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重要參考文獻:(以姓氏筆劃為序,不列姓氏者置前)

(1).原典:

吳德功 瑞桃齋詩話,國家圖書館台灣分館藏 大正十年 吳德功 瑞桃齋詩話,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2.5 吳德功 瑞桃齋詩稿,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2.5 吳德功 瑞桃齋文稿,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2.5 吳德功 戴案紀略等,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2.5

(2).文獻史著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十藝文志著述篇),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3.1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臺灣古典文學與文獻,臺北 文津 1999.1

諸家 割臺三記,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文叢 57)

新竹市志卷七人物志 、卷八藝文志,新竹市政府 1994

諸家等 臺灣詩鈔,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7.6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 臺灣史,眾文 1996.10 彰化縣志,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7.6

王松 滄海遺民賸稿‧臺陽詩話,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4.5 王松 友竹詩文集 ,臺北 龍文 1994

王國璠 台灣先賢著作提要,新竹社會教育館 1974.6

王國璠、邱勝安 三百年來台灣作家與作品,台灣時報 1977.8

王國璠 台灣抗日史,台北 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1981 吉田莊人著 彤雲譯 從人物看台灣百年史,武陵 1997

江寶釵 嘉義地區古典文學發展史,嘉義市立文化中心 1998.6

吳福助 臺灣漢語傳統文學書目,臺北 文津 1999.1

洪繻(棄生) 寄鶴齋詩話,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3.5 施懿琳 臺中縣文學發展史,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1995

施懿琳、楊翠 彰化縣文學發展史,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1997.5 郭紹虞 清詩話續編,木鐸 1983.12

莫渝、王幼華 苗栗縣文學發展史,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2000.1 連雅堂 臺灣詩乘,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2.3

連雅堂 臺灣詩薈,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2.3 連雅堂 臺灣通史,臺北 眾文 1994.5 一版二刷

陳浩洋 江秋玲譯 台灣四百年庶民史,自立晚報 1992.5

陳文達 臺灣縣志,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2.3(文叢 103)

陳昭瑛 臺灣詩選注,臺北 正中 1996

陳漢光 臺灣詩錄,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7.6 陳明台 臺中市文學史初編,臺中市立文化中心 1999.6 戚嘉林 臺灣史,臺北 戚嘉林 1998.8 三版一刷

黃旺成編纂 新竹縣志卷九人物志 ,成文 1983

張之洞 張文襄公選集,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文叢 97)

張仲禮著 李榮昌譯 中國紳士,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 1991.7 葉石濤 臺灣文學史綱,文學界 1987. 2

臺靜農 百種詩話類編,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74.5 蔡鎮楚 中國詩話史,湖南 文藝 1988.5

劉兆璸 清代科舉,臺北 東大 1979.10 再版

劉登翰等 臺灣文學史(上),福建 海峽文藝 1991.6 廖一瑾 臺灣詩史 ,臺北 文史哲 1999.3

蘇子建 塹城詩薈,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1994.6 顧易生等 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 五南 1991. 11 龔顯宗 臺灣文學家列傳,臺北 五南 2000

(3).其他論著

方孝謙 殖民地臺灣的認同摸索,巨流 2001.6 江自得編 殖民地經驗與臺灣文學,遠流 2000

尾崎秀樹著陸平舟等譯 舊殖民地文學的研究,人間 2004.11

李世偉 日據時代臺灣儒教結社與活動,文津 1999.6 吳文星 日據時代臺灣領導階層研究,臺北 正中 1992. 3 林美秀 王松詩話與詩的現代詮釋,高雄 太普公關 2001.9 施正鋒 台灣人的民族認同,臺北 前衛 2000

翁聖峰 清代臺灣竹枝詞之研究,文津 1996.4 章學誠 文史通義,臺北 華世 1980.9

許俊雅 臺灣寫實詩作之抗日精神研究,臺北 國立編譯館主編 1997 許俊雅 臺灣文學論――從現代到當代,臺北 國立編譯館主編 1997.10 陳昭瑛 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臺北 正中 1998.4

陳昭瑛 臺灣與傳統文化,臺灣 1999.7

陳昭瑛 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臺北 正中 2000.3

黃昭堂著 黃英哲譯 臺灣總督府,臺北 前衛 1999.2 新修訂版四刷 黃俊傑 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正中 2000

黃美娥 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期臺灣傳統聞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麥田 2004 蒲若茜 族裔經驗與文化想像,中國社會科學 2006.3

蔡鎮楚 龍宿莽 比較詩話學,北京圖書館 2006.8 簡炯仁 台灣開發與族群,前衛 1997.4 初版二刷 龔顯宗 臺灣文學研究,臺北 五南 1998

(4).期刊論文

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898.5-1937.4

臺灣民報 1-401 期,1923-1930,東方文化書局複刊 臺灣新報(漢文版),1896.1-1898.5

王順隆 日治時期臺灣人「漢文教育」的時代意義 ,臺灣風物 49 卷 4 期

(1999.12),p107-127。

李知灝 《瑞桃齋詩話》研究 (九十二年中正大學碩士論文)

河原功作 葉石濤譯 臺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上、中、下),文學臺灣 第 1 期 1992.12,p217-245;第 2 期 1993.3,p238-271;第 3 期 993.6.p225-264。

林瑞明 國家認同衝突下的臺灣文學研究,文學臺灣 第 3 期 1993.6,p14-32。

林美秀〈吳德功《瑞桃齋詩話.佳話》的聖王建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文 社會學報 93.7 第 1 期,p.1-12)

林美秀〈吳德功《瑞桃齋詩話》文本的媒介特質與我族建構〉,(高雄應用科技 大學學報 95.3 第 35 期,p.15-32。)

.吳東晟 洪棄生《寄鶴齋詩話》研究 (九十三年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施懿琳 由反抗到傾斜——日治時期彰化文人吳德功身份認同之分析,中國學 術年刊 18 期,86.3,頁 317-344+444-445

施懿琳 後殖民史觀全是台灣古典文學的一個嘗試——以明鄭時期為分析對 象,台灣文學史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2002.11.22-24

陳怡如 洪棄生《寄鶴齋詩話》研究(九十三年輔仁大學碩士論文)

黃秀政 台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台灣文獻 39(3)

黃美娥 日治時代台灣詩社林立的社會考察,臺灣風物 47 卷 3 期(1997.9)。 黃美娥 北臺文學之冠——清代竹塹地區的文人及其文學活動,臺灣史研究 5

卷 1 期(1999.11),p91-139。

黃美娥 日治時代台灣遺民詩人的應世之道--以新竹王松為例 ,

2000.8 發表於加州大學

黃美娥 尋找歷史的軌跡——台灣新舊文學的承接與過渡(1895–1924),台 灣文學史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2002.11.22-24

黃美玲 王松〈臺陽詩話初探〉,《台南家專學報》:第十六期(1997.6),頁 29-40。

游勝冠 去殖、重建主體與台灣文學史的書寫,台灣文學史書寫國際學術研討 會,2002.1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