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華麗幻想曲》樂曲分析

第二節 旋律分析

        筆者在訪談作曲家時,作曲家有提到在前奏的旋律性比較強烈,與最終結尾

段有較多琶音是分解和弦衍生的旋律走向,所以筆者在分析旋律時會著重在這二

個部分。由於作曲家鍾耀光有打擊樂的背景,以至於他在創作時常常只用單音做

多種節奏型變化,這算是鍾耀光獨樹一格的創作方式,以下筆將對旋律進行分析。  

在123 小節節奏型以外,也加入人工泛音,產生聽覺上泛音與實音交錯的變化,

以《華麗幻想曲》來說,見譜例2 與譜例 3

【譜例2】 149~157 小節

 

【譜例3】 163~164 小節

 

        從一開始的 8 個分音符九連音,就可以預見這首《華麗幻想曲》有些許玩數

字遊戲的意味,而後出現的五連音也是如此,但在這段旋律中,作曲家多使用d1 與

a1 附近的音群組合成弦律,13 小節後面三個音與 14 小節的八拍九連音,但是 14

小節後面出現一個四分音符筆者認為或許是作曲家想要創強調降b 然後回到一開

始出現的a。見譜例4

【譜例4】 1~15 小節

  獨奏開始是以a 為起音,用以發展旋律,16 小節開始旋律有向上發展的趨勢,

筆者在16、17 小節的D上會有漸強的音量,用來強調 18 小節的還原 b1,然而從

18 小節,音符開始往高音增加卻出現還原 b1 的音,有點偏 c 小調的弦律感。

見譜例5

【譜例5】 16~23 小節

  45 小節開始作曲家又用同樣一開始的手法在 d1 附近音群加上旋律,整體也比

一開始高了4 度的音程。見譜例6

【譜例6】 47~51 小節

  而後作曲家加入一個小節的轉降E大調過門,開始有轉為降A大調的跡象,

但作曲家都以臨時記號作為標示,以d1 發展附近的旋律音群,也以 d1 為斷奏來

強調此音,也使用上行音階的旋律,使音樂一直有不斷向上的方向前進。見譜例7

【譜例7】 50~52 小節

  延續前面的旋律接下來到A段的第一個音g,筆者認為是前一段的結尾音,也

是A 段旋律的起音,這可以在 65、66 小節看到作曲家在旋律上強調 g1 這個音,

而得到證實。見譜例8

【譜例8】 63~66 小節

 

而在70、71 小節出現一個重複 2 小節的節奏型,筆者發現在往後所有旋律之

間的銜接過門,都有這種節奏型,而且作曲家還會因此加上重音記號,用來預告

前一段旋律的結束與新的旋律開始。見譜例9

【譜例9】 70~71 小節

 

而在67 小節開始的這段旋律,最高音與最低音都是G,在進入到 70 小節過門

時,作曲家也加上一個重音來強調g。見譜例 10

【譜例10】 67~71 小節

          下一段旋律比較長,旋律音群都圍繞在降 e1 的音上,為了用來凸顯 107 小節

開始的五度節奏音型,剛好這也是二胡原本的定弦,這段旋律作曲家用a 當主要

的音,然後接到降b 的音上用來延伸旋律。見譜例 11

【譜例11】 102~120 小節

  進入到D段後,又是接十六分音符的旋律過門,這邊樂團方面是用同音高節

奏型變化作為伴奏,主旋律則是重複四個音上下行到136 小節的 g1d1,用一指同

指換把,到137 小節的降 e1 結束過門樂段,降 e1 為結束音,同時也是下一段的起

音,跟前面提到A段的起音一樣。見譜例12

【譜例12】 135~137 小節

結尾段落,作曲家利用琶音與三連音的形式開啟尾聲的序幕,如此創作的目

的,是為了讓旋律聽起來有不斷往前滾動的感覺(作曲家王乙聿也有表示過類似的

想法),250 小節主旋律在嗩吶(見本章第四節),獨奏為連續同音節奏音型演奏。

見譜例13

【譜例13】 248~251 小節

  259 小節則是在利用一次換弦的技術,把旋律 c1、降 b1、降 a1、g1 凸顯於高

音部份,260 小節最後也以低八度的弦律加重音重複一次,這邊開始和弦上有調性

呈現(會在本章第四節詳細說明)。見譜例14

【譜例14】 259~266 小節

 

最終作曲家用音階上下行的方式使旋律不斷交替呈現,使旋律變換特色,而

再以連續五度上行接音階,最終還是回到c2。見譜例15

【譜例15】 289~292 小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