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1 公車票價政策

國內外有許多篇研究探討到公車票價政策。Turvey and Mohring (1975) 針對 公車的費率做了詳細的研究,並認為公車票價應與社會邊際成本相關,也就是增 加服務一個乘客所需付出的成本,並考慮乘客的旅行時間。該篇論文也認為擁擠 的公車應該收取更高的費用,因為擁擠的公車可能會排擠到潛在的乘客。

Berechman and Giuliano (1984) 建立了一個公車的成本模型,並藉由該模型分析 出了市區公車的成本結構。Pedersen (2003) 考慮到座位容量、邊際營運成本,以 及每多一名乘客搭乘時所對其他旅客造成的邊際成本,藉此提出市區公車的最適 化收費方式。Bian and Lu (2009) 則討論城市中鐵路與公車定價的賽局理論,並 引入羅吉特模型,以及提出找到均衡解 (Nash Equilibrium) 的方法。

然而,由於雙北推出了定期票的服務,已經超過了傳統公車定價的研究成果。

在下一節中,我們將回顧有關跳蛙公車以及定期票相關的研究。

2.2 跳蛙公車與定期票

跳蛙公車在台灣尚屬一種新型態的服務。這種針對乘客需求量身打造、提供 訂票的升級版快速公車服務,應屬中國大陸的「定製公交」最為有名。由於中國 大陸一線城市的通勤需求量大,乘客需要每日固定的共乘服務,因此定製公交的 服務獲得廣大的支持。徐康明、李佳玲、馮浚與孟自云 (2013) 在《城市交通》

中探討了定製公交服務的定義、服務要素、優勢和適用性,並指出定製公交確實 提升了公共運輸的服務。管維新 (2016) 觀察到定製公交的蓬勃發展,並引入定

客運公司與乘客三方面後,提出了最佳的策略組合,並以深圳的定製公交為研究 對象,取得模型的參數值,並得到均衡票價解,與現實票價做對比後,證明了模 型的有效性與可行性。

定期票部分的參考文獻並不多,本研究推測是因國際城市中,針對全市軌道 系統、公車系統與公共自行車系統推出通用定期票的城市並不多。然而Fujii and Kitamura (2003) 針對一個月的免費公車搭乘票做了一個實驗。該實驗送給原本 習慣開車的通勤族一張公車免費票,並觀察這名乘客後續使用公共運輸的習慣。

實驗發現,透過短暫的習慣改變,乘客對搭乘公車的好感度有提升,日後搭乘的 次數與習慣也有提升。該實驗證明定期票是培養公共運輸使用習慣的有效政策手 段。

2.3 募資平台中的顧客行為

由於跳蛙公車需要一定的乘客購買跳蛙公車月票才會順利通車,故跳蛙公車 的「通車」與募資平台的「達標」,是十分相近的概念。近年來隨著募資平台的 興起,學術界也有越來越多文章討論募資平台的營運策略與顧客行為,本節即回 顧募資平台相關的學術文章。Kauffman and Wang (2001) 發表的文章主要討論團 購網站的動態定價策略如何影響一個新顧客的加入。由於團購網站的特性為越多 人購買時平均單價越低,故吸引越多人前來購買,可以使平均單價壓低,並吸引 更多新顧客加入此項團購。Agrawal, Catalini, and Goldfarb (2014) 完整分析了群 眾募資平台的各種優缺點,包括平台、募資者與顧客的誘因與阻力,也探討了募 資者如何明示或暗示消費者品質資訊。此外,由於一般網路購物重視買家意見回 饋,但募資平台上的商品通常只會募資一次,難以蒐集使用者的評價,故該篇研 究也建議募資者可以把作品切分成多個里程碑分次進行募資,便可以在後續次數 的募資中,獲得前次募資中買家的意見回饋。Hu, Li, and Shi (2015) 對募資平台

的定價策略做了分析,將顧客分為高端、低端兩種類型,並討論定價方式為專注 高端顧客的高價策略、獲取最多顧客的平價策略、依時間先後順序定不同價格以 及提供消費者兩種價格等四種方式,分別適合哪些商品與情境。Kung and Chiu (2019) 則是研究群眾募資平台對於商品未能準時製作完成時,在募資前即將顧 客分群,針對高端顧客提供準時送達的保證或退款政策,同時針對可能被延遲的 顧客群提供較低價格之可行性。研究指出,根據賽局理論的推導,募資者應在保 證準時送達與提供退款政策之間擇一實施,並分析哪些類型的募資活動適合對應 到哪一種政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