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資訊安全察覺和風險忍受度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三節、資訊安全察覺和風險忍受度

在風險管理領域中,有許多研究是探討哪些是影響覺察風險的因素。

Fischhoff將影響感知風險的因素:自願風險、直接效果、知道接觸風險管道、對於 科學現象的了解、風險控制、好奇、慢性造成嚴重後果、一般人的恐懼和後果嚴 重性(Fischhoff, Slovic, Lichtenstein, Read, & Combs, 1978)。Johnson將風險認 知分為三類:“(1)評估大眾對事實的掌握能力和科技對危險認知的影響力(2)

了解啟發式知識人們對危害了解的訊息; (3)描述對危險的概念框架“(Johnson, 1993年),並強調風險知識在風險認知的影響。

在資訊安全方面,安全性的察覺影響資訊安全的發展(McFadzean, Ezingeard,

& Birchall, 2007)。覺察力逐漸在電腦相關領域受到討論,尤其是在資訊安全問 題。黃研究人們的感知,發現影響感知資訊安全的因素,並建立影響人們對資訊 安全感知力的因素結構。其中兩個是感知到的嚴重程度和意識。感知程度是指人 們認為病毒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並造成傷害;感知意識指的是發掘威脅的立 即性(Huang, Rau, 2010)。

在進一步的研究中,Huang 用這些因素來提高用戶的風險覺察能力,進而引起 用戶對於資訊安全需求的意圖和實踐。研究結論是,這兩個因素影響著人們遵循 資訊安全規則(Huang, Rau, Gao,Zhou, 2011)。這是本研究採取的風險覺察和意 識為研究方向的原因。

第四節、風險忍受力的閾值

根據 Hunter(2012)研究飛行員在風險覺察和風險忍受力的研究中,風險承受能 力可以被定義為,一個人是追求某個目標時願意接受風險的量。風險承受可能由 一般人對於風險趨避程度和對於自己目標價值追求度這兩個因素調節。

某些個人目標價值可能被判定為符合高風險水準的,例如,在研究中的一項調查 發現,飛行員表示如果要回家過感恩節或聖誕節假期,將比飛到一個不熟悉的陌 生村莊願意承擔更多風險。(Driskill, Weissmuller, Quebe, Hand, & Hunter, 1998)

在對象為年輕司機的風險研究調查中,Jonah(1986)發現,”汽車事故風險的主要 因素,主要因素實際上可能是冒險的青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2

另一個閾值的概念,線性無低限假說(linear non-threshold hypothesis,以下簡稱 LNT) 為日本電力中央研究所一直以來秉持的假說,認為不管多低的放射線也與劑量成 比例而提升其危險度(risk)。然而,2007 年 6 月發表成果指出:過去約 30 年來 已成為定論的「 LNT 假設」具有缺陷。

圖八、線性無限低假說

此假設為突然變異的發生率與放射線的曝露量成比例的想法,乃基於使用果 蠅(學名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的精子作實驗得來的結果。結果如下: 在 1 西 弗以下的低劑量,接受放射線時其突然變異的發生率下降,判明有 DNA 修復機 能的細胞存在某一低限值。 劑量為 0 的發生率為 0.3%,而劑量為 0.2 西弗則為 0.07%(最低)。

另一以白老鼠以不同的條件照射放射線,而比較其影響。

A 組:每週一次 1.8Gy(相當於一年內接受的自然放射線的約 1,000 倍)的 X 射線 在短時間內加以照射(也就是以高劑量照射),照射 4 次共有 7.2Gy 的總劑量的情 形下有 9 成以上的白老鼠發生胸腺淋巴腫瘤(圖 3 曲線 a)。

B 組:以每一小時約 1.2mGy 的低劑量率,在長達 450 天的長期間照射的結果,

總劑量也一樣達到 7.2Gy 以上,甚至超過 10Gy 也沒有發生淋巴腫瘤 (圖 3 曲 線 b)。 由此可看出即使總劑量增加而劑量率低的時候發生癌症的風險小,也顯示 因 劑量率的不同,放射線的影響也大有差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圖九、劑量率導致腫瘤發生率的差異

劑量率效果即使是同一劑量的放射線,在短時間內給予,或在長期間內細水 長流的給予,生物效應作用的表現不同。一般來說,劑量率越小,其作用越小。

這一現象稱為劑量率效果,劑量率效果可以用生物體防禦能力加以說明(圖 11)。

也就是一下子接受高劑量時會帶來超越防禦能力的損傷,因此真正的傷害會很大 (圖 11 上 段)。 如果以低劑量率細水長流的給予,因為在每一時刻都會有生物體 防禦能力加以因應,因此實際產生的傷害會很小(圖下半部),如果劑量率極小,傷 害根本不會發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4

圖十、生物體防護機能與劑量率效應

將此觀念應用在本研究,生物體防護能力對於傷害的閾值可以視為每個人對 於風險忍受度的最高值;當超出閾值時,疾病的發生率就與劑量率呈正比。

本研究將那麼假設風險感知和風險忍受度分別有閾值。除非風險忍受度(或風 險覺察)超出閾值,否則使用者的行為受到風險覺察(或風險忍受度)將受到限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五節、控制變數

Brown & Groeger (1988) 的駕駛研究顯示,新手司機因為經驗不足,無法充分 評估風險,且無法準確評估自己能力。研究也指出駕駛的經驗建構了其車輛和環 境交通的時空整體狀況,駕駛自己對於整體狀況的時空特性相當重要,因為這就 代表一部分的感知風險和風險行為接受程度。(第 593 頁)Jonah (1986) 指出冒險 的行為並不一定出自於駕駛本身的意志。駕駛可能是在沒有察覺風險的狀況下做 出風險行為的(第 258 頁)

Burcu, Hasan, and Izak(2010)資訊安全研究指出員工對於個人訊息的安全意識 是訊息安全管理計劃中很重要的部分(Cavusoglu et al. 2009)。在目前研究中,訊 息安全意識(information security awareness, ISA)被定義為員工對於訊息安全和其 本身對於訊息安全意識的認知。ISA 可被視為了解關於訊息安全的一部分。個人對 於訊息安全的意識可以建構於生活經驗,例如曾經受到病毒攻擊、曾經因為未遵 守安全規章制度而受罰,或者也可以從外部來源,例如報紙、專業刊物、組織政 策文件,或組織研討會獲得相關訊息。研究也指出,個人之間的差異,例如,人 口變項、性格、經驗和知識等背景因素也會影響其行為、規範和風險相關信念(Ajzen and Albarracin 2007),因而間接影響他們的行為。研究中的結論表示,員工的 ISA 被當作個人背景因素的概念,因而導致了風險行為的結果。因此,本研究將風險 意識(Risk Awareness)列為控制變數之一。

人口統計變數是指研究對象的個人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程度、

職 業、所得等因素,但是目前針對線上購物人口統計變項與知覺風險相關研究如 鳳毛鱗爪。從網路購物的研究顯現,人口統計變項與「知覺風險」有顯著的關係

(Spence,Engel&Blackwell,1970;賴志榮,1987;宋向楊,1955;李雙華,1988;

陳廣山,2000)。有關於消費者特性與其偏好的降低風險策略之關係,李雙華(1998)

的研究指出人 口統計變數不同之消費者,其所偏好和重視的降低風險的策略亦不 同。

以下為本研究人口統計變相與風險感知、風險忍受度相關文獻:

在性別方面,許多研究指出,男性、女性對訊息的處理有所差異,女性較會

詳細處理 資訊內容,男性則偏向主題概要的瞭解(Krugman, 1966;Meyers-levy &

Maheswaran, 1991)。有關於線上拍賣之知覺風險與降低風險策略研究中,陳廣山

(2000)的研究發現,女性較男性重視保證、退錢、政府檢驗、免費 樣品、選購 習慣(Childers,1986)。Gillett (1976) 的研究指出,影響在家購物者(In-Home Shoppers) 的人口統 計變數和非在家購物者的人口統計變數並不相同,本研究的風險趨避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上網的時間與擁有智慧型手機的時間與風險感知相關,進而影響風險意圖,故將 這兩項變數列為控制變數。

在購物經驗方面,「經驗」是影響行為之重要因素,Bettman & Sujan(1986)

的研究發現,經驗不同的消費者,在對產品的態度、評估的準則、購買意向、購 買行為上的表現並不相同。Mervis & Rosh(1981)亦曾指出,沒有經驗者在進行 判斷時,依據的多是一些抽象的標準,而有經驗者則會依據一些較具體的標準來 判斷,兩者在行為結果上具有相當程度的差異。黃繼震(2001)曾探討利用網路購書 之消費者跟不是藉由網路購書之消費者的行為,以使用網路購書的消費者與非使 用網路購書的消費者做比較,研究結果發現潛在網路購書者,即使用網路時間較 長者,對網路書店有相當正面的態度,並認為利用網路的管道購書的消費者,使 用網路的時間比較長。在李彥弘(2002)對上海和台北的學生作的網路使用率、

網路使用經驗等,影響網路消費者特性的研究中就發現:當消費者在網路上使用 的頻率越高時,其從事網路購物的頻率也相對的越高。於是也建議網路創業者對 於這一群網路使用率高的消費者,設定為 其目標客戶。在產品使用經驗方面,

Childers(1986)認為消費者如果對某一類產品有較多的相關知識,則在評估類似 產品時會比較容易,不需花費大量的心力搜尋知識。Beatty & Smith(1987) 則指 出,產品知識較低的消費者會比較依賴人際間之資訊來源,且會訪問更多的零售 商並參考較多的廣告媒體以降低不確定感。由以上文獻可以推論,網路購物經驗 以及產品使用經驗的不同,可能會影響消費者搜尋與處理資訊的行為,也進而影 響到其所偏好用以降低風險的策略。故推論消費者特性不同時,消費者對降低網 路購物風險之策略偏好程度會有所差異。

關於使用網路時間、使用手機上網時間而言,可以產品涉入的理論來解釋。

產品涉入是影響個人涉入的因素之一,Dowling & Staelin(1994), Chaudhuri(2000)

等學者皆認為個人涉入程度影響知覺風險,故產品涉入和知覺風險間有所關聯。

當消費者在評估產品屬性時,即對產品有了涉入性,進而會對產品可能產生的不 確定後果感到不安,亦即產生了知覺上的風險。當產品涉入程度越高,往往該產 品對消費者越重要,因此消費者越會擔心該產品可能造成的不良後果,即感受到 越高的知覺風險(陳正男, 林素吟, 丁學勤, 詹琇蓉, 200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Na tiona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