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於探究名詞配對中,若含有否定概念時,概念結合後產 生的詮釋是否會比僅含肯定名詞的配對有較多的新屬性產生,以及對名詞—名詞 配對的詮釋次數增加時,新屬性出現的機會是否也會隨著上升。研究中採用 16 對名詞—名詞配對,其型態有兩個名詞皆為肯定的,以及第二個名詞是為否定的 兩種。以 65 名大學生為受試者,每個受試者只對肯定或含有否定名詞的配對進 行詮釋,每一名詞配對並隨機重複地出現三次,受試者寫下每一名詞配對可能的 一種詮釋,並列出該詮釋所擁有的屬性或特徵一至三個。為了不使名詞是屬於天 然物或人造物造成實驗上的混淆,另以名詞是天然物亦或是人造物為控制變項,

分成天然—天然、天然—人造、人造—天然、人造—人造四類名詞配對。依變項 為概念結合時產生的詮釋中所出現之新屬性的分數以及概念結合的詮釋種類。新 屬性是指該詮釋所擁有的屬性既非來自原概念 A 也非來自原概念 B。概念結合 的詮釋種類分成屬性交集的詮釋、關係的詮釋、屬性轉移的詮釋、以及詮釋失敗 四種。結果發現,在概念的結合過程中,詮釋的次數確實會影響新屬性的產生;

隨著詮釋次數的增加,新屬性出現的次數也會隨著增加,與原先假設的預測一 致;亦即,當兩概念結合時,若要有創新的想法或屬性時,可以試著對該名詞配 對重複進行多次的詮釋。本研究原先假設在含有否定概念的概念結合作業中新屬 性的產生會顯著的高於只含肯定名詞的名詞配對,但此假設並未獲得支持。然 而,由平均數來看已顯示出有此一趨勢存在,未達統計上的顯著程度可能是由於

可以成功地在此類名詞中做出概念結合的受試者人數過少。

研究中探討的另一個問題是將兩個名詞加以結合時所產生的詮釋是以何種 方式出現的。過去的研究(Hampton, 1987;Wisniewski, 1996;Costello & Keane,

2000)中指出,名詞結合的詮釋方式分成屬性交集的詮釋、關係的詮釋以及屬性 轉移的詮釋三種,三者中最常出現的是關係的詮釋與屬性轉移的詮釋。在本研究 中我們發現名詞結合時詮釋的方式會因名詞配對中的名詞配對型態是肯定的名 詞或是含有否定的名詞、以及名詞種類是天然物或是人造物而有所不同。在肯定 的名詞配對中,除了天然—天然的名詞配對中屬性交集的詮釋、屬性轉移的詮釋 與關係詮釋的比率相近,三者間無顯著差異外,其餘的名詞配對中無論是肯定的 名詞配對或是含有否定的名詞配對,概念結合時採取屬性交集的詮釋的比率明顯 的少於關係的詮釋與屬性轉移的詮釋。整體來說,在肯定的名詞配對裡關係的詮 釋(49.6%)與屬性轉移的詮釋(31.8%)是最常出現的兩種概念結合方式,共 佔約 81.4%,而屬性交集詮釋所佔的比例只有 14.8%,這與過去的研究相似。在 過去的研究(Costello & Keane, 1997;Wisniewski & Gentner, 1991)中關係詮釋 與屬性轉移詮釋是最常出現的兩種,兩者所佔的比例共約在 30%至 70%之間,

屬性交集的詮釋所佔的比例則少於 10%(Costello & Keane, 1997; Wisniewski &

Gentner, 1991; Bock & Clifton, 2000)。由此推論,以屬性交集的詮釋方式來進行 兩概念結合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當名詞配對中含有人造物時,這可能和人造 物,如,車輛,不易找到如,大小、顏色、形狀等普遍性的定義屬性有關(defining

feature)。

本研究也發現,在含有否定的名詞配對中關係的詮釋(23.1%)與屬性轉移 的詮釋(21.5%)亦是最常出現的兩種概念結合方式,但兩者所佔的比例只共約

44.6%;屬性交集的詮釋則降至 3.9%。詮釋失敗的比例則約佔半數(51.6%),其 中最常發生的狀況就是受試者將含有否定型態的名詞配對(A—不是 B)詮釋成 肯定的名詞配對型態(A—B),佔詮釋失敗中的 73.6%。其次是受試者將含有否 定型態的名詞配對(A—不是 B)詮釋成「A 很像是 B」或「A 看似 B」的方式,

佔詮釋失敗中的 11.1%。還有一種詮釋失敗的情形是受試者將含有否定型態的名 詞配對(A—不是 B)做詮釋時只取其中的一個概念來做詮釋而未做結合,佔詮 釋失敗中的 5.8%。最後一種詮釋失敗的情形則是解釋不夠清楚或是從自由聯想 的方式來做解釋或只是想到某個物體,因而未直接闡述配對名詞的概念是什麼,

佔詮釋失敗中的 9.5%。在這些詮釋失敗中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受試者不習慣於處 理「不是﹍﹍」這個概念所要呈現的概念為何,思考的過程中一直陷入肯定型態 的配對中(A—B),因而無法再和另一個概念結合再做詮釋。由此推論,含有否 定的名詞配對在概念結合的作業中是比較困難的;但受試者在含有否定的名詞配 對中,若能真正地做到概念結合的詮釋,則要產生新屬性的機會就可以增加。

此外,在肯定的名詞配對中,人造—人造與人造—天然的名詞結合作業中,

受試者新概念組合的詮釋上均傾向採用關係詮釋,且顯著多於屬性轉移的詮釋方 式。過去的研究指出,當概念的性質是屬於天然物時,在新概念組合的詮釋上會

傾向採用屬性詮釋;相對地,當概念的性質是屬於人造物時,在概念結合時會傾 向以功能性質來尋找概念間的關係來做詮釋(Bock & Clifton, 2000),在本研究 中亦得到相似發現。且即使是在含有否定型態的名詞配對中,人造—人造的名詞 配對裡,受試者在新概念組合的詮釋上也傾向採用關係的詮釋方式(37.0%),並 且顯著地多於屬性轉移的詮釋方式(9.9%),顯示關係詮釋是比和屬性相關的詮 釋容易。

上述這樣的結果可能的解釋是即使在同一類的人造物概念中除了功能的相 似性外,很不容易找到屬性上的相似性,如,沙發—溜冰鞋(一種可以移動沙發 的滑輪器具)。若要用屬性交集的詮釋方式勢必要在兩個名詞概念中找到可以對 應的相似屬性,如,青蘋果與青椒(青色),或在兩個概念間可將一方(A)的 特有屬性轉移至另一方(B)而可以滿足被 A 屬性修改後 B 概念的完整性與意義 程度,如,仙人掌—手套(上面有刺的手套)。這可以解釋為何屬性交集的詮釋 主要只出現在天然—天然的名詞配對中或屬性轉移多在人造—天然或天然—人 造配對中。因為天然物本身概念的形成主要是依據天然物之間所擁有的屬性的異 同,透過歸類或分類的過程而形成概念的,所以在二個天然物名詞做概念結合 時,這些天然物的共有的屬性或特徵就容易被提取來做詮釋。此外,在天然—人 造或人造—天然的名詞配對中,天然物的屬性在概念結合時往往會被做為修飾人 造物的一種方式,如,珊瑚—房子的詮釋為朱紅色的房子。

過去對於概念結合的研究中大都把焦點放在兩者的概念都是肯定的型態

上,且對於詮釋的方式也都集中在關係的詮釋、屬性轉移的詮釋以及屬性交集的 詮釋上,很少有研究是直接去探究不同類型的概念結合與其不同的詮釋方式對於 創新概念的關係與影響為何。例如,Hampton(1997a)的研究用關係子句的方 式探討概念結合時含有一否定型態的概念對概念的分類是否會有影響,但他並沒 有探討此類名詞配對新屬性浮現的機會。本研究的貢獻之一即在本研究發現,當 名詞配對中含有否定概念時,若可以成功的將此二概念結合時,產生的詮釋可能 會比肯定的名詞配對有較多的新屬性產生,且這些新屬性浮現的數目與創造思考 中的變通性有正相關。但由於含有否定名詞的概念結合成功率十分低(48.4%),

如何引導人對否定名詞加以詮釋,可能是提高創新的方法之一。

Wisniewski(1996)及 Bock & Clifton(2000)的研究中將概念結合時的詮 釋方式區分成屬性交集的詮釋、關係的詮釋與屬性轉移的詮釋三種以及「其他詮 釋」與「無法評分」的新概念,但他們沒有進一步的探究這些所謂的「其他詮釋」

與「無法評分」為何。這些「其他」的新概念性質為何是相當令人好奇的。本研 究另一個貢獻在發現除了上述三種詮釋外,落在其他類別的詮釋中通常是屬於詮 釋失敗的例子。因此將 A 的否定概念﹁A 視為一個概念對一般的大學生而言並 不是一件簡單的作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A 的概念範圍太大而不易掌握,且受 試者不容易跳出 A 的概念。這由受試者常犯的錯誤中可以看出,在含有否定型 態的名詞配對(B—不是 A)中受試者往往會將它詮釋成肯定的名詞配對型態

(B—A),是詮釋失敗中最常出現的(73.61%)。

從相關係數來看,概念結合後所產生的新屬性僅與創造性思考測驗中圓形測 驗的變通性有低的正相關,顯示概念結合時新屬性浮現的現象和創造思考能力中 的分歧思考能力不盡相同。由於與變通性的相關是來自於含有否定型態的名詞配 對,這樣的結果顯示概念結合的歷程可能與分歧性思考中面對問題時能改變思考 方向跳脫原有知識框架的限制的能力較為有關係,此特徵在含有否定型態的名詞 配對作業中更為明顯,由此可進一步推論在﹁A 的詮釋中,如何脫離 A 的知識 領域的限制是概念結合是否可以成功的關鍵之一。

然而,由於在本研究中所採用的名詞概念是屬於一般常見的名詞,不同於特 定的知識領域中的專有名詞,科學、藝術等領域的創造往往是在其專有的知識領

然而,由於在本研究中所採用的名詞概念是屬於一般常見的名詞,不同於特 定的知識領域中的專有名詞,科學、藝術等領域的創造往往是在其專有的知識領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