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未來研究建議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63-7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

根據上述的結論,本節就教學媒體相關的議題,提出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 研究變項方面

本研究的變項包含教師使用教學媒體的內在認知變項,及與使用意願的關係。在 後續的研究上,可以在內在認知變項下增加外部變數,例如「學校環境」因素、「教 師背景」因素等,同時探討研究對象的內在認知因素及外在因素,對使用意願的影響。

二、 研究樣本方面

教學媒體的使用在各教育階段有其重要性。本研究的樣本以台中市的國民小學教 師為研究對象,未來可望擴充研究對象。不再受限於國小教師,將對象擴及帅稚園、

國高中、甚至大專院校的教師,以比較不同教育階段的教師在使用教學媒體的內在認 知程度與使用意願是否有所差異。

三、 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將量化資料將以分析,以得到研究的結論。量化資料無 法了解受試者內心真正的感受,可以配合訪談、開放性問卷等以更完整的呈現受訪者 內心的想法。同時兼顧質性與量化的研究,會對受試者有全面性的了解,也可使研究 更完整。

參考文獻

王英洲(2002)。高雄縣國中教師教學媒體使用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王保進(1996)。統計套裝程式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市:松崗出版社。

田丰(2007)。多媒體教學的錯誤與改進。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6(5),7-9。

朱斌妤、黃仟文、翁少白(2008)。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即時交通資訊系統之使用意願。

Journal of e-Business,10(1),173-200。

李洪洋(2007)。多種教學媒體在教學上的應用研究。哈爾濱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89(1),60-61。

李宗薇(1992)。教學媒體與教育工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李宗薇(1998)。教學媒體在班級的應用。技術及職業教育。3(3),11-17。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圖書。

吳萬益(2000)。企業研究方法。台北:華泰文化事業。

周家慧、張善斌、范垂仁、顧為元(2004)。綜合所得稅網路結算申報系統的接受度研 究。電子商務研究,2(4),359-380。

林莉雯(2008)。台北縣三重市國民小學國語科教師教學媒體使用情形之調查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林麗娟(2007)。資訊融入-教與學之投入。教學科技與媒體,79(3),17-29。

金慴(2009)。教學媒體的綜合應用研究。現代教育科學,2(3),94-96。

邱昭菁(2007)。花蓮縣帅稚園教師使用教學媒體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 蓮教育大學帅兒教育研究所,花蓮市。

胡凱傑、鐘文鑑、丘至文(2010)。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光纖寬頻網路使用者行為意向 之影響因素。行銷評論,7(2),161-186。

徐惠玲(2010)。高中及高職英語教師使用教學媒體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高雄市。

陳淑英(1992)。教學媒體的分類。視聽教育雙月刊,34(2),37。

陳秀蘭(2006)。宜蘭縣國民小學教師使用教學媒體態度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社會科教學研究所,花蓮市。

陳孟功(2003)。校園無線區域網路(WLAN)-科技接受模式(TAM)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陳怡靜、林家柔(2009)。以結構方程模式探究使用者對ERP系統之態度。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SREL,2(2),22-37。

陳玉婷、蔡立元(2009)。從科技接受模式觀點探討資訊科技融入學習。台南科大學報,

28(10),217-236。

陳禹辰、尚榮安、何照義、謝素娟(2008)。公用服務事業員工的e 化科技接受意圖:

以TAM 與TTF 探討。Journal of e-Business,10(1),305-328。

陳怡真(2009)。科技接受模型應用於再購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 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新竹市。

陳秀蘭(2007)。宜蘭縣國小教師使用教學媒體態度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市。

張玉燕(1994)。教學媒體。台北市:五南圖書。

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紹勳(2008)。研究方法理論與統計。台中市:滄海書局。

張霄亭(1988)。視聽教育與教學媒體。台北市:五南圖書。

張霄亭、朱則剛(1998)。教學媒體。台北市:五南圖書。

郭生玉(1987)。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市:精華書局。

郭鑑德(2004)。科技接受模式在行動上網市場之實證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理碩士學程在職專班,台北市。

教育部(2006)。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

教 育 部 (2008) 。 教 育 部 中 小 學 資 訊 教 育 白 皮 書 2008-2011 。 取 自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0,檢索日期2011年3月10日。

教育部(2010)。建置中小學優質化均等數位教育環境計劃。取自http://site.mlc.edu.tw,

檢索日期2011年3月30日。

國立編譯館(1981)。視聽教育。台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黃淑萍(2006)。高雄市國小教師教學媒體使用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曾瑞譙(2009)。電腦輔助教學軟體使用後之效益分析─科技接受模式的觀點與應用。

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6(2),127-163。

楊立萍、馬曉萍(2009)。現代教學媒體在高校教學中選擇與應用研究。甘肅聯合大學 學報,23(2),76-79。

蔡孟玲(2007)。電腦輔助教學媒體運用於筆順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私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台中縣。

蔡振昆(2001)。傳統教學與網路教學之比較研究—從教學媒體、班級經營及教學評量 來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劉世清(2005)。論現代教學媒體的本質、發展規律與應用規律。電化教育研究,(8)。

簡淑菁(2009)。教師錄影教學媒體知能需求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 中教育大學美術研究所,台中市。

盧俊龍(2010)。應用科技接受模式探討社交性書籤網站使用者接受度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長庚大學工商管理學系研究所,台北市。

Alireza, A., Yap, V. C., &Saravanan, M.(2010). Preparation of measurement tools of the effective factors for the acceptance of online stock trading. European Journal of Economics, Finance and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19, 34-51.

Andrew, B. J., & Geoffrey, S. H. (2005).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usage behavior:

Revisiting a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ssumption.The DATA BASE for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36(2), 58-77.

Chau, P. Y. K. (1996).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a modifi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13(2), 185-204.

Dong, H. S. (2009). Understanding user acceptance of DMB in South Korea using the modifi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5(3),173-198.

Davis, F. D. (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13(3), 319-340.

Davis, F. D., Bagozzi, R. P., & Warshaw, P. R.(1989).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35(8), 982-1003.

Fishbein, M., & Azj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Holloway, R. E. (1977). Perceptions of an innovation: Syracuse University project advanc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yracuse University,US.

Triandis, H. C. (1971). Attitude and Attitude Change. New York: John Wiley.

Igbaria, M., Parasuraman, S., & Baroudi, J. J. (1996). A motivational model of microcomputer us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13(1), 127-143.

Jiayin, Q., Ling, L., Yuanquan, L., & Huaying, S. (2009). An Extension of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alysis of the Adoption of Mobile Data Services in China.

Systems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 26 ,391-407.

Scott, J. E. (2008). Technology acceptance and ERP documentation usability.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51(11), 121-124.

Kabli, T H. (1989). Selected factors infulencing the use of instructional media by elementary school male teachers in Al-Medina district in Saudi Arabia. Unpublished doctor dissertation,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MI.

Lynette, D. L. (2010).Acceptance of a supply chain order promising technology. Journal of Academy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10(1), 100-112.

McClure, C. R. (1994). Network literacy: A role for libra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13(2), 115-125.

Moshaikeh, S. H. (1982). Patterns of instructional media utilization in prepar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Saudi Arabian junior colleges. Unpublished doctor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OR.

Mohammad, Y., & Roya, S. (2010). The role of e-readiness assessment criteria in accepting e-commerce for small and medium size enterprises—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9(2), 21-26.

Chau, P. Y. K. (1996).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a Modifi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13(2), 185-204.

Rogers, E. M. (1983).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Schar, S. H., & Krueger, H. (2000). Using new learning technologies with multimedia.

IEEE MultiMedia, 7(3), 40-51.

Teo, T., Lee ,C. B. & Chai, C. S. (2007). Understanding pre-service teachers’ computer attitudes: applying and extend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8,128-143.

Thompson, R., Higgins, C., & Howell, J. (1991).Personal computing: toward a conceptual model of utilization. MIS Quarterly, 15(1), 125-143.

Venkatesh, V., & Davis, F. D. (2000). 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ur Longitudinal Field Studies. Management Science, 2(1), 186-204.

Vroom, V.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Wiley.

Lee, Y., Kozar, K. A., & Larsen, K. R. T. (2003).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Communica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12(50), 752-780.

-附錄 A 正式問卷

「國小教師對於教學媒體使用意願之研究」調查問卷

敬愛的老師 您好!

感謝您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中,撥空填寫本問卷。本研究正在進行台中市國 民小學教師使用教學媒體的使用意願的研究,非常需要借重 您提供的寶貴意見 與經驗。本研究的所有資料僅提供學術研究之用,敬請放心填答。您的協助,

將有助於本研究的完成,在此謹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

敬祝 教安

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研究所 指導教授:田效文博士 研究生:徐惠菁敬上

【問卷說明】:本問卷所指的教學媒體包含:

投影媒體:包括透明片、透明片投影機、實物投影機。

錄音媒體:包括 CD 片、錄音機。

錄影媒體:包括 DVD、VCD、錄放影機。

電腦媒體:包括電腦主機、電腦周邊設備、電腦軟體教材。

【填答說明】:請依個人實際或認知程度圈選(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

普通, 4:同意,5:非常同意)

短期認知有用性

A1-使用教學媒體,將更完整、生動的傳達教學內容。

A2-使用教學媒體,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注力。

A3-使用教學媒體,將與學生互動更良好。

A4-使用教學媒體,將提高教學成效。

A5-使用教學媒體,可以使學生更有系統的學習知識。

長期認知有用性

非 常 不 同 意

非 常 同 意 普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同 意 不

同 意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63-7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