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新移民女性及子女之緣起與現況

台灣的人口結構與家庭結構逐漸轉變,新移民女性漸增 ,其產生的影響已由社會層 面轉入教育層面。當越來越多的「新移民子女」進入學習環境中,了解這群學生的學習 問題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如此才能減少其學習的困擾,使得新移民子女能夠充分實現 自我。本節先分析新移民女性與新移民子女現況,然後進一步討論其教育問題 ,和相關 研究,藉此文獻探討,了解當前新移民子女的教育問題所在,以釐清本研究方向 ,協助 本研究之進行。

壹、新移民女性與新移民子女在台灣之現況 一、新移民女性的形成與現象

(一)新移民女性的形成與緣起

近年來,台灣的婚姻移民婦女人數逐年攀升,根據內政部戶政司(2005)統計通報,

台灣的婚姻移民婦女已達 38 萬人,其中大陸及港澳地區配偶占 64.94%,東南亞國籍占 35.06%。在新移民女性的組成中,東南亞國籍占三分之一強,實可看出具有一定重要性。

東南亞新移民女性在近十年快速成長,引起政府重視。究其主因,1994 年政府所推 動的「南向政策」為重要關鍵,在台商前往東南亞投資的影響下,帶動新移民女性到台

灣。

至 95 年 10 月底止,我國新移民人數達 379859 人,就國籍而言,東南亞國籍(表 2-1 中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與柬埔寨等國)共有 133160 人,占 35.06%;大陸與 港澳地區配偶共有 246699 人,占 64.94%。另外,以結婚對數來看,91 年度登記結婚的 外籍女性配偶人數共有一萬六千七百餘人,占當年全國結婚總數的 9.6%;而在 93 年度 總共結婚對數達 23.8 萬對,占當年總結婚對數的 23%,實可看出未來婚生的新移民子 女的人數在往後所占的人數將大幅提昇。

另由新移民女性在台灣的人數來看 (表 2-1),在東南亞籍新移民女性中,以越南配 偶人數最多,有 75106 人,占新移民女性人數的 19.77%,其次為印尼籍,有 25894 人,

占 6.81%,之後依序為泰國、菲律賓、柬埔寨。若加上大陸、港澳地區配偶,則由表 2-1 可以明顯看出新移民在台人數將近 38 萬人。

在表 2-1 亦可看出,雖然大陸、港澳地區配偶所占的比率高達 64.94%,但這些人 多數與台灣文化相似,語言相通,適應問題較小;相對於此,東南亞國籍(越南、印尼、

泰國、菲律賓與柬埔寨)所占比率(扣除其他國籍)亦將近三分之一 ,此類新移民女性 多半都會有文化、語言等適應問題,其重要性更是可想而知。

表 2-1 台閩地區外籍配偶人數與大陸配偶(含港澳)人數

1987 年 1 月至 2006 年 10 月底 單位:人:%

東南亞與其他國籍 大陸、港澳地區配偶

越南 印尼 泰國 菲律賓 柬埔寨 其他國家 大陸 港澳 人數 75106 25894 8620 6069 4523 12047 235804 10895 百分比 19.77% 6.81% 2.51% 1.60% 1.19% 3.17% 62.08% 2.87%

合計 133160 人 2446699 人

男女人數 9815 人/123345 人 15726 人/230973 人

百分比 (35.06%) (64.94%)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2006)

新移民女性嫁到台灣的現象,是一種資本主義下的跨國婚姻形式,也使此家庭的組

成存有「婚姻商品化的特質」,而此婚姻關係大多容易因婚姻感情基礎薄弱、家庭地位 低落、經濟弱勢以及支持網絡薄弱,衍生了諸多與個人因素、環境因素和個人與環境交 互作用的問題,如假婚姻、非法入境、生活適應不良、家庭社會問題、教養子女困難、

生育與優健保生等問題(內政部戶政司,2003)。

以家庭婚姻問題方面來看 ,年齡差距大,夫權思想的偏差,家暴的高機率,婆媳問 題等,使新移民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低落(吳美菁,2003;鄭雅雯,2000)。夫家的人 際關係、與他人互動觀念偏差,不希望她 們與外界有太多接觸,害怕她們學習惡習,或 是自主意識提升、為自己爭取福利等 (吳美菁,2003;劉秀燕,2003),這些更使得她 們的人際關係無法拓展。

在國際遷移理論中,國際遷移者首先必須克服語言障礙 ,否則語言不通會影響各方 面的適應,甚至是人格發展,變得自卑與內向,進而影響人際網絡的建立(廖正宏,

1985)。跨國婚姻的組成,成因之一為農村或邊陲地區男子為了完成傳統觀念、延續香 火,因此大多數新移民女性在未適應新文化,又得馬上面臨成為人母壓力 ,負擔起教養 子女的責任(陳庭芸,2002),在各方面狀況不佳的情形下,教養問題等成為主要的困 境。

(二)新移民女性的現象與面臨的問題

台灣的「婚姻移民婦女」的現象可追溯自 1970 年代,由於男多女少的人口比率不 均,以及女性不婚的比率增高,使得處於社經地位不利的男性受到「婚姻排擠」,加上 1994 年的「南向政策」,東南亞華僑開始媒介印尼、菲律賓等國家的婦女嫁到台灣(李 瑛,2006)。夏曉鵑(2000)指出,台灣鄉村男子因經濟與社經地位的弱勢,無法在台 灣婚配結構中尋找對象,紛紛投入國際通婚中,提高台灣男性與東南亞籍女子婚配的比 例。在 80 年代中期,以泰國和菲律賓籍的新移民女性最為普遍。到了 90 年代,國際經 濟結構下,亞太經濟興起,台灣與東南亞國家互動更為密切。因此,台灣的印尼新娘漸 增,之後越南、柬埔寨等紛紛開放,婚姻版圖逐漸擴展。由男性前往東南亞娶妻的趨勢

可知,台灣男子和東南亞籍女子通婚的情況與資本外移情勢間存在著平行的關係(夏曉 鵑,2002)。

以新移民女性婚嫁的對象來看,原住民占 0.8%、榮民占 2.1%、身心障礙者為 9.1

%、低收入戶為 1.5%,總計為 13.5%;與大陸配偶結婚之國人原住民占 1.1%、榮民占 16.1%、身心障礙者為 9.0%、低收入戶為 3.6%,總計為 29.8%(謝愛玲,2004),而上 述身分者多為社會經濟弱勢者 。再加上新移民女性來自經濟、文化較台灣落後之國家,

常具有些負面意義,因此新移民子女常背負著社會歧視的包袱,進而會受到其他社會成 員的排斥,在社會適應、自我認同、自我概念的發展上,會有較大的阻力。

在新移民女性的年齡研究上,研究所呈現出來的台灣「婚姻移民婦女」的樣貌,大 致為極大多數很年輕就嫁到台灣(結婚年齡而言 ,未滿 20 歲約占 30%,21-25 歲約占 35%),教育程度偏低(國小與國中各約占 40%)(許雅惠,2004)。而嫁到台灣最主要 的原因為「經濟誘因」、「生活環境較佳」、「減少原生家庭負擔 」與「朋友或親戚介紹」

(張書銘,2002)。

在這些來自東南亞的移民女性,在台灣社會裡存在這三種的弱勢處境 ,分別為:(1)

他們的原生文化被視為落後;(2)她們來自於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的第三世界 ;(3)其結 婚對象為台灣社經地位較低的弱勢(新移民女性之配偶的平均學歷為 9.8 年,約為國中 畢業,其職業多為工人、司機、攤販與農民)(王宏仁,2001)。

台灣社會多以「外籍新娘」來指來自於東南國籍的新移民女性,「外籍」意指非我 族類,其中隱含著對於經濟發展較台灣落後的東南亞國家的歧視;而「新娘」則代表一 種狀態,隱含著歧視與刻意區分他者與我者的優越地位(李麗日,2006)。夏曉鵑(2001)

亦指出對於新移民女性的印象來自於媒體不實、誇大與負面的報導,而這樣的媒體論述 常帶給跨文化家庭種種社會壓力,甚至轉化為新移民女性在適應台灣生活上的最大阻 力。

此外,根據 2005 年賽珍珠基金會的分析以及相關的研究,台灣的新移民女性面臨

諸多調適問題(李麗日,2006;黃德祥,2006),其中第四與第五點對於東南亞籍的新 移民女性的影響更大於大陸及港澳國籍的新移民女性,這些適應問題包括有:

一、薄弱感情基礎與不穩定婚姻:新移民女性對於台灣的先生,家庭只有模糊或不 正確的認識,夫妻雙方往往缺乏感情基礎,倉促進入婚姻關係中,來台後因文化差異、

觀念不同而適應不良 。

二、證件、居留與法律問題:新移民女性有居留、戶籍、國籍問題,夫妻雙方對於 相關規定頗多不了解,常常導致新娘應享權利與福利受損。另外,新移民女性常常不懂 如何使用法令來自我保護以及離婚相關法令 、監護權取得的問題。

三、工作權的取得與學歷問題:新移民女性 在不清楚法令的情況下常非法工作,導 致困擾及糾紛。另外,新移民女性通常還有學歷低、學歷高但 不識中文字、無一技之長 的問題而無法順利取得工作;另外,在無領取身分證下亦無法接受職業訓練。

四、子女教養問題:由於新移民女性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本地生活 ,更遑論處理下 一代生育、養育與教育各方面,加上本身語言與文字上的問題 ,常形成新移民女性參與 子女學校教育的一大障礙。

五、華語學習、環境與文化的差異:新移民女性來台後常因語言隔閡 ,使她們覺得 孤單無助,產生許多的聯帶問題,包括夫妻溝通、子女教育等。加上國情民風、社經環 境、生活習慣與價值觀念的不同,常出現文化的失調。

六、封閉、疏離的人際關係網絡:新移民女性難與主流社會順利互動,語言隔閡、

環境不熟悉、生活層面侷限,加上與外界接觸機會少,不僅難以認識新朋友,對外界訊 息所知亦有限,加上其他人的有色眼光,對外在環境更是心生畏懼難以接近。

二、新移民女性及新移民子女之分布現況

大致瞭解新移民女性的人數與情況後,在新移民子女的部分是本文的重點,本段將 以父母國籍、學生數以及研究地區等三方面來探討。

以表 2-2 顯示,父母國籍來看,國中部分,東南亞籍約占 52.17%、中國(含港澳)

約占 34.72%;國小部分,東南亞籍約占 59.88%、中國(含港澳)約占 36.05%。從此 部分來看,不管是在國中或是國小的新移民子女,父母為東南亞籍的比率都超過 5 成,

中國(含港澳) 3253 34.72 25523 36.05 28776 35.90 東南亞籍

越南 765 8.17 15819 22.34 16584 20.69 泰國 681 7.27 2576 3.64 3257 4.06 柬埔寨 38 0.41 1096 1.55 1134 1.41 緬甸 364 3.89 1643 2.32 2007 2.50 馬來西亞 530 5.66 1158 1.64 1688 2.11 印尼 1910 20.39 16197 22.88 18107 22.59 菲律賓 598 6.38 3902 5.51 4500 5.61 合計 9369 100.00 70797 100.00 80166 100.00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2007)

再以表 2-3 的學生數來看,截至九十五學年度,新移民子女就讀國小人數已達 70797 人,國中人數為 9369 人。在近四年的資料中顯示,全國中小學人數,從 287 萬 76 人逐 年下降至 275 萬 2923 人,然而新移民子女數卻由 3 萬 40 人成長為 8 萬 166 人,比率也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