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期待胸懷萬卷能闡聖道的文化格局

文化是族群在歷史語境中長期積澱、發展的智慧,政治權力可以快速介入空 間、身體的論述,遂行政統意志;但對思想、文化的干擾,在傳譯、轉化與創造 間,涉及人的主體意識,往往游移變異,或有政統支配道統,文化漸趨銷亡,徒 留蛛絲馬跡,供後人探索;亦有政統反成為創造助力,異質文化截長補短,匯通 融攝,創新格局,慧命因以綿延不絕。吳德功屬於後者,化作新民的意涵,超越 於殖民母國政治典範的認同,別有一番臺灣文化現代性的思維。

一、孔教包括萬類

他是臺灣傳統士紳,居於社會領導階層,漢學是與官宦往來的媒介,歷史語 境中士人階層的社交互動,在在鞏固他對臺灣儒教的信仰。清領時期如此,與殖 民政權官僚由敵對而熟絡的關係發展,也不例外。他政治典範的解構與建構之 際,固然有歷史現場中,國族敗亡的傷痛,家族逃難的困頓,所激發的對維護生 命存在基本需求的重視;但與殖民政權官僚互動之際,儒教以民為本的價值思 維,尤為積極主導關鍵。

1895 年冬天,他與日本高橋憲兵大尉一段美好的互動,源於臺北之亂,彰 化謠言四起,同胞陰謀相譖,他與紳士遂留在官署接受安全保護;他適染血疾,

也幸得高橋大尉延醫醫治,始得漸為平復;還打趣是專意於吟詩致病。如此長官 既賞識其才學,又眷顧病體,保護安全;政治論述雖有殖民者與被殖民的不同,

從民本關懷思考,豈有我族與他者之別?(另詳本章(二)之 3)何況他們還在 漢文化詩文遊藝中相互賞識。1896 年丙申之亂後,總督府書記白井新太郎巡游 探訪民情,與地方士紳酬唱,他曾三度作詩相和,1將其視為普救蒼生、推行德 政的仁者,同樣是以詩歌酬唱為媒介,儒家仁政、王道價值思維的判斷。(另本 章詳(二)之 4)其他詩歌文本如〈送矢野猪之八陞轉〉〈恭贈橫堀三子〉〈庚子 中秋夜,辨務署長筧朴郎,邀同周君仰亭玩月飲酒賦詩即用其韻〉〈本田弘篤大 國手〉〈送大津釚次郎院長有序〉等,2皆如此類。

此外亦有純粹為漢學知交者,如與國語學校教授中村伯實的情誼,(中村伯 實即中村櫻溪)他們意氣相投、神識相照,《瑞桃齋文稿》大部分文章皆經其評 註,而吳德功曾三作《涉濤集》書感,3〈讀中村櫻溪《涉濤集》書後〉敘述相 識相知的因緣:

曩者余在臺中師範學校供職,適先生奉命巡學,校長設筵宴會。一投名次,

如舊相識;第音語不通,爰在筵中,作筆談,互相酬答,至筵撤猶依依。

1 《瑞桃齋詩稿》有〈步白子澄先生巡臺原韻〉二首、〈步白子澄星使巡臺書感原韻〉〈敬次白子 澄原韻〉。(詳頁 150-151,151,152。)

2 詳《瑞桃齋詩稿》頁 170,170,174,177,182-183。

3 《瑞桃齋文稿》中收有〈讀中村櫻溪《涉濤集》書後〉〈再讀中村櫻溪《涉濤集》書後〉〈三跋 中村櫻溪《涉濤三集》〉三篇。(詳頁 113-124。)

時余雖知先生為有心人,而亦未知先生之品節也。及觀斯集,先生疏食菜 羹,處之晏如有陶靖節風,其天君泰然,順時樂命,誠有令人不可及者,

而文章之粹美,特其緒餘耳。(《瑞桃齋文稿》,頁 114-115。)

中村伯實於文末附註:「稱揚過實,雖不敢當,亦是知己之言」,(頁 115)是知 二人之投緣,非關言語,乃肇因於漢學古文學養,4而其文章之粹美,則又發自

「天君泰然,順時樂命」的陶靖節風範。故吳德功所激賞於中村伯實者,學養、

文章、人品,都是孔教在日本學者身上的展現;日本政治典範建立之後,漢學儒 教價值判斷,超越於狹隘的族群之辨,與敗亡思想下汲汲發展的現代文明,具有 普世的價值意義。

1919 年撰寫〈孔教論〉,更讚嘆孔教至大至善:

今夫世之論教者,大抵喜談新學,厭棄古墳;徒尚武功,不修文德。以為 教必使言論自由,男女平權,財用富足,國民自強,武備宜修;以為泰西 科學文明,悉本於此。遂疑孔教為平淡無奇,高深莫測,公德希有。(希 有當作稀有)豈知孔教包括萬類,何只數端乎?試舉而論之:不見春秋筆 則筆,削則削,匹夫操天子之權,或褒之,或貶之;布衣于諸侯之政,許 之;父藥不先嘗,譏其不子;趙盾出奔不越境,書其弒君;秉其直道之公,

昭示後世,非謂言論自由乎……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悉皆由禮而行,

待以敵禮,非言男女平權乎……論什一之征,國富宜藏於民,此皆得之有 道,以充國儲,非言財用富足乎……大哉!孔教!聖哉!孔教!德心克 廣,大道為公,豈五大洲之宗教,所可相提並論哉?(《瑞桃齋文稿》,頁 9-12。)

文本開宗明義批判過度迷信西方文明現象,誤以為「教必使言論自由,男女平權,

財用富足,國民自強,武備宜修」,乃科學發展之本;因此喪失對儒家文化的根 本自信,他則揭力推尊「孔教包括萬類」,「德心克廣,大道為公」,非其他宗教 可以相提並論。而他的論述思維,則是就他以為別人誤讀誤判處,一一舉證批駁,

以示孔教之宏富。如倡言論自由,則以史家之褒貶,乃「匹夫操天子之權」,客 觀直書即為言論自由;言男女平權,則以夫妻相敬,待以敵禮,即是男女平權;

主張財用富足,則以什一之征、藏富於民等為證。此一思考脈落貫穿全文,僅就 文化由體達用展開的行為、制度現象橫向類比,突出立人達人、成己成物、與時 偕行、並行不悖的終極關懷。可見面對西方現代文明強勢的侵略性,儒教在他心 目中文化價值典範的地位,仍然屹立不搖。

二、革故鼎新富有日新

4 〈三跋中村櫻溪《涉濤三集》〉載中村伯實專擅漢學:「學有根柢,為文氣魄蒼古,書味盎然,

胚胎於韓柳,可為後學所矜式。」(詳《瑞桃齋文稿》,頁 122。)

孔子為聖之時者,其教包括萬類,儒教作為文化價值典範的關鍵,正展現 其與時俱進的能動性。1896 年吳德功詩歌有「何不買舟駛重洋?遊歷各島廣聞 見」,5即已透顯一位傳統知識分子對於吸收異國文化的認知;1897 年則更而付諸 行動,積極主動學習:

〈蔡蓮舫姪女倩東京回臺〉丁酉

……閱君東遊記,奇聞編成牘。儀型覩伊傅,伊藤伯等韜鈴識頗牧;詞客尋 大江,神仙問梅福;山川名勝概,一一皆寓目。壯哉此遊乎!令人神往復,

更携新詩本,風雅詞郁郁;帶回新聞詩集一部二函借回置蕭齋,薔薇浣手讀。(《瑞 桃齋詩稿》,頁 168。)

蔡蓮舫遊東京回臺,將見聞編著《東遊記》,並帶回日人《新聞詩集》一部,

他都視為瑰寶認真研讀,對於政治典範的異國文明,洋溢著好奇、取經的熱情。

稍後日人島內創辦臺中新報,則更展現對現代性的吸納:

〈祝島內臺中新報開館〉

……文言道俗情,侃侃陳政事;儼似鉊鐸懸,直言罔迴避。褒貶憑輿論,

規懲寓諷刺;風土與民情,纖細悉登記。奇聞聳人聽,日新月亦異;誘闢 人聰明,喚醒世酣睡。雜以蝌斗文,(蝌斗當作蝌蚪)橫列螃蠏字;(螃蠏 即螃蟹)奇書探瑯環,堪補齊諧誌;倉頡縱復生,想難通其意。報紙雲葉 飛,郵筒遐方寄;六合五大洲,消息流通易;最便人取携,攸往無不利……

風氣獨開先,猶作春秋志,立論切誅心,豈復多顧忌?救弊且補偏,贊助 維新治。治化遍海隅,聲教東西暨;帣鞲陳祝詞,暢飲聊揚觶。(《瑞桃齋 詩稿》,頁 172-173。)

此時他已具備相當的現代性認知,深刻了解報紙在現代化社會的重要性,既有褒 貶時政、輿論監督功能,又能反映風土民情、救弊補偏;既可流通資訊、開拓視 野,又能規懲諷刺、襄助維新之治。展現他對西方言論自由、思想文化、啟迪民 智的肯定,也認識到傳統文化的不足--倉頡縱復生,想難通其意,因此肯定報 紙作為吸納西方文明媒介的意義。

這種現代性觀念的建立,也展現對職業的認知:

〈恭和廖煥章德國留學原韻〉

萬仞梯雲月窟攀,丁年冠劍離鄉關,求方須要探神秘,采卉無庸棄蒯菅。

欲漸歐風跨大海,冀傳丹訣仰高山,良醫作用同良相,何事臨岐灑淚班。

(《瑞桃齋詩稿》,頁 217-218。)

5詳《瑞桃齋詩稿.去年》,頁 144。

傳統職業分類,士農工商,士者最為上品,且指涉意義狹窄,侷限為官宦書香門 第;文本言「良醫作用同良相」,傑出良醫與賢能宰相貢獻相等,打破傳統職場 價值觀,給予醫生極為崇高的地位,顯然受到殖民母國重視衛生、疾疫管理,鼓 勵臺籍子弟習醫政策的影響。其次對醫學內容認知,亦超越傳統視域,非但推尊 歧黃採藥之學,更主張「欲漸歐風跨大海,冀傳丹訣仰高山」,要兼攝中西、貫 通古今,肯定留學德國、取經西方是一種睿智的抉擇。

他在〈讀觀光紀遊書後〉文本中,仍然秉持孔教包括萬類,但必須因革損益 的觀念:

……其論學也,言大學之誠正,即尊德性之謂,格致即道問學之謂;且言 歐米之新學,皆與六經相吻合。可見胸懷萬卷,能闡聖道而不背聖道,(自 案:背當作悖。)以視學夫孔孟之學,而疵議排斥之者,何啻霄壤哉?(《瑞 桃齋文稿》,頁 125-126。)

此處對臺灣傳統文化的思維,突破固守傳統的格局,主張「胸懷萬卷,能闡聖道 而不背聖道」,「胸懷萬卷」即指涉對儒家典籍與歐美西方文明兼容並蓄;「能闡 聖道而不背聖道」,則強調匯通東西、創新臺灣文化,為當代闡揚聖道的唯一途 轍。臺灣文化現代化的議題,在他看來就是儒學革故鼎新的課題。「歐米之新學,

皆與六經相吻合」,置諸《大學》八德目架構,一為側重尊德性脈絡的誠意正心,

一為偏重道問學脈絡的格物致知;此一思維殆如朱陸異同之辨,粗略的掌握到二 個論述脈絡的基本特質。

在〈讀《朱子小學》書後〉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