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創造的定義與歷程

Guilford 在 1950 年當選美國心理學會會長的演講中指出創造力是人類最珍 貴的能力之一,但在此之前,幾乎很少有學者對它做過研究。他將創造力視為是 人類的基本能力之一,在他的智力結構理論中,他以分歧性思考來定義創造的歷 程,所謂的分歧性思考是指人們根據已知的訊息、知識與經驗,將這些材料整合 以產生一些與原先已知條件不同的新觀念。一個人的分歧思考分別由他思考過程 中的概念流暢的程度、變通的程度、獨創的程度以及精緻的程度來衡量(Guilford,

1956)。Torrance(1974a)即依據 Guilford 對分歧思考的定義發展出語文的及圖 形的創造性思考測驗(Torrance Test of Creativity, TTOC),在此測驗中思考的流 暢性是指在固定時間內一個人所思考能想出的不同觀念的數量,觀念愈多,思考 的流暢性愈高。思考的變通性指在思考時所產生的觀念所涵蓋的種類、向度,向 度愈多,則思考的變通性愈高。觀念的獨創程度則是指想出來的觀念是與眾不同 的、很少人會想到的。思考精緻的程度則表示將所想出來的概念的完整程度與內 容或細節的豐富程度。

Mednick(1962)則進一步指創造的過程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看似不相關的 概念間,為它們找出一個可將二者整合在一起以產生有意義關聯的能力。他以「遙 遠的聯想」的能力來稱呼創造力,尤其是其中的獨創能力。例如,在他的 Remote Associate Test 中,他給受試者看英文中的三個單字 food、catcher 以及 hot,受試

者可以以 dog 一字來將這三個不同的概念予以串連起來,構成 dog food、dog

catcher 以及 hot dog 三個具有某種共同意義的名詞。Mednick 利用文獻探討的方 式,調查著名的科學家、藝術家與作家,發現在他們的創作(造)、研究中,都 強調了不同遙遠聯想的重要性。

後來,Newell & Simon(1972)及 Klahr & Simon(1999)等人則將創造視 為是一種問題解決的歷程。亦即創造是因為有一個沒有現成解的問題的存在而產 生。因此,創造歷程和一般問題解決歷程是大同小異的,唯一不同的只是在解答 的「新奇」程度而已。所以創造所需的條件與問題解決所需的條件相似,一為相 關的知識領域,一為思考的一些簡單經驗法則,另一個則是辨識可行解的型態之 型態辨識能力。

由型態辨識的角度來看創造歷程時,牽涉到人如何能由一大堆已知的條件、

知識、以及經驗當中,「找出」已有的概念藉以發展出新的解答的相關知識。由 這方面來看,創造可被視為是一個類比的思考解決歷程(Gentner, 1983;Holyoak

& Thagard, 1995;Keane, 1997)。類比思考是指以不同的概念間的相似之處為基 礎,將一已知的問題/概念或解答中的某些特質對應到另一個問題/概念上,再 借用前一個問題或概念中已有的解答或相關的知識,以解決二個問題中懸而未決 的部分。例如,Rutherford 利用太陽系各行星繞太陽公轉的方式來類比原子的結 構,電子繞原子核的方式與行星繞太陽的方式是一樣的。類比思考或解題成功與 否有兩個重要的關鍵,一為相似概念的提取,另一為概念間的結構對應。所謂相

似概念的提取是指當面對一個問題時思考者是否能夠由記憶中回憶出過去某個 相關的知識出來,且此被回憶出來的知識必須和目前面臨的概念或問題間具有結 構上的相似性,因為只有結構上相似的問題,其解答才能通用(Holyoak & Thagard,

1995)。類比思考經常被視為創造的核心歷程之一,例如,Gick & Holyoak(1980)

的研究中,若事先給受試者閱讀一個將軍攻打敵國城堡的故事,故事中指出因為 城堡的四周佈滿了地雷,若大批軍隊同時經過時則會使地雷產生爆炸。因此,將 軍便採用分散士兵由各種不同的方向朝同一目標匯集的方式成功地攻下城堡。則 事後這些受試者在面對另一個醫生必須使用高強度的雷射能來殺死病人的癌細 胞的問題時,受試者會使用由不同方向分散雷射光的強度再將這些光線集中在一 點上之治療方式的人比沒有讀過先前故事的人升高至 80%左右。

隱喻則是類比的一種特殊類型,它是將一個概念的屬性、特徵、或關係以暗 示的的方式來加給另一個概念,例如,某人是打不死的蟑螂,是將蟑螂「具有生 命力極強」的特徵來加以形容那個人不怕挫折、掙扎奮鬥的樣子。隱喻在語言上 具有普通性與其價值性存在,且並不是一個異常或例外的使用方式(Glucksberg

& Keysar, 1990)。例如,人生如一趟旅行,人只是過客,其中「人生」與「旅行」

隱喻的使用通常是在暗示這兩個概念間可能具有相似性後,以協助讀者自行衍生 出兩者的關係。因此,當一個說話者使用一個隱喻時,說者和聽者之間的理解必 須建立在一個共同的類比基礎之上(Thagard, 1996),否則便會產生誤解或不解。

例如,當有人宣稱某人是木頭時,他所預期的理解並不是說某人真的是一棵樹被

砍下後所製成的木頭,而是說某人的行為反應和木頭的概念間有著些相似性存 在,如,毫無生氣、呆滯等特徵。

當人面對一個未知的概念或是在面對問題而苦思不得其解時,有時會因他對 於問題或是概念的詮釋結構性有了變化而產生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的現象,稱為 頓悟(Kohler, 1927;Ohlsson, 1992)。例如,Kohler(1927)對於黑猩猩的研究,

黑猩猩會將長短不同的許多棍子接在一起形成一根長的棍子去勾取香蕉,或是將 箱子推至於懸掛高處的香蕉下方,再爬到箱子上摘取香蕉,都是行為上靈機一 動、突然間想到問題的解決方式。他認為雖然黑猩猩一開始會錯誤地使用棍子或 是沒有想到用箱子當作墊腳石的方式,然而在經過一陣時間之後,黑猩猩就產生 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頓悟的產生。因此,頓悟發生的關鍵是在對問題情境 中之元件間的關係有了一個新的組合或詮釋方式。Ohlsson(1992)指出,頓悟 的現象隱含人在思考中的三個問題:第一、人無法解決問題時,心理上、認知上 的瓶頸為何?第二、如何突破這個瓶頸?第三、瓶頸突破後會產生什麼樣的情 形。他指出瓶頸之所以發生是因為人對問題的表徵出了問題,這可能是因為人對 問題的詮釋錯誤或是資訊不夠。為了突破瓶頸,人就必須重新建構問題的表徵,

例如,將問題精緻化,也就是說利用推論或是增添與問題有關的新資訊;鬆綁問 題的限制條件,亦即改變問題目標上的限制條件,讓條件彈性化;或者是將問題 的表徵重新詮釋。問題的表徵(結構)改變後,若直接就可與記憶中相似的知識 相對應,解答便呼之即出,此即頓悟。

由以上的研究結果得知,問題解決、類比、隱喻、乃至於頓悟都是創造歷程 的重要因素。然而,這些重要的認知歷程基本上都有一共同的歷程:概念的結合

(conceptual combination),亦即將原有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概念,適當地加以組 合、對應,以衍生出一種符合整體情境需求的新概念(Davidson, 1995;Ward, Smith

& Vaid, 1997)。本研究的主要議題就是要探究概念結合時,有那些因素可能會影 響概念結合時創新的概念的形成。

二、概念結合與新概念的產生

概念結合是將含有兩種以上的概念組合以產生一個滿足原有那幾個概念表 徵的新概念(Wisniewski, 1996)。如,斑馬—卡車,可以產生「一種漆有斑馬條 紋的卡車」、或是「一種專門運送斑馬的車子」的概念。因此概念結合可視為是 一種可以引導出創新觀念的歷程,而且可能是概念改變與概念發展的根源之一

(Ward, Smith & Vaid, 1997)。概念結合的過程牽涉到在把其中一個概念視為修 飾詞語,而另一個概念視為中心詞語,並要為二者間找到一種適當關係的新概念

(Shoben & Gagne, 1997)。此新概念的產生牽涉到人們要去解釋兩個或兩個以上 不同概念之個別意義放在一起時,它們之間交互作用後產生一個不同概念的認知 歷程(Gerrig & Bortfeld, 1999;Costello & Keane, 2001)。

研究概念結合的形式有名詞—名詞的配對方式(Hampton, 1997b;Wisniewski

& Middleton, 2002;Estes, 2003),如,豪猪—蘑姑。有形容詞—名詞的配對方式

(Springer & Murphy, 1992;Estes & Ward, 2002),如,友善的—敵人。有分詞—

名詞的配對方式(Ferretti, Gagne & McRae, 2003),如,英文中的 arresting cop 與 arrested cop,以及名詞—關係子句的配對方式(Hampton, 1997a;Wan & Chiu,

2002),如,英文中的 Birds which are also Pets。概念結合的研究大多採用「名詞—

名詞」的配對方式來進行研究的,看到兩個不同名詞被放在一起時,人可將這兩 個概念予以整合,進而產生概念上新的理解與解釋,或是在觀念上賦予創新的意 義,如,沙發—馬鈴薯,可以被解釋為整天坐在沙發上吃馬鈴薯看電視的人,或 是可被解釋為非常懶惰的人的新概念。

概念結合而產生新概念的認知歷程一般可區分為以下四種不同的詮釋方式

(Wisniewski, 1996),第一、屬性交集的詮釋(conjunctive interpretation):是指 概念結合時產生新概念的方式是採用兩個名詞間同時共同具有的概念,例如,寵 物—鳥,鳥的概念集合中含有寵物的成分,而寵物的概念集合中也含有鳥的成 分,二者的交集便成了新的概念:「一種被人飼養當成寵物的鳥」。第二、關係的 詮釋(relational interpretation):是指概念結合時新概念產生的方式是來自尋找兩 個名詞概念間可能存在的關係,例如,公寓—狗,是表示住在公寓裡的狗。第三、

屬性轉移的詮釋(property interpretation):是指概念結合時新概念產生的方式是 將其中一個名詞概念中的屬性轉移到另一個名詞概念上,而使得第二個名詞有了

屬性轉移的詮釋(property interpretation):是指概念結合時新概念產生的方式是 將其中一個名詞概念中的屬性轉移到另一個名詞概念上,而使得第二個名詞有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