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文獻回顧

第二節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主要目的為收集和研究相關文獻資料,藉由分析文件,協助研究 者進一步凝聚焦點,便於描繪整個研究架構。本節將針對「資訊科技融入教 學」、「網際網路資源應用於地理課程」、「地理資訊系統單元於地理教育中之限 制」及「Google Earth 應用於地理課程」四方面做與本研究相關文獻之探討。

一、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面對全球 21 世紀社會資訊時代的快速進步與改變,資訊科技快速發展與 迅速普及對教育帶來重大轉變,為了讓未來主人翁能適應資訊時代生活,必 須培養資訊素養與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許多教師與專家學者也相信,資訊 科技可以促進教育改革,對傳統教學帶來革新(Dexter, Anderson & Becker, 1990;Moursund,1992;Mehlinger, 1996;Dias, 1999;轉引自王全世,2000)。 透過資訊科技的特性,教師將資訊科技作為輔助學習工具,提供適當的刺激 與互動學習,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成效(黃冠達,2003)。Carano 與 Berson(2007)認為透過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可幫助教師增進教學成效,克 服傳統教學的障礙,且能夠建構學生地理素養及文化察覺,在全球化的趨勢 下,學生亦可透過多種資訊科技,如網際網路、視覺化資源或新聞媒體之運 用,利於獲得知識的連結,擴大視野(鍾明娟,2009)。

張國恩(2002)指出,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由知識的傳授者蛻變為知 識建立的協助者,學生與老師的關係也由「從老師身上學」(learning from teacher)轉變成「和老師一起學」(learning partner),正由此種學習觀點的改 變,現今資訊科技的發展注重如何把科技當作學習工具,學生利用這些工具 發展知識,將資訊科技當作學習伙伴(learning partner);學生與科技間的關係 如同學生與老師間的關係,由「從科技學」(learning from technology)轉變成

「用科技學」(learning with technology),因此在使用電腦與網際網路從事地理

4

教學時,老師需適時給學生適當的協助與引導學生如何從網路相關資源學習 並探索知識(knowledge exploration),讓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自行建構知 識,而教師在設計電腦與網際網路資源設計教案時應考慮:需求性、可行性 與資源性(張國恩,2002)。教育部於 2001 年時召開資訊教育藍圖座談會,

多位專家學者討論並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定義為「教師依據教學的需求,利 用電腦與網路的特性,於適當的時機與各科教學相結合,並以活潑的教學方 式改善原本的教學模式」(黃冠達,2003)。本研究彙整學者所提出關於資訊 科技融入教學的定義如【表 1-1】。

【表 1- 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定義

提出者 年代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定義

Dias 1999 科技整合應該是在融入、整合並在無間隙的方式下,使用 科技的資源來延伸課程目標,使學生能從事有意義的學習 活動。

王全世 2000 資訊融入教學是將資訊科技融入於課程、教材與教學中,

教學上應強調融入、整合外,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學習新 知的工具,也是教師不可或缺的教學工具,讓資訊科技成 為教室中日常教學的一部份。

教育部召開 資訊教育藍 圖座談會

2001 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定義為:「教師依據教學的需求,利用 電腦與網路的特性,於適當的時機與各科教學相結合,並 以活潑的教學方式改善原本的教學模式」(轉引自黃冠達,

2003)。 Roblyer &

Edwards

2002 科技提供一些工具,包括電腦與其相關科技,我們將其結 合至教學過程中以滿足教育的需求。

張國恩 2002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教師運用電腦科技於課堂教學上,以 培養學生「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和「主動探索與積極 研究」的精神。

黃冠達 2003 教師為提升教師教學或學生學習效果,在教學設計過程 中,考量資訊科技的特性與教學的需求,在教學過程中適 當使用資訊科技。

陳麗紅 2004 資訊科技是指電腦與網路等相關科技,故資訊科技融入教 學是指將資訊科技融入於課程、教材與教學中,讓資訊科 技成為師生一項不可或缺的教學工具與學習工具,使資訊

5

科技的使用成為在教室中日常教學活動的一部分,並且能 延伸地視資訊科技為一個方法或一種程序,在任何時間、

地點來尋找問題的解答。

鄧富源 2005 指教師運用資訊科技於課堂教學及課後活動上,以培養學 生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以及主動探索與研究的精神,使 學生能獨立思考進而解決問題。

林錦勳 2006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乃是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學習者和教 學者的需求,妥善的運用資訊科技工具,強調將其融入教 學活動之中,資訊科技成了教與學不可缺少的工具,除了 可以提升教學品質外,也可以培養師生運用科技與資訊的 能力,以整合為出發點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成為教學中運 用的資訊科技的主流。

賴佳君 2007 教師於教學活動過程中,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前的教材準 備、教學活動的進行、教學後的評量及補就教學等,讓教 學方式活潑化、評量多元化,使資訊科技成為一項教學工 具與學習工具,以提升教師教學效果及學生學習成效,使 資訊科技成為教室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張程昭 2008 指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學習者和教學者的統合需求,妥善 運用資訊科技工作,強調將其融入教學活動之中,除了可 以提升教學品質外,也可以培養老師與學生運用資訊與科 技的能力。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就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來看,教師因運用資訊科技使其授課能力提升,學 生可學習各種最新科技運用與課程或生活面結合,提高學習動機、培養獨立 分析思考,亦可提升教師教學品質與效率。又本研究整理關於「資訊科技融 入教學」相關研究,發現所運用的資訊科技廣泛,包含運用資訊設備如電 腦、投影機、視聽媒體、網路媒介等;然而,目前與資訊科技相關教學內 涵,多是以電腦與網際網路做為主流,強調網路運用、多種教學媒體與教學 資源的整合,以隨時隨地任何人都能不受時空限制下,進行自主學習為其精 神,藉以達成教學數位化(王全世,2000;Roblyer & Edwards,2002;陳麗 紅,2004;賴正偉,2007;張程昭,2008)。

6

因此,對各專家學者所提出之定義,本研究界定「資訊科技」為與電腦 及網路等相關科技;「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為將資訊科技中可提升教與學所用 的各項優勢資源,來延伸課程目標,在適當的時機下融入教學過程各環節,

培養學生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以及主動探索與研究精神,提升教師教學效 果及學生學習成效。

二、網際網路資源應用於地理教學

資訊科技融入網際網路教材雖然相當多元化,教師仍應以教材的知識內 容為主體慎選網路資源,引導學生學習;教育部已於民國八十七年完成全國 及各縣市軟體與教材資源中心網站的設立工作,並帶動各級教育單位著手整 合網路教學資源,可見透過網路資源學習,勢必成為我國教育從事教學重要 工具之一(蔡姿娟,2002)。賴佳君(2007)整合多位專家將資訊科技應用於 教學之方法,由於網路的發達、能提供之資料多元且豐富,應用網際網路資 源成為教師在教學上最常用的教學的方法之一。在地理教學應用方面,網際 網路可視為一大型的教學資源資料庫、強大的傳達工具,利用即時性、便利 性、互動性、整合性、多元化、不受時空限制等特性,所構築出的一個全面 學習環境,可支援多元化的媒體,像是高解析度的圖像、動畫、影片、地 圖、圖表模擬等,這對地理教育而言尤為重要,不但可加深學習者的印象,

也強化地理教學的豐富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學習效率更佳(Catherine &

Arthur,2003)。傳統講述法往往難以提供實際具體學習情境,而網路教學環 境奇特有的多元化媒體,幫助將課文內容具體化、模擬真實學習環境,不但 可加深學習者印象、增添樂趣,學生學習效率更佳;然而,網際網路資源快 速成長讓現代地理教師不再缺乏教學素材,面對取之不盡的資源,要如何依 據教學目標且有效運用融入地理教學,並適切地引導學生學習課程內容更是 教師所要面對重要課題。林錦勳(2006)提及網際網路能提升地理教學資源

7

豐富性,對教師而言,網路上提供各式各樣的教學素材,對學生來說也為很 好的學習工具,像是各種教學資源網站、線上影音資料庫、動態網站(如中 央氣象局為星雲圖、即時新聞)或網路電子地圖等;其研究將網路資源應用 於國中地理課程台灣天氣與氣候單元方面,在學習成效分析給予正向回饋,

特別是低學習成就男學生的學習成效有顯著幫助,此外學生也表示「喜歡用 電腦且能自己操作」方式學習。賴正偉(2007)將 Google Earth API 結合 HTML、JAVA 等網頁技術以網際網路數位學習平台模式配合地理資訊系統課 程教學,讓學生自由點選達數位學習個別化外,也免除以往需專業、高成本 軟體之問題,且易於操作,打破教學時間、環境、地點限制,有網路的地方 就可使用此教材,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對於地理教材以網際網路方式呈現感到 滿意。江映瑩(2007)將中國區域地理課程核心概念建置教學網站供學生學 習,其研究結果實驗組學生學習成就提升,學習態度給予正向回饋。

綜上所述,就地理教育層面,網際網路資源之應用對地理教學帶來許多 好處、各種不同資訊呈現方式等,以提供即時且易取得的資訊,新穎的網路

綜上所述,就地理教育層面,網際網路資源之應用對地理教學帶來許多 好處、各種不同資訊呈現方式等,以提供即時且易取得的資訊,新穎的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