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文化詩話學的敘述實踐 一、清國敘述中的我族建構

詩話透顯的是傳承臺灣漢文化任務,面對以異族入主中國的清朝,他如何建 構我族文化傳統呢?

(一)我族建構的策略

〈佳話〉首則有一段聖王圖像的敘述:

詩學之盛,莫盛於唐,而其君臣唱和者寥寥,獨至康熙、乾隆、嘉慶賢聖 之君六七作,禮遇文士湛恩汪穢(濊),轍賜御詩,其光寵甚於珠玉錦繡,

雍雍大雅,可謂禮樂之君矣。(頁 61)

在他的觀照下,康熙、乾隆、嘉慶都是賢聖之君--聖王,這段聖王圖像的建構,

弔詭的夾纏著真實與想像的糾葛,其實是作者意圖建構我族文化傳統的策略。,

以下就二個角度觀察:

1.敘事結構模式

就〈佳話〉而言,卷下自題註明是收錄:「清國君臣唱和及各詩家」,(頁 61)

文本取材的確以此為範疇,總計五十七則,所列清國君王,有康熙、雍正、乾隆、

嘉慶四君,其中康熙朝十七則,高宗朝二十一則最多;1所謂各詩家在所錄九十 人中,唯朱竹垞、沈德潛、宋犖、陳維崧、查慎行等寥寥少數堪稱名家,與採輯 吉光片羽以流傳不朽的意圖,不盡相符。

觀察文本的敘事型態,可以發現一些端倪,通卷中敘事結構約有四種基本類 型:

(1)「記生平事」加「所受恩賜」或加「評語」

錢塘梁文莊公詩正,受憲高廟兩朝知遇,出入館閣,入直樞垣,恩榮備至,

父年八十,乞假歸養,上賜詩云,身依東壁圖書府。家在西湖山水間,又 御書湖山養福四字賜之,可謂極文人之榮矣。(頁 61-62)

前段「受憲高廟兩朝知遇」敘其所受榮寵,後段載錄賜詩「身依東壁圖書府。

家在西湖山水間」、賜書「湖山養福」之事,而以「可謂極文人之榮」評語作 結。

(2)「記生平事」加「所受恩賜」加「作者詩」或加「評語」

朱尚書之錫,初為學士,世祖幸館中,賜筆札,賦詩有有(案:有為衍 字)「禁內盤盂皆敬勝,猶懷筆諫效前賢」之句,上喜之,賜坐。後為

1卷二計五十七則,其餘十九則,順治至聖祖一則,聖祖至高宗一則,雍正三則,雍正至高宗三 則,高宗至仁宗二則,仁宗一則,不確定時期者五則。

河督十年,竭力修築,卒為河神,每著靈應,建祠祀焉。(頁 98)

「為學士,世祖幸館中」、「後為河督十年,竭力修築,卒為河神」等記生平事;

「賜筆札」、「上喜之,賜坐」、「建祠祀焉」等為所受恩賜;「禁內盤盂皆敬勝,

猶懷筆諫效前賢」之句為作者詩。

(3)純記賜宴賦和或加「評語」

高宗駕幸翰林院,賜宴與諸臣聯句和韻煙仙二字,多佳句,張文端公和云:

傳家自有金泥籍,袖濃攜滿寶篆煙,更愧攝官居秘省,日趨香案領群仙。

浙江錢文端公云:不到五雲清秘地,那知人世有神仙。勵宗萬侍郎:瀛洲 珥筆人何幸,一食金丹骨便仙。又云:史館親臨從未有,玉堂佳話一番新。

汪文敏公云:繽紛更拜承筐賜,馥郁同攜滿袖煙。劉文正公云:宮商協韻 朱炫奏,鼎香凝玉篆煙,甘露親從天上得,縱教凡骨也登仙。可知金馬玉 堂,真富貴神仙也。(頁 81-82)

此則所錄皆賜宴與諸臣聯句,僅於末尾加「評語」--「可知金馬玉堂,真富貴 神仙也」。

(4)記作者生平

康熙癸未,連得會元狀元者,則王樓村式丹,年近六十,始登鄉薦,生平 積學嗜古,宋牧仲選江右十五子詩,樓村其最也。(頁 93-94)

四種基本敘事型態中,第三類二則,第四類三則,第一、二類最為典型,而所謂 的典型,就是明確的將詩家生平與帝王行事挽結合併敘述,第三、四類在型式結 構上雖然略為不同,思考上仍然延續這樣的模式。因此記詩家可以不必是名家,

也可以不必錄「作者詩」,就是所錄「作者詩」也是如「禁內盤盂皆敬勝,猶懷 筆諫效前賢」之類,以紀恩、廟堂酬和為主,而非詩家文學藝術上受到肯定的作 品,明顯脫離了文學主軸。

2.敘述主題意涵

在敘事結構模式的基調上,文本內容更暗藏豐富的訊息。他對康熙的敘述側 重在二個層面:一為拔擢人才,如開博學宏詞科,提拔江南三布衣潘耦耕,姜西 溟、朱竹垞等,又如啟用先代遺老後裔,葉方靄父為明太常寺少卿,順治及第,

聖祖召入內廷歌昇平,尋授侍郎。(詳頁 72)宋犖不由科目出身,襲父蔭,任侍 衛,洊升封疆大臣。二為禮遇大臣,如禮遇陳元龍,賜其乘馬入紫禁城,退休乞 歸令六部滿漢臣僚餞送,(詳頁 92)范鎬鼎進士養母不仕,舉鴻詞不出,御書「山 林雲鶴」賜之。(詳頁 97)大抵而言,對聖祖敘述的主題,在於唯才是用,野無 遺賢,雖為明代遺臣後裔,亦所任用,陳元龍致仕,更得六部滿漢臣僚送歸,世

宗和詩,展現對臣僚的眷顧。

對於乾隆的敘述,則著重在君臣唱和層面:

高宗學問淵博值昇平,一時聖主賢臣賡歌賦和,御製貢院詩四首有志聖賢 志應須慎,言孔孟言大是難,和者佳句可誦,如……(頁 79)

沈德潛號歸愚,江蘇人也,年六十六,始舉於卿,(卿當作鄉)乾隆丙辰 舉博學鴻詞科不遇,已未成進士,尋授編修,高宗嘗於南邦黎獻集中,見 公詩賞之曰:沈德潛係老名士。命和消夏十詠稱旨,以後疊蒙賡和,丙寅 授內閣學士。請假葬父,上賜詩寵行,有云:我愛德潛德,醇風抱古初。

錢侍郎陳群和云:帝愛德潛德,我羨歸愚歸,上嘉賞焉。丁卯還朝,又賜 詩曰:朋友重然諾,況在君臣間,兒輩粗知書,相期道孔顏。尋以年老請 歸,上許之,且曰:朕於德潛,可謂以詩始,以詩終矣;又賜詩云:清時 舊寒士,吳下老詩翁;又云:近稿經商確,(案:確當作榷)相知見始終;

陛辭又賜詩四律,首章云:高尚特教還故里,清標終惜去朝班;三章云:

笑予結習多難遣,嘉爾臨文不忘箴,皆異數也。上欲南巡,先賜公詩云:

為語餘年須愛惜,來春吳會共論文;明年迎駕江浦,溫諭詢吳民疾苦,命 在籍食一品俸;又賜人薓緞帛,並詩云:玉皇案吏今煙客,天子門生更故 人,別後詩裁經細檢,當前民瘼聽頻陳。公生平有詩集,求上賜序,上序 云:德潛之詩,遠陶鑄乎李杜,而近伯仲乎高王;公選國朝詩,中列錢謙 益、錢名世諸作,上賜序責其失當,而待公如初。丁丑上又南巡,又稱公 為蓬瀛人瑞,賜詩云:星垣帝友豈無友,吳下詩人尚有人。其得聖眷有如 此者,年九十七而卒,乾隆三十四年也,贈太子太師,入祠賢良,賜祭葬,

諡文愨,御製詩悼之,云:壽縱未能臻百歲,詩當不朽照千秋,可謂恩禮 始終矣。公著作多難於盡錄,記恭和 御製自金山放船至焦山,用東坡韻,

詩云……(頁 63-66)

大學士傅忠勇公恒,乾隆間平大金川、欲進除餘黨,上召還,諭曰:大學 士輔弼元臣,豈與帥爭一日之績耶?示以詩三章,有句云:功成萬骨枯何 益?壯志何須效貳師?又云:上將有心期利執,大君無不包蒙;(無字下 當缺「事」字)又云:晉國勤勞予廑念,速歸黃閣贊元功;大哉王言!所 由聲教遠訖,罔不率從也……(頁 102)

上嘗宣召張南華,時已歸寓上以詩責之曰:傳宣學士為吟詩,勤政臨軒未 退時,試問羔羊三首內,可曾此際許委蛇?南華依韻和進,有「溫語更欣 天一笑,翻教賜汝得便宜」之句,又以所畫日長山靜便面進呈,上題云:

彷彿前生是葛三,畫禪瀟灑擅江南,大癡更擅坡仙筆,勁敵江山兩不慙;

蓋以東坡相比也。南華詩才敏捷,每日宣和至再至三,詞館盛稱奇遇,蓋 古來君臣唱和,如虞廷賡歌,周室卷阿,尚已!三代下漢武帝、唐太宗、

宋仁宗亦有唱和之辭,然皆君唱臣和,未有臣作詩而君和韻者,真千載一 時也。(頁 107)

在這些文本中,乾隆一朝儼如堯天舜日,高宗是「學問淵博」的聖主,文士是昇 平盛世的賢臣,在君臣唱和活動中,高宗的圖像是多元的,他是獎掖風氣的倡導 者,是作手,更是優秀的品評者,非但深知孔顏樂處,更能禮賢下士,第五十五 則記載他與張南華的互動,更透顯出對詩的躭溺,當他詩興勃發,為找到唱和對 手,還不惜緊迫盯人,下通知到家裡拿人,而被通緝的張南華,竟也無畏於蹺班 的事實,不知開了皇帝什麼玩笑,而高宗也不以為意,竟還和詩開玩笑回罵他是

「得之便宜又賣乖」,見進呈日長山靜便面,更揮筆題字,譽為媲美東坡。在吳 德功看來,高宗能紆尊降貴,放下身段與臣下和詩,千載以來別開生面。

綜合以上論述,〈佳話〉各則文本敘述主題,都從恩遇的角度思考,以沈德 潛為例,大都書寫他在人生重大階段,受到高宗眷顧的事實,而且大量收錄御製 詩,至於他本人詩作,僅摘錄一則附於末尾。沈德潛為清初重要詩家,但主題不 在於詩人,而是以詩人作為高宗襯托,突顯高宗的聖德、才情,高宗不但是詩人 的伯樂,詩作更儼然與詩人並駕齊驅,一則詩家紀事,書寫主題卻轉移到君王身 上,自然不必大力推介詩人創作,康熙、乾隆君臣唱和的聖王圖像也就突顯而出。

(二)聖王建構與我族認同

〈佳話〉文本首則頗有序言的意味,可以作為聖王圖像的補註:

詩學之盛,莫盛於唐,而其君臣唱和者寥寥,獨主康熙、乾隆、嘉慶賢聖 之君六七作,禮遇文士湛恩汪穢(濊),轍賜御詩,其光寵甚於珠玉錦繡、

雍雍大雅、可謂禮樂之君矣,且疊舉鴻詞科,江南三布衣潘耦耕,姜西溟、

朱竹垞皆與館選、野無遺賢,所以舉世蕩平也。(頁 61)

「詩之盛,莫盛於唐,而其君臣唱和者寥寥」,至康乾之世此風為盛,賜詩臣僚,

歷代堪稱獨步。吳德功將這樣的君臣相得之樂,媲美於「虞廷賡歌」,(頁一)而 康熙、乾隆就是雍雍大雅的「禮樂之君」,是孟子漢文化道統建構中,堯舜禹湯 一脈相承聖王的繼承者。

在他心目中,「賜御詩,其光寵甚於珠玉錦繡」,「詩」作為禮物,指涉的是 精神性靈的相契,舜的虞廷賡歌,美在於韶樂,康熙、乾隆君臣相得的信物則是

在他心目中,「賜御詩,其光寵甚於珠玉錦繡」,「詩」作為禮物,指涉的是 精神性靈的相契,舜的虞廷賡歌,美在於韶樂,康熙、乾隆君臣相得的信物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