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21 世紀為全球化(Globalization)經濟體制時代,由於全球傳播網路、資本 流動加速,跨國企業、金融機構及資訊網路的成長,使社會文化、經濟體制產生

2

近年來,台北市政府致力於台北西區再發展,其中推動大稻埕地區的容積轉 移制度,計畫在保存歷史建物下,透過文化團體或文創團隊進駐歷史建物,以達 都市再生。位於大稻埕迪化街上,台北市都更處發起了都市再生基地計畫(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希望藉由藝文團體的進駐經營,活化大稻埕地區。除了都 市再生基地計畫外,也有民間的創業活力,藉由文化創意的方式重新賦予大稻埕 新的意義。

創業的過程從無到有,往往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打造。因此,創業者無不 在其過程中,致力於尋求資源,有一派學者主張運用拼湊(bricolage),隨地取 材為既有資源賦予新價值,如 Backer & Nelson(2005);也有一派學者主張以中介 的角色,橫跨並聯合不同的領域知識來取得資源,如 Burt(1992)、Hargadon &

Sutton (1997),探討創業者建立新事業的過程。

中介觀點認為,創新的元素早已存在各個知識領域中,礙於這些知識分佈在 不同產業之中,窒礙難行,是故 Burt(1992)提出「結構洞」的概念,認為透過 社會網絡,作為一中介者,讓這些不同領域的知識跨界重組,去重新組合不同資

3

以及中介(brokering)作為,整合不同資源回應各種制約。

因此,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試圖從個案公司的創業的過程中,瞭解文創事業 的如何透過拼湊及中介作為,回應情境中制約。欲回答此問題,需先釐清新創事 業情境中的制約為何?其次,在面對制約的情況下,創業者如何從無到有,透過 資源交換,成為中介者並達成創新?最後,將歸納出地方型文化創業的拼湊作為 之設計原則,並瞭解中介者所扮演之角色。

4

拼湊(bricolage)的概念最早來自於法國人類學者 Levi-Strauss(1968)觀察原 始民族所著之《野性的思維》(La pensee sauvage),書中將人類的思維分為「抽 象性」與「具體性」兩種,前者如同工程師般,經由縝密思考,規劃出某種最佳 解,循規蹈矩地依最佳模式完成工作;而後者則是如同工匠,並非仰賴於事前的 設計與規劃,而是使用身邊現有的工具,在不斷微調與推敲下,逐漸調整現有資 源與材料,透過反覆的試誤,最終找出最適解,而非最佳解。

Levi-Strauss 的拼湊概念被廣泛地使用在各種領域,在組織管理的領域,

Backer, Miner& Eesley(2003)認為拼湊是「動手組合手邊的資源,以解決新的問 題或創造新的資源組合」;Chunha(2005)以拼湊的概念探討組織的資源管理,將 拼湊定義為「從可取得的素材中,創造資源的新用途,解決意料之外的問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