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 文獻探討

第三節 KANO 二維品質模式

最早的二元品質概念是源自美國心理學家赫茲伯格(Frederick Herzberg)

(1959)所提出的激勵-保健理論(Motivator-Hygiene Theory),或稱為工作態 度的二因子理論(Two–Factor Theory of Job Attitudes)。原先主要應用於員工激 勵方面,其原理為將工作的滿意度分成兩種因素,一種為激勵因素(Motivators), 這其中包含:成就感、認同感、責任、升遷、工作本身的挑戰等項目,若當這些 因素充足時,會使員工感到滿足,相反的,當缺乏這些因素時,並不會使員工產 生不滿足,而是會感到無法滿足。另一種為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其中 包括:工作環境、薪資、工作地位、工作保障、人際關係等項目,若這些因素充 足時,並不會導致員工滿足,相反的,若缺乏這些因素,會使員工感到不滿足。

之後於 1973 年,日本石川馨教授提出了「前項產品特性與後項產品特性理 論」,「前項產品特性」定義為具積極性、挑戰性,或戰略意味之品特性,而「後 項產品特性」定義為防禦性、消極性,或是具有缺陷之產品特性。

日本品管大師狩野紀昭及高橋文夫等學者(1979)依據赫茲伯格的二因子 理論導入品質的相關領域,進一步類推並定名為「品質的 M-H 性」。而狩野紀 昭針對石川馨教授的「前項產品特性與後項產品特性理論」(1973)提出不同的 看法,認為「後項產品特性」予人感覺是降低產品不良及索賠活動之印象,另 外,狩野紀昭認為「品質的 M-H 性」對於一般人較難以親近,所以重新賦予魅 力品質(Attractive Quality)、必需品質(Must-Be Quality)的名稱(謝清佑,2013)。 最終,狩野紀昭等學者於 1984 年提出「二維品質模式」(KANO Model)及相關 的實證研究。

19

一、KANO 二維品質模式之五大要素

傳統的消費者行為是一維模式,當產品或服務的品質要素充足時,消費者 會感到滿意,反之,若缺乏,會導致消費者感到不滿意。然而,狩野紀昭等學者 (1984)認為,現今的消費者行為模式不像以往為一維模式,而是進入二維的模式。

KANO 二維品質模式如圖 2-3,其中橫座標為品質要素的具備程度,越往右邊則 具備度越高,而往左邊代表品質要素具備成度欠缺。縱軸座標為顧客的滿意度,

越往上軸表示滿意,越往下軸為不滿意。利用橫軸及縱軸的相對關係,可以將 品質要素分成五大類,詳述如下:

圖 2-3 KANO 二維品質模型 資料來源:狩野紀昭 (1984)

(一)魅力品質要素(Attractive Quality Element)

若該產品或服務具備此要素時,消費者會感到滿意,但當缺乏此要素時,消 費者並不會感到不滿意。例如:當在餐廳用完餐後,店家贈送禮品,會使顧客感 到驚喜。相反的,如果店家未贈送禮品,並不會導致顧客產生不滿意 (Tony G, 2007) 。

20

(二)一元品質要素(One-Dimension Quality Element)

該產品或服務具備此要素時,消費者會感到滿意,但當缺乏此要素時,消費 者會感到不滿意。例如:當消費者買新車時,車子的耗油量就是屬於該品質。當 車子耗油量大,會導致消費者不滿意;若車子耗油量小,會使顧客感到滿意

(Matzler & Hinterhuber 1998)。

(三)必須品質要素(Must-Be Quality Element)

該產品或服務具備此要素時,消費者是為理所當然,但當缺乏此要素時,消 費者會感到不滿意。例如:書籍的印刷就是屬於該品質(Bi & Wang, 2013)。當 消費者發現書籍的印刷有瑕疵,會導致消費者不滿意;若書籍的印刷並無瑕疵 之情形,並不會導致消費者感到滿意,因為對於消費者而言,書籍的印刷並無 瑕疵之情形是理所當然的。

(四)無差異品質要素(Indifferent Quality Element)

該產品或服務不論是否具備此要素,並不會導致顧客滿意或不滿意。

(五)反向品質要素(Reverse Quality Element)

該產品或服務具備此要素時,消費者會感到不滿意,但當缺乏此要素時,消 費者會感到滿意。

綜合以上五種品質要素的介紹,其中「必須品質要素」是不可或缺的,否則 將會引起消費者的不滿。另外,「一元品質要素」應盡可能的具備,且避免缺乏。

「魅力品質要素」可做為競爭策略,以來增加銷售。至於「反向品質要素」是不 能具備的,若具備此因素,會造成消費者的不滿意,應要避免。由於「無差異品 質要素」不論是否具備,均不會帶來太大的影響,所以在降低成本的考量下,應

21

而 Matzler & Hinterhuber(1998)所提出的二維品質要素歸類,是利用「喜 歡」、「理所當然」、「毫無感覺」、「能忍受」、「不喜歡」,共五種等級來評估受測 者的期望,以作為二維品質要素分類之依據,如表 2-12 所示。

22

正 反

表 2-12 Matzler & Hinterhuber 之品質要素歸類表

喜歡 理所當然 毫無感覺 能忍受 不喜歡 資料來源:Matzler & Hinterhuber(1998)

三、顧客滿意係數(CSC)

另外,Berger, Blauth, Boger, Bolster, Burchill, DuMouchel & Walden(1993)

提出顧客滿意係數(Customer Satisfaction Coefficient, CSC)是用來分析當滿足 顧客某項屬性後是否可以提高其滿意度,或滿足此需求後可降低顧客的不滿。

因此,提供兩個顧客滿意係數,以計算影響民眾滿意和不滿意的平均結果,公 式計算如下:

(1)顧客滿意係數(Customer Satisfaction, CS)

CS = (A + O)

(A + O + M + I)

(2)顧客不滿意係數(Customer Dissatisfaction, CD)

CD = − (O+M)

2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