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為收集研究所需的相關資料,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共有六個部分:(1)研究 者;(2)協同分析者;(3)訪談大綱;(4)研究對象及其家長的研究同意書;(5)

藝術治療團體手札;(6)MP3、DV 與數位相機。以下將分別說明:

壹、研究者

在質性研究中,研究者為研究工具之一(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以下 針對研究者在研究中的角色以及相關訓練背景做進一步的說明:

一、在研究中的角色

研究者在研究中擁有多重的角色,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成員招募者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國小資源班的身心礙兒童,首先由資源班教師推薦後,

確認符合本研究之需求及家長同意後,完成招募成員。

(二)方案設計及帶領者

研究者為藝術治療團體方案之設計者及領導者。本團體方案將採半結構化 方式進行。

(三)訪談者

研究者為本研究的訪談者,在藝術治療團體介入後與研究對象、普通班教 師進行至少一次非結構式訪談。

(四)團體札記撰寫者

研究者將在藝術治療團體介入中撰寫詳細的團體札記,包括團體紀錄,以 及研究者的省思日誌,以供研究者彈性調整及資料分析。

(五)資料分析者

研究者為本研究的主要分析者,將研究過程中所蒐集到的相關資料做進一 步的分析及描述。

49

二、相關訓練背景

研究者畢業於國立台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擁有一般及特殊教育國小教師資 格。而在研究所階段曾修習「諮商理論與技術研究」、「團體諮商研究」、「心理與 教育測驗」、「藝術治療與輔導」、「心理測驗與衡鑑」、「遊戲治療研究」、「特殊個 案心理諮商」及「質性研究」等心理諮商專業課程,並曾經在台中市五所國小支 援特殊教育方案兼任藝術治療服務,共計 71 小時。

在研究所期間,研究者為增加個人的專業知能,例如提升對於藝術治療的瞭 解、增進帶領團體及藝術治療實務的能力、親自探索和體驗藝術媒材和活動,以 及學習如何將藝術治療與特殊教育結合等,研究者曾參與中國醫藥大學為期一學 期之「表達藝術與情緒管理」通識課程之協同領導者帶領、台中市光復國小團體 諮商 6 小時,參加劉素芬老師指導的「2008 遊藝卡工作坊」3 小時、Dr. Rosal 帶領之「藝術治療研習課程」12 小時、梁翠梅老師帶領之「自我觀照工作坊」6 小時、台灣藝術治療學會舉辦之「2009 年年會專題演講暨工作坊」共 14 小時、

精英文教基金會舉辦(吳明富老師帶領)之「兒童藝術治療師資培訓課程」18 小時、中山醫學大學諮商輔導中心舉辦(朱惠瓊老師帶領)之「藝術媒材運用工 作坊」12 小時,以及「2010 特教育與專業合作國際學術研討會」16 小時,期望 能於研究進行中對於研究對象能給予適當的協助。

貳、協同分析者

本研究除了研究者為資料分析者以外,另外邀請一位同為諮商與應用心理學 系的研究生作為協同分析者,以提高本研究資料分析的可信賴度。該協同分析者 之學位論文研究主題亦與藝術治療有關,並採用質性分析方法進行。

參、訪談大綱

為瞭解國小身心障礙兒童在經過藝術治療團體介入後的狀況和影響,研究者

50

以研究目的及參考文獻為依據,並在與教授不斷的討論及修正過後,擬定出適合 的半結構式訪談大綱(如附件一),以作為訪談時的依據。

此訪談大綱為本研究收集資料的重要工具之一。研究者在團體結束後的兩週 內,與研究對象進行個別訪談,以瞭解研究對象在藝術治療團體介入後的影響。

肆、研究對象及其家長的研究同意書

為依循研究倫理,研究者擬定研究同意書(如附件二、三),於研究開始前 向研究對象及其家長說明並取得其同意。同意書的內容包括本研究的目的、內容、

進行方式,以及研究中錄影、錄音、攝影之需要,並承諾在研究中呈現研究對象 相關資料時,將以匿名保護之。

伍、藝術治療團體札記

藝術治療團體札記(如附件四)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在每次團體結束後,領 導者針對當天的團體歷程、發生的特殊事件、成員作品、研究者省思等作詳細的 記錄,以便作為研究者瞭解成員狀況或檢討修改的依據;而另一功能,則為提供 研究者進行分析資料時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

陸、MP3、DV 與數位相機

訪談為本研究收集資料時的主要技術之一,而為使訪談內容能做詳實的記錄,

作最完整的資料分析,訪談時的錄音就顯得相當重要。此外,在團體的過程中,

研究者將進行錄影及作品拍攝,使研究者能在每次團體後做正確的記錄,作為即 時的檢討及修正的依據,並增加研究資料分析的豐富性。

另外,為使研究符合「知後同意」(informed consent)的倫理,研究者在開 始著手進行研究前,將先取得研究對象及其家長同意後,才開始進行研究工作。

5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