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日本集合住宅無障礙化相關文獻回顧

第二章 國內外集合住宅無障礙化相關文獻回顧

第二節 日本集合住宅無障礙化相關文獻回顧

日本於 1970 年進入「高齡化社會」,於 1994 年邁入「高齡社會」。早期,日本的建 築學者關心高齡者的生活活動問題,進而探討高齡者的居住安排及居住安全等問題,提 出住宅改造與人體工學的重要性。21 世紀,開始注意永續發展的理念,建議興建環境共 生住宅,以確保優質住宅的存量。

日本對於集合住宅無障礙化相關研究論文、檔案、資料等,從 1981 年開始至 2006 年為止,已有不少學者專家,從不同的角度探討、研究集合住宅的改善辦法。其研究方 法,除了問卷調查、訪談調查、實驗、觀察等一般的手法之外,更進一步以多變項分析 的數據型分析,獲得更科學、更合理、更客觀的量化研究結果。

針對本研究之既有住宅無障礙改善之課題,日本的文獻檔案及資料集成可以分為:

「集合住宅空間構成」、「日常意外事故分析」、「住宅改造原因與內容」、「水平移動的無 障礙」、「垂直移動的無障礙」、「單元空間的無障礙」、「住宅改善補助制度」、「住宅 改善專業職種」、「無障礙設計規範研究」等九類(表 2-2)。其中,以「無障礙設計規範 研究」為最早。但是,較少「無障礙住宅評估」之探討。

與本研究相關的各類論文之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研究成果、結論與建 議,整理如下:

壹、集合住宅空間構成

1994 年的台灣留學生鄭弘佩,首先以「台湾の集合住宅における和室に関する研究」

探討台灣集合住宅的和室之使用目的,發現其動機為:彩光、通風等物理性環境,對它 它密、和風、木材、裝飾品等個人的嗜好,以及和室可以使狹小的空間感覺較大等心理 因素(鄭弘佩,1994)。接著,有學者在日本發表對台灣集合住宅的研究論文,探討台北 市集合住宅的住商混合使用的問題(曹一德,1995、陳世明,1995)。也有學者探討台灣 一般住宅的空間構成及改善建議,例如:玄關的拖鞋、客廳與起居室混合使用、餐廳與 廚房共用、洗衣更衣空間、收納空間等問題(吳明修,1995,1997、中井賢一,1995)。

1995 年及 1996 年,有多位日本學者開始關心日本集合住宅的空間構成,探討如何 以適當的成本因應個別使用者在公寓單元的需要(野崎 薫,

1995)。研究集合住宅的共用空間如何支持家事生活,研究發現,只使用同一樓梯的垂

直動線上的住戶之間,較少發生社會活動。建議在樓梯間的垂直動線上,再搭配共用空 間的水平動線,就可以增加居民的社會活動(高橋鷹志,1995)。學者也認為,集合住宅 的設計原則必須考慮「多樣性」、「均質性」;多樣性、均質性的概念必須從空間單元相 互關係的檢討開始,一直談到住戶在集合形式中的位置。依據住戶、中間單元、住棟的 階層性,才能完成集合住宅的空間構成(足立 真,1996)。

貳、日常意外事故分析

1994 年的岩井今朝典,首先以「住宅における日常災害の推移に関する統計的分析

(2)─「墜落」「転落」「転倒」「溺水」を対象として─」統計住宅內的意外事故,研 究發現意外事故的發生以 65 歲以上的高齡者占多數。尤其,家中沒人照顧的獨居高齡 者機會更大。而且,跌倒常發生於樓梯間。女性比男性滑倒的機會較高,溺水事故常發 生於浴缸等實況(岩井今朝典,1994)。

接著,有多位學者探討發生意外的場所,認為起居室、樓梯間、臥室、浴室、走廊 等空間容易發生意外事故。其原因,認為是對應高齡期的室內規劃設計問題,例如:收 納空間太少、照明不足、沒做雨遮、樓上沒廁所、臥室沒廁所、地板有高低差等。並且,

探討如何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建議把握高齡者的身心狀況,解決高齡者在室內移動的 障礙,改善室內的建築問題(佐藤 平,1995, 1996、広畑友隆,1996、吉川博司,1999、

野久尾尚志,1999、児玉桂子,1999)。

更有學者以理性的方法,提供意外事故發生的模型,認為意外事故是由於身心的變 化、環境的惡化、心理的負擔等綜合原因,造成身體負擔的增加,使得身體姿勢的保持 困難,因而發生意外事故。並且,建議應以階段性的有效方法防止事故發生;首先要減 少危險場所,接著要改善身心障礙的物理環境,最後應改善所有物理環境(野久尾尚志,

2000)。

叁、住宅改造原因與內容

住宅改造的原因,包括:生病、老化,補助身心機能衰退、跌倒受傷、維持獨居自 立生活、減輕照護負擔、用水空間改變、建築物老朽等(西川加禰,1999, 2000、萩野 綾,2006)。而且,與身心障礙者的類別有相當的關聯(星野篤史,2000)。

住宅改造的實施與福祉機器的使用有著密切的關係,住宅改造時,大都需要使用在

宅輔具(筒井孝子,1995)。使用拐杖時,設置木板台階或扶手,以消除障礙,解決「點」

的問題。與室內環境一起整備,確保移動的路徑,解決「線」的問題。變更用水周圍的 配置,形成整體空間,解決「面」的問題。同時,在進行解決「面」與「線」的問題時,

也要充實「點」的部位(亀井佑香,2006)。

身心機能衰退、動作緩慢,應避免複雜的動作、比一般多些緩衝空間。使用輪椅時,

應增加空間的自由度,設計複合化空間。在設計階段就得注意細部,避免跌倒而骨折(森 木康代,1995)。

總之,學者認為住宅改造後,動作的行為度有改善,自立度的改善並不顯著(橋本 美芽,2000)。以不同的身體狀況與動作能力群比較,住宅改造後,各群的行為度都已 提升(村井裕樹,2000)。

肆、水平移動的無障礙

日常活動中,輪椅與扶手是水平移動無障礙化不可或缺的輔具。歷年來,不少的日 本學者畢生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其持續性與系統性的探討精神與研究成果,值得我 們學習與效法。

電動輪椅與手動輪椅比較,各種尺寸、性能、操作性不同,對應的空間也不同,手 動輪椅的動作空間較大。橫拉門的開關動作比較容易,推開門的開關動作比較複雜(佐 藤 平,1994)。

由於使用輪椅,廁所、更衣室、樓梯間等的面積將會加大、預算將會增多,應以空 間複合化的手法來解決問題(菊地弘明,1995)。

扶手的使用率依年齡的增加而增多,14 歲以下為 35.5%、65-74 歲為 83.3%、75-84 歲為 81.8%、85 歲以上為 91.7%。學者建議,在階梯、玄關採用高低不同高度的兩條扶 手,讓各世代都可以使用,以符合通用化環境的要求。一般而言,站立用的扶手(浴缸、

廁所),高齡者使用較多,移動用的扶手(走廊、更衣),較少被使用(入澤敦子,2006)。

年輕人比高齡者喜歡較高的扶手,不論扶手的粗細,年輕人都喜歡保持一定扶手高 度。反之,高齡者在使用愈粗的扶手時,愈喜歡較低的扶手。高度的嗜好與身高比較,

年輕人與高齡者大致類似,約為身高的 51-53%(大嶋辰夫,2000)。

較多設置扶手的場所,其順序為廁所、浴室、玄關、走廊、居室、更衣室、外部、

化粧室、樓梯、廚房等。扶手的改善費用,10-25 萬円最多(富田靖大,2006)。

年齡與健康狀況是扶手設置與高低差消除的主要原因,大都認為未來設置就可以。

同時,有些高齡者也不一定要設置扶手或消除高低差,可以由高齡者自己決定(向野亜 希子,2000)。

伍、垂直移動的無障礙

日常生活中,除了水平移動之外,垂直移動也是不可避免的活動。否則,將縮小日 常生活圈、減少人際交流、降低生活品質。垂直移動的無障礙設施包括:樓梯、升降機、

升降台等,主要在解決垂直移動的難題。

日本在這方面的論文不多,主要都偏向於技術報告的撰寫。1994 年島 啓史以事故 防止的觀點,由實驗方法檢視樓梯梯鼻的寬度,發現其尺寸以 30-50mm 為宜,這項研究 結果一直被應用至今(島 啓史,1994)。

也有學者對家用電梯進行使用調查,發現家用升降機有天井直行式及樓梯斜走式兩 種。除了提供身心障礙者、高齡者的垂直移動之外,也兼作一般家庭搬運貨物之用。住 宅升降機以安全、容易使用、經濟負擔為考量,普及化之後,將可降低價格,或先由社 會融資助成(橋本公克,1995)。

陸、單元空間的無障礙

最早,上野義雪以洗澡行為與姿勢的相關性做實驗分析,發現洗澡時,考慮腳往前 動作,身體離前面牆面約 95cm。洗頭髮時,考慮往前拿東西,身體離前面牆面約 85cm。

入浴的時間,男生約 10-15 分,女生約為男生的 1.5 倍,洗澡空間寬度約為 80-100cm(上 野義雪,1994)。

陽台為生活不可缺的空間,每天使用者有:洗滌曬物、拉圾放置、景色眺望、植栽、

聊天、收納等。陽台造型不同,擔心落物的感覺也不同,突出牆面的開放型陽台比較讓 人不安(角谷弘喜,1998)。

柒、住宅改善補助制度

住宅改善行動之前,居住者常會先考慮遷居,再考慮住宅修繕。但是,有子女的住 戶由於轉學的問題,較少考慮遷居,將會考慮住戶修繕(大古田健一,1999)。住宅改造 需求的發現者,以家族(一般為配偶)為先,而後才是建築、醫療、保健、福利等專家。

沒使用補助制度的理由:申請手續麻煩、補助金額太少、租屋房東不同意等(女ヶ沢充 代,1995)。

補助制度是住宅改造普及化與品質好壞的重要關鍵,東京都於 1989 年開始浴室、

廁所、玄關、廚房的補助制度,1992 年開始居室的補助制度。之後,又有樓梯、升降機、

市內移動設備的補助制度。補助制度流程:面談、申請、訪問、完成圖面、決定補助、

施工、完工檢查、支付等(蓑輪裕子,1995)。

住宅改造費補助制度的問題點:面談時,廣告少,市民不知道;設計時,細部不實 用;施工時,應由本人試用,確認細部設計;施工者,對設計的理解不足;工程規模小、

預算少,設計費不多,現場監造難。從生產體制、構造工法、材料供給等系統的經濟性,

都是個課題(三国正勝,1996)。

再者,補助金,金額少、限制多;制度上,資訊少、業者能力差、改善後意見無處傳達;

對應上,時間損失、方法不好、審查複雜;建議者,無參考價值、知識不足等也都是急 待改進的課題(青柳浩司,1999)。

很多人,除了考慮老化之外,也希望對住宅基本性能有所改善,例如:室內的寬度、

寒冷的對應等。其效果可以達到:住宅性能的改變、生活動作的變化、生存意念的提升

寒冷的對應等。其效果可以達到:住宅性能的改變、生活動作的變化、生存意念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