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討論

第二節 文化生活投射於小說

一個地方的生態塑造文化,文化塑造人格,當然人永遠影響著文化 的脈絡和趨勢,因為在人與另一人接觸的那一瞬間開始,文化從此就 蔓延開來,關於文化與人格之間的關係,一直是社會心理學與文化心 裡學所關注的核心議題,有別於一般傳統西方科學用心理測驗研究人 格所產生出的統計數據,隨著文化心理學在台灣的崛起和備受關注,

近年來逐漸引起國內心理學者的重視,輔仁大學心理系宋文里老師在

<應用心理研究>就曾說:

雖然心理學曾經在人類學的影響下產生過「文化與人格」或民族心理學研究,

並且在跨文化比較研究的趨勢中,也產生了跨文化心理學,但由於對其中隱涵的 行為主義、實證主義以及泛普同論之不滿,「文化心理學」這種新心理學在九零 年代終於崛起,用以集結各種反實證論的心理學或相關學們的研究,而對於人類 的心靈生活採取朝向更進入文化脈絡的置身在地思維,更具有辯證依存關係的意 義結構,以及更能夠返身自省的批判詮釋。(宋文里、頁 43)

很顯然的宋文里老師是在對傳統量化研究提出根本性的批判和省 思,特別是人格與文化心理研究的領域,不是單靠僵化的數據統計就 能了解人與外在環境的關係,宋老師所強調的是經由人類的語言、口 述、心靈生活以致演變到文化脈絡的現象,運用有別以往心理學理 論,更能精確的從中探索人格特質與文化社會脈絡,宋文理老師接著

參照Richard Shweder 的綜述:

其意涵至少包括意向性、意義之可譯性的哲學研究……語用學的語言研究……

諸學科內外所使用的措辭法之文學研究……社會指涉、情緒社會化之發展研 究……敘事法與對話狀態之心理學……文化裡的神話……在各種體制境遇之自 我或主體狀態的民族誌研究等等。(宋文里、頁 43)

根據Shweder 的觀點,上面所提的研究皆是在社會、文化、人格心 理的範疇內,從不同的研究角度切入無形中也慢慢的形塑出人格與社 會應有的脈絡或原因。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理論研究方法與傳統社會心 理的關係仍處於初發展階段,如何取得共識並且實際的執行仍是重要 的議題,隨著在地意識的抬頭,本土心理學正努力走出一條創新研 究、學術的路徑,期待產生屬於「在地文化」的社會、人格心理學。

在鄭清文五篇短篇小說裡,人物有志一同的皆在尋找解脫、救贖之 道,暗示著個體(agents)應有的自主性,在僵化、保守環境的情況 下,追求自己無法達成的理想和欲望造成不幸與悲哀,在他近兩百篇 的著作中,經由不同的創作年代情節、時空背景,無論結局是悲或喜,

故事中的主角都在努力想盡一切辦法,除了心裡上的防衛、因應與認 同之外,更用具體的行為力抗環境所帶來的衝擊,<水上組曲>、<

和佛洛依德主張它者(id self)相呼應,個體在追求自由、理想世界 的過程中經由潛意識裡的遺物,偽裝成一種能量和動力,一方面符合 超我的規範,一方面也能在自我中找到生存的空間。鄭清文先生特別 強調生活在於生活的重要性,除了是他創作的核心動機之外,透過他 的作品能看出其保留了至少在他用心體驗生活下原始的風貌,這五篇 小說呈現的便是不同的生活場景,也代表迥異的文化特徵,儘管透過 僅此篇幅是無法擴充解釋到文化人格的部份,本文僅就這些篇幅試圖 把其解釋成在眾多鄭清文先生作品主題其中的一小文化圈,五篇具有 濃厚心理學色彩歸納出的壓抑、焦慮、防衛與認同可以間接解釋其無 論在何種體制下,卑微個體對抗外在龐大世界的生命旅程,並從中去 解釋其內心心理世界所觀察或推論現象所形塑出的特殊文化心理模 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