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稻埕變大藝埕:文化創業者的中介與拼湊作為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大稻埕變大藝埕:文化創業者的中介與拼湊作為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9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大稻埕變大藝埕:文化創業者的中介與拼湊作為 Tending the Cultural Landscape in Dadaocheng: The Brokering and Bricolage in Cultural Entrepreneurship. 指導教授:李仁芳博士 研究生:蔡佩錞. 中華民國壹零壹年捌月.

(2) 致謝詞 寫到到論文的最後一頁,代表研究所的生涯就要畫下句點了。回首在研究所 的日子,要感謝科管所的每位老師、同學、學長姐、學弟妹和所辦的姊姊,與你 們的相處中,學習了很多我所不足的;也感謝政大商院的交換學生計畫,讓我有 機會至芬蘭學習,一探北歐的設計、教育與生活。一路上,對於所遇到的一切人、 事、物,都在這裡深深感謝。. 首先、感謝李仁芳老師,老師給予學生許多鼓勵和支持,討論之間有空就會 帶我們幾個研究生至各處學習,要求我們多看、多聽、多嚐,從生活的細節可以 讀見企業的經營心法,過程中感受到老師孜孜不倦的精神,是我學習的對象。再 來、感謝兩位口委老師--張瑜倩老師以及陳君山老師;謝謝瑜倩老師在我寫論文 的過程中,不宜餘力地回答我的疑問,謝謝陳君山老師仔細地閱讀學生的拙作, 每頁都加以批改註解,使學生的論文更加周詳,令學生萬分感佩. 謝謝周大哥和曉雯姐,給年輕人作夢的機會,從您們身上學到實踐理想的力 量;謝謝芳儀,每週和你一起討論論文日子總是過的特別快;謝謝奇諾學長,每 次和你聊天都會學到很多;謝謝郁雅,細心地幫忙我發表論文會的小細節,謝謝 小強、憶蓁、小 bee 和陳 Phina,你們豐富了我的研究生活,寫論文的過程謝謝 你們一路相伴與幫忙;謝謝在我的人生旅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男友,你的中肯建 議以及溫柔包容,是我前進的重要動力;最後也最重要的,謝謝我的家人,你們 無私的支(資)持與鼓勵,是我心目中永遠最溫暖的所在。. 這兩年的研究生時光,揉合徬徨與成長的青春歲月,都將沈澱下來,隨著時 間流逝,那些我帶走的,卻也帶不走的,都將陪著我繼續,前行。. I.

(3) 摘要. 創業的過程從無到有,往往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因此,創業者無不致力 於尋求資源。有一派學者主張運用拼湊(bricolage),隨地取材為既有資源賦予 新價值,如 Backer & Nelson(2005)等;也有一派學者主張以中介(brokering)的角 色,取得網絡的優勢位置,橫跨並聯合不同的領域知識來取得資源,Burt(1992)、 Hargadon & Sutton (1997)等。. 然而,在創業的過程中,創業者除了得處理內部資源不足的問題外,同時也 得面對外部的的情境制約。過去研究中,多為研究創業者如何從拼湊和中介不同 資源達成創新,缺乏探討跨界時除了拼湊資源外,更需要面對跨界時遭遇之阻 力,例如法令規範、社會體制、認知等等,這些嵌藏於社會中的慣性,難以短期 改變,而容易形成阻力,以至創新的理念、創業的價值不容易推廣而被社會所接 納,我們無法理解創業者究竟是以什麼方式回應了那些隱藏在跨界背後的制約。. 本研究試圖從此理論缺乏的角度切入:於此,本研究選擇一位於大稻埕進行 文化創業的個案公司,觀察創業者在資源缺乏的創業過程中,如何回應制約,而 我們可以從這個制約--回應的過程中,更能清楚地瞭解創業者是如何辨識適當時 機、結合資源、進而形成一個平台,透過網絡運作的來中介各方所需資源。本研 究歸納文化創業中介者會藉由「辨識時機」、「老歌新唱」以及「互利共生」三 種方式進行拼湊作為,藉此文化事業的經營,讓藝文或是不同領域文創工作者的 專業知識與技術,得以運用大稻埕過往豐富的文化意義並創造新的價值。. 關鍵字:中介、拼湊、創業、大稻埕、文化創意. II.

(4) Abstract.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is to innovate something from nothing ,the enterprises usually need to face the constraints when they seek the new resources. One school demonstrates the concept of. "bricolage", which examines innovation within. disadvantage situation and how they recombine the resources at hand for new purpose to create new value. The other school referred to " brokering", which brokers combine resources outside the organizations and create new value through diverse resources.. However, in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the innovators may face not only the scant resources but also the constraints embedded in the environment, such as rule of laws, social regime, and social cognition, etc. Previous studies have examined how innovation cope with constraints by recombining or connecting various resources, but these studies neglect the effective of bricolage and brokering, which means the innovation achieved not only by recombination of resources but also the different ways of responding constrains..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of a. new cultural. enterprise, how may an innovator respond to constraints which are situated in limited resources. The findings show a new cultural enterprise may create new values through indentifying the window of opportunities, reframing the limited resources, and designing a platform which benefits for stakeholders and enhances mor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Keyword: bricolage, brokering, entrepreneurship, Dadaoche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III.

(5)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三章 研究設計........................................................................................................ 14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14 第二節 個案選擇 ............................................................................................... 18 第三節 資料蒐集 ............................................................................................... 19 第四章 個案研究........................................................................................................ 21 第一節 大稻埕發展史:台灣現代性的濫觴 ...................................................... 22 第二節 迪化街建築特色 ................................................................................... 29 第三節 小藝埕創業歷程 ................................................................................... 33 第四節 另一棟文化街屋:民藝埕 ................................................................... 53 第五節 未來計畫 ............................................................................................... 61 第五章 研究發現........................................................................................................ 64 第六章 研究討論與建議............................................................................................ 80 第一節 理論貢獻 ............................................................................................... 80 第二節 實務啟示 ............................................................................................... 80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方向 ................................................................... 84 參考文獻...........................................................86. IV.

(6) 表目錄. 表 3-1:訪談人員與參與觀察紀錄 ........................................................................... 20 表 4-1:台客藍陶瓷歷年 OTOP 得獎產品 ............................................................... 38 表 4-2:台客藍發展歷史 ........................................................................................... 40 表 4-3:印花樂藝術設計工作室職位 .......................................................................... 43 表 4-4:印花樂藝術設計工作室商品介紹 .................................................................. 43 表 5-1:進駐大稻埕之都市再生基地 ....................................................................... 65. V.

(7) 圖目錄. 圖 3-1:小藝埕與民藝埕位置 ................................................................................... 18 圖 4-1:大稻埕碼頭邊洋行林立 ............................................................................... 22 圖 4-2:劉銘傳建設之六館街,整齊壯觀 ............................................................... 22 圖 4-3:北部茶園 ....................................................................................................... 23 圖 4-4:大稻埕擠滿揀茶的婦女 ............................................................................... 23 圖 4-6:大稻埕南街街道(站在現今第一銀行路口往北看) ............................... 29 圖 4-7:王瑞興行 ....................................................................................................... 30 圖 4-8:洋樓式建築 ................................................................................................... 31 圖 4-9:迪化街一段 252 號洋樓建築 ....................................................................... 31 圖 4-10:仿巴洛克式建築 ......................................................................................... 32 圖 4-11:現代主義式建築 ......................................................................................... 32 圖 4-12:現代主義式建築--乾元行........................................................................... 32 圖 4-13:1920 年代的屈臣氏大藥房 ........................................................................... 34 圖 4-14:屈臣氏大藥房整修前貌 ............................................................................. 35 圖 4-15:屈臣氏大藥房現貌 ..................................................................................... 35 圖 4-16:小藝埕外觀 ................................................................................................. 35 圖 4-17:世代文化創業公司與印花樂藝術設計工作室一對一訪談 ..................... 46 圖 4-18:爐鍋咖啡關渡店 ......................................................................................... 48 圖 4-19:關渡店店內風格 ......................................................................................... 48 圖 4-20:爐鍋咖啡之店內空間 ................................................................................. 50 圖 4-21:爐鍋咖啡吧台與老家具 ............................................................................. 50 圖 4-22:爐鍋精品咖啡與手工自製蛋糕 ................................................................. 51 圖 4-23:Bookstore 1920s Logo ................................................................................. 52 VI.

(8) 圖 4-24:Bookstore 1920s .......................................................................................... 52 圖 4-25:思劇場內部空間 ......................................................................................... 53 圖 4-26:郭雪湖的畫「南街殷振」 ......................................................................... 54 圖 4-27:整修前貌 ..................................................................................................... 55 圖 4-28:整修後貌 ..................................................................................................... 55 圖 4-29:整修前內部空間 ......................................................................................... 56 圖 4-30:整修前內部空間 ......................................................................................... 56 圖 4-31:民藝埕空間規劃 ......................................................................................... 57 圖 4-32:柳宗理作品展場 ......................................................................................... 58 圖 4-33:柳宗理作品展場 ......................................................................................... 59 圖 4-34:台客藍賣場空間 ......................................................................................... 59 圖 4-35:台客藍商品展示 ......................................................................................... 60 圖 4-36:櫃臺空間設計 ............................................................................................. 60 圖 4-37:靠窗之空間設計 ......................................................................................... 61 圖 5-1:中介者的制約來源........................................................................................67 圖 5-2:大稻埕店屋剖面圖 ....................................................................................... 70 圖 5-3:中介者的資源交換模型 ............................................................................... 74 圖 5-4:歸納中介者的制約與回應作為 ................................................................... 75 圖 5-5:中介者的平台 ............................................................................................... 76 圖 6-1:位於迪化街上的連鎖便利超商 ................................................................... 83. VII.

(9) 第一章 緒論. 21 世紀為全球化(Globalization)經濟體制時代,由於全球傳播網路、資本 流動加速,跨國企業、金融機構及資訊網路的成長,使社會文化、經濟體制產生 重大變化。全球化一方面是資本、人員、商品自由流動的代名詞,另一方面,全 球主義同時也可能造成文化同質化,眾多文化轉變為單一消費主義。因此如《城 市的精神》書中所言:「城市越來越成為人們用來反對全球化,反對將文化同質 化的機制的工具。」意即城市發展無法忽視全球化,城市應如何掌握其獨特性, 發展出合宜且永續的城市特色,是形塑城市意象及提升競爭力的重要課題。. 而形塑城市意象及特色的重要元素之一,便是屬於這座城市裡的文化資產。 對於文化資產的關注,我國於 1981 年,成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隔年,「文 化資產保護法」正式公告實施。我國所定義的文化資產係指「具有歷史、文化、 藝術、科學等價值,並經指定或登錄的資產」,其中不僅包括有形資產,如古蹟、 歷史建築、聚落、遺址、自然地景等,同時也包含無形資產,如傳統藝術、民俗、 文化景觀等。. 自 1960 年代起,台北市開始往東區、北區發展,相對於新潮且繁榮的東區, 位於台北市西邊的大稻埕地區,在台北市民的印象當中,似乎只是農曆年前辦年 貨的地方,傳統的中藥業、南北貨、布行、茶行聚集的地方也成為大稻埕的代名 詞。然而,大稻埕作為一富含歷史文化的街區,無論是其地景建築、產業活動或 是地方文化風俗,都十分具有地方自明性,及獨特的地方感,當中社會文化的傳 遞為都市集體記憶,構築社區意識認同與歷史驕傲感。. 1.

(10) 近年來,台北市政府致力於台北西區再發展,其中推動大稻埕地區的容積轉 移制度,計畫在保存歷史建物下,透過文化團體或文創團隊進駐歷史建物,以達 都市再生。位於大稻埕迪化街上,台北市都更處發起了都市再生基地計畫(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 ,希望藉由藝文團體的進駐經營,活化大稻埕地區。除了都 市再生基地計畫外,也有民間的創業活力,藉由文化創意的方式重新賦予大稻埕 新的意義。. 創業的過程從無到有,往往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打造。因此,創業者無不 在其過程中,致力於尋求資源,有一派學者主張運用拼湊(bricolage),隨地取 材為既有資源賦予新價值,如 Backer & Nelson(2005);也有一派學者主張以中介 的角色,橫跨並聯合不同的領域知識來取得資源,如 Burt(1992)、Hargadon & Sutton (1997),探討創業者建立新事業的過程。. 中介觀點認為,創新的元素早已存在各個知識領域中,礙於這些知識分佈在 不同產業之中,窒礙難行,是故 Burt(1992)提出「結構洞」的概念,認為透過 社會網絡,作為一中介者,讓這些不同領域的知識跨界重組,去重新組合不同資 源,便可能有創新的機會。達成此目的隱含了一前提假--企業擁有較豐富的資源 以及人力,對於新創業的公司來說,資源常常是分散且不足的,對於作為中介者 的創業者來說,又要如何在缺乏資源的狀況下,槓桿運用手邊現有的資源,重組 並整合創造出新的價值?. 有鑑於國內文創產業的管理研究多關注於初始生產與末端消費,中間運作的 機制多被忽略(謝榮峰,2009),故本研究選擇之創業公司,為位於大稻埕所創 立的兩棟文化街屋「小藝埕」與「民藝埕」,在傳統行業集匯處的大稻埕顯得十 分特別,由此探究本個案公司在捉襟見肘的創業初期,如何藉由拼湊(bricolage). 2.

(11) 以及中介(brokering)作為,整合不同資源回應各種制約。. 因此,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試圖從個案公司的創業的過程中,瞭解文創事業 的如何透過拼湊及中介作為,回應情境中制約。欲回答此問題,需先釐清新創事 業情境中的制約為何?其次,在面對制約的情況下,創業者如何從無到有,透過 資源交換,成為中介者並達成創新?最後,將歸納出地方型文化創業的拼湊作為 之設計原則,並瞭解中介者所扮演之角色。. 3.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將探討過去文獻,瞭解拼湊與中介者於創業過程的重要性,然而,並非 所有企業都有完整的組織系統、足夠的人才、以及餘裕的資源可以作為中介者運 用的網絡,反而是在重重限制下,透過其中介的角色,拼湊整合各方資源,以支 持其創新的事業。回顧文獻後發現,拼湊與中介研究大多聚焦於做了什麼、達成 什麼成果,然而,這樣的研究讓我們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缺少探討企業與 其資源互動過程背後的原因與過程,若不瞭解企業背後的考量為何,便不易學習 背後的精神和意涵。因此本研究,將研究重心放在:創業者之創業過程中的試誤 與學習,理解創業者如何在重重限制下,成為中介者,拼湊各方資源進行創造新 的價值。. 一、. 無中生有的拼湊策略. 拼湊(bricolage)的概念最早來自於法國人類學者 Levi-Strauss(1968)觀察原 始民族所著之《野性的思維》(La pensee sauvage),書中將人類的思維分為「抽 象性」與「具體性」兩種,前者如同工程師般,經由縝密思考,規劃出某種最佳 解,循規蹈矩地依最佳模式完成工作;而後者則是如同工匠,並非仰賴於事前的 設計與規劃,而是使用身邊現有的工具,在不斷微調與推敲下,逐漸調整現有資 源與材料,透過反覆的試誤,最終找出最適解,而非最佳解。. Levi-Strauss 的拼湊概念被廣泛地使用在各種領域,在組織管理的領域, Backer, Miner& Eesley(2003)認為拼湊是「動手組合手邊的資源,以解決新的問 題或創造新的資源組合」;Chunha(2005)以拼湊的概念探討組織的資源管理,將 拼湊定義為「從可取得的素材中,創造資源的新用途,解決意料之外的問題」; 4.

(13) Backer & Nelson(2005)則是借用 Levi-Strauss(1968)的拼湊概念,觀察 29 家創業企 業,歸納創業者的拼湊之三大特色,包括「就地取材」、「舊酒新瓶」以及「將 就著用」,來解釋創業者如何在缺少資源的情境下創業,而創業者又如何透過這 三種方式來獲取新事業所需資源。. (一)就地取材(Resources at hand). Levi-Strauss(1968)提出的拼湊概念中認為資源「一切都在手邊」(they may always come in handy),指的是與其找到最佳資源,不如先利用手邊現有的資源 來作為創新的素材。而這裡所指的素材,並不限於實體的材料,無形的知識、技 術、創意想法都可以是素材的來源。. (二)舊酒新瓶(Recombination of resources for new purpose). 拼湊的重要概念之一便是重組既有資源,利用手邊現存之物透過不斷的組合 方式,在方法和素材的變化下,創造出新的面貌,回應新的挑戰與問題。例如: Garud & Karnøe (2003)在丹麥發展風力發電案例中,比較丹麥與美國研發風力發 電的計畫之不同過程,發現參與丹麥風力發電計畫透過不同領域的專家,運用手 邊現有較為低階技術的資源,在不斷共同創造與試誤的過程中,得以創造出超乎 原本預期的高科技成果。. (三)將就著用(making do). Levi-Strauss(1968)認為,拼湊過程中,透過親自動手做的過程中,不斷與這 些工具與素材之進行對話(dialogue),從中看出特殊的訊息(messages)和信號. 5.

(14) (signs)。「將就著用」是指在使用現有資源的過程中,與這些資源互動對話, 進而定義資源或是援引新的資源,雖然似乎有「就將」意味,但 Levi-Strauss(1968) 認為仍可能創造出「驚人的成果」(reach brilliant unforeseen results)。例如:二 手房屋成為中低收入戶的豪華居所、報廢的公車可以成為巡迴的圖書館。. 闡述完拼湊的三大特質後,Backer & Nelson(2005)從觀察 29 家企業的拼湊 行為之中,歸納拼湊的五大來源,分別是物質(physical inputs)、人員(labor)、 消費者/市場(customer/markets)、技能(skills)及機構環境(institutional or regulatory environment)。分述如下:. (一)物質 將原本不具用途或是只有單一用途的元素,重新賦予新的價值。而為了創造 更多可能性,創業者多會藉由儲存多樣化的資源,以備不時之需,將既有的材料 混搭出更多的組合。. (二)人員 創業者平時便與顧客及利害關係人保持良好的關係,並從他們身上學習不同 領域的技術與知識,作為發展拼湊的基礎。當需要不同資源投入,發展新事業時, 便可能可以獲得不同人員的協助。. (三)技能 創業者鼓勵成員將過去的領域知識運用在新的創造上,以創造新的合作模 式。除了正規的教育訓練外,也在日常的工作實務上,透過與不同領域的伙伴互 動,互相學習不同領域的產業知識。. 6.

(15) (四)市場 鼓勵成員從既有的資源中發展出新的應用,以提供顧客新的產品或服務。新 的服務或產品可能是先前市場上並未出現過,所以可能會帶來新的顧客需求或是 開發出新的市場。. (五)機構環境 創業者在面對外在的規範限制時,並不試圖改變外在規範,而是迂迴地迴避 規範的影響,或是遊走在規範的邊緣,進而嘗試新的可能性。. Backer & Nelson(2005)也觀察發現,企業採取拼湊模式有兩種不同模式:一 為平行式拼湊,二為選擇式拼湊。平行式拼湊(parallel bricolage)為企業的日常 營運,上述五大拼湊的來源,在他們的工作實務中隨處可見拼湊的作為,然而過 於彈性與隨性,也可能造成企業持續成長的阻力。而選擇式拼湊(selective bricolage)與平行拼湊不同之處在於,並非一味追求拼湊,而是在創業初期,資 源不足的情況下之權宜之計,運用拼湊來獲取不足的資源,逐漸穩定成長後,便 會逐步捨棄拼湊作為,以制度取代之,追求企業的成長。. 二、. 社會網絡的結構洞. 在拼湊各方資源時,創業者的社會網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創業者可透過社 會網絡來獲得有價值的資訊與資源,通常這些社會網絡對於創業家和新事業都是 重要的資產,可以幫助創業家辨識、發展、及評估市場機會(劉常勇、謝如梅、 陳韋廷,2007),因此創業過程,創業者的社會網絡關係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性。. 7.

(16) 社會網絡指的是某一群體中,個體間特定之連結關係(Mitchell,1969), 而社會網絡除了個體形成的社會關係外,還有其所處「位置」,以及透過社會關 係所交換的「社會資源」。如 Granovetter(1973)1以互動頻率、情感緊密度、親密 度、互惠交換四面向來衡量連結的強度,並將連結分為「強連結」(strong ties) 與「弱連結」(weak ties);Burt(1992)以 Granovetter(1973)提出之理論為基礎,發 現社會中各個專業領域往往存在知識落差或是資訊不對稱,好像結構中有洞般, 使得網絡無法聯繫,Burt(1992)稱之為「結構洞」(Structural Hole),結構洞會 造成不同網絡社群間,存在資訊流通的鴻溝,使得知識和資訊無法互通流動。 Burt(1992)藉此解釋中介者如何透過與不同社群保持弱連結的方式,佔據一重要 的網絡位置,得以整合不同領域的知識與資訊,就可以找到創新的機會。. 舉例來說,在一般大眾認知裡,愛迪生被視為天才型的發明之王,然而事實 上,愛迪生最偉大的發明可能是他創造了門羅帕克實驗室(Menlo Park)的運作 機制(Hargadon,1998)。門羅帕克實驗室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投入研發的工廠, 這座發明工廠特別之處在於並非深入研究單一產業技術,而是研究各種技術範 疇,遍布各種市場,例如:電力、通訊、鐵路運輸等等;加上愛迪生懂得以新的 方式結合舊想法與素材,例如:留聲機的發明便是結合過去關於電報、電話以及 電動馬達的研究,使得實驗室能夠有效率的推出新的發明產品,在六年之中,實 驗室便產生了超過四百件的專利。以 Burt 的角度來看,愛迪生的實驗室之所以 能產生這麼多發明,是因為連結不同的產業領域的知識缺口,佔據一個重要的網 絡位置。. 三、 1. 中介者的實務作為. 社會學家 Mark Granovetter(1973)的研究提出「強連結」以及「弱連結」的概念,發現大部分的 人獲得工作是從一般熟悉、甚至從陌生人上獲得工作,其原因為關係密切的人,通常相似性較高, 獲得新資訊的管道較為貧乏,因此「弱連結」 (weak ties)在個人及社會系統中,對於資訊流動 扮演一重要的角色。 8.

(17) Burt 之結構洞理論指出,中介者的優勢來自於橋接不同的知識缺口,但對於 中介者在各種知識的流動中,如何決定何種知識應被轉換與結合,以及中介者如 何混搭知識,轉化為產出的過程,並無實務上運作的探討。對此,Hargadon&Sutton (1997)的研究彌補了此不足。Hargadon&Sutton 認為創新就是在舊有的元素 上,擷取融合發展出新的運用,而大多數創新的問題,便是來自於不同知識網絡 的閉鎖封閉,因而造成創新的困難。因此,Hargadon&Sutton 提出了「知識中介」 (Knowledge Broker)的概念,從組織運作的模式,去探究中介者如何藉由內部 的組織流程,將外部的知識網絡內化,支持不同產業知識的橋接,進而創新。. Hargadon& Sutton 進入設計顧問公司 IDEO 進行田野,研究公司的內部流 程如何扮演中介者的作用。IDEO 由 David Kelly 創立於 1978 年,總部設立在加 州的帕洛奧圖市(Palo Alto),在波士頓、芝加哥、倫敦、舊金山、紐約、東京 等世界各大城市地也設有據點。IDEO 有百餘位設計師,每位設計師平均處理 60 到 80 件新產品開發案,產品超過 40 種產業類別,例如電腦業、醫療用品業、玩 具業、辦公室傢具業和汽車業等等。從以上資料看來,Hargadon&Sutton(1997) 同意 Burt 等網絡學者的觀點,認為 IDEO 的確成功佔有網絡上的結構洞,得以 橋接 40 種以上的不同產業知識,這是成為中介者的條件之一。. Hargadon&Sutton(1997)進一步從組織記憶的觀點,研究 IDEO 的組織運 作是如何將這些網絡知識轉為組織記憶,將 IDEO 的中介者角色歸納為以下四大 流程,分別為:連結(Access)、擷取(Acquisition)、儲存(Storage)與反芻 (Retrieval)。. 9.

(18) 第一、連結:IDEO 特殊的事業定位,得以連結的不同產業的知識網絡。IDEO 算是大公司,資源較小公司豐富,相對容易進行各種網絡的連結,但在創業初期, IDEO 又是如何做到這樣的事呢?IDEO 在草創初期,大多工程師都是電子工程 師和軟體工程師,David Kelly 提出了策略:「從高科技公司到低科技 (low-technology)公司」,策略意涵即為不拘泥於發展當時很熱門的資訊產業, 工程也將觸角延伸到機械與電機工程領域之應用,再逐步發展為設計顧問公司。 前,IDEO 的產品開發超過 40 種產業類別,相較於只 y ya 深入研究某一產業的 客戶端來說,其設計師擁有有更多不同產業的經驗,而 IDEO 也運用每位設計師 的產業知識與人脈網絡達成連結的功用。. 第二、擷取:IDEO 透過這個步驟去全面地瞭解新的知識領域。當 IDEO 的 設計師在解決問題時,會先深入地瞭解客戶所在的產品領域的知識,也會蒐集這 個產業相關的趨勢資料、書籍雜誌、產品型錄、使用或拆解相關產品,以便瞭解 這些產品是如何被設計的。在深入瞭解之外,也會盡可能的增加知識的廣度,像 是有些設計師在設計學校教書、或是進行有趣的田野旅行等等,然後在每週一的 早晨會議上與其他人分享有趣的點子。. 第三、儲存:IDEO 知識的儲存除了透過設計草圖與專案討論會議記錄外, 對產品設計師來說,物件與產品也是很重要記錄想法的工具,正如某位 IDEO 設 計師所描述的:「物件就像是一種以 3D 紀錄想法的照片」,所以設計師會收集 他們先前設計的產品與物件作紀錄。此外,IDEO 還有公有的「科技百寶箱」, 由設計師們放入你覺得很棒的物件,每項物件也都代表了不同產業的知識結晶, 只要透過登記資料,就可以找到對該物件最瞭解的員工。最後、IDEO 營造了一 個開放式的內部空間,藉由週一的早晨會議、腦力激盪、知識分享等等,鼓勵設 計師將問題提出來討論,也激勵設計師多多貢獻自己的想法與知識給其他設計. 10.

(19) 師,對此,IDEO 內部評鑑員工的重要機制之一即為--同儕評鑑,是否對於其他 同儕提供協助幫忙。. 第四、反芻:IDEO 的設計師運用類比聯想(Analogic thinking)作為發想的 方式。例如:在發想「清理地毯的方式」時,可以類比聯想到掃街車、除毛髮工 具、梳子、魔鬼氈等等,將可能的相關元素拆解出來,有些聯想的元素可能相關 性不高,但確可能是未來有潛力發展的創新點子而在組織上的方式,IDEO 利用 腦力激盪將設計師聚集在一起,面對面的討論,讓想法產生碰撞,除了腦力激盪 外,技術上的實質支援也很重要,IDEO 營造了一種鼓勵提出問題討論的公司氣 氛,若在技術上遇到了問題,他們可利用週一的早晨會議討論、電子郵件或是私 底下非正式的討論中,將問題拋出來。. Hargadon&Sutton(1997)的研究從實務的觀點,說明了中介者如何藉由組 織達成不同網絡間的「異花授粉」(Cross-pollination),抽象的知識流通,中介 者扮演的角色,首先要能佔據好的網絡位置,也是形成連結的條件,然後需要有 組織的運作機制,將不同領域的知識透過擷取、儲存和反芻三個流程後,最後才 能轉化為實體的創新產品。. 除了科技或是產品創新公司,Hargadon&Sutton(1998)研究的對象更從愛 迪生實驗室、IDEO 設計顧問公司等科技公司,擴及到管理顧問公司(例如:麥 肯錫)、擁有多事業群的集團(例如:HP)等等,從「科技中介」到「知識中 介」,歸納出一般性中介者持續創新的活動的原則,分別為:連接(Access)、 學習(Learning)、連結(Linking)以及執行(Implementation)。. 第一、連接. 11.

(20) 中介者將產業知識以產品或是流程的形式,引入原先缺乏此知識的領域,進 而產生新的應用。在跨界整合之前,中介者必須先有機會接觸這些缺乏連結的產 業,並從中找出可以中介的契機。. 第二、學習. 當中介者有機會接觸這些不同產業的知識後,他們也會從中積極學習不同領 域的知識,以便將這些知識沿用至往後的跨領域整合上。接觸廣泛的產業知識, 讓中介者對既有的問題能夠提出不同的詮釋,繼而找出更多解決方案。換言之, 跨界的知識學習讓中介者比起那些單一產業的專家來說,掌握更多不同的見解與 想法,往後在面對挑戰與問題時,他們更具彈性,也更能提出創新的方法。. 第三、連結. 由於知識常分佈在不同成員身上,是故中介者鼓勵成員運用類比思考 (analogic thinking)來解決問題,在他們面對新的問題時,中介者不直接複製過 去的經驗,而是彈性地運用知識的應用方式,以契合不同狀況情境所需。. 第四、執行. 將創意或想法落實為商品或是服務,是中介過程的最後一個步驟,落實的過 程有兩項實質效益,首先,創意的價值有限,一旦實行才可創造更多價值;其次, 執行的過程中,可以累積大量試誤的經驗,或是從使用者的經驗中獲得反饋。. 12.

(21) 小結. 這一章首先回顧過去之拼湊以及中介研究,我們可以更清楚創業者所扮演的 角色:創業者必須讓自己佔據一個好的網絡位置,去拼湊組合不同資源,以達成 創新的機會。不過,現實中,並非所有企業都有如同 IDEO 這樣完整的組織制度 以及充足的資源,而且多數時候,中介者扮演的是「牽線」的角色,這種情形尤 其常發生在創業的草創初期,創業者透過網絡的社會資本,創意地整合外部資 源,讓未曾有連結的團體進行合作,追隨同樣目標,創造並維持網絡結構的優勢。. 此外,在創業者「牽線」的過程中,除了得處理內部資源不足的問題外,同 時也得面對外部的的情境制約2,例如法令規範、社會體制、社會認知等等,這 些嵌藏於社會中的慣性,難以短期改變,而容易形成阻力,以至創新的理念、創 業的價值不容易推廣被社會接納。在過去中介與拼湊之相關研究中,較少看到探 討中介者在拼湊各方資源時所可能面臨之制約,是故本研究欲從此理論缺乏的角 度切入從文化創業公司的創業過程中,重新瞭解作為中介者在整合這些不同的文 創資源中,可能會面臨的制約為何?在面臨制約時,創業者如何巧妙地運用手邊 現有資源與人脈來回應制約,其拼湊作為的設計原則為何?作為整合的中介者從 中扮演何種角色?最後歸納創業者回應背後的策略邏輯,豐富理論意涵並作為其 他文創創業者之借鏡。研究問題彙整如下: 1.. 創業時,整合不同資源的過程中,創業者面臨的制約為何?. 2.. 創業者在面臨制約時,如何以現有資源回應情境中制約?. 3.. 地方型文化創業的拼湊作為的設計原則為何?中介者又從中扮演了何種角 色?. 2. 此處指的制約有別於一般的障礙或是困難,制約並非獨立存在,而是伴隨著企業的行為而產 生。如果企業無作為,便不會產生制約,但當企業開始有所作為,制約便可能如影隨禁錮的企業 的行動。(Dougherty,2008)。 13.

(22)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詮釋型的質性研究,詮釋型的質性研究源於詮釋學 (Hemeneutic),認為所謂的真實是被建構出來的,情境的定義是流動的,世界 沒有所謂的一種樣貌或是圖像,而是會隨著人們所處的環境、歷史、文化、情境、 生活經驗等的不同,而對於世界或社會賦予不同的意義和內涵。所以此種研究方 法的重點在於,如何深入瞭解人們所在的情境,從實地觀察各種現象,藉由人與 人的互動,瞭解社會現象背後的意涵。. 詮釋型的質性研究並無固定的研究模式可以遵循,Klein and Myers(1999)歸 納出詮釋性質性研究的七項原則:. (一)詮釋循環( hermeneutics circle)的原則 Klein and Myers(1999)認為在做詮釋性質性研究首要掌握的原則就是詮釋循 環。詮釋循環指的是,對於一個研究現象,研究者必須要有整體(whole)以及 局部(parts)之間的交互理解,理解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在理解一個研究現象 的過程,研究者會先對於局部有些瞭解,這些局部的瞭解可以幫助對於整體現象 的理解;之後,研究者對於整體多了些理解後,這些整體的瞭解對於局部現象的 理解也有幫助。不斷反覆理解下,進而增加對研究現象認識的深度。. 以本論文來說,根據詮釋性的原則,在第一次與個案公司的訪談中,初步瞭 解個案公司的特殊之處,以及於大稻埕創一個經營文化街屋可能遇到的困難與突 破,這部分屬於整體的瞭解,後續針對文化街屋內不同微型創業體的訪談去瞭解 整個創業過程的細節與內容,藉由從整體到部分,再從部分到整體的詮釋循環, 14.

(23) 去瞭解創業實務。. (二)情境(contextualization)的原則 Klein and Myers(1999)的情境原則來自於 Gadamer(1976)對於文學作品的詮 釋。Gadamer(1976)認為,一位讀者對於文學作品之所以有不同的理解,是因為 所處的歷史背景脈絡不同,而情境不同所帶來的差異,不要期待可以消弭,反之, 要帶出情境的差異,這種情境的差異,正是文學作品在歷史上所呈現的意義。因 此, Klein and Myers(1999)認為詮釋型質化研究可能有特別的情境,對於研究現 象的情境也應努力觀察,並將研究現象的情境呈現在研究之中。. 在本論文中,由於是要瞭解個案公司於創業過程中所面臨的制約,是故對於 其背後的情境、社會、組織進行分析。最後也希望能在此情境脈絡下給予恰當的 建議。. (三)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互動的原則 研究者在做詮釋性質性研究時,資料的蒐集與量化研究的不同點在於,資料 並非如石頭般放在地上,等著研究者去撿。反之,詮釋型質性研究的資料,需要 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的互動產生出來。因為 Klein and Myers(1999)認為所謂的 被研究者,他們的角色與研究者是對等的,研究者進入研究場域時,所觀察到的 東西僅限於他所預設的視角,是故很多時候研究者對於被研究者並不能得到充分 的理解,但藉由與被研究者的互動與對話,可以從被研究者的口中得到研究現象 的其他層面。. 依據此原則,本論文的具體作法是,除了正式的訪談外,還包括直接參與內 部工作、參與半正式會議的觀察等等,透過非正式的對話,可以得到研究現象以. 15.

(24) 外的不同視角與佐證。. (四)抽象(abstract)與一般化(generalization)的原則. 不同於量化和實證研究,詮釋型質性研究並非要得到一個通則化的原則或理 論,首先,其研究的重點在於:找到一個適合的理論或是觀點,透過這個理論的 協助,去理解研究的現象,研究的過程就如同使用顯微鏡去看到肉眼所看不到的 細菌一樣。其次,詮釋型的直化研究也強調將研究結果轉化為研究意涵,意思是 指除了對於研究現象的理解和認識外,也能獲得概念層次的知識。. 本論文由於是個案,個案挑選的重點在於其特殊性、而非一般性,所以最後 結論並非強調於應用或是通則化,而是深入分析此個案,並找出適合的詮釋意義。. (五)辯證推理(dialogical reasoning)原則 辯證推理原則指的是在進行研究時,研究者必須不斷與自己對話、與理論對 話、與資料對話。一般來說,研究者在最一開始進行詮釋型質性研究時,會有個 預先的理解(pre-understanding) ,來引導研究者最初的研究設計,包括資料收集、 觀察與被研究者的互動等等。在經過一段時間後,研究者會發現可能最初的研究 理解有誤或是需要修正,就會進而依據著目前所掌握的認識與瞭解,再次去進行 資料的蒐集、觀察與被研究者的互動。. (六)多重詮釋(multiple interpretations)的原則. 多重詮釋的原則是關於資料蒐集的原則,Klein and Myers(1999)認為研究者 在瞭解一個研究現象的同時,需要瞭解不同參與者對這個研究現象的看法與意. 16.

(25) 見,所以必須採多重資料蒐集的方式,來蒐集與研究者相關的資料。一種資料代 表一種詮釋的角度,而不同參與者的意見與看法,代表了不同的詮釋視角。. (七)懷疑(suspician)的原則 社會當中充滿許多虛假的意識或是控制的力量,人們可能被這股意識或是力 量所控制而不自知,無法表達出真實的意見。所以 Klein and Myers(1999)的這項 原則,是要告訴研究者,在資料收集的過程中,即使已經做到了多重資料的蒐集, 但還是很可能會蒐集到虛假的資料。所以受訪時,不能盡信眾人之言,研究者要 有批判性的思考,避免落入謊言的陷阱之中。. 依據上述五、六、七原則,本論文在訪談的過程中,收集意見與資料時,會 強調是否有「證據」,舉例來說:希望受訪者能具體的提出事件、活動、過程、 對話等等。盡量不要只停留在描述一些抽象的概念或想法。此外,也會透過不同 參與人的意見,交互辯證去確認資料的真實性。. 17.

(26) 第二節 個案選擇. 圖 3-1:小藝埕與民藝埕位置 資料來源:印花樂官方網站. 經田野後發現,位於大稻埕迪化街中心位置,有兩棟文化街屋進駐大稻埕, 分別為「小藝埕」與「民藝埕」,而這兩棟文化街屋都是世代文化創業有限公司 所經營管理。本研究選擇此個案的原因有三點:第一,與一般文創或是設計公司 習慣於東區或是中山區創業不同,本研究公司選擇創業的地點位於充滿布行、中 藥行、南北貨,而且在幾乎已是年貨大街代名詞的大稻埕上創業,令人好奇的是, 文化街屋如何融入傳統行業的街道上,當面對種種制約與挑戰,創業者如何回應 這一系列的制約?第二,經初步訪談後發現,世代文化創業公司其下統籌經營管 理不同的事業體,所扮演之角色與中介者作為相似,過程中有許多中介作為,援 引並整合各方資源,創造出新的價值,其中創造又是如何連結各方資源突破重圍 創業?最後,創業者整個創業的過程為是一豐富的調適歷程,創業者在調適制約. 18.

(27) 中學習,並創造出屬於文化創業的中介經營模式。. 第三節 資料蒐集. 本研究的資料來源為進入個案公司。從事面對面深度訪談、次級資料、會議 等方式來蒐集資料,並進行參與觀察。本研究主要是調查個案公司 2008 年-2011 年創業前期的運作、創業的過程以及 2011-2012 年的經營現況,調查的重點在於 探討中介者與被跨界者間的互動過程,以及中介者如何在面對各種不同制約下, 創造新事業。蒐集之資料又可分為初級資料以及次級資料,分述如下:. 一、初級資料. 初級資料可分為兩部分,首先為為深度訪談的部分,在有限時間內詢問研究 相關問題,訪問對象可分為二大層次,第一、針對創業者,也就是中介者,採訪 了個案公司的執行長,訪談重點放在瞭解公司的概況、與不同伙伴的合作過程、 以及創業過程可能遇到的制約阻力、如何策略回應、以及對這個地區的影響。第 二、針對合作伙伴,即台客藍、印花樂以及爐鍋咖啡,這部分的訪談重點為瞭解 個案公司如何透過與不同社群互動,整合不同社群作為。本研究除了深度訪談 外,也蒐集相關次級資料,一方面作為交叉驗證,另一方面也建構更完整的事件 全貌。最後,除了透過訪談蒐和集資料,研究者也透過為親自參與民藝埕二樓茶 店的工作,直接進入場域進行田野,一來可以與經營者有非正式的溝通,更瞭解 其工作作為,另一方面也可以透過工作的方式,觀察來這裡消費的的客群,對於 這種新型態街屋的看法。. 二、次級資料. 19.

(28) 本研究廣泛蒐集整理次級資料,包括學術論文、期刊論文、新聞資料、網路 文章及官網資料、出版物等等,透過初級資料與次級資料的蒐集交叉驗證,確認 資料的真實性。. 受訪者. 公司. 時間. 次. 總時數. 數 正式訪談. 非正式訪談. 參與觀察. 周先生. 世代文化創業有限公司執行長. 3hr/1hr. 2. 4hr. Ama. 印花樂工作室創辦人. 1hr. 1. 1hr. 盧郭先生. 爐鍋咖啡老闆. 2hr. 1. 2hr. 大稻埕百年茶行第五代負責人. 1.5hr. 1. 1.5hr. URS155 負責人. 1.5hr. 1. 1.5hr. 2012 年 4 月-7 月於民藝埕二階茶館工作(每. 6-9hr. 20. 139hr. 4hr. 1. 4hr. 週 1-2 次) ,不定時參與內部開會。 參與「大稻埕逍遙遊」歷史導覽. 表 3-1:訪談人員與參與觀察紀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0.

(29) 第四章 個案研究. 小藝埕,指的是在大稻埕上賣小藝。大稻埕已沒有稻穀可曬,但有豐富的文 化與產業資源,新的世代可以在這裡現藝、賣藝。. 走在街上,微風吹來,飄來陣陣中藥材與南北乾貨的味道,這裡每條巷弄街 道都充滿了歷史故事,這裡就是大稻埕。一提到大稻埕,最著名的就是從南京西 路至歸綏街口,長約八百公尺的迪化街,而在這條充斥著傳統行業--中藥材、南 北貨、布行的迪化街道上,出現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街屋。. 迪化街著名的地標「屈臣氏大藥房」(迪化街永樂市場斜對面),附近建築 大多為二至四樓的街屋建築,產業經營型態以中藥材、南北貨及布行為主,在 2011 年初,一間經營傳統行業的文化街屋--「小藝埕」,另類卻不突兀地出現在 迪化街著名地標中。小藝埕一樓為兩個店面,分別為布藝設計工作室「印花樂」 與「1920s 書店」,二樓為「爐鍋咖啡」,三樓則是「思劇場」。另外,2012 年, 位於霞海城隍廟附近,也出現了另一棟文化街屋--「民藝埕」,民藝埕一樓「陶 一進」、「陶二進」為販售陶藝品的展場空間,二樓為「南街得意」茶店,三樓 則是「聚藝堂」,為藝文相關領域工作者進駐的工作室。而不論是小藝埕或是民 藝埕,進駐於此的團隊都是由世代文化創業公司統籌管理。. 這一切讓人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背景與故事,讓原本成為傳統年貨大街代 名詞大稻埕,出現了特別的新面目?這得從大稻埕與迪化街的歷史說起。. 21.

(30) 第一節 大稻埕發展史:台灣現代性的濫觴 一、清領時期. 1858 年,清廷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簽訂天津條約,議訂開放台灣港口通 商。1860 年,簽訂北京條約,遂開港。就在西方殖民國家的擴張市場的壓力下, 開放淡水河口的艋舺與大稻埕。由於艋舺的商人較為保守排外,相較之下,「稻 江人一舉一動顯得與衰退保守的艋舺人相反,可以說充滿了進取性,且洋溢旺盛 躍動的活力」(莊永明,2007)大稻埕的商人較為積極開放,於是國外的洋行與 貿易機構便轉為建立在新開發的大稻埕。. 中法戰爭後,有鑑於台北的政治與經濟地位日趨重要,清廷便於 1885 年在 台灣建省,由劉銘傳擔任第一任的台灣巡撫,並致力於大稻埕商港的建設。劉銘 傳計畫將大稻埕建設為台灣第一的商業區,進而爭取大稻埕國際的商業地位,以 吸引外資。為此,將千秋、建昌(現今貴德街)規劃為外僑區,鼓勵出租給外國 人。學校、火車站、鐵路、郵政、電信分局、地方法院等現代化的公共設施,都 集中在大稻埕,「大稻埕便在 19 世紀最後 20 年間,成為台灣第二大城,同時也 是第一個台灣與全球接軌的港口。」(顏亮一,2006). 圖 4-1:大稻埕碼頭邊洋行林立. 圖 4-2:劉銘傳建設之六館街,整齊. 圖片來源:《台北歷史深度旅遊》. 壯觀 圖片來源:《台北歷史深度旅遊》 22.

(31) 1866 年,美國商人約翰.杜德(John Dood )來台,評估在淡水一帶種植茶樹和 烘焙茶葉的可能性後,認為台灣具有發展茶葉的潛力,即從福建安溪引進茶苗, 分給農民,並提供貸款支持農民投入茶業,第二年,悉數購買收成,運往廈門進 行加工,由於產製分工成本較高,便於大稻埕投資茶葉加工中心。 (莊永明,2007) 而這正是台灣茶業開始的時代。當時再製茶主要以烏龍茶和包種茶為主,烏龍茶 在當時有「東方美人」稱謂,國外市場趨之若鶩,紛紛於此處成立洋行,再向英、 美輸出,茶業與台灣的經濟與社會變化密不可分。. 圖 4-3:北部茶園. 圖 4-4:大稻埕擠滿揀茶的婦女. 圖片來源: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 圖片來源: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取自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網站). 二、日治時期(1895-1945 年). 日本殖民時期,配合日本政府「工業日本、農業台灣」 、 「工業台灣、前進南 洋」等階段性統治要領,以及之後的太平洋戰爭爆發,迪化街的商業發展也隨之 多樣化,從初期以南北雜貨、茶葉為主,之後更加上稻米、布匹、中藥材等等。 日治中期後,大稻埕仍是重要的進出口商港,但日本人逐漸將發展的重心,從大 稻埕移至「城內」,故日本人多集中在城內地區,大稻埕則成為漢人群聚的首善 之地,同時也是反日知識份子以及政治異議份子集結的大本營,像是「台灣文化. 23.

(32) 協會」、「台灣民眾黨」以及「台灣工友聯盟」均發跡於此。. 圖 4-5:日治時期之「城外」(大稻埕)與「城內」 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圖與遙測數位典藏計畫」. 除此之外,日治時期的大稻埕,作為一全球通商的港口,大稻埕不僅輸出了 台灣本地的產品,同時也從國外輸入新的思潮與文化,也可說是台灣現代性的發 源地。像是台灣現代服務業,金融業、保險業乃因頻繁的貿易活動而生(保險業 的誕生,即是因為外國洋行從事貿易,為保障貨品儲存及運輸安全,因而成立); 又如西洋美術、古典音樂、戲劇、各式新的思潮也是因各方人士,如外國商人、 傳教士、國內知識份子等等聚集於此而引進交流,當時的大稻埕,在西方現代文 化的思潮影響下以及反日本土意識的交融碰撞下,成為台灣發展戲劇、美術、音 樂、文學、電影、歌謠等新文化運動的濫觴。. 三、光復之後 24.

(33) 西元 1945 年,國民政府正式接收台灣,西元 1947 年,在大稻埕爆發二二八 事件之後,台灣便進入所謂的白色恐怖時代。而二二八事件使得人民對於政治產 生恐懼,知識份子參政的意願也大為減低。然而,大稻埕的政治雖然呈現一片低 迷的狀態,但商業活動卻不曾停止。戰後物價惡性通貨膨脹,(漲幅曾達一千倍 以上),整體經濟雖有興衰,但大稻埕仍為台北重要的商業中心,或者可以說是 金融中心,聚集了眾多銀樓、金仔店、鐘錶行等,說明了大量的資金仍在此流動。. 西元 1960 年之前,大稻埕地區仍為北台灣重要的商業中心,但至 1965 年後, 其優勢地位逐漸消失,政策轉向,大稻埕商賈紛紛往攜帶資金往他處發展,加上 開發密度日趨飽和,在公共設施及房屋數量缺乏下,生活品質日趨低下(吳密察 等,1984; 劉乃瑄,2006)。因時代環境的變遷、地理條件的易勢、迪化街狹窄 的街道已不敷現今商業活動之使用。台灣光復後因納入新的國際分工體系,發展 外銷經濟,大稻埕因台北市都市發展轉移的失去其商業中心地位。. 四、轉向「歷史街區」的城市空間定位. 然而,如陳美雲(2002)所言,各式傳統行業仍集中於大稻埕地區,呈現出 一種老街市集的空間網絡,與台北市新興街區呈現截然不同的生活樣貌與氣氛。 為了延續這種空間運用集中、呈現某種老街市集的街道紋理,西元 1988 年「我 愛迪化街保存運動」欲推動改變大稻埕的發展,西元 2000 年,台北市政府遂以 規劃「歷史特定專用區」的方式將迪化街予以整體保存,其發展過程如下所述。. (一)背景. 25.

(34) 台北市政府於 1973 年拓寬了大稻埕地區大部分的街道,而迪化街卻未被拓 寬。1977 年,內政部都委會曾指定迪化街為 20 米寬的都市計畫道路,然而此計 畫一直未執行,直到 1988 年,台北市政府宣布將於九月完成迪化街的徵收拓寬 的土地徵收程序,並進行拓寬迪化街計畫,引起新聞媒體、文化界、建築規劃學 界等各界諸多抗議,呼籲政府應停止拓寬迪化街行動,並保留迪化街兩旁的街道。. (二)保存聯盟的主張. 大力呼籲保存迪化街的保存聯盟主張,台北市許多獨特的地景建築,在 70 與 80 年代,都市急速擴張後消失殆盡,而迪化街具有台北市發展過程中的辨別 性與自名性,若拓寬街道,則會破壞這些地景建築,「它的空間品質與歷史價值 是不可取代的,而它的商業與社區活動更是現代都市中珍貴的資源」(台大城鄉 所,1989)。然而,一旦被指定為歷史建築,某種程度上便限制了地主的私有財 產權,故也引發民眾的反彈。. (三)社區居民的立場. 迪化街社區中出現兩種聲音,一種反對保存、要求進行拓寬工程,這些居民 提出,專家學者所提出保存的古蹟,都是一些破舊、危險且無法修復的建築,已 不適合人居住。再說,迪化街道的設計尺寸早已不符現代大型貨車進出,所以許 多批發業者都將公司搬到附近道路較寬的地區,造成經濟沒落(中原建研所, 1990)。最後,保存古蹟限制了地主開發權,對這些居民來說,以保存迪化街歷 史文化為名,限制擴建,只會使當地更蕭條。. 26.

(35) 另一種以店面承租為主的居民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他們同樣認為不要拓寬迪 化街,原因是他們認為目前的街道尺寸可以幫助形成人潮、保存迪化街可以發展 觀光等。即使居民意見分歧,但從中可以發現,對於是否要保存迪化街,社區居 民(不論是哪一邊的聲音)與專家學者所著重的重點十分不同,社區居民關注當 地的經濟發展蓬勃,而保存聯盟則是關心歷史建築保存的美學視覺空間。. (四)地方政府的決策. 1988 年,台北市政府面對各方的壓力,決定暫緩拓寬計畫,當時台北市政 府並無一制度性資源來處理迪化街這樣大型且產權分散的歷史街區,故遲遲未提 出任何實際的政策來解決問題,直到 1995 年才宣告迪化街的寬度維持不變,並 以「都市再發展」的論述取代「古蹟保存」,一方面說服迪化街商家於 1996 年 春節,舉辦「年貨大街,全台第一」的活動;另一方面,於 1998 年,台北市都 市設計委員會通過了「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計畫」,並為了補償土地所有 權人的開發權的損失,實行了都市計畫容積轉移及建築容積獎勵等措施,並投入 許多公共建基礎建設。. 此都市計畫的通過,為台灣都市發展及都市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指標。由於 「容積轉移」都市計畫手段奏效,暫時保存了迪化街特定專用區內的歷史風貌及 特色產業,但此區內經濟不具競爭力、人口老化嚴重、環境空間狹小等,加上區 內土地的持分及繼承多已經歷二代以上,多數土地繼承人面臨土地產權無法處 理,以及建築物年久失修,難以修復及使用等問題,仍造成區內居民的困擾。. 從迪化街保存一案,可以發現不同利害關係人(保存聯盟、地區居民以及地 方政府)對於地方的認同與想像不同,對於是否保存迪化街產生衝突,反映了台. 27.

(36) 灣普遍「古蹟保存」與「都市發展」兩者矛盾的發展困境。迪化街雖然經由某程 度上,以維護地區居民的經濟利益而獲得了保存,但保存下來的迪化街區,仍有 許多荒廢的古蹟與歷史建築(越往迪化街北街走,越多未使用的建築),政府也 試圖以年貨大街的活動帶動經濟,甚至在活動期間,可以吸引近十萬人潮湧入迪 化街,然而,舉辦年貨大街對地方經濟而言,雖能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人氣,卻 無助於解決地方經濟沒落之困境,加上近年來,量販業者也多會舉行年貨活動, 以方便、低價的商品吸引民眾,大家到年貨大街多是體驗氣氛和試吃,對於振興 迪化街地方經濟無實質幫助(楊政樺,2006)。. 小結. 回顧大稻埕的發展歷史,可將大稻埕地區的發展分為清領、日治時期以及光 復之後三階段。清領時期大稻埕因開港通商而繁榮,日治時期是大稻埕邁向成熟 及更見繁榮的年代,這裡成為南北貨、茶葉、中藥材以及布料四大行業的批發貿 易中心,也孕育了靠這四大行業發跡茁壯的無數商賈,除了經濟活動外,大稻埕 也是藝術、文化思潮、政治等活動蓬勃發展的文化基地。在一百多年以來,大稻 埕見證了台灣經濟、政治與文化發展的變遷,保存下來的古蹟立面,見證了過往 的榮華與蓬勃,如今在都市發展重心的更迭,相較於晚開發的東區(蓬勃、時尚、 新潮流的代表) ,大稻埕反倒成了蕭條、沒落、老舊的象徵。然而, 「台北不是一 天造成的」(莊永明,2007),這裡被人們所遺留的歷史文化、地景建築以及經由 老一輩人口中所流傳下來的巷弄故事,依舊是展現台北歷史軌跡以及「地方感」 3. 3. 的所在。. Tim Cresswell 曾引用政治地理學家 John Agnew(1987)定義地方,地方作為「有意義區位」的 三種基本元素,分別為:區位(location)、場所(locale)以及地方感(sense of place)。 「區位」指 的是我們所認知的地方,客觀上均固定於地球表面的某一位置,通常可以在地圖上找到這些位 置。 「場所」指的是社會關係的物質環境,組成了地方的真實樣貌,也是地方具體形式,例如: 置於其中的人、大樓、道路、公共空間、花園等。除了定位、以及其實體形式外,地方還必須與 人、以及人製造消費意義的能力有關,所以「地方感」指的是,人類對於地方主觀和情感上的依 28.

(37) 第二節 迪化街建築特色4. 迪化街,是台北市現存最完整也最具歷史意義的老街。它是大稻埕最早的市 街,且自清代至今,也是大稻埕區域的商業中心。一般所說的迪化街,指的是台 北大橋以南的迪化街一段,這條老街又可以歸綏街與民生西路為界,由北至南分 成北街(包括杜厝街、普願街、中北街)、中街與南街。. 圖 4-6:大稻埕南街街道(站在現今第一銀行路口往北看) 圖片來源:Taiwan Pictures Digital Archive 迪化街上大部分的店屋,屬於長形連棟式店鋪,店門狹窄但屋身幽長深邃, 以符合做生意與居住之需求,是清代台灣商店街的典型形式。而在外觀的立面 上,可以看到不同年代所存留下來的不同風格,這也是迪化街店屋魅力之所在。 其中建築風格依出現年代,大約可分成:「閩南式」、「洋樓式」、「仿巴洛克 式」以及「現代主義式」四種。後三種經常混合、融合使用,因此增加了建築的 豐富性,第一種「閩南式」因近年來多已改建,很難再見到。. 附。 4 整理自《台北歷史深度旅遊》 ,遠流台灣館編著,2000 年 10 月,頁 112-119 29.

(38) 一、閩南式. 以單層樓為主,瓦片覆蓋的斜屋頂、木片組成的門窗、屋簷下的亭仔腳... 等為閩南式建築外觀主要的特色。當時的閩南式建築由大陸福建漳泉地區移民帶 來,這種斜屋頂的特色是為了在炎熱多雨的氣候中,用以遮蔽陽光以及導流雨 水。此種建築少見浮塑、裝飾,風格古樸。主要分佈地點為中北街(現今為北街)。. 圖 4-7:王瑞興行 圖片來源:《台北歷史深度旅遊》 二、洋樓式. 以兩層樓房為主,屋頂上平直的「女兒牆」、細密的簷間線腳、拱形窗、花 瓶欄杆是此種建築外觀上最明顯的特色。主要建材為紅磚。洋樓式是仿南洋等地 「殖民地式」洋樓而來,出現於 1860 年代淡水開港後,隨著國外洋行來台設立 分行,所興建的殖民樣式的洋樓建築。. 30.

(39) 圖 4-8:洋樓式建築 圖片來源:永樂國小鄉土教學網站. 圖 4-9:迪化街一段 252 號洋樓 建築 圖片來源:永樂國小鄉土教學網站. 三、仿巴洛克式. 是迪化街立面的代表性風格,以洗石子和紅磚為材料,高聳突出的山牆、繁 複細緻的花草紋飾、以及華麗的柱頭裝飾,最能凸顯迪化街曾經富甲一方氣勢的 建築樣式。所謂「巴洛克式」指的是歐洲 17 世紀中盛行的建築風格,日本明治 維新後,引入歐洲建築風格;日治時期,再從日本引入台灣。日本人在台建造許 多官廳建築所採用的即為巴洛克式建築。. 31.

(40) 圖 4-10:仿巴洛克式建築 圖片來源:研究者自行拍攝 四、現代主義式 現代主義在工業革命後興起,基於對理性、秩序的追求,建築物外表裝飾簡 化、沒有巴洛克式的華麗雕飾,強調水平的線條。在 1920 年末,這股風潮,從 日本傳入台灣,在迪化街各段上都有分佈,是四種裡面數量最多。例如:乾元行 原本為巴洛克式,後來改建成今貌,可見現代主義式流行較晚。. 圖 4-11:現代主義式建築. 圖 4-12:現代主義式建築--乾元行. 圖片來源:《台北歷史深度旅遊》. 圖片來源:乾元行網站. 32.

(41) 第三節 小藝埕創業歷程. 屈臣氏大藥局5. 小藝埕位於屈臣氏大藥局之右側空間,位於迪化街一段 34 號的屈臣氏大藥 局,是迪化街上最具代表性的街屋建築之一,最醒目的是建築中央的飛龍、麒麟 護塔浮塑,十足傳統建築裝飾風味6。依據建築物上「任戌仲夏」清晰的字跡, 推斷是任戌年夏季完成(即民國 11 年),距今約 90 年歷史,此屋為商人李俊啟 興建而成。李俊啟自彰化縣溪湖遷至員林後,在員林做藥材生意「德壽堂」,日 治時期,李俊啟北上做生意,取得香港屈臣氏代理權,以批發進口西藥為主。. 屈臣氏大藥局於日治時期研發出治療咳嗽的藥水,還雇工裝瓶以供應大量的 藥水。其後代子孫李義人留學日本長崎大學藥劑學系,回國後繼承家業。光復初 期連年水災及地震災情,許多藥劑送出卻收不回貨款而受波及,只好留下部分店 面賣起各藥廠之成藥,其他剩餘店面則是出租為西裝店、布行、餐飲小吃等。. 民國 85 年農曆年前,因樓下餐飲店發生大火,內部木造結構付之一炬,整 棟建築僅留存石造的門牌立面,且隨時可能發生倒塌的危機。當時台北市政府已 確定保存大稻埕並發展為歷史街區,迪化街工作室便與其地主及承租戶溝通協 商,能以保存立面為前提進行整修。對於身為地主之一的李先生表示,目前家族 大多已經離開大稻埕,且後輩多不在此處生長,所以對這棟房子其實並無深厚情 感,但是這裡是長輩曾經奮鬥的土地,基於長輩們對房子的情感,仍然想將它修 好。由於被列入市定古蹟,因此不能拆除重建,且原地主的容積率及建物面積也. 5 整理自楊政樺(2006) ,<大稻埕歷史街區保存之省思研究-以背離國際保存理念為論點>, 國 立臺北大學,新北市,頁 116-119 以及網路文章<浴火重生的鳳凰「屈臣氏大藥局」> 6 參考自《台北歷史深度旅遊》 ,遠流台灣館編著,2000 年 10 月 33.

(42) 無法相對增加,加上後代分房後,此處不動產權分給三位屋主,兩戶為原主李氏 子孫,一戶經轉賣給布匹商人,後在李氏子孫協調下,由李永崇建築師(也為李 氏子孫)設計整修,才於 2009 年整修為原貌。. 圖 4-13:1920 年代的屈臣氏大藥房 圖片來源:世代文化創業有限公司提供. 34.

(43) 圖 4-14:屈臣氏大藥房整修前貌. 圖 4-15:屈臣氏大藥房現貌. 圖片來源:圓環工作室網站. 圖片來源:印花樂官方網站. 圖 4-16:小藝埕外觀 圖片來源:印花樂官方網站 35.

(44) 一、世代文化創業背景. 世代文化創業公司創辦人周先生,1967 年生,大學時代正為台灣學運風起 雲湧的年代,當時周先生考入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後,1990 年參與「三月 學運」,當選為「校際會議代表」,參加與總統府的當局談判。而在「三月學運」 後,從文化大學肄業,後又轉至政治大學新聞系,並於 1992 年考上政治大學新 聞研究所。考上政治大學新聞所後,也因為政治活動頻繁被學校勒令退學,周先 生回憶起這段往事笑道:「當時被退學,在政大算蠻有名的學生運動家,現在新 聞系老師應該都還記得我。」. 自政治大學退學後,周先生進入民進黨,曾任民進黨文宣部副主任鼓吹政黨 轉型,後來曾任民進黨青年部主任。2000 年總統選舉結束,周先生前往美國約 翰霍普金斯大學,取得國際公共政策碩士學位,2001 年,再赴美國麻省理工學 院史隆管理學院取得 MBA 碩士學位。2004 年返國,曾任職於台灣民主基金會主 任,主持民主外交事務。2007 年,提議組第三社會黨,希望克服台灣藍綠分化 的困境,2008 年,因第三社會黨選票不足,未獲席次,周先生在選後淡出政治 界,但經常於報章雜誌發表政論經濟文章。. 2008 年底,基於對國內外一些經濟及政策方面的研究,周先生於聯合報的 名人堂寫了一系列的專欄文章,主要為思考台灣如何走出全球經濟危機、政府政 策如何作為使台灣快速恢復經濟運作。他後來得到一個結論,認為台灣應該要做 微型創業,原因有二:首先,台灣當時的資本還很雄厚,民間儲蓄力高、資金充 裕,但找不到地方投資;其次,台灣有許多創業人才,尤其以二十多歲與四十多 歲的人最有創業能量。前者因剛畢業不久,對未來較無設限便可能去創業,後者. 36.

(45) 則是在社會上已有磨練,足以成為發展新事業的能量。而周先生恰巧就是四十多 歲,有社會經歷、有能量的創業者,但是對他來說,創業並非空口白說這麼簡單:. 「我從二十歲到四十歲都在民進黨裡面,雖然也讀過商學院,也懂一點經 濟,但沒做過生意,不會做東西,也沒有技術。一個參與政治那麼多年的人, 要去創業,其實也不知道該做什麼。」. 周先生自己定下一個原則:不碰那些會用到以前人脈的關係的工作,想做些 單純的工作,一切從零開始。當時因緣際會下遇到了陶藝家蕭先生,台客藍的品 牌創業故事於是就從這裡開始。. 二、從台客藍開始. 蕭先生,1972 年生,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前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工藝 系陶藝組畢業,大學時代也曾支援過文化大學美術系事件的草山學會。大學畢業 後,就讀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一度投身教職,代課一年,認清教職並非其所愛, 故轉回陶藝創作。34 歲那年,客委會徵選逐夢計畫,他前往日本駐村創作的計 畫獲選,因此前往日本三個月。於 2005 年秋末,因父親生病,結束在日本的駐 村創作,回到屏東老家。當時的蕭先生一邊跑醫院,一邊展開「台灣行腳,自作 自售」的時期。當時蕭先生從南到北擺攤參加創意市集擺攤,到台北擺攤時借住 周先生家。. 兩人談起對於藝術的想法,蕭先生認為自己的創作理念並非做藝術家,因為 藝術家只能生產少量的作品,他想做的東西是讓一般人都可以使用的藝術品。對 此,周先生十分認同,他認為「能讓一般人都能使用的藝術品,是一種更高層次. 37.

(46) 的藝術。」兩人對於藝術的理念有志一同,便合資投資台客藍。台客藍從原本手 作坊的型態,發展為陶瓷品牌。之後,加入周先生的太太林小姐,負責處理銷售 以及研發生產,蕭先生的好友也幫忙重新設計台客藍商標、設計台客藍的包裝主 視覺調性,台客藍重新上路。. 2008 年,合作的第一年,從基礎開始打起,花一年時間建工房、改製程。 沈潛期間,也積極參與比賽展覽,包括文創展、工藝所與客委會等活動,一方面 得以運用政府補助,另一方面可打開品牌知名度,累積品牌能量。首先,2008 年台客藍獲得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OTOP(One Town One Product,一鄉鎮一特產) 計畫之設計大賞的「客來月飲」酒器,以純銀瓶頸、圓身口方,象徵客家人硬頸 精神,除吸引公部門或是企業採購,引起多方注意。往後,台客藍也不斷獲得經 濟部中小企業處 OTOP(One Town One Product,一鄉鎮一特產)計畫之設計大 賞,逐漸打開知名度。. 表 4-1:台客藍陶瓷歷年 OTOP 得獎產品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008 年「客來月飲」酒器. 以純銀瓶頸、圓身口方,象徵客家 人硬頸精神。. 38.

(47) 2009 年「茶葉.蛋」茶罐杯組. 運用陶瓷冰裂紋效果,模擬茶葉蛋 蛋殼裂開紋路,將傳統冰裂紋轉化 為具生活趣味的創意,可作茶罐, 打開後也可做茶杯,這項商品也成 為坪林鄉公所致贈外賓的禮品。 2010 年「台灣小籠包」調味罐組. 台灣知名的美食小籠包與生活中調 味罐作結合,能看不能吃的小籠 包,也可以當作伴手禮。 2011 年「好事盒」. 台灣傳統糕餅造形,可盛裝象徵誓 言的印鑑朱肉或首飾信物,紀念幸 福好事/好誓. 2011 年初,世代陶瓷公司由四年前營業額一年幾十萬,到去年已經超過一 千萬,員工也增加至十三、四人,便從世代文化創業公司下獨立出來,成立為世 代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39.

(48) 表 4-2:台客藍發展歷史 資料來源:整理自台客藍官方網站 年份 2008 年夏. 事蹟 暫離公眾生涯的政治運動者周先生、媒體與文化工作者林小 姐,加入了台客藍的經營,台客藍成為世代文化創業群的一 員。蕭先生的好友為台客藍重新設計商標、重新設計包裝視 覺的基調。. 2008 年秋. 基於「茶鄉陶器」的理念,台客藍在台北縣坪林鄉水聳淒坑 設立工房,開始精選最佳的款式進行開模,並且註冊品牌商 標,這是台客藍品牌化的開始。同時台客藍也成為國立台北 藝術大學北藝風育成中心的進駐廠商。. 2009 年春. 台客藍工房擴大搬遷至坪林鄉逮魚崛,並參與坪林春茶節, 以坪林的自然與人文為概念,設計了茶葉蛋以及金瓜壺等系 列作品。. 2009 年-2010 年. 台客藍設計開發了多款作品,持續獲得經濟部中衛中心、台 灣工藝中心、行政院文建會、行政院客委會等各類獎助,也 參與台灣美食展的食器設計工作,並數度出國參展。這段期 間,台客藍成為超過十人的小型企業。. 2010 年底. 為了建立長期的生產基地,台客藍在苗栗縣公館鄉福星村建 立了占地一百五十坪的工房,希望能再度振興苗栗的陶瓷工 業。. 40.

(49) 二、北藝風育成中心顧問. 2008 年台北藝術大學北藝風育成中心成立7,成立宗旨為鼓勵無創業經驗之 藝術家發展藝文產業,北藝風育成中心一開始招收計畫後,收到很多創業團隊報 名,但是育成中心的育成者沒受過商管教育、沒創過業,連對文創的概念也很模 糊,所以一開始他們也是手足無措。. 比起設有理工科或是商管科系的大學,例如說:台大或是交大,學生擁有自 己的創業能量,北藝大的學生對於財務及法律的知識完全是零,會「創作」但不 會「創業」。正因為如此,世代文化創業有限公司也以輔導藝文人才創業為計畫 申請了進駐,北藝風育成中心的執行長劉小姐看到了周先生與林小姐的背景,加 上其計畫宗旨與育成中心不謀而合,世代文化創業公司很快地取得進駐資格。由 於其背景較其他創業團隊豐富,所以名義上他們是北藝風育成中心的輔導團隊, 實際上是在輔導其他的創業團隊。. 對世代文化創業有限公司來說,雖然周先生曾接受過商管的教育,但同樣沒 有創業經驗,創業團隊與育成者,兩邊都是沒有創業經驗的人,要如何進行創業 育成?對此,周先生說:. 「我的確對於他們產業知識不懂,怎麼可能給建議?例如:版畫團隊--椿元 版畫工作室,我們關於版畫製作流程也是一竅不通。為了協助他們創業,我 們特別去他們版畫工作室看工作流程、瞭解版畫如何接案、如何做買賣等 等。透過親自深入瞭解,學習蠻多這些文化創意產業的東西。」. 7. 北藝風育成中心成立宗旨為,輔導對象為國內外藝術科系所學生、五年內之畢業生個人或其組 織之團體。計畫申請通過後,進駐之簽約計畫以一年為原則。 41.

數據

圖 4-20:爐鍋咖啡之店內空間  圖片來源:《聯合報》報導
圖 4-29:整修前內部空間  圖片來源:世代文化創業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Under the pressure of the modern era is often busy with work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sometimes not in fact do not want to clean up the environment, but in a full day of hard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The first row shows the eyespot with white inner ring, black middle ring, and yellow outer ring in Bicyclus anynana.. The second row provides the eyespot with black inner ring

• helps teachers collect learning evidence to provide timely feedback & refine teaching strategies.. AaL • engages students in reflecting on & monitoring their progress

Robinson Crusoe is an Englishman from the 1) t_______ of York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youngest son of a merchant of German origin. This trip is financially successful,

fostering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Strategy 7: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rack, reflect on, and shar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destination). •

Strategy 3: Offer descriptive feedback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enabling strategy). Where the

How does drama help to develop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In Forms 2-6, students develop their self-expression by participating in a wide range of activ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