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未來研究方向

5.3   未來研究方向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5

5.3   未來研究方向

對於本研究所使用的三項指標,若只使用三項指標中的一項,在區別文本的效 果上並不顯著,基於此,本研究綜合單詞指標、雙詞指標、三詞指標三者所得到區 別文本的效果確實要比單看任一項指標還要顯著。

針對本研究的未來研究以下列舉兩種可以改進及延伸的方向:

1.   漢語詞性的選擇:

本研究指標的設計為基於詞彙共現的基本概念加上漢語詞性而來,除了本 研究所使用的詞性之外漢語中尚有許多詞性可納入實驗中進行比較,完成 更全面的分析。

2.  實驗設計:

基於詞彙共現的基本概念,本研究單純以詞彙與詞彙相鄰的組合進行統計 與比較,另外也可加入其他資訊工具先得到詞彙的相似度或是不同文本間 的相似詞後,再進行指標的分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6

REFERENCE

王惠 (2002),基於組合特徵的漢語名詞詞義消歧,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7(2), 77-88.

王汎森 (2014),數位人文學之可能性及限制—一個歷史學者的觀察,載於項潔(主 編),數位人文研究與技藝。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白明弘、吳鑑城、簡盈妮、黃淑齡、林慶隆 (2016),基於詞語分佈均勻度的核心 詞彙選擇,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21(2), 1-18.

李櫻 (2000),漢語研究中的語用面向,漢學研究,18,323-356。

杜協昌 (2012),利用文本採礦探討《紅樓夢》的後四十回作者爭議,第四屆數位 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

135-162

林元輝 (2009),《二二八事件臺灣本地新聞史料彙編》,二二八基金會。

邱偉雲 (2011),關鍵詞叢與文本意義挖掘的嚐試:以《清季外交史料》為例,載 於項潔(主編),數位人文在歷史學研究的應用(159-188),國立台灣大學 出版中心。

洪惟仁 (2000),古漢語格變化與人稱代詞的演變,第十八屆聲韻學學術研討會論 文,台北,輔仁大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7

洪千惠 (2011),從語料庫統計的觀點分析美國之音新聞英文被動句中文譯文,編

譯論叢,4(2),25-53

張麗麗、陳克健、黃居仁 (2000),漢語動詞詞彙語意分析:表達模式與研究方 法,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 5(1), 1-18.

陳力綺 (2007),中文政治言談中的第一人稱代詞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 學碩士論文,新竹市。

項潔、陳麗華 (2014),數位人文-學科對話與融合的新領域,載於項潔(主編),

數位人文研究與技藝,10-23。

項潔、涂豐恩 (2011),導論—什麼是數位人文,載於項潔(主編),從保存到創 造:開啟數位人文研究,10-28。

鄭文惠 (2014),從人文到數位人文:知識微縮革命與人文研究範式的轉向,人文 與社會科學簡訊,15(4),169-175。

鄭盈盈 (2014),人稱代詞在政治語境中的應用-以俄漢人稱代詞“我”和“我們”為 例,人文資源研究學報,15,175-189。

鄭盈盈 (2014),俄語人稱代詞的人際意義(以雜誌廣告語篇為例),淡江外語論

叢,23,21-37。

謝佳玲 (2006),漢語情態詞的語意界定:語料庫為本的研究,中國語文研究,1,

45-6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8

羅盤針、鄭碩、江安淇、曾博揚 (2016),以語料庫分析取徑探究台灣新聞中的跨 性別:以聯合知識庫為例,數位典藏數位人文DADH 2016國際研討會論 文集,台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429-450。

Biber, D., Conrad, S., Reppen, R., Byrd, P., & Helt, M. (2002). Speaking and Writing in the University: A Multidimensional Comparison. TESOL Quarterly, 36(1), 9-48.

doi:10.2307/3588359  

Biber, D. (2006). Vocabulary use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extbooks,In D. Biber (Eds) University language: A corpus-based study of spoken and written registers.

(pp.33-36). Amsterdam:John Benjamins.

Baker, P. (2014) "Bad wigs and screaming mimis": Using corpus-Assisted techniques to carry out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trans people in the British press. In C. Hart and P. Cap (eds), Contemporary 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 London, Bloomsbury: 211-236

Christine, L. B. (2016).資料、檔案、中文佛典文獻學:談數位人文之挑戰,數位典 藏數位人文DADH 2016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 心,2。

Pressman, J., & Swanstrom, L. (2013) The Literary And/As the Digital Humanities, Digital Humanities Quarterly, 7(1).

Goffman, E. (1981). Footing. In E. Goffman (Eds.), Forms of Talk.(pp.124-159).

Philadephia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9

Marco, M. J. L. (1999). Procedural vocabulary: Lexical signaling of conceptual relations in discourse. Applied Linguistics, 20(1), (pp.1-21).

Liu, J., Lee, C., Ning, K. (2016). Evaluating Modal Use in News Corpus for

Constructing Rhetorical Context of Historical Event. In Digital Humanities 2016: Conference Abstracts. Jagiellonian University & Pedagogical University, Kraków, pp. 262-266.

Li, R. (2004). Modality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 Typological Perspective.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Antwerp.

Rettie, R. (2004). Using Goffman’s Frameworks to Explain Presence and Reality, PRESENCE 2004.

Greene, S. B., McKoon, G., & Ratcliff, R. (1992). Pronoun Resolution and Discourse Model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8(2), 266-283.

Kuo, C. (1999). The Use of Personal Pronouns: Role Relationships in Scientific Journal Articl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8(2),121–138.

Rubenstein, M. W. (2010). Like You Do a bilingual perspective on the indefinite second person(Senior Essay in Linguistics),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Yale College.

Kamio, A. (2001). English generic we, you, and they: an analysis in terms of territory of information. Journal of Pragmatics, 33(7), 1111-1124. doi:10.1016/s0378-2166(00)00052-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0

附錄

附錄 A :漢語平衡語料庫全文 v.s.平衡語料庫依「主題」分類的 文本

漢語平衡語

料庫全文 藝術 生活 文學 社會 科學 哲學 我(NH) 6166 1961 5383 15358 2482 1132 9357 我們(NH) 2480 2102 1814 3219 1761 2057 5277 你(NH) 2267 707 2119 4805 966 766 4336 你們(NH) 227 34 166 472 163 41 397

他(NH) 4830 3271 5391 8312 3236 1494 6335 她(NH) 2192 847 2355 5724 900 261 1912 他們(NH) 1361 1080 1125 1917 1260 668 1933 她們(NH) 146 48 132 229 135 21 235

附錄 1、人稱代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1

漢語平衡語

料庫全文 藝術 生活 文學 社會 科學 哲學 可(D) 1397 1677 1606 713 1351 2882 759 可以(D) 1556 1527 1550 1297 1362 2086 2164 必須(D) 539 536 381 260 704 646 762

要(D) 2398 1664 2417 2673 2117 1397 4198 能(D) 1804 1961 1646 1591 1759 1966 2349 能夠(D) 261 213 246 175 265 254 485

得(D) 221 166 236 280 224 141 193 須(D) 113 158 94 21 164 163 79 會(D) 2302 1547 2559 2129 1963 2584 3441 當(D) 26 20 19 27 25 26 49 該(D) 191 139 144 323 150 103 275 需(D) 99 127 106 17 123 208 41 應(D) 578 619 366 123 949 830 420 應當(D) 17 11 11 17 24 8 24 應該(D) 446 362 376 382 482 278 819

附錄 2、情態動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7

附錄 B:漢語平衡語料庫全文 v.s.自由中國雜誌

自由中國 雜誌

漢語平衡語 料庫全文 我(NH) 2860 6166 我們(NH) 4462 2480 你(NH) 687 2267 你們(NH) 147 227

他(NH) 3821 4830 她(NH) 454 2192 他們(NH) 2424 1361 她們(NH) 43 146

附錄 8、人稱代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8

自由中國雜誌 漢語平衡語 料庫全文 可(D) 1551 1397 可以(D) 1654 1556 必須(D) 806 539

要(D) 2232 2398 能(D) 1932 1804 能夠(D) 212 261

得(D) 388 221 須(D) 379 113 會(D) 856 2302

當(D) 93 26

該(D) 172 191

需(D) 54 99

應(D) 1052 578 應當(D) 102 17 應該(D) 523 446

附錄 9、情態動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4

附錄 C:自由中國雜誌 v.s.漢語平衡語料庫「一般雜誌」屬性之文 本

自由中國雜誌 平衡語料庫-一般雜誌 我(NH) 2860 5669 我們(NH) 4462 2114 你(NH) 687 1596 你們(NH) 147 97

他(NH) 3821 4276 她(NH) 454 2317 他們(NH) 2424 1289 她們(NH) 43 182

附錄 15、人稱代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5

自由中國雜 誌

平衡語料庫-一般雜誌 可(D) 1551 1597 可以(D) 1654 1626 必須(D) 806 581

要(D) 2232 2347 能(D) 1932 1957 能夠(D) 212 218

得(D) 388 236 須(D) 379 103 會(D) 856 2220 當(D) 93 28 該(D) 172 227 需(D) 54 99 應(D) 1052 474 應當(D) 102 16 應該(D) 523 390

附錄 16、情態動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1

附錄 D:台灣新生報 v.s.漢語平衡語料庫「報紙」屬性之文本

台灣新生報 平衡語料庫-報 紙 我(NH) 1900 3648 我們(NH) 2669 1373 你(NH) 107 952 你們(NH) 541 93

他(NH) 580 3835 她(NH) 31 1831 他們(NH) 974 1037

她們(NH) 9 117

附錄 22、人稱代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2

台灣新生報 平衡語料庫-報紙 可(D) 1319 1525 可以(D) 635 1218 必須(D) 382 523

要(D) 1539 1798 能(D) 1249 1637 能夠(D) 40 216

得(D) 247 218 須(D) 541 116 會(D) 431 1991 當(D) 202 20 該(D) 305 157 需(D) 18 128 應(D) 1689 740 應當(D) 64 12 應該(D) 425 346

附錄 23、情態動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