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中、高年級身心障礙兒童在藝術治療團體中,其自我概 念的改變情況,因此本章依據與本研究相關之主題進行文獻資料之收集與整理,

共分為三節,分別是第一節為藝術治療的基本概念,第二節為身心障礙兒童之自 我概念,第三節則為藝術治療與身心障礙兒童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身心障礙兒童之自我概念

本研究主要欲探討藝術治療團體對國小身心障礙學生其自我概念之影響,因 此本節將針對身心障礙兒童以及自我概念的部分做進一步的介紹與探討,茲說明 如下:

壹、身心障礙兒童

「障礙」是指有傷殘或缺陷者,在與環境互動時產生限制或困難;然而,有 傷殘或缺陷的人並不一定有障礙(徐享良,2000)。身心障礙兒童因其身、心上 的缺陷而使其在與環境互動上產生困難,其定義以及人格、社會、情緒等心理特 質分別描述如下:

一、身心障礙兒童的類別與定義

所謂的身心障礙兒童,依教育部所頒定之「特殊教育法」(2009)第 3 條的 定義中指出,因生理或心理之障礙,經專業評估及鑑定具學習特殊需求,須特殊 教育及相關服務措施之協助者。而其類別與定義,依據「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 生鑑定標準」(2006)之說明如下:

(一)智能障礙:個人之智能發展較同年齡者明顯遲緩,且在學習及生活適 應能力表現上有嚴重困難。

8

(二)視覺障礙:由於先天或後天原因,導致視覺器官之構造缺損,或機能 發生部分或全部之障礙,經矯正後對事物之視覺辨認仍有困難。

(三)聽覺障礙:由於先天或後天原因,導致聽覺器官之構造缺損,或機能 發生部分或全部之障礙,導致對聲音之聽取或辨識有困難。

(四)語言障礙:語言理解或語言表達能力與同年齡者相較,有顯著偏差或 遲緩現象,而造成溝通困難。

(五)肢體障礙:上肢、下肢或軀幹之機能有部分或全部障礙,致影響學習。

(六)身體病弱:罹患慢性疾病,體能虛弱,需要長期療養,以致影響學習。

(七)情緒行為障礙:長期情緒或行為反應顯著異常,嚴重影響生活適應;

其障礙並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直接造成之結果。情緒障礙之症狀包括精 神性疾患、情感性疾患、畏懼性疾患、焦慮性疾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或有其 他持續性之情緒或行為問題。

(八)學習障礙:統稱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注意、記憶、理解、推 理、表達、知覺或知覺動作協調等能力有顯著問題,以致在聽、說、讀、寫、算 等學習上有顯著困難;其障礙並非因感官、智能、情緒等障礙因素或文化刺激不 足、教學不當等環境因素所直接造成之結果。

(九)多重障礙:具兩種以上不具連帶關係且非源於同一原因造成之障礙而 影響學習。

(十)自閉症: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溝通、社會互動、行為及興趣 表現上有嚴重問題,造成在學習及生活適應上有顯著困難。

(十一)發展遲緩:未滿六歲之兒童,因生理、心理或社會環境因素,在知 覺、認知、動作、溝通、社會情緒或自理能力等方面之發展較同年齡顯著遲緩,

且其障礙類別無法確定。

(十二)其他障礙。

9

由上可知,身心障礙兒童的類別繁多,且無論是各個身心障礙類別間、或是 與一般兒童相比,其身心發展的狀態皆不相同,差異甚大。因此,在身心障礙兒 童之教學或輔導方面,相關人員應針對每位身心障礙兒童的身性特性和需求來進 行課程設計或提供相關服務,以達到適性化及個別化、社區化的精神。

二、身心障礙兒童的特質

身心障礙兒童因其類別與身心特質的差異,因此其特質也不盡相同。本研究 將身心障礙兒童的特質經整理後分別說明如下(何華國,2004;洪榮照,2000;

黃志成、王麗美、高嘉慧;2004;黃俊瑋、羅丰苓、王碧霞、黃永森,2003;傅 秀媚,2004;Heward, 2006):

(一)智能障礙

智能障礙者的情緒較不穩定,焦慮程度也較高,且其自我概念較低,較缺乏 自信,對失敗的預期較高,所以挫折感也較大,因此也較常使用防衛機轉,如:

否定、退化、壓抑等。

當智能障礙者面對事情時,較傾向外在導向,好勝動機弱,求助性高,需要 被接納及讚許的程度也較高。智能障礙者常盡量避免不愉快的情境,有期待獲得 立即性滿足的享樂主義反應;其行為固執、不易變通,人格較缺乏彈性,面對事 物的應變能力差,社交技巧也較差。

另外,在學習特質方面,智能障礙兒童的認知能力較弱,對於概念的獲得較 困難,其思考能力大多停留在具體事物上,抽象事物的思考與理解能力較差;而 其可能因生理或心理之障礙,或是外在的刺激不足,亦使其學習速度較一般兒童 慢。另外,許多智能障礙兒童的注意力難以集中,且記憶力較差,此亦影響智能 障礙兒童的學習表現。

10

(二)視覺障礙

視覺障礙者的自我概念較低,且因其視覺上的障礙,使行動能力受限並影響 社交生活,缺乏安全感、不喜歡行動。另外視覺障礙者還可能會有自我中心、消 極、固執、自卑、被動、較依賴和順從等特質。

視覺障礙者有感官的補償,亦即因視覺障礙者常需要借助於聽覺和觸覺來辨 別事物,而使聽覺和觸覺變得較靈敏,而變成視覺障礙者學習的主要方式。

(三)聽覺障礙

聽覺障礙者的社會成熟度較低,有自我中心、固執、缺乏自我控制、易衝動、

挫折容忍力較低、容易受外在環境或他人暗示等特質(Kirk, Gallagher &

Anastasiow, 2000)。另外,由於學校的學習活動多依賴文字或口語的溝通,因 此這對語言溝通能力較低的聽覺障礙者會產生較不利的影響,進而使其人際溝通 困難,所以容易在一般團體中顯得孤立而另形聽障群體及文化。

(四)語言障礙

語言障礙者因其語言溝通的問題,進而影響了其與他人互動及社會適應的能 力,可能會出現貶低自我的自卑感,也可能因為被譏笑而產生受辱的感覺等情緒 不穩定的狀況。

(五)肢體障礙

肢體障礙者因其肢體上的障礙而影響其人際互動及社會適應的能力,若再加 上他人的拒絕,可能會使其產生憤怒、焦慮、罪惡感、自貶自卑等情緒產生。另 外,肢體障礙者還可能會產生各種孤立狀態:(1)行動空間的孤立(如:行動 領域狹隘);(2)心理空間的孤立(如:自我封閉);(3)他人對肢體障礙者 的孤立(如:排擠)。

郭為藩(2007)另將肢體障礙兒童的人格特質分為:(1)退隱型:為減少 挫折而畏避公開場合;(2)侵略型:認為社會不平而攻擊他人洩憤;(3)防禦

11

型:否認自身的殘障,而掩飾或歪曲事實;(4)補償型:為減輕缺陷而積極補 償;(5)誠心接納自己,發揮優點不自卑,且對未來充滿勇氣與信心。

(六)身體病弱

身體並弱者可能因其健康狀況而長期多病、體能差且經常缺課,進而影響其 人際關係的互動與社會適應能力,且學習動機會較低落。由於身體病弱者其身體 不適的感受,可能會引起憤怒、焦慮、自怨自艾等負面情緒。另外還可能會有依 賴、放縱、恐懼、退化、缺乏活力等情緒產生。

(七)情緒行為障礙

情緒行為障礙者易出現過度情緒反應(如:易怒、消沉、沮喪、悲觀、冷漠、

畏縮等),而其可能因過度的情緒反應而導致身體上的不適。另外,具恐懼反應、

強迫或退縮行為者,可能會因此而影響人際與社會互動。

(八)學習障礙

學習障礙者可能會有缺乏社會技巧的困擾,如:無法適當理解他人情感或情 緒、缺乏同理心、缺乏建立與維持人際關係及解決人際衝突的適當技巧等(胡永 崇,2000)。另外,學習障礙者還有挫折容忍度較低、自我概念較低、學習動機 不高、退縮、欠缺活力的特質,並有情緒上的困擾。

(九)多重障礙

多重障礙者的社會適應能力較差,較難有與他人適當互動的能力,且其固執、

封閉、依賴性強,在碰上挫折時容易尋求外在協助。

(十)自閉症

自閉症者缺乏社會性的互動反應,例如:對社會訊息較無法體會、忽視他人 存在、不會結交同伴、眼神不與人接觸、害怕身體接觸等,因此導致其難以與他 人互動與建立關係。另外,自閉症者的挫折感較高,常會因不知如何紓解或表達 病痛或情緒而出現激烈情緒反應,且會因外在的不當刺激而感到恐懼、焦慮。

12

(十一)發展遲緩

發展遲緩者因其「所有權」的認知發展較一般人遲緩,所以可能會出現搶奪 的行為,且有無法瞭解他人要求或無法遵從社會規範的情況產生。

綜合上述,雖然身心障礙的種類和其身心狀況差異甚大,其特質和所面臨的 困境也不盡相同,但仍能發現其中相同或相似之處,如:自我概念較低、人際互 動及社會適應力較差、情緒不穩定、挫折容忍力較低、較依賴被動等。因此,除 了提供身心障礙兒童教育及生理治療的服務之外,其心理上的輔導亦是相當需要 重視的部分。

貳、自我概念的內涵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人格結構的重要核心,其通常是在個人成長的過 程中,由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而逐漸形成、統合而成的(李杰 禧,2002;葉重新,2005),並影響著個人的行為表現(林信香,2002)。關於 自我概念之內涵,研究者將整理並說明如下。

一、自我概念的涵義

自我觀念又稱自我概念,是人格結構的核心,簡單來說,就是個體對於自己 一個或一組的想法(楊妙芬,1995;葉重新,2005;Plucker & Stocking, 2001)。

郭為藩(1996)認為自我概念是個體對自己的形象及個人特質所持有的整合知覺

郭為藩(1996)認為自我概念是個體對自己的形象及個人特質所持有的整合知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