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概念結合的詮釋方式

受試者對名詞配對所做的四種詮釋的次數依序為關係的詮釋(M=4.36,

SE=.21)、屬性轉移的詮釋(M=3.19, SE=.25)、屬性交集的詮釋(M=1.21, SE=.16)

以及詮釋失敗(M=3.33, SE=.31),以 2(肯定、否定)× 4(天然—天然、天然—

人造、人造—天然、人造—人造)× 4(屬性交集的詮釋、關係的詮釋、屬性轉 移的詮釋、詮釋失敗)之重複量數的變異數分析進行檢定,結果如表 4-1。由於 受試者所做的肯定的名詞配對與否定的名詞配對數目在四類名詞配對情境(天 然—天然、天然—人造、人造—天然、人造—人造)分別都是 12 個,所以詮釋 方式的平均次數在肯定的名詞配對與否定的名詞配或是四類不名詞配對情境皆 相等,因此在名詞配對為肯定型態或含有否定型態、或名詞是天然物或是人造物 及詮釋方式(屬性交集的詮釋、關係的詮釋、屬性轉移的詮釋、詮釋失敗)的主 要效果無法估計,但四類詮釋方式的主要效果差異顯著。然而,概念結合所用的 詮釋方式和名詞配對中是否含有否定名詞、或名詞是天然物或人造物三者間皆有 顯著的交互作用,因此只有主要效果的差異是不夠的。由詮釋方式與名詞配對中 是否有否定名詞二者的交互作用來看,最明顯的差異在於當名詞配對中含有否定 名詞時,12 次的詮釋嘗試中,詮釋失敗的次數在半數以上(M=6.19, SE=.44),

相對地,在肯定的名詞配對中詮釋失敗的次數在 1 次以下(M=.46, SE=.44),二 者差異顯著。

表 4-1:詮釋方式的平均次數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Source SS df MS F Sig.

受試者間

名詞配對型態(肯、否定)(A) 0 1 0 . .

誤差1 0 63 0

受試者內

名詞配對種類(天然或人 造)(B)

0 . . . .

B * A 0 . . . .

誤差2 0

詮釋方式(C) 1436.09 2.09 686.92 24.29* .000 C * A 3000.25 2.09 1435.10 50.76* .000

誤差3 3724.05 131.71 28.28 B * C 466.33 5.81 80.33 13.72* .000 B * C * A 200.70 5.81 34.57 5.91* .000

誤差4 2141.04 365.74 5.85

全體 10968.46 513.25

p<.05

0 1 2 3 4 5 6

天然—天然 天然—人造 人造—天然 人造—人造 名詞種類的配對方式

平 均 次

數 屬性交集的詮釋

關係的詮釋 屬性轉移的詮釋 詮釋失敗

圖 4-1:詮釋方式在不同名詞種類的配對方式下之平均次數

由四類詮釋方式與四類名詞配對的種類間的交互作用可以看出(圖 4-1),

在天然—天然名詞配對中,受試者使用的詮釋方式依序為:關係的詮釋(M=3.32,

SE=.27)、屬性轉移的詮釋(M=3.27, SE=.37)、詮釋失敗(M=3.26, SE=.35)

以及屬性交集的詮釋(M=2.15, SE=.26);天然—人造名詞配對中產生的詮釋次 數依序為:屬性轉移的詮釋(M=4.48, SE=.31)、關係的詮釋(M=3.83, SE=.27)、 詮釋失敗(M=3.07, SE=.34)以及屬性交集的詮釋(M=.63, SE=.14);人造—

天然名詞配對中產生的詮釋次數依序為:關係的詮釋(M=4.84, SE=.29)、詮釋 失敗(M=3.73, SE=.34)、屬性轉移的詮釋(M=2.69, SE=.31)以及屬性交集的 詮釋(M=.75, SE=.15);人造—人造名詞配對中產生的詮釋次數依序為:關係 的詮釋(M=5.46, SE=.38)、詮釋失敗(M=3.24, SE=.37)、屬性轉移的詮釋(M

=2.34, SE=.30)以及屬性交集的詮釋(M=.96, SE=.20)。

在不考慮詮釋失敗的情形下分析名詞配對中是否含有否定名詞、名詞種類為 天然或人造物、以及詮釋方式三者的交互作用的情形,結果顯示當名詞配對中皆 為肯定的名詞時(表 4-2),天然—天然名詞配對中屬性交集的詮釋(M=3.52,

SE=.36)、關係的詮釋(M=4.85, SE=.39)、屬性轉移(M=3.46, SE=.51)三種詮 釋方式的出現機率相近。但若肯定的名詞配對中含有人造物時,則受試者產生屬 性交集的詮釋的機會便大幅滑落(天然—人造:M=.97, SE=.20;人造—天然:

M=1.06, SE=.22;人造—人造:M=1.55, SE=.28)(圖 4-2)。出現最多的詮釋方 式為關係詮釋,其中人造—天然(M=7.39, SE=.41)與人造—人造(M=6.49,

表 4-2:在各情境詮釋方式出現的平均次數

名詞配對方式 名詞種類配對方式 詮釋方式 平均數 標準誤

肯定型態 天然—天然 屬性交集 3.52 .36

關係的詮釋 4.85 .39 屬性的轉移 3.46 .51

詮釋失敗 .18 .49

天然—人造 屬性交集 .97 .20 關係的詮釋 5.09 .38 屬性的轉移 5.24 .43

詮釋失敗 .68 .48

人造—天然 屬性交集 1.06 .22 關係的詮釋 7.39 .41 屬性的轉移 3.06 .44

詮釋失敗 .49 .48

人造—人造 屬性交集 1.55 .28 關係的詮釋 6.49 .53 屬性的轉移 3.49 .42

詮釋失敗 .49 .52

表 4-2:在各情境詮釋方式出現的平均次數(續)

名詞配對方式 名詞種類配對方式 詮釋方式 平均數 標準誤 含有否定型態 天然—天然 屬性交集 .78 .37 關係的詮釋 1.78 .39 屬性的轉移 3.09 .52 詮釋失敗 6.34 .50 天然—人造 屬性交集 .28 .20 關係的詮釋 2.56 .38 屬性的轉移 3.72 .44 詮釋失敗 5.44 .49 人造—天然 屬性交集 .44 .22 關係的詮釋 2.28 .42 屬性的轉移 2.31 .45 詮釋失敗 6.97 .48 人造—人造 屬性交集 .38 .28 關係的詮釋 4.44 .54 屬性的轉移 1.19 .43 詮釋失敗 6.00 .53

肯定的名詞配對

SE=.53 )兩類名詞配對下產生的關係 詮釋分別顯著多於天然—天然( M =

4.85,SE=.39)與天然—人造(M=5.09, SE=.38)二組。肯定名詞配對中出現屬性 轉移的詮釋的機會則是介於關係的詮釋與屬性交集的詮釋之間,在天然—天然、

天然—人造、人造—天然、人造—人造四組名詞配對中則僅在天然—人造的名詞 配對所出現的屬性轉移最多(M=5.24 SE=.43)分別顯著差異於另三組。

當名詞配對中含有一個否定名詞時(圖 4-3),三類成功的詮釋中,屬性交 集的詮釋最少,均少於 1 次(天然—天然:M=.78, SE=.37;天然—人造:M=.28,

SE=.20;人造—天然:M=.44, SE=.22;人造—人造:M=.38, SE=.28),四組不 同名詞配對間差異皆不顯著。其次,當名詞配對中含有天然物時,屬性轉移是最 為常見的詮釋方式(天然—天然:M=3.09, SE=.52;天然—人造:M=3.72,

SE=.44;人造—天然:M=2.31, SE=.44)。尤其是在天然—人造(N—﹁A)的名

詞配對中屬性轉移是最主要的詮釋,這和肯定名詞配對中,天然—人造的名詞配 對中出現較多屬性轉移的詮釋相似。但是屬性轉移的詮釋在含有否定之天然—天 然、天然—人造兩組中分別顯著多於人造—人造(M=1.19, SE=.44)的名詞配對。

就關係的詮釋而言,天然—天然(M=1.78, SE=.39)、天然—人造(M=2.56, SE=.38)及人造—天然(M=2.28, SE=.42)三組名詞配對間的差異不顯著,但此

三組與人造—人造(M=4.44, SE=.54)之間的差異皆達顯著效果。亦即在人造—

人造(A—﹁A)的名詞配對當中受試者較會傾向使用關係的詮釋。

由上面的分析顯示屬性交集的詮釋只出現在天然—天然(N—N)的肯定配

對名詞中,而不易出現在含有人造物的名詞配對中。含有人造物的名詞配對以出 現關係的詮釋為主,屬性轉移的詮釋則主要出現在肯定的天然—人造(N—A)

名詞配對或含有否定的天然—人造(N—A)名詞配對中。

本研究中的分析發現,當概念結合的兩個名詞皆為肯定的型態時,詮釋失敗 的比例只佔 3.85%。這些詮釋失敗例子的成因大都是對於名詞配對的解釋不夠清 楚或是僅從自由聯想的方式來做反應,而未針對配對中的兩個名詞進行結合,例 如,「泥土—帆船」有受試者詮釋為中國中古世紀的貿易方式、南美洲產業、美 屬623個南太平洋戰略託管地;「酒瓶—電腦」有受試者詮釋為藥;「棒球—蠟燭」

有受試者詮釋為球棒和棒球等等。本研究中,若概念結合時含有一否定的名詞 時,詮釋失敗的比例高達 51.56%。在這些詮釋失敗的嘗試中最主要出現的反應 是受試者無視於否定概念中否定的意涵,直接將﹁B 視為 B,再進行 A 與 B 的 概念結合,即將含有否定型態的名詞配對(A—不是 B)詮釋成肯定的名詞配對 型態(A—B),佔詮釋失敗中的 73.61%。另一種詮釋失敗的情形是受試者將﹁B 視為是故事情境中的人為疏失,而輕易的逃避對﹁B 加以定義的困境,即將含有 否定型態的名詞配對(A—不是 B)詮釋成「A 很像是 B」或「A 看似 B」的方 式,佔詮釋失敗中的 11.11%。還有一種詮釋失敗的情形是受試者將含有否定型 態的名詞配對(A—不是 B)做詮釋時只取其中的一個概念來做詮釋而未做結合,

佔詮釋失敗中的 5.81%。最後一種詮釋失敗的情形則是解釋不夠清楚或是從自由 聯想的方式來做解釋或只是想到某個物體,因而未直接闡述配對名詞的概念是什

麼,佔詮釋失敗中的 9.47%。在這些詮釋失敗中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受試者不習慣 於處理「不是﹍﹍」這個概念所要呈現的概念為何,思考的過程中一直陷入肯定 型態的配對中(A—B),因而無法再和另一個概念結合再做詮釋。

二、詮釋的嘗試次數及肯定或含有否定的名詞配對新屬性浮現的影響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概念結合時名詞配對中若含有否定概念者產生的詮 釋是否可能有較多的新屬性產生,以及當受試者對名詞配對的詮釋次數增加時,

新屬性的出現的機會是否也會隨著上升。名詞配對為肯定型態或含有否定型態為 組間變項,名詞是天然物或是人造物(天然—天然、天然—人造、人造—天然、

人造—人造)及名詞配對的詮釋次數(一、二、三)的 2 × 4 × 3 之重複量數的 變異數分析比較各情境在成功的產生概念結合的配對中,其產生的詮釋中之新屬 性的總得分,結果如表 4-3,各組平均的新屬性分數如表 4-4 所示,除了詮釋次 數的主要效果達顯著性外,其餘效果皆未顯著。結果顯示隨著詮釋次數的增加新 屬性浮現的機會亦會增加。第一次的新屬性數(M=.68, SE=.06)顯著低於第二 次(M=1.04, SE=.10)或第三次(M=1.21, SE=.11)(p’s< .001),第二次與第 三次間的差異亦顯著(p’s< .05)。

名詞配對為肯定或含有否定型態不顯著,這和我們先前的假設不符,由平均 數來看,肯定名詞配對中新屬性分數為(M=1.10, SE=.11),含有否定型態的新 屬性分數為(M=.86, SE=.12),與假設完全相反。由於先前的分析已發現含有否

表 4-3:新屬性分數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Source SS df MS F Sig.

受試者間

名詞配對型態(肯、否定)(A) .93 1 .93 2.21 .142

誤差1 26.47 63 .42

受試者內

名詞配對種類(天然或人 造)(B)

2.02 3 .67 .82 .484

B * A 1.20 3 .40 .49 .692

誤差2 155.30 189 .82

詮釋次數(C) 37.92 1.75 21.68 24.52* .000 C * A .78 1.75 .45 .51 .579

誤差3 97.43 110.21 .88

B * C 4.10 5.22 .78 1.63 .138 B * C * A 4.60 5.22 .88 1.83 .103

誤差4 158.59 329.00 .48

全體 489.34 712.15

p<.05

表 4-4:各組平均的新屬性分數表

名詞配對方式 名詞種類配對方式 詮釋次數 平均數 標準誤

肯定型態 天然—天然 第一次 .80 .14

第二次 1.10 .19 第三次 1.33 .21

天然—人造 第一次 .79 .16

第二次 1.08 .15 第三次 1.22 .17

人造—天然 第一次 .76 .13

第二次 1.18 .18 第三次 1.34 .19

人造—人造 第一次 .96 .11

第二次 1.11 .20 第三次 1.49 .21

表 4-4:各組平均的新屬性分數表(續)

名詞配對方式 名詞種類配對方式 詮釋次數 平均數 標準誤

含有否定型態 天然—天然 第一次 .49 .14

第二次 .84 .19 第三次 1.22 .21

天然—人造 第一次 .85 .16

第二次 .88 .15 第三次 .97 .18

人造—天然 第一次 .36 .13

第二次 .90 .18 第三次 .97 .19

人造—人造 第一次 .43 .11

第二次 1.25 .20 第三次 1.12 .21

定型態的名詞配對中要成功地將兩個概念做真正的結合是不容易的。所以,我們

定型態的名詞配對中要成功地將兩個概念做真正的結合是不容易的。所以,我們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