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三節 研究建議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與發現,本節將提出具體的研究建議,以作為實務工作者 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一、在資源班中以藝術治療團體方式進行團體輔導

傳統的學生的輔導方式多為口頭談話,或是參加學校的小團體;然而,除了 目前藝術治療團體的方式較少引進學校進行,這樣的方式對於口語表達能力較差、

能力較低落以及生活刺激較少的身心障礙兒童來說,更是難以表達內心的感受以 及情緒的抒發。而在本研究中發現,藝術治療的非口語表達和體驗方式,對於身 心障礙兒童來說,可提升其多元的刺激體驗,並對其自我概念有正向的影響及改 變的,因此可嘗試以藝術治療的團體活動進行團體輔導。

二、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對象類別的增加

因本研究的對象為兩位輕度智障學生、一位輕度自閉症學生以及一位疑似學 障學生,而同障礙類別內的學生亦具有個別差異,故本研究結果並不能推論到所 有的身心障礙學生。因此建議在後續研究中,可以不同障別、不同特質及不同需 求的身心障礙學生進行藝術治療團體活動,以找出適合不同障礙類別學生的藝術 治療團體方案或進行方式,並探討是否會有與本研究相似或全然不同的部分。

(二)研究者角色定位

因研究者亦為團體帶領者以及團體成員的資源班教師,因此在團體過程中,

角色難免會與教師的身分混淆,且在活動進行中較難以客觀的角度進行觀察。因 此在後續研究中,建議可以另一觀察員或協同帶領者進入團體協助觀察,且以單 純的團體帶領者進入團體,或是以其他班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避免與教師的身 分混淆或是過度的主觀印象。

105

(三)研究時間的增加

本研究團體進行的時間,是搭配國小上課時數 40 分鐘為主,但有時容易因 突發狀況而使團體進行時間更縮短,因此建議在團體進行的時間可以再增加,以 維持團體的完整度。另外,在團體帶領後,研究尚可進行持續的追蹤,以瞭解本 團體是否對學生有持續性的影響。

(四)藝術媒材的多元使用

本研究所使用的藝術媒材較多為繪畫為主的視覺性藝術,只有在第八次團體 嘗試以肢體動作來作為藝術表達的媒介,所嘗試的藝術媒材及表達方式較貧乏。

因此,建議在後續研究中可加入多元的藝術媒材元素以及表達方式,例如:黏土 創作、撕貼畫、音樂、戲劇或是沙遊等元素進入團體中,使成員所能體驗的藝術 表達方式能夠更加豐富與多元,亦幫助成員可以看見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及無限的 創造力。

106

107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王秀絨、侯均仁、張雅筑、賴亭妤、張舒閔、許竤彬、…陳冠霖(2008 年 6 月)。

國小情緒困擾學童服務方案。2008 特殊教育與藝術治療國際學術研討會發 表之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王淑琴(2007)。藝術治療對自閉症幼兒語言表達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 學藝術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鳳妃(2005)。多媒體聽障者成功故事對國小聽覺障礙學生閱讀成效與自我概 念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中。

伍至亮(2001)。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電視收視行為、偶像崇拜之研究。

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6 年 9 月 29 日)。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2011 年 1 月 17 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9 年 11 月 18 日)。特殊教育法。2011 年 1 月 17 日。取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0027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9 年 7 月 8 日)。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2011 年 1 月 19 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46 朱佑聆(2010)。國小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特殊教

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何華國(1996)。啟智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何華國(2004)。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五南。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裕益、侯雅齡(2000)。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指導手冊。台北:心理。

呂俊宏、劉靜女(譯)(2002)。繪畫評估與治療-心理衛生專業人員指南(原作

108

者:G. D. Oster, P. Gould)。台北:遠流。

李小融(2003)。教育心理學。台北:新文京圖書。

李杰禧(2002) 。藝術教育治療的實施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自我概念與同儕之影響-一位國小導師的教學行動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

李欣珮(2008)。治療取向的藝術活動對妥瑞症學生行為輔導之研究。國立台中 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李輝(1994)。影響國小兒童自我觀念發展之重要因素。國民教育,9,6-9。

李瀚倫(2003)。藝術治療對行為與情緒困擾兒童之處遇-以繪畫導向之個案研 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李麗珠(2003)。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以台中 市一所國小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中。

沈榮林(2003)。藝術教育治療團體對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兒童介入歷程之研究。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信香(2002)。國小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 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端容(2008 年 6 月)。藝術治療是身心障礙的一善窗口。2008 特殊教育與藝術 治療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林寶貴、錡寶香(1993)。高職階段聽障學生制控信念與自我概念之研究。特殊 教育研究學刊,9,51-72。

邱品惠、曾加蕙(2009)。二十一世紀台灣的藝術治療。台灣藝術治療學刊,2,

13-29。

邱美華(1992)。繪畫治療團體對國小適應欠佳學童的自我概念及行為困擾之輔 導效果。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109

邱寶慧(2010)。藝術治療師的看見。張老師月刊,389,80-84。

侯宜君(2009)。尋訪秘密花園:亞斯伯格症兒童藝術治療。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藝術治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侯禎塘(1987)。藝術治療團體對特殊學校肢體殘障國中生人格適應之影響。國 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侯禎塘(1997)。行為導向藝術治療法對國小多重障礙兒童行為問題及圖畫概念 之輔導效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

侯禎塘(2009)。藝術治療理念與實務。台中: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侯禎塘、吳欣穎、李俊賢(2010)。藝術治療團體活動對國小兒童之同儕關係影 響。台灣藝術治療學刊,1,87-105。

洪宜昀(2002)。大學聽覺及肢體障礙學生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之研究。國立彰 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洪若和(1995)。國小兒童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台東師院學報,6(6),91-134。

洪榮照(2000)。智能障礙者之教育。載於王文科(主編),特殊教育導論(81-83 頁)。台北:心理。

洪潔倫(2010)。運用藝術治療於亞斯伯格症學生之人際關係研究。國立新竹教 育大學教師在職進修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洪儷瑜(1993)。注意力缺陷及過動學生的人際關係及其相關問題研究。特殊教 育研究學刊,9,91-106。

胡才美(2010)。藝術治療團體在分離焦慮症兒童的應用。諮商與輔導,296,

14-17。

胡永崇(2000)。學習障礙者之教育。載於王文科(主編),特殊教育導論(372-373 頁)。台北:心理。

胡永崇、黃秋霞、吳兆惠、胡斯淳、林玉華譯(2006)。學習障礙。台北:心理。

110

范睿榛(2008)。藝術治療導論。台北:新學林。

范瓊方(1996)。幼兒繪畫心理分析與輔導:家庭動力的探討。台北:心理。

郁秀珊(2006)。藝術活動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社會技巧及藝術表現之研究。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台中。

倪小平(2004)。國小肢體障礙學生自我概念、成就動機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屏 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徐享良(2000)。緒論。載於王文科(主編),特殊教育導論(8-9 頁)。台北:心 理。

徐藝庭(2010)。藝術治療對國小高功能自閉症學生語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 新竹教育大學教師在職進修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張怡敏(2008)。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與藝術治療-以門診個案為例。諮商與輔導,

272,21-24。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春興(主編)(1995)。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梅地(2010)。在剪貼中「玩」治療。張老師月刊,389,86-89。

張媛媛(2002)。藝術治療對國小學習障礙兒童提升注意力的輔導效果。國立台 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張媛媛(2008 年 6 月)。表達性藝術治療融入課程教學改善自閉症兒童問題行為 及情感特質之研究。2008 特殊教育與藝術治療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梁翠梅(2009)。藝術治療-身心靈和一之道。台北:華都。

莫淑蘭(2010)。塗鴉,畫出孩子的自癒力。張老師月刊,389,76-79。

許玫倩(2005)。一位藝術治療團體之 ADHD 成員在兒童發展中心之歷程與效 果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台北。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

111

郭為藩(2007)。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文景。

郭修廷(2000)。發展取向的藝術治療對國小學童情緒困擾與自我觀念之輔導效 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陳志賢(2003)。藝術治療團體在兒童輔導上的運用。諮商與輔導,205,24-27。

陳志賢(2003)。藝術治療團體在兒童輔導上的運用。諮商與輔導,205,24-2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