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服務品質

表 2-1 旅遊與地方資訊類之行動應用程式內容項目

項目 服務內容

基本資訊

飲食 商家聯絡資訊、菜單及商家營業資訊等。

交通 導航及大眾運輸相關資訊等。

天氣 天氣相關資訊。

住宿 旅館之訂房相關資訊及旅館相關介紹資訊。

即時性資訊 大眾運輸動態資訊、交通路況資訊及最新活動資訊

等。

娛樂性資訊

活動 活動相關資訊。

購物 商家聯絡方式及購物資訊等。

景點 旅遊景點其相關資訊。

強化性資訊 附加加值功能,包含優惠券、語言翻譯服務及匯率

換算功能等服務資訊。

資料來源: Tan, Goh, Theng & Foo(2007)、Christoph, Liker & White(2008)

第二節 服務品質

服務不同於產品是有形性的,顧客不易具體的評估服務品質,而使得服務 品質不易衡量。美國學者 Juran(1986)認為服務係以為他人而完成工作的,是 以滿足顧客需求為前提,且服務活動不同於一般的經濟活動。因此,企業或組 織使顧客感受到良好的服務品質,顧客便會持續使用,進而產生良好的口碑行 銷。

一、傳統的服務品質

(一)傳統的服務品質之定義

由於服務具有無形性、易逝性及不可分割等特性,所以顧客較難具體描述 服務品質,僅能藉由一些形容詞來加以描述(Crosby, 1979; 葉書芳,2002)。服 務品質也因為服務的這些特性,而增加了其定義及衡量上的困難。本研究將以 往學者論述之服務品質之定義文獻整理如表 2-2 所示:

8

表 2-2 傳統的服務品質定義相關文獻整理

學者 定義

Grönroos(1982) 消費者所認知的服務品質係源自於消費者對服務品 質的期望和接受服務後的知覺兩者之間的比較。

Lewis & Boom(1983) 以企業或組織傳遞的服務能符合顧客期望的程度來 評定的。

Parasuraman, Zetithaml

& Berry(1985)

係以顧客期望及顧客知覺之間的差距來定義認知的 服務品質。

Shetty & Ross(1985) 是提供有效率的、親切的、有幫助的及持續的服務給 顧客。

Bateson(2002) 顧客對於服務提供者的表現,做長期性、整體性的評 估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傳統的服務品質之觀念模式-PZB 服務品質

PZB 服務品質之觀念模式是由 Parasuraman, Zeithaml & Berry(1985)所提 出,他們對銀行業、證券經濟業、信用卡服務業及產品維修業四種服務業的高 階主管及顧客進行訪談,其結果發現服務品質於管理者的認知及服務傳遞至顧 客的過程中,存在著缺口,而導致無法滿足顧客的需求,並產生阻礙,因此,而 提出包含五個缺口之「服務品質觀念模式(PZB Model)」,如圖 2-1 所示,其缺 口及差異來源介紹如表 2-3 整理所示。PZB 服務品質模型的五道缺口係影響服 務品質之關鍵,對於企業而言,若能對缺口進行改善,強化正面缺口,其能滿足 消費者需求,並可提高顧客滿意度(何忠穎,2014)。

9

圖 2-1 PZB 服務品質模式 資料來源:Parasuraman et al.(1985)

表 2-3 服務品質之五大缺口

缺口 差異來源

缺口一 定位缺口

顧客需求與管理者認知管理之間之差距

由於管理者並未真正瞭解顧客需求而產生,導致業者所提供 的服務無法滿足顧客,而影響顧客對服務品質的知覺。

缺口二 規格缺口

管理者認知管理與服務品質規格之間之差距

由於資源限制,使得管理者無法把認知的顧客需求完全轉換 成品質規格。

缺口三 傳遞缺口

服務品質規格與服務傳遞間之差距

由於服務企業員工之績效無法標準化,而影響了顧客對服務 品質水準的認知。

缺口四 溝通缺口

服務傳遞與外部溝通間之差距

由於企業媒體廣告或對外溝通的不實,造成顧客過高的期望。

當實際服務不如預期,顧客對企業服務品質的認知大為降低。

缺口五 認知缺口

認知服務與需求服務之間的差距

由於顧客對服務的需求與實際接受服務後的認知差距。

資料來源:Parasuraman et al.(1985)

10

(三)傳統的服務品質之衡量量表-SERVQUAL

服務品質是由顧客來衡量的,而他們所衡量的不僅僅是服務本身,也包含 提 供 服 務 的 過 程 ( Lehtinen & Lethtinen, 1982; Parasuraman et al, 1985 )。

Parasuraman et al. (1985) 提出建構服務品質觀念性模式,並以焦點訪談法發展 出服務品質的十大因素構面。1988 年,Parasuraman, Zeithaml & Berry 將先前的 PZB 模式及十大因素構面進行反覆調查分析,並以顧客的立場發展出一套具有 良好信、效度與低重疊度的因素結構,可以有效衡量服務品質水準的消費者知 覺知服務品質量表(SERVQUAL)。其量 表將原本的十大構面減少為五大構面 和 22 個問項,如表 2-4 所示。

表 2-4 SERVQUAL 各構面及定義

原始 PZB 因素 修正後 PZB 因素 定義

有形性 有形性 指實體的場所、設備及服務人員的外

觀。

可靠性 可靠性 可靠、準確的執行所承諾服務的能

力。

反應性 反應性 服務人員立即服務與幫助顧客的意

願。

勝任性、禮貌性、

信用性、安全性 保證性 服務人員具有專業的知識與禮貌,能

讓顧客信任、安心。

接近性、溝通性、

瞭解/熟知顧客 關懷性 能針對顧客提供客製化的服務與個

別關懷。

資料來源:Parasuraman et al.(1988)

二、網站服務品質

(一)網站服務品質之定義

以往的研究中,SERVQUAL 量表主要應用於傳統的服務業,且必須依據不 同產業的特性對各種因素加以調整。另外,SERVQUAL 量表並不適用於網路平 台,因為傳統的服務品質較著重於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服務(Meuter, Ostrom,

11

Roundtree & Binter, 2000),而網路平台是人與網站的互動,因此後續多位學者 致力於研究網站服務品質。Zeithaml, Parasuraman & Malhotra(2000)指出網站 服務品質是促進網站的效率,並同時促進購物、產品或服務傳遞的程度。從定 義中可以發現服務範圍是廣泛的,且網站服務必須包含使用前(銷售前)及使 用後(銷售後)的服務(林宜慧,2013)。

(二)網站服務品質之觀念模式

Zeithaml, Parasuraman & Malhotra(2002)延伸 Parasuraman et al. (1985)的 PZB 服務品質概念,並以 SERVQUAL 量表為基礎,且根據網路上的虛擬商店 對服務品質重新定義成為 ZPM 網站服務品質概念模式,如圖 2-2。Zeithaml et al.

認為 ZPM 網站服務品質概念模式也存在著四道缺口,其簡述如表 2-5 所示:

圖 2-2 網站服務品質之概念模式 資料來源:Zeithaml et al.(2002)

12

表 2-5 網站服務品質之四個缺口

缺口 差異來源

缺口一 資訊缺口

顧客對網站的需求與管理者認知管理之間的差距

由於管理者並未真正瞭解顧客需求所造成,導致業者提供的 服務無法滿足顧客,進而影響顧客對網站服務品質的知覺。

缺口二 設計缺口

管理者認知管理與網站的設計與操作之間的差距

網站的設計與操作應以顧客的需求為主,但是,即便管理者 全盤瞭解顧客真正的需求,也未必能完全反映在網站的設計 與操作上。

缺口三 溝通缺口

網站設計及操作與網站行銷之間的差距

行銷人員對於網站的特性、能力及限制缺乏充分的瞭解。

缺口四 履行缺口

顧客對網站的需求與顧客對網站的經驗之間的差距

(1)無法正確地反映網站的設計及功能,誇大其行銷的承 諾。

(2)由於網站的設計及操作無法符合顧客需求,而使顧客產 生挫折感。

資料來源:Zeithaml et al.(2002)

(三)網站服務品質之衡量量表

現今在學術界中,探討網站服務品質之衡量量表可分為兩大類,其一為針 對資訊系統所設計之量表,主要衡量網站設計與執行效能,另一種為電子商務 類型之網站,主要評估使用者在交易過程中服務品質的知覺感受。本研究整理 研究網站服務品質相關之文獻並說明如下。

1. Web-Based Service Quality

Li, Tan & Xie(2002)認為網站所提供的資訊是要能符合使用者要求,並盡 所可能協助使用者解決問題,以滿足其相關需求,才能有效保持網站服務品質。

此外,Li et al.進一步指出原先 PZB 服務品質指標應隨著產業的不同而進行修改,

因此便以網站為基礎,並依據研究產業的特性加以修正,而發展衡量網站品質 架構「Web-Based Service Quality」,其衡量構面與定義如表 2-6 所示。

13

表 2-6 Web-Based Service Quality 之構面與定義

構面 定義

回應性

(Responsiveness)

從問題發生到最後解決問題的速度,且內容即時及 正確。

專業性(Competence) 有能力執行可靠與正確的服務,並提供有效的資訊。

資訊品質(Quality of Information)

網站資訊的正確性與即時性,且滿足顧客需求。

關懷性(Empathy) 網站能預想使用者所需,且提供服務以來滿足其相 關需求。

網站協助(Web Assistance)

藉由 FAQ(常見問題)與網站資源協助使用者解決 問題。

客服中心系統(Call-Back Systems)

藉由線上互動系統以有效解決使用者的問題。

資料來源:Li et al.(2002)

2. WEBQUALTM

Lociacono, Watson & Goodhue(2002)認為在當時的時空背景裡,尚未設計 出一種主要針對在預測網站再利用行為的前提下,得知使用者對於網站品質的 認知,因此 Lociacono et al.以科技接受模式及慎思行為理論為基礎,以及加入其 他類別,例如:娛樂性等方向,並針對網站設計者及使用者兩個不同樣本群進 行訪談,而發展出"WEBQUALTM"之量表(吳蔚震,2006),其量表之構面與 定義如表 2-7。

表 2-7 WEBQUALTM之構面與定義

構面 定義

資訊適合度(Information Fit-to-Task) 包含資訊品質及功能適合度 適切的溝通(Tailored Communication) 可透過多元管道與企業聯絡

信任(Trust) 安全的網路連線及保護使用者資料

隱私

回應時間(Response Time) 下載網頁的時間

易知性(Ease of Understanding) 使用者對於網站所展示的內容易於 瞭解

直覺操作(Intuitiveness Operation) 使用者容易學習及網站使用的能力

14

表 2-7 WEBQUALTM 之構面與定義 (續)

構面 定義

視覺吸引力(Visual Appeal) 網站的美觀

創新性(Innovativeness) 網站的創新性與獨特性

情感吸引力(Emotional Appeal) 網站對使用者情感與涉入程度的影 響

一致的形象(Consistent Image) 網站所表現出的形象與企業形象一 致

線上完成度(On-Line Completeness) 交易可以透過網路完成

線上完成度(On-Line Completeness) 交易可以透過網路完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