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未來研究方向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4 未來研究方向

對於本研究後續研究方向建議如下:

1. 擴大研究對象及範圍

本研究範圍僅限於臺東縣政府之使用者對於 EMIC 災害應變服務平台使用滿 意度之研究,建議後續的研究者可以對全國各縣市及中央單位使用 EMIC 災 害應變服務平台做滿意度調查;此外 EMIC 災害應變服務平台亦有提供民眾 以行動裝置回報災情之介面,同時也可利用行動裝置了解各地方最新災害情 況,民眾的使用滿意度亦可作為研究的方向。而 EMIC 系統尚有其他平台,

如訊息服務平台、救災資源資料庫、指揮官資訊平台、NCDR 災害應變決策 輔助系統等,都是可以作為研究的對象,使研究可更加完整。

2. 對 EMIC 系統進行質性研究

除了對不同的使用者進行調查,亦可對於 EMIC 災害應變服務平台做質性研 究,針對各部會機關的官員以及專家學者進行深度訪談,探討 EMIC 在進行 了大量圖形化及情資整合等各方面升級強化後,是否已能滿足我國各層級災 害應變中心面對災害時之應變、物資調度、情資研判、指揮官決策的需求,

與實際執行災害應變之間存在多少落差,有哪些需求及條件是 EMIC 仍無法 滿足之部分,都是值得繼續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 中央氣象局 (2016)。颱風百問。上網日期:2016 年 10 月 10 日。 網址:

http://www.cwb.gov.tw。

2. 「防救災雲端計畫—災害防救業務雲端服務規劃軟硬體系統建置說明書」, 內政部消防署資訊室,2012。

3.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作業要點(含附件),民國104年7月8日行政院院臺忠第 1040138592號函修正,2015。

4. 尤万宜 (2014),以使用與滿足理論探討行動裝置使用者的持續使用動機與 黏著行為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臺東縣。

5. 吳明隆 (2000),SPSS 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6. 沈毓喬 (2012),災害管理資訊系統實作問題與對策之研究-以颱風災害為例 碩士論文,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研究所,桃園市。

7. 災害防救法,全國法規資料庫,更新日期:民國105年04月13日。

8. 防救災雲端計畫書,內政部消防署,2011

9. 防救災資訊系統計畫書,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2002。

10. 林偉傑 (2010),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電子白板於教學之使用意圖和使用成 效─ 以台東縣國小為例碩士論文,臺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臺東縣。

11. 姚乃嘉、許文科、朱峻平 (2011),提昇我國地方政府災害防救作業能力之探 析―以桃園縣與新竹縣為例,前瞻科技與管理特刊,53,47-58

12. 高曼婷 (2011),結合資訊系統成功模式與科技接受模式探討資訊系統使用行 為─ 以臺北益教網為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應用電子科技學系研究所,

台北市。

13. 張四明 (2010),防災應變體系中資訊網絡整合機制改善之研究,國家發展 委員會研究計畫,台北市。

14. 張四明、吳秀光、周韻采、王瑞夆、詹立煒、李天申、李政釗(2011),防災 應變體系中資訊網絡整合機制改善之研究,臺北市。

15. 張帆 (2015),應變管理資訊雲端系統整合決策支援之發展研究-以颱風災害 為例碩士論文,臺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土木與防災研究所,臺北市。

16. 黃芳明 (2004),結構方程模式理論與運用。台北:五南。

17. 溫松穆 (2013),防救災資訊系統使用者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屏東縣政府為例 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研究所,高雄市。

18. 劉牧隴 (2010),虛擬社群使用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臺東大學資訊管理 學系研究所,臺東縣。

19. 蔡玉娟與梁家銘 (2009),以資訊系統成功模式及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國小學 生健康資訊管理系統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自然科學與科技類,27,35-59。

20. 蘇豐裕、王嘉男與林谷鴻 (2008), Erp 系統使用者滿意度之研究-以 f 公 司爲例,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5(3),497-520。

英文文獻

1. Bailey, J. E. & Pearson, S. W. (1983). Development of a tool for measuring and analyzing computer user satisfaction, Management science, 29(5): 530-545.

2. Barclay, D., Higgins, C. A. and Thompson, R. L. (1995). The 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 approach to causal modeling: Personal computer adoption and use as an illustration. Technology studies, 2(2), 285-309.

3. Bhattacherjee, A. (2001).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Systems Continuance: An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 MIS Quarterly, 25(3), 351-370.

4. Chin, W. W. (1998). Issues and Opinion 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MIS Quarterly, 22(1), 7-16.

5. Cronbach, L. J. (1951). Coefficient alpha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ests, psychometrika, 16, 297-334.

6. Davis, F. D. (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319-340.

7. DeLone, W. H. & McLean, E. R. (1992).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The quest for the depend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3(1), 60-95.

8. DeLone, W. H. & McLean, E. R. (2002).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revisited, In Sprague, R. H. Jr. (Ed.), Proceedings of the Thirty-fif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 (CD-ROM), 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 Los Alamitos, CA.

9. Delone, W. H. & McLean, E. R. (2003). The DeLone and McLean mode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A ten-year update.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19(4), 9-30.

10. Delone, W. H. & Mclean, E. R. (2004). Measuring e-commerce success:

Applying the DeLone & McLean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9(1), 31-47.

11. Fishbein, M. & Ajzen, I. (1977).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12. Fornell, C., and Larcker, D. F.,(1981). 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erv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8, 39-50.

13. Hamilton, S., & Chervany, N. (1981). Evaluating information system effectiveness-Part I: Comparing evaluation approaches, MIS Quarterly, 5(3),

55-69.

14. Myers, B. L., Kappelman, L. A., & Prybutok, V. R. (1997). A comprehensive model for assessing the quality and productivity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function: toward a theory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assess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Journal, 6-25.

15. Nunnally, J. 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2nd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16. O’Reilly, C. (1982). Variations in decision makers' use of information sources:

The impact of quality and accessibility of inform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5(4), 756-771.

17. Pitt, L. F., Watson, R. T., & Kavan, C. B. (1995). Service quality: a measur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effectiveness, MIS quarterly, 19(2), 173-187.

18. Rai, A., Lang, S.S., & Welker, R. B. (2002). Assessing the validity of IS success models: An empirical test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13(1), 50-69.

19. Seddon P. B.(1997). A Respecif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DeLone and McLean Model of IS Success,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8(3), 240-253.

20. Spreng, R. A., MacKenzie, S. B., & Olshavsky, R. W. (1996). A Reexamination of the Determinants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60(3), 15-32.

21. Srinivasan, A. (1985). Alternative Measures of System Effectiveness:

Associations and Implications, MIS Quarterly, 9(3), 243-253.

22. Venkatesh, V., and Davis, F. D. (2000). 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ur longitudinal field studies, Management science, 46(20), 186-204.

附錄一 本研究問卷

填答說明

本問卷共有兩部分,計 40 題,包括個人基本資料以及「系統品質」、「資訊品 質」、「服務品質」、「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使用者滿意度」、

「工作績效」等七個部分,請勾選每個題目中最適當的○。

(一)第一部分 個人基本資料

1. 年齡:○25 歲以下、○26-30 歲、○31-35 歲、○36-40 歲、○41 歲以 上

2. 性別:○男、○女

3. 學歷:○高中、○專科、○大學、○研究所以上

4. 年資:○5 年以下、○6-10 年、○11-15 年、○16-20 年、○21 年以上 5. 職稱:○雇員、臨時人員;○辦事員、里幹事、隊員;○科(課)員;

○科(課)長以上、○其他

6. 應變中心層級:○縣災害應變中心、○鄉(鎮、市)災害應變中心 7. EMIC 自上線測試至正式上路約兩年,請問您接觸 EMIC 約多久時間:

○未滿 2 個月、○2 個月以上未滿 4 個月、○4 個月以上未滿 6 個月、

○6 個月以上未滿 1 年、○1 年以上 8. 請問您從事災防相關業務約多久時間:

○未滿 3 個月、○3 個月以上未滿半年、○半年以上未滿 1 年、○1 年 以上未滿 2 年、○2 年以上

敬愛的先進您好:

這是一份學術研究問卷,目的係了解您於災害應變中心開設時,使用「EMIC 防救災應變服務平台」滿意度之研究,請依實際情形填答,所有資料僅供學術 分析使用,不做其他用途,懇請您撥冗填寫。

衷心感謝您的協助及參與,敬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國立臺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指導教授:王文清 博士 研究生:李厚潤

(二)第二部分 問項題目

18 我對系統的各項功能是清楚了解的 認知有用性

19 使用系統能幫助我確實達成災害應變工作的目的 20 我覺得使用系統能讓災害應變工作做得更好 21 我覺得系統的資料及報表訊息對災害應變是有用的 22 我覺得系統對災害應變是有用的

使用者滿意度

23 我對 EMIC 所提供的功能感到滿意 24 我對 EMIC 所提供的資訊內容感到滿意 25 我覺得 EMIC 的功能符合我工作的需求 26 操作 EMIC 時我感到滿意

27 整體而言,我對使用 EMIC 感到滿意 工作績效

28 我覺得使用 EMIC 可以減少工作流程時間 29 我覺得使用 EMIC 可以減少工作完成時間

30 我覺得 EMIC 所提供的資訊符合災害應變工作需要 31 我覺得 EMIC 所提供的資訊可以讓我減少錯誤發生 32 我覺得 EMIC 所提供的資訊可以幫助我完成災害應變工作

問卷到此結束,請檢視是否有遺漏的題目,再次感謝您的協助!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