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受試者

本研究受試者為 65 位中正大學之大學生(男,20;女,45),平均年齡 20.9 歲(男,M=21.7;女,M=20.5)。受試者被隨機分派至肯定或否定之名詞—名 詞配對的實驗情境,其中肯定之名詞配對組有 33 名(男,9;女,24),否定之 名詞配對組有 32 名(男,11;女,21)。

二、實驗材料及名詞—名詞配對的操弄

概念結合的作業係採用名詞—名詞配對,共 16 對,由 32 個天然或人造物體 的名詞建構而成,其中含 8 對名詞由屬同一類別的天然名詞構成,另 8 對由屬相 同類別的人造名詞構成(附錄一)。實驗材料的名詞—名詞配對分成四種:天然

(N)—天然(N)、天然(N)—人造(A)、人造(A)—天然(N)、人造(A)—

人造(A)四類(附錄二)。名詞—名詞的配對係以隨機的方式配對而成,但限 制其中上述 4 種名詞—名詞配對的關係為:設 N1—N2 是隨機產生的自然物名詞 配對且 N1、N2 不為同類名詞,如,地球—貝殼。N3 與 N1 是同類的自然物,

如,「彗星,地球」,N4 與 N2 為同類的自然物,如,「珊瑚,貝殼」。同理,A1—

A2 是一隨機產生的人造物名詞配對且 A1、A2 不屬同類,如,教室—鈔票。A3 為 A2 的同類人造物,如,「鑰匙,鈔票」,A4 為 A1 的同類人造物,如,「涼亭,

教室」。由此產生一組含四類的名詞配對,天然(N1)—天然(N2)、天然(N3)—

人造(A3)、人造(A4)—天然(N4)、人造(A1)—人造(A2),如,地球—

貝殼、彗星—鑰匙、涼亭—珊瑚、教室—鈔票。依此類推,產生肯定型態的名詞 配對的實驗材料,而否定型態的名詞配對則是將每一肯定型態的名詞—名詞配對 中的第二個名詞改成否定的形式(附錄三)。

三、自變項的操弄

本研究的自變項有二,名詞—名詞配對中是否含有否定名詞的方式以及名 詞—名詞配對的詮釋嘗試次數。名詞—名詞配對是否為肯定或否定名詞有二個實 驗水準,分別為全為肯定名詞的名詞配對(如,地球—貝殼),與含有否定名詞 的名詞配對(如,地球—不是貝殼),為組間變項。名詞—名詞配對的詮釋次數 有三個實驗水準,分別為一次、二次、三次,為組內變項。

四、控制變項

為了不使名詞是屬於天然物或人造物造成實驗上的混淆,本研究另以名詞是 天然物亦或是人造物為控制變項。名詞—名詞種類的型態有四個實驗水準,分別 為天然—天然、天然—人造、人造—天然、人造—人造四類,為組內變項。

五、依變項的測量

本研究測量的變項為概念結合後,受試者所產生的詮釋方式、詮釋後所出現

的新屬性量以及創造思考的程度。

詮釋的方式分為:屬性交集的詮釋、關係的詮釋、屬性轉移的詮釋、以及詮 釋失敗四種。屬性交集的詮釋是指概念結合後的新概念,其詮釋是由概念間同時 共同具有的屬性來決定,也就是取不同概念間有交集的部分來做為新名詞的意 義。關係的詮釋是指概念結合後,新概念的詮釋是來自不同概念彼此間所可能出 現的關係。屬性轉移的詮釋是指概念結合時將其中一個概念所擁有的某些屬性轉 移到另一個概念上而產生新概念的詮釋。詮釋失敗則是指新詮釋的概念未確實做 到將兩概念做結合。其評分方式範例如表 3-1。其分數則是計算各種不同的詮釋 所出現的次數。

所謂組合後的概念中之新屬性是指兩名詞概念配對結合後所產生的新屬 性,既不屬於原概念 A 的屬性,亦不屬於原概念 B 的屬性。為了評量受試者對 於概念結合後所賦予的新詮釋與屬性是否為創新的屬性,另外由中正大學及交通 大學學生共 205 名建立每一名詞的屬性資料庫。方法是將 16 對肯定的名詞配對 中的 32 個個別的名詞及 16 對含否定的名詞配對中的 16 個否定名詞各分成兩組

(附錄四),請受試者針對其中一組名詞(16 個肯定名詞及 8 個否定名詞)的每 一個名詞做反應,寫下三個該名詞概念可能的屬性或特徵。每一受試者拿到的 24 個名詞係以隨機的方式呈現(附錄五)。為了避免同一受試者同時遇到「名詞 B」與「不是名詞 B」的情形,如,「斑馬」與「不是斑馬」,所以,「名詞 B」與

「不是名詞 B」絕對不會出現在同一組實驗材料當中。每一個名詞的屬性依其被

表 3-1:詮釋分類的例子

名詞—名詞 詮釋 分類

青草—小麥 生機飲食的一種 屬性交集的詮釋

白雲—算盤 品牌為「白雲」的算盤 關係的詮釋

地球—貝殼 形狀像地球的貝殼 屬性轉移的詮釋

教室—鈔票 一個討厭鬼,坐在沙發蹺著腳 詮釋失敗

青草—不是小麥 皆是植物,外表相似容易混淆 屬性交集的詮釋

酒瓶—不是電腦 可樂裝在酒瓶裡喝 關係的詮釋

玫瑰—不是電燈 無法散發光芒的花 屬性轉移的詮釋

門鈴—不是汽車 汽車造型的門鈴 詮釋失敗

無法走動的汽車 詮釋失敗

響聲是由門鈴發出的,而非汽車所發出 詮釋失敗

表 3-2:新屬性評分的例子

名詞—名詞 屬性一 評分 屬性二 評分 屬性三 評分 地球—貝殼 沒有生氣 1 乾乾的 2 硬硬的 0 玫瑰—不是電燈 多刺 0 易生蟲害 2 大 1

列舉之次數製成常模,以做為新、舊屬性的判斷依據。

新屬性評分的方式分為:0 分、1 分、2 分。在名詞配對中受試者所列出的 屬性若與兩個名詞中任一名詞的屬性常模裡的屬性出現頻率在 2 次以上一致者 即為 0 分(附錄六);若受試者對名詞配對所寫的屬性在任一名詞的屬性常模中 與只出現 1 次相同者即得 1 分;若受試者針對名詞配對所產生的屬性並未出現在 其中任單一名詞的屬性常模時即給 2 分。其範例如表 3-2。

創造思考的程度是以創造性思考測驗(Torrance Test of Creativity)中圖形測 驗的圓形測驗(Torrance, 1974b)為依據,測量每一位受試者的流暢性、變通性 及獨創性的程度。流暢性是指在單位時間內一個人所思考能想出的不同觀念的數 量,觀念愈多,思考的流暢性愈高。變通性是指在單位時間內思考時產生的觀念 所涵蓋的種類(或向度),種類愈多,則思考的變通性愈高。獨創性指的是在單 位時間內能夠產生有別於其他人的想法或是有獨特表現的能力。評分方式為計算 受試者在 10 分鐘內完成圖形測驗的數量(流暢性)、種類(變通性)以及稀有的

表現(獨創性),藉此分數做為該受試者創造性思考程度的基準。此圓形測驗的 台灣常模由洪瑞雲和王精文(1994)建立,其再測信度在.51-.81,效度在.20-.32。

為了檢定評分者間的信度,隨機從受試者群中抽出 4 個名詞配對為肯定型態 的受試者及 4 個名詞配對含有否定型態的受試者(男女各半),由兩位評分者分 別評分。結果兩評分者在詮釋方式的評分上除了在天然—人造名詞配對之屬性交 集詮釋上的相關係數(r=.66)小於.70 且未達顯著外,其餘之各詮釋方式變項 間的相關係數在.71-.99 間(p’s<.05),平均.87。在新屬性的得分上兩評分者間 的相關除了在人造—天然名詞配對的第二次(r=.64)與第三次(r=.66)新 屬性評分的認定上之相關係數小於.70 且未達顯著外,其餘評分者間的相關係數 皆在.72-.93 間(p’s<.05),平均.81。

六、過程

實驗係以 4 人以下的小組方式進行,實驗者先以指導語(附錄七)讓受試者 瞭解實驗材料的性質與作答方式。之後,每一個名詞配對以隨機的方式呈現在一 紙張之上方(附錄八、附錄九)。受試者被要求要在此名詞配對下方寫下一個該 名詞配對的可能詮釋。之後,並要列出他(她)對該名詞配對所做的詮釋中的新 概念屬性,至少一個,最多三個(附錄八、附錄九)。每一個受試者都只做 16 對肯定的名詞配對或 16 對含否定的名詞配對,但這 16 對名詞配對會以隨機的方 式重複出現三次,亦即受試者要對同一名詞配對做三次詮釋,至於三次的詮釋是

否相同,實驗者並不做任何特殊的要求或說明。

在名詞配對的實驗之後,每位受試者皆施以創造性思考測驗(Torrance Test of Creativity)中圖形測驗的圓形測驗,計時 10 分鐘。

七、實驗設計

本研究的實驗設計中,名詞—名詞配對是否含有否定名詞為受試者間變項,

名詞配對中的名詞類別(自然—自然、自然—人造、人造—自然、人造—人造)

與詮釋次數(1、2、3 次)為受試者內變項,為一 2 × 4 × 3 的三因子混合實驗 設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