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拼湊(bricolage)的概念最早來自於法國人類學者 Levi-Strauss(1968)觀察原 始民族所著之《野性的思維》(La pensee sauvage),書中將人類的思維分為「抽 象性」與「具體性」兩種,前者如同工程師般,經由縝密思考,規劃出某種最佳 解,循規蹈矩地依最佳模式完成工作;而後者則是如同工匠,並非仰賴於事前的 設計與規劃,而是使用身邊現有的工具,在不斷微調與推敲下,逐漸調整現有資 源與材料,透過反覆的試誤,最終找出最適解,而非最佳解。

Levi-Strauss 的拼湊概念被廣泛地使用在各種領域,在組織管理的領域,

Backer, Miner& Eesley(2003)認為拼湊是「動手組合手邊的資源,以解決新的問 題或創造新的資源組合」;Chunha(2005)以拼湊的概念探討組織的資源管理,將 拼湊定義為「從可取得的素材中,創造資源的新用途,解決意料之外的問題」;

5

Backer & Nelson(2005)則是借用 Levi-Strauss(1968)的拼湊概念,觀察 29 家創業企 業,歸納創業者的拼湊之三大特色,包括「就地取材」、「舊酒新瓶」以及「將 就著用」,來解釋創業者如何在缺少資源的情境下創業,而創業者又如何透過這 三種方式來獲取新事業所需資源。

(一)就地取材(Resources at hand)

Levi-Strauss(1968)提出的拼湊概念中認為資源「一切都在手邊」(they may always come in handy),指的是與其找到最佳資源,不如先利用手邊現有的資源 來作為創新的素材。而這裡所指的素材,並不限於實體的材料,無形的知識、技 術、創意想法都可以是素材的來源。

(二)舊酒新瓶(Recombination of resources for new purpose)

拼湊的重要概念之一便是重組既有資源,利用手邊現存之物透過不斷的組合 方式,在方法和素材的變化下,創造出新的面貌,回應新的挑戰與問題。例如:

Garud & Karnøe (2003)在丹麥發展風力發電案例中,比較丹麥與美國研發風力發 電的計畫之不同過程,發現參與丹麥風力發電計畫透過不同領域的專家,運用手 邊現有較為低階技術的資源,在不斷共同創造與試誤的過程中,得以創造出超乎 原本預期的高科技成果。

(三)將就著用(making do)

Levi-Strauss(1968)認為,拼湊過程中,透過親自動手做的過程中,不斷與這 些工具與素材之進行對話(dialogue),從中看出特殊的訊息(messages)和信號

6

(signs)。「將就著用」是指在使用現有資源的過程中,與這些資源互動對話,

進而定義資源或是援引新的資源,雖然似乎有「就將」意味,但 Levi-Strauss(1968) 認為仍可能創造出「驚人的成果」(reach brilliant unforeseen results)。例如:二 手房屋成為中低收入戶的豪華居所、報廢的公車可以成為巡迴的圖書館。

闡述完拼湊的三大特質後,Backer & Nelson(2005)從觀察 29 家企業的拼湊 行為之中,歸納拼湊的五大來源,分別是物質(physical inputs)、人員(labor)、

消費者/市場(customer/markets)、技能(skills)及機構環境(institutional or regulatory environment)。分述如下:

(一)物質

將原本不具用途或是只有單一用途的元素,重新賦予新的價值。而為了創造 更多可能性,創業者多會藉由儲存多樣化的資源,以備不時之需,將既有的材料 混搭出更多的組合。

(二)人員

創業者平時便與顧客及利害關係人保持良好的關係,並從他們身上學習不同 領域的技術與知識,作為發展拼湊的基礎。當需要不同資源投入,發展新事業時,

便可能可以獲得不同人員的協助。

(三)技能

創業者鼓勵成員將過去的領域知識運用在新的創造上,以創造新的合作模 式。除了正規的教育訓練外,也在日常的工作實務上,透過與不同領域的伙伴互 動,互相學習不同領域的產業知識。

7

(四)市場

鼓勵成員從既有的資源中發展出新的應用,以提供顧客新的產品或服務。新 的服務或產品可能是先前市場上並未出現過,所以可能會帶來新的顧客需求或是 開發出新的市場。

(五)機構環境

創業者在面對外在的規範限制時,並不試圖改變外在規範,而是迂迴地迴避 規範的影響,或是遊走在規範的邊緣,進而嘗試新的可能性。

Backer & Nelson(2005)也觀察發現,企業採取拼湊模式有兩種不同模式:一 為平行式拼湊,二為選擇式拼湊。平行式拼湊(parallel bricolage)為企業的日常 營運,上述五大拼湊的來源,在他們的工作實務中隨處可見拼湊的作為,然而過 於彈性與隨性,也可能造成企業持續成長的阻力。而選擇式拼湊(selective bricolage)與平行拼湊不同之處在於,並非一味追求拼湊,而是在創業初期,資 源不足的情況下之權宜之計,運用拼湊來獲取不足的資源,逐漸穩定成長後,便 會逐步捨棄拼湊作為,以制度取代之,追求企業的成長。

二、 社會網絡的結構洞

在拼湊各方資源時,創業者的社會網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創業者可透過社 會網絡來獲得有價值的資訊與資源,通常這些社會網絡對於創業家和新事業都是 重要的資產,可以幫助創業家辨識、發展、及評估市場機會(劉常勇、謝如梅、

陳韋廷,2007),因此創業過程,創業者的社會網絡關係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性。

8

社會網絡指的是某一群體中,個體間特定之連結關係(Mitchell,1969),

而社會網絡除了個體形成的社會關係外,還有其所處「位置」,以及透過社會關 係所交換的「社會資源」。如 Granovetter(1973)1以互動頻率、情感緊密度、親密 度、互惠交換四面向來衡量連結的強度,並將連結分為「強連結」(strong ties)

與「弱連結」(weak ties);Burt(1992)以 Granovetter(1973)提出之理論為基礎,發 現社會中各個專業領域往往存在知識落差或是資訊不對稱,好像結構中有洞般,

使得網絡無法聯繫,Burt(1992)稱之為「結構洞」(Structural Hole),結構洞會 造成不同網絡社群間,存在資訊流通的鴻溝,使得知識和資訊無法互通流動。

Burt(1992)藉此解釋中介者如何透過與不同社群保持弱連結的方式,佔據一重要 的網絡位置,得以整合不同領域的知識與資訊,就可以找到創新的機會。

舉例來說,在一般大眾認知裡,愛迪生被視為天才型的發明之王,然而事實 上,愛迪生最偉大的發明可能是他創造了門羅帕克實驗室(Menlo Park)的運作 機制(Hargadon,1998)。門羅帕克實驗室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投入研發的工廠,

1 社會學家 Mark Granovetter(1973)的研究提出「強連結」以及「弱連結」的概念,發現大部分的 人獲得工作是從一般熟悉、甚至從陌生人上獲得工作,其原因為關係密切的人,通常相似性較高,

獲得新資訊的管道較為貧乏,因此「弱連結」(weak ties)在個人及社會系統中,對於資訊流動 扮演一重要的角色。

9

Burt 之結構洞理論指出,中介者的優勢來自於橋接不同的知識缺口,但對於 中介者在各種知識的流動中,如何決定何種知識應被轉換與結合,以及中介者如 何混搭知識,轉化為產出的過程,並無實務上運作的探討。對此,Hargadon&Sutton

(1997)的研究彌補了此不足。Hargadon&Sutton 認為創新就是在舊有的元素 上,擷取融合發展出新的運用,而大多數創新的問題,便是來自於不同知識網絡 的閉鎖封閉,因而造成創新的困難。因此,Hargadon&Sutton 提出了「知識中介」

(Knowledge Broker)的概念,從組織運作的模式,去探究中介者如何藉由內部 的組織流程,將外部的知識網絡內化,支持不同產業知識的橋接,進而創新。

Hargadon& Sutton 進入設計顧問公司 IDEO 進行田野,研究公司的內部流 程如何扮演中介者的作用。IDEO 由 David Kelly 創立於 1978 年,總部設立在加 州的帕洛奧圖市(Palo Alto),在波士頓、芝加哥、倫敦、舊金山、紐約、東京 等世界各大城市地也設有據點。IDEO 有百餘位設計師,每位設計師平均處理 60 到 80 件新產品開發案,產品超過 40 種產業類別,例如電腦業、醫療用品業、玩 具業、辦公室傢具業和汽車業等等。從以上資料看來,Hargadon&Sutton(1997)

同意 Burt 等網絡學者的觀點,認為 IDEO 的確成功佔有網絡上的結構洞,得以 橋接 40 種以上的不同產業知識,這是成為中介者的條件之一。

Hargadon&Sutton(1997)進一步從組織記憶的觀點,研究 IDEO 的組織運 作是如何將這些網絡知識轉為組織記憶,將 IDEO 的中介者角色歸納為以下四大 流程,分別為:連結(Access)、擷取(Acquisition)、儲存(Storage)與反芻

(Retrieval)。

10

第一、連結:IDEO 特殊的事業定位,得以連結的不同產業的知識網絡。IDEO 算是大公司,資源較小公司豐富,相對容易進行各種網絡的連結,但在創業初期,

IDEO 又是如何做到這樣的事呢?IDEO 在草創初期,大多工程師都是電子工程 師和軟體工程師,David Kelly 提出了策略:「從高科技公司到低科技

(low-technology)公司」,策略意涵即為不拘泥於發展當時很熱門的資訊產業,

11

師,對此,IDEO 內部評鑑員工的重要機制之一即為--同儕評鑑,是否對於其他 同儕提供協助幫忙。

第四、反芻:IDEO 的設計師運用類比聯想(Analogic thinking)作為發想的 方式。例如:在發想「清理地毯的方式」時,可以類比聯想到掃街車、除毛髮工

學習(Learning)、連結(Linking)以及執行(Implementation)。

第一、連接

12

中介者將產業知識以產品或是流程的形式,引入原先缺乏此知識的領域,進 而產生新的應用。在跨界整合之前,中介者必須先有機會接觸這些缺乏連結的產 業,並從中找出可以中介的契機。

第二、學習

當中介者有機會接觸這些不同產業的知識後,他們也會從中積極學習不同領 域的知識,以便將這些知識沿用至往後的跨領域整合上。接觸廣泛的產業知識,

讓中介者對既有的問題能夠提出不同的詮釋,繼而找出更多解決方案。換言之,

跨界的知識學習讓中介者比起那些單一產業的專家來說,掌握更多不同的見解與 想法,往後在面對挑戰與問題時,他們更具彈性,也更能提出創新的方法。

第三、連結

由於知識常分佈在不同成員身上,是故中介者鼓勵成員運用類比思考

由於知識常分佈在不同成員身上,是故中介者鼓勵成員運用類比思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