為結果之作用:

(一) 選擇(choices):高自我效能者能積極面對問題,主動找出解決辦 法,而低自我效能者則選擇陷入焦慮、失去自信,以逃避的方式 避免問題再現。

(二) 表現(performance):高自我效能者能在面對問題時,合宜地評估

自我的能力,而低自我效能者卻時常無法適當評估自己面對問題 的能力是否足夠,因此會停滯不前。

(三) 持續(continue):高自我效能者能對自己選擇的活動或行為持之以 恆;相反地,低自我效能者容易因挫折就放棄,難以堅持下去。

由上可知自我效能是個人與外在環境及自我調適機制和個人能 力、經驗、成就表現產生交互作用影響的結果,個體依據這個整體性 的概念預測自我的行為結果,進而產生自我能力的信念,了解自己所 能到達之程度,在目標設定方面也有預期行為能否成功的作用。

貳貳

貳貳、、、、教師自我效能的內涵教師自我效能的內涵教師自我效能的內涵教師自我效能的內涵

教師自我效能是影響教師教學態度、意向、行為與選擇的重要因 素(孫志麟,2001)。許多學者都曾以不同的角度來探究教師效能,

以下將整理相關研究與論述,以作為本研究之理論依據。

一一

一一、、、、教師自我效能的定義教師自我效能的定義教師自我效能的定義教師自我效能的定義

教師自我效能的用詞不管是在國內外都有多種大同小異的詞彙,

李水源(2000)分析與教師效能相關的詞彙後,認為不論是中文的「教 師自我效能」、「教師效能感」、「教師效能」與「教學效能」或者 是英文的teacher effectiveness、teaching self-efficacy、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或者是 teacher efficacy,它們的實質內涵其實是相同的。以下 為學者們對於教師自我效能之詮釋:

鄭 英 耀 與黃 正 鵠 (1996)認為教師自我效能應包含個人效能

(personal efficacy)、教學效能(teaching efficacy)及個人教學效能

(personal teaching efficacy)等三個層面,也就是說教師自我效能是指 教師不但具備有效率教師的一般性意識,也擁有教學與學習之關係的 一般信念,並能統整兩者成為一個有效率教師以及瞭解教學互動之信 念。而吳清山(1992)認為教師自我效能意指教師使學生在學習或行 為方面擁有優良的表現,以達到特定的教育目標。王受榮(1992)則 指出教師自我效能是指教師在教育情境中,教師對於本身擁有引導學

生向善的教育力量與對教導學生學習所持的效能信念與預期。

教師自我效能會牽涉到教師對於自己能否有效達到預期之教師工 作能力的知覺或信念,亦即教師對於教師工作所需的能力有其內在的 期許與目標,在評估後覺察到自我是否足以勝任的認知便形成了教師 效能。因此,孫志麟(2001)認為教師自我效能是教師對教學能力的 信念,屬於一種認知動機機制,是個人為了控制意識的一部分,其本 質是自我效能的一種類型,是個體與外在環境及其他自我調適機制交 互作用產生的結果,整體而言是動態的發展歷程強調。因此,教師自 我效能是教師對於自我教學能力及影響力之信念,提出教師自我效能 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時,對於自我所擁有的能力與對學生影響程度的 主觀評價(陳木金,2006)。

至於在國外學者方面,Hoover-Dempsey, Bassler 與 Brissie(1987)

認為教師自我效能是教師認為本身所具有的教學能力和所能運用之專 業知識足以影響學生,幫助生學習的自信程度。在教學歷程,學生成 就表現常是評估教師教學的指標,Ross, Cousins & Gadalla(1996)認 為教師自我效能是教師對於自己有能力讓學生學習的信心。因此,

Warren & Payne(1997)認為教師自我效能是教師相信他們有能力能影 響學生表現能力的程度。同樣的,就學習的成效而言,有些學者認為 教師自效能是指教師對於自我能夠影響學生學習所能產生影響力的能 力之信念和預期(Hall, Hines, Bacon & Koulianos, 1992)。

Guskey 與 Passaro(1994)認為教師自我效能是教師處理對於學業 缺乏興趣或學習動機薄弱的學生時,本身所俱備之能力判斷。而 Ashton, Webb 與 Doda(1983)則認為教師效能是教師對自己能夠完成 所有教學任務的信念。Woolfolk et al.(1990)認為教師自我效能是指 教師對於本身能正向影響學生學習的一種信念。而就認知心理學的觀 點而言,教師思考的歷程中,教師的潛藏理論及信念,都是影響教師

Guskey 與 Passaro(1994)認為教師自我效能是教師處理對於學業 缺乏興趣或學習動機薄弱的學生時,本身所俱備之能力判斷。而 Ashton, Webb 與 Doda(1983)則認為教師效能是教師對自己能夠完成 所有教學任務的信念。Woolfolk et al.(1990)認為教師自我效能是指 教師對於本身能正向影響學生學習的一種信念。而就認知心理學的觀 點而言,教師思考的歷程中,教師的潛藏理論及信念,都是影響教師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