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經由第四章個案創業過程的敘述,第五章便進一步重新檢視在小藝埕的創業 過程中,到底遭逢那些制約?又如何從沒有資源的創業者漸漸地成為中介者的角 色?在這過程中,如何從無到有拼湊手邊的資源和人脈?地方型文創事業的拼湊 作為的設計原則為何?中介者在這拼湊、整合、中介資源的創業過程之中,扮演 了何種角色?

研究問題一:

創業時,整合不同資源的過程中,創業者面臨的制約為何?

制約一:如何吸引文創工作者共同創業?

正如周先生開始創業時所說:「我從二十歲到四十歲都在民進黨裡面,雖然 也讀過商學院,也懂一點經濟,但沒做過生意,不會做東西,也沒有技術。一個 參與政治那麼多年的人,要去創業,其實也不知道該做什麼。」加上他希望自己 可以做一件完全不需依靠過去人脈的事業。 在因緣際會下,與陶藝家蕭先生重 逢,開始發展台客藍陶瓷品牌,之後,有機會於大稻埕租下街屋的空間,需要更 多的文化創意之工作者或業者進駐,然而創業者,該如何吸引文化創意之工作者 或業者進駐這個傳統行業林立的區域呢?

制約二:如何融入大稻埕的百年商業脈絡?

1998 年,台北市政府開始正視舊市區需要都市更新的問題,推動「東西軸 線翻轉」計畫,主要是因台北東區也逐漸面臨發展飽和,台北市在地理上幾乎已

65

無可新開發的社區。故此計畫針對台北市人口最稠密、老年人口最多、建物老舊、

公共設施不足等地區,推動臺北市西區的再生,並保存其歷史文化。政府試圖連 結大稻埕街區內原有產業與文化資產作為觀光資源,台北市都更處發起都市再生 基地計畫(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其成立目標是為了藉由民間力量引入 各個任務性基地,探尋行銷老舊街區之方法及活化傳統產業再生之可能性,在以 地區特色為基礎下,啟動地區活化再生之機制。目前共有七個都市再生基地計畫 (URS),位於大稻埕區域的都市再生基地計畫(URS)就有三個,整理如下表:

表 5-1:進駐大稻埕之都市再生基地

URS127 2010.5 進駐

淡江大學建築學系 URS127 現由淡江大學建築學系命名為

「127 公店」,規劃為一公共空間,作 為結合藝術、設計、創作、建築、學校、

社區、展演功能的公共空間。

URS155 2012.6 進駐

希嘉文化有限公司 CAMPOBAG

URS155 為一創作者的交流平台,在此 與街坊共同創作與生活。

介紹:CAMPOBAG 為 台灣自創品牌設計師的 創意行銷推廣夥伴,協 助創作者發展自我品牌 並整合上下游廠商努力 營造藝術接觸點。

66

67

市開發重心慢慢地往東區移動等因素的影響下,逐漸失去其商業中心的角色。雖 然曾經在日治時期,豐富的藝文展演、文化思潮、政治等活動曾讓這裡成為重要 的文化中心。在經歷迪化街保存活動後,成為集結中藥材、南北或貨以及布行的 歷史街區,兩旁融合閩南以及巴洛克風格的歷史建築,也只成為歷史導覽的觀賞 背景而已。當時為了說服迪化街商家保留迪化街而舉辦的年貨大街,舉辦至今,

除了過年時一年一度曇花一現的人潮外,平日的人潮不比當年;年貨大街的實 施,也使得提及大稻埕,一般大眾心中對迪化街僅有的印象可能只有年貨大街,

強烈的年貨大街印象深植在一般民眾的心中,無法引起民眾瞭解大稻埕歷史的興 趣。

圖 5-1:中介者的制約來源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研究問題二:

創業者在面臨制約時,如何以現有資源回應情境中制約?

回應一:

(一)時機:租下具重要意義的歷史空間

68

69

70

以有用途,也讓適合作為經營的空間,進駐合適其空間型態的創業體。例如:一 樓店面最值錢,適合做周轉資金快的販售空間,二樓較隱密,適讓路過行人或是 觀光客,有個舒適的空間能坐下來歇息,順便也能體驗這邊街屋的特殊空間感。

所以,小藝埕一樓為作為賣場空間,進駐了印花樂藝術設計工作室,二樓作為咖 啡店,進駐了爐鍋咖啡,三樓則是作為非營利的藝文空間,供辦文化活動講座而 用。同樣的,民藝埕也是依循這個邏輯規劃:一樓的陶一進和陶二進作為展場與 賣場,分別賣的是柳宗理的作品以及台客藍的陶藝品,二樓則是做茶館,三樓則 是提供藝文、設計工作者進駐作為藝文工作室。

圖 5-2:大稻埕店屋剖面圖 圖片來源:《台北歷史深度旅遊》

在小藝埕短短開店的一年多間,已經有不少媒體採訪報導,也有國外學術文 化人士前來探訪,以及新書發表與創作展演在這裡舉行。甚至在一本討論迪化街 產業的專書中,把小藝埕與幾個知名百年企業,如乾元蔘藥行、王有記茶行、及 李亭香餅店等,共同列為大稻埕代表性的商家。

71

談到附近居民對這裡的觀感,周先生說:「一開始他們是很困惑,到底在『母 啥』(台語),到底是做不做的起來?」到現在,已經慢慢融入當地,客人當中 約 30-40%是當地鄰居,像是來買柳宗理鍋子的婆婆媽媽,或是來喝咖啡、喝茶 談生意的永樂布市的老闆。也有一些老屋的主人來尋訪,希望能幫他們活化沒有 使用的老屋,因為這邊很多房子都是「祖厝」,主人都十分珍惜,只是不知道如 何經營,小藝埕以及民藝埕的案例,也帶給他們一些靈感。

回應二:

(一)時機:印花樂要創業,爐鍋咖啡找據點

對小藝埕的進駐創業體印花樂藝術設計工作室與爐鍋咖啡來說,正巧都是他 們正想「有所作為」的時候。印花樂藝術設計工作室自 2008 年創業至 2011 年,

慢慢也想要有一間店面定下來,雖然她們也喜歡中山區的時尚氛圍,但是對她們 來說,進駐小藝埕,永樂市場就在咫尺,一方面得以就近取得布材原料,另一方 面大稻埕的歷史氛圍,也與她們印花樂品牌中,對於維繫傳統與創新的精神有更 佳的詮釋。至於爐鍋咖啡則是在尋找台北市的新據點,而經過簡單的市場考察,

爐鍋咖啡認為大稻埕區域很有潛力:附近有不少咖啡店,但卻沒有自家烘焙的精 品咖啡,加上小藝埕位於二樓空間,符合爐鍋咖啡對於咖啡館空間既開放但又隱 密調性的要求,於是便也一同進駐小藝埕。

(二)網絡互動:微型創業的創業基地

對這些進駐小藝埕的微型創業體而言,基本上是不可能在迪化街上承租大棟 的街屋作為創業基地,但對世代文化創業有限公司來說,公司的宗旨是希望能幫

72

73

進一步的建議。

為何採取這樣的合作模式?因為周先生認為微型創業體一開始經驗都非常 的少,沒有經營一家企業的經驗,比較不敢做「往前跨」的事情,比如說未來的 投資,因小型創業體資金不雄厚,故較為保守,但他會針對不同事業分析情況,

做基本的財務試算,讓他們知道說投資是可行的,加上世代文化創業有限公司也 是股東,等於是和合夥人同在一條船上,便能產生信任。他以台客藍為例,說明:

「台客藍是創投合營的最佳例子。以投資設備廠房來說,陶藝家一開始一、

兩個人開始經營,經營的想法通常是:我們能做多少,才買多少設備與材料。

如果要做未來投資,例如添購窯的設備。假設我們是站在企業顧問的角度講 給他聽,他們可能也是不敢投資,但因為我也是股東,和他們一起經營,承 接這個成敗,加上財務都我在管,支票也是開我的支票,他們感覺到有人在 挺他,就敢做投資了。」

另外,爐鍋咖啡也十分認同這種合作模式,盧郭先生說,這種合作的方式,

讓他學習到跟以往獨資開店不同的東西:

「爐鍋的關渡店是一家獨資的小店,我也不是學經營方面的,藝術家性格就 是賺多少花多少,有多少用多少,比較不會去考慮一些,例如說:營運的周 轉率、成本控管、人員管理等等的部分。那這些部分都是我到這邊跟周大哥 學習,至於咖啡館的部分,他則是很信任的都放給我去做管理。」

世代文化創業有限公司沒有設計或是藝術的背景,但是有經營管理上的知 識;而創業體有自己產業的領域知識和技術,但是缺乏維繫長期營運的管理知

74

識,故世代文化創業有限公司作為一中介者,以創投合營的模式,互補雙方缺乏 之資源,同時,整合雙方所需之資源,讓雙方能在此模式下互利共生。

圖 5-3:中介者的資源交換模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回應三:

(一)時機:回顧歷史,展望未來

當時是在什麼樣的機緣下來到大稻埕,與周先生的成長背景也有關係。周先 生從小在東區長大,住在民生東路附近,小學、中學時期也都在敦化南路一帶「鬼 混」,但是他認為自己的個性與價值觀,於比較浮華、物質面的東西沒有很大的 興趣,與同為住在東區的同學有些格格不入。

於是,周先生選擇一個調性與東區天南地北的大稻埕作為創業基地。2008 年,剛在大稻埕附近租下台客藍辦公室的時候,當時全球正處在金融風暴的陰霾 裡,他觀察到在中山北路、天母、東區一帶,有許多經營不善的空店面,反倒是 大稻埕,並沒有很多空著的店面,所以他決定到這裡來,向這些可以安然度過金 融風暴的老企業學習經營的智慧,他甚至開玩笑說,在這裡所學到的,比他在 MIT 學得還多。

提供經營管理上知識

提供不同領域產業知識

中介者 微型創業體

75

大稻埕一百年來,其不僅在經濟上,在文化上、政治上、歷史上都擁有者多

大稻埕一百年來,其不僅在經濟上,在文化上、政治上、歷史上都擁有者多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