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將分別針對幽默風格、情緒智力、生涯自我效能以及資優的特 質與概念進行探討,共分為四節。首先第一節先概括討論幽默風格相關 理論;接著第二節探究情緒智力相關理論;第三節為自我效能之相關理 論;第四節為資優生之情意特質與情緒智力、幽默風格、生涯自我效能 之相關研究及討論。

第一節 幽默之內涵與相關研究

幽默是一個廣泛且多面向的概念,多以人格特質或個別差異的點來 研究。而以下將討論幽默之意涵、幽默感以及幽默風格之相關理論研究。

壹、 何謂幽默

幽默的定義有許多,例如牛津字典對幽默的定義是詼諧、滑稽有趣 並能使他人愉悅的行動、言論或寫作,幽默也可指能在言語,寫作或其 他表達行為中察覺詼諧有趣的能力( Simpson & Weiner, 1989)。換句話 說,當人們說或做的事情被認為是有趣的,並且能讓他人發笑,以及創 造和感知這種有趣刺激的心理過程,並享受其所帶來的情感反應,即為 幽默。

幽默的理論基礎可分為生理、心理、認知三部分(鄭聖敏,2001)。

在幽默生理理論中,Wilson(1979)的機動產生論主張,幽默刺激所引 發的生理激動能是「失諧」所造成的反射反應。可能是幽默刺激之所以 引發生理衝動的主要原因。因為當周遭環境出現不被預期、不合邏輯的 刺激時,會使個體察覺到此刺激與過去經驗的不一致,而產生失諧的狀 態。而另一個「過剩能量釋放理論」(surplus energy release theory)是 指在幽默的脈絡下,體內已被喚起的亢奮反而成為一個負擔 ,而經由

「笑」所引起的激烈肌肉反應正好可以消耗已喚起的能量,使人的生理 激發程度回歸到自然的水平。

而心理部分首先要談到 Freud 的心理動力觀點,Freud 認為人們內 在的能量(本我趨力,如性、攻擊等)會不斷累積而佔據某些心靈管道,

造成心理動力的失衡狀態,這些失衡的能量亟需被自我消化或舒導。但 由於超我的監督使得這些能量不能被釋放,而笑話正提供一個合法的管 道來紓解此類的衝動。此外,Zillmann 的「幽默的錯誤歸因理論」也重 新詮釋了 Freud 的觀點,其理論認為,當我們看到不喜歡的團體、個人 或事物失敗、被貶抑或被毀滅,且認為他們是「活該」的想法,會令人 有正向的情緒反應,但這種反應可能會被認為是不道德的,但幽默刺激 中,一些「無害的幽默線索」(innocuous humor cues)隱藏或轉移了人 們內咎的道德壓力,令內在的攻擊慾望得以釋放。

而對於幽默認知理論來說,幽默的引發歷程包括:呈現一個與個體當 前所固著之基模不合諧的刺激,引發個體失諧(出乎意料)的困境,而這 個困境又逼迫個體跳脫當前固著的基模,使用全新或全然相反的角度重 新詮釋即有的情境,從而解決此一困境(陳學志、徐芝君,2006)。在失 諧解困理論(incongruent-resolution theory,Suls, 1972, 1977)、理解推敲理 論 ( comprehension - elaboration theory)及 反 向 合 意 理 論 ( 陳 學 志 , 1991,1995 ) 、(陳學志、鄭昭明、卓淑玲, 2001 ) 中均出現此相同概念。

貳、 幽默感

而除了上述的幽默定義,幽默感也是幽默研究中一重要概念。幽默 感被視為是一項人格特質並且與社交傾向有關,過去也被視為是正向的 個人特質,並有著相當廣泛的定義。但過去幽默感缺少明確的界定,因

是否具有一致、明確的定義?抑或僅是一種不明確的社會期望特質?陳 學志(2010)也認為很難找到一個能被所有研究者共同接受的定義,其 近在眼前但難以捉摸。

人格心理學家漢斯·艾森克(Hans Eysenck,1972)從幽默運用的 性質上、幽默產生的頻率上、以及幽默的成效上提出了三種幽默感的概 念;Franz-Josef Hehl 和 Willibald Ruch(1985)近一步擴展了 Eysenck 的 研究。他們指出幽默感的個體差異可能與理解幽默的能力、表達幽默的 方式、創造幽默的能力、是否欣賞幽默、是否主動尋找幽默來源、對生 活中的幽默的記憶、是否傾向使用幽默作為應對機制;Elisha Babad

(1974)則對幽默產出和幽默再製做了區分。因此,幽默感被概念化為

此外,在人格五大特質(Five Factor Model ,FFM)的人格面向中,也 發現具備中等以上幽默感者,被認為是情緒穩定、外向、具經驗開放性、

和藹可親,但盡責部分則被認為是不足的 ( McCrae and John, 1992 )。

綜合上述,可發現幽默感具備多面向的概念,既是人格特質,也是 外顯行為(陳慧雯,2015)。因此幽默感測量工具逐漸以多向度的觀點發 展(Warnars- Kleverlaan、Oppenheimer & Sherman , 1996;Martin, 2000 )。

而幽默感包含認知、情緒、外顯行為、心理的、生理的及社會等各方面 的概念。但多數量表編製時是以西方社會之文化脈絡為編題的依據,並 不一定適合國內的幽默感研究(陳淑蓉、陳學志,2005)。

參、 幽默風格

隨著幽默基礎理論的發展,學界逐漸將幽默與人格特質共同討論並 且將其視為能力加以測量的方向發展。如 Martin 與 Lefcourt ( 1983 ) 便 把幽默感視為一種人格特質,並作為一種壓力調節的人格變項。其研究 結果發現幽默感有助於個體身心的健康。而 Alan Feingold 長期對幽默能 力進行研究,其於 1982 及 1983 發展幽默感相關測驗,並於 1991 年與 Mazzella 擴展研究,且發展其他測驗評估幽默記憶與幽默認知的言語幽 默能力。他們的研究結果揭示了傳統言語智能測量與幽默認知測試之間 顯著的相關性。此外,幽默推理也與測量創造思維的遠距聯想測驗相關

(Remote Associates Test)。

後續許多幽默量表都是基於幽默有益精神和健康的假設而開發的。

然而,幽默並不全然是有益的,例如操縱性和強制性幽默用法似乎不利 於健康的人際關係(Martin, 2007)。事實上,幽默是中立的,其對健康 的影響取決於社交時的運用方式。但幽默相關研究中對於幽默的正面負 面用途著墨較少,研究幽默潛在有害方面的量表可說是寥若晨星。

因此 Martin 等人在 2003 年編製了「幽默風格量表」(The Humor Styles Questionnaire , HSQ),旨在區分潛在的有益和有害的幽默風格(R. A. Martin et al., 2003)。此量表將幽默風格以「對自己或對他人」及「善意的或有 害」二個向度為主要架構,來測量個人之幽默風格,如表 2-1-1 所示。以 下分別說明此四種幽默型態(何宜錚、黃鴻程、陳學志、王雅萍、賴惠德,

一、 自我提升型幽默( Self-enhancing humor )

屬正向型的幽默,與佛洛依德心理動力論的定義相同,將幽默視為 一健康防衛機制,避免負向情緒產生,即使不與別人在一起的時候,仍 然保持幽默的生活態度,經常被生活中的不協調所迷惑,甚至在面對壓 力或逆境時保持幽默的視角,以及在應對中使用幽默。他們不一定擁有 外向的個性,但是他們會使自己保持樂觀心態,以幽默的觀點來面對壓 力或逆境(Kuiper, Martin, & Olinger, 1993)。這種幽默風格與早期應對幽 默量表評估的結構密切相關。

二、 親和型幽默(Affiliative humor)

屬正向型的幽默風格,是一種自發性的幽默詼諧,傾向於說有趣的 事情、講笑話。它能降低人際關係間的緊張,讓建立關係變得更容易。

親和型幽默能夠聯繫自己和他人,增強人際關係的凝聚力(Martin, 2007)。

他們很容易把人們集合在一起,這是一種非敵對型的幽默。擅長使用此 種幽默的人較會呈現社會性的外向、歡樂、情緒的穩定與關心他人 (Martin et al., 2003)。

三、 攻擊型幽默(Aggressive humor)

是一種不健康的幽默風格,傾向用幽默來批評或操縱其他人,比如 諷刺,戲弄,嘲笑,嘲笑或者歧視,以及使用如種族主義者或性別歧視 等可能使人不快的形式之幽默。使用攻擊型幽默的人可能有道德上的問 題,這些人在使用消極的攻擊幽默時,往往是被害者受傷愈深,他們得 到的滿足愈大。這種幽默被認為是以犧牲個人與他人的關係為代價來增 強自我的手段 ( Martin et al., 2003 )。

四、 自我貶抑型幽默( Self-defeating humor )

Martin 認為自我貶抑型幽默是一種不健康的幽默風格,包括使用過 分自我貶低的幽默,並以消費自己的方式去做或說出有趣的東西來娛樂 別人,使用幽默討好他人,使自己受到別人的喜愛及重視。它還涉及到 使用幽默作為防禦拒絕的一種形式,也就是否認自我、隱藏自己的負向 感覺,以避免面對問題的防衛機制。其甚至認為較少使用自我貶抑型幽 默的人有著較健康的心理功能 (Martin et al., 2003)。但何宜錚、黃鴻程、

陳學志、王雅萍、賴惠德等在 2010 年曾針對國中生幽默風格與自尊及情 緒智力行相關研究,研究結果發現台灣中學生之自我貶抑型幽默並不如 西方會中的不利身心健康。因東方社會中,自我貶抑的幽默可能代表高 度自我接納、高度自我洞察,為維繫人際和諧的良方,是能被一般大眾 廣泛接受的幽默形式(何宜錚、黃鴻程、陳學志、王雅萍、賴惠德,2010)。

表 2-1-1 幽默風格型態

對自己 對他人

良善的 自我提升型幽默 ( Self-enhancing humor )

親和型幽默 (Affiliative humor) 有害的 自我貶抑型幽默

( Self-defeating humor )

攻擊型幽默 (Aggressive humor):

資料來源:Martin, R. A. (2007). The psychology of humor: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CA. San Diego: Elsevier Academic Press.

第二節 情緒智力之理論、測量與相關研究

本節將說明情緒智力相關意涵、理論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接著 探討情緒智力與幽默風格。

壹、 情緒智力相關理論

過去學界慣於將情緒與智力視為不同領域進行研究,到了 1920 年 代,Thorndike 將智力區分為:抽象智力、具體智力、社會智力。其中 社會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代表具人際交往互動、了解與經營人際關 係的能力(黃德祥,2006)。Gardner 在 1983 年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其 中了解自我和了解他人的這兩項能力對傳統定義智力的方式產生了改 變。因此社會智力的概念逐漸受到教育界及心理學界的重視,其中的觀 念理論也成為情緒智力理論的基石。

而情緒智力一詞的出現及使用始於 Leuner ( 1966 ) 的「情緒智力與解 放」(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Emancipation)中,Payne(1986)也在其 博士論文中以情緒智力發展為主題,探討情緒智力與一般智力之區別。

而情緒智力一詞的出現及使用始於 Leuner ( 1966 ) 的「情緒智力與解 放」(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Emancipation)中,Payne(1986)也在其 博士論文中以情緒智力發展為主題,探討情緒智力與一般智力之區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