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

5.4 未來研究

東西方美學觀原本就有認知上的差異,正因如此造成多元文化在各領域的間發展,在形 式上有極大的差別,本研究未來將持續探討東方美學的元素來研究 CAD/CAM 在自由形 體上的應用,而我也堅信從自身文化底蘊萃取其精神意涵,相信在建築歷史的發展,必 能開創有別於西方美學價值的建築。

文獻回顧

Beesley, P., Cheng. N.Y.-W. and Williamson, R.S. (eds.), 2004.

FABRICATION: EXAMINING THE DIGITAL PRACTICE OF ARCHITECTURE, Cambridge.

Carter J. 1973, Computers and the Architect. Series of four articles. Architects’ Journal.

E.H. Gombrich, 1956. Art and Illusion, Phaidon Press Ltd, London,

pp298-303.

E.H. Gombrich, 1956. Art and Illusion, Phaidon Press Ltd, London,

p370.

E. Husserl, 1970. The Crisis of European Sciences and Transcendental Phenomenology, trans. David Carr,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Evanston,pp103-4.

Hans-Georg Gadamer, Truth and Method, trans. J. Weinsheimer and D.

Marshall, The Crossroad Publishing Company, New York 1989,pp 245-7.

Immanuel Kant, 1982.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concise text, trans.

Wolfgang Schwarz, Scientia Verlag Aalen, Darmstadt.

Immanuel Kant, 1952. The Critique of Judgement, trans. J. C.

Meredith, The Clarendon Press, Oxford,pp166-76.

Immanuel Kant, 1952. The Critique of Judgement, trans. J. C.

Meredith, The Clarendon Press, Oxford,p181.

Hans-Georg Gadamer, 1989. Truth and Method, trans. J. Weinsheimer and D. Marshall, The Crossroad Publishing Company, New York,

pp 245-7.

Kolarevic, B. (2003). Digital Fabrication: From Digital to Material. In Connecting >>Crossroads of Digital Discourse, proceedings of the 2003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ication for Computer-Aided Design in Architecture,

Indianapolis,Indiana, 54-55.

Leach, N., Turnbull, D. and Williams, C. (eds). 2004. digital tectonics. Great Britain:Wiley-Academy.

Li, Z.- H. 1996. A progress of Aesthetics, Sanmin bookstore published, ISBN 957-14-2261-3, Taipei.

Li, Z.- H. 1996. Four phases of the Aesthetics., Sanmin bookstore published, ISBN 957-14-2492-7, Taipei.

Lee, Y.-Z. 2005.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Free Form Design and

Construction.Graduate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Hsinchu: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Lindsey, B. , 2001. Digital Gehry , Princeton, NJ: Princeton ArchitecturalPress.

Larry Sass, 2004. Rapid Prototyping Techniques for Building Program Study, CAADRIA 2004, Seoul Korea, pp. 655-670.

Mark Burry. 2002. Rapid Prototyping, CAD/CAM and human factors.

ELSEVIER.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11, pp. 313-333.

Mark Burry, 2004. THE SAGRADA FAMíLIA - WEST TRANSEPT ROSE WINDOW, A RAPID PROTOTYPE, Fabrication: Examining the Digital Practice of Architecture , Cambridge, 14-19.

Michael J. Ostwald. 2004. Freedom of Form: Ethics and Aesthetics in Digital Architecture. THE PHILOSOPHICAL FORUM Volume XXXV, No. 2.

Martin Heidegger, 1990. Kant and the Problem of Metaphysics, trans. Richard Taft,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Indianapolis.

Oosterhuis, Kas, 2004. File to Factory and Real Time Behavior in Architecture, Fabrication: Examining the Digital Practice of Architecture 2004, 294-305.

Perez, Santiago R., 2004. The Synthetic Sublime, Fabrication:

Examining the Digital Practice of Architecture, 2004, 162-175.

Seely, J. C. 2004. Digital fabrication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process.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MIT.

Wassim Jabi, 2001. Digital Tectonics: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Physical and the virtual. ACADIA: Education.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on, C. J. 1999. The comparison between visual thinking using computer and conventional media in the concept generation stages of design. In CAADRIA'99: Proceedings of The Forth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 Asia, eds. J. Gu and Z. Wei, 363-372. Shanghai: Shanghai S. T. L. Publishing.

Wang, Yufei and Duarte José Pinto, 2002. Automatic generation and fabrication of designs,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11 (3) (2002) pp. 291-302.

Xiong, B.-M. 1999. The system of Galligraphy theory, Hsiung-Shih Art Book published, ISBN 957-8980-90-6, Taipei.

Yao, Y.- W. 1993. Appreciation of the Aesthetics for three method,

Kai Ming bookstore published, ISBN 957-636-640-2, Taipei

http://mitpress2.mit.edu/e-journals/Leonardo/isast/articles/beh rens.html

http://rpdrc.ic.polyu.edu.hk/content/rp_for_arch_short_guide_3.

htm

附錄 一

書法在 CAD/CAM 上與各類媒材間的分析問卷調查

第一部份:個人基本資料 1.請問您的性別?

□男 □女

2.請問您的年齡?

□19歲以下 □20-25歲 □26-30歲 □31-35歲 □36-40歲□41-45歲 □46-50歲

□51-55歲 □56~60 □61歲以上

3.請問您的教育程度?

□國中以下 □高中/職 □專科 □大學 □研究所以上

4.請問您是否就讀相關科系?

□否 □是(

藝術、視覺設計、建築、服裝設計

)

5.請問您是否學習過書法(幾年以上)?

□否 □是 (__1~3年__3年以上)

親愛的先生、小姐您好:

首先,感謝您協助此項問卷調查。這是一份關於『書法在 CAD/CAM 上與各類 媒材間的分析』的學術性問卷,目的在於深入了解書法在各類媒材間的因子關 係。

所有資料僅供學術分析使用,絕不對外公開,請您安心作答。

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 葉育男 敬啟

第二部份:書法取樣與分析

從以下的八種體例,檢視書法內在與外在因子,根據下列八個體例,勾選所設計表格中 每一個因子要素。

1.商‧甲骨文 2.西 周 ‧金 文 3.篆 書 4.隸 書

5.草 書 6.行 書 7.行 草 8.楷 書

1 2 3 4 5 6 7 8

時間性 運動感 無

2D 3D 空間感

無 有 節奏、律 動、延展 性

連貫 內在因子

氣脈

相連 不連貫

直線:安靜、冷靜、理性、堅強、有力 曲線:溫和、圓潤、流動、活潑、柔順 感性、喜悅、自由

外在因子 線 條

輕細線:纖細、敏銳、脆弱

粗重線:有力、頓拙

水平線:穩定、單純、和平、安定、

平靜、純潔

垂直線:不安、危急、高尚、端莊、

硬直、衝力

斜線:激動的刺激、不安定、動感、有 力

折線:尖銳、憤怒、緊張、痛苦、不安 輕

重 緩 急 平衡 虛 實

對比 奇正 疏密 違和 線性結構 量體結構 形 態

其它:ex.____________________

幾何 ex.____________________

抽象 ex.____________________

具體化 說明:能利用各種形式完整地被保留、

以及轉換。

第三部份:以書法看建築

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依據下列所挑選 12 個建築案例,勾選所設計表格中每一個因子 要素。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時間性

運動感 無

2D

內在因子

空間感

3D

線性結構

量體結構

其它:

ex.___________

__

幾何

ex.___________

__

抽象

ex.___________

__

具體化 說明:能利用各種 形式完整地被保 留、以及轉換

第四部份:以書法看其他媒材形式

依據下列所挑選四類媒材中,勾選所設計表格中每一個因子要素。

■ 文 學

「張三豐寫了幾遍,長長歎了口氣,步到中庭,沉吟半晌,伸出手指,又寫 起字來。這一次寫的字體又自不同。張翠山順著他手指的走勢看去,但看第一字 是個「武」字,第二個寫了個「林」字,一路寫下來,共是二十四字,正是適才 提到過的那幾句話:「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

誰與爭鋒?」想是張三豐正自琢磨這二十四個字中所含的深意,推想俞岱巖因何 受傷?此事與倚天劍、屠龍刀這兩件傳說中的神兵利器到底有甚麼關連?只見他 寫了一遍又是一遍,那二十四個字翻來覆去的書寫,筆劃越來越長,手勢卻越來 越慢,到後來縱橫開闔,宛如施展拳腳一般。張翠山凝神觀看,心下又驚又喜,

師父所寫的二十四個字合在一起,分明是套極高明的武功,每一字包含數招,便 有數般變化。 「龍」字和「鋒」字筆劃甚多, 「刀」字和「下」字筆劃甚少,但筆 劃多的不覺其繁,筆劃少的不見其陋,其縮也凝重,似尺蠖之屈,其縱也險勁,

如狡兔之脫,淋漓酣暢,雄渾剛健,俊逸處如風飄,如雪舞,厚重處如虎蹲,如 象步。張翠山於目眩神馳之際,隨即潛心記憶。這二十四個字中共有兩個「不」

字,兩個「天」字,但兩字寫來形同而意不同,氣似而神不似,變化之妙,又是

另具一功……」

■ 繪 畫

北宋郭熙「早春圖」, 紀元 1072 年,絹軸高 158.3 公分,台北故宮 博物院

■ 音 樂

書法在書寫過程中像是一種音樂的藝術表現,書法由線條構成,而音樂是由音符,皆流 動於作品之中。當書法家以時疾時徐、時緩時快的速度書寫,極富節奏性的運筆;或濃 或淡、或乾或濕地在宣紙上書寫時,彷若呈現了一首美麗的樂章。從藝術創作的過程來 看,書法與音樂的創作路徑,具有某種程度上的雷同,書法書寫和音樂演出都是屬於一 次完成性的作品,書法和音樂都具有起承轉合的同構性質;形式上,書法和音樂一樣,

講究章法、節奏、旋律、對稱和呼應。其線條運行是封閉和靜上的,它具有延續性和動 感,生命、活力、旋律、節奏、神韻、氣勢無不在動中呈現 (金開誠; 王嶽川, 1996) 。 如書法家在創作之時,必須專心一致屏息以待,過程中氣韻流轉下需得一氣呵成,尚有 一點干擾,終究會產生失敗;音樂演奏更是如此,只要一個音符演奏出錯,便前功盡棄。

黑格爾認為繪畫所呈現的是存在空間的面,而音樂則是取消了空間的面,將其化為流動 在時間中的個別點,即一條線。正由於這一線條性,音樂才能表現出其更深的主觀性和 特殊性,一種獨特的抒情美。音樂透過旋律來獲得其抒情的線條性,但書法與音樂不同 的是,它卻通過其線條來獲得其抒情的旋律性,兩種藝術表現手法雖然不同,但在精神 向度卻是相同的。

在音樂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旋律與節奏。音樂上,時間能改變節奏的分節,空間則能改 變旋律的形態,在不同的空間下音樂的多樣性是極其豐富的,因此音樂可以因為時間和 空間而獲得改變了的形態,這樣一來,音樂就包括了屬於這個世界的基本範疇之時間與 空間;換句話說,在意義上,世界就被涵括在音樂裡。宗白華先生說:「音樂尤能直接地 啟示宇宙真體的內部和諧與節奏,而這生生的節奏是中國藝術的最後源泉。中國樂府失 傳,詩人不能弦歌,乃將心靈的情韻表現於書法、畫法。書法尤為代替音樂的抽象藝術。」

(宗白華, 1987)

■ 舞 蹈

雲門舞集─狂草(擷取片段)

文 學

線性結構 量體結構

其它:ex._____________

幾何 ex._____________

抽象 ex._____________

具體化 說明:能利用各種形式完整地 被保留、以及轉換。

~ 問卷到此結束,非常感謝您的協助~

附錄 二

2.1 受測者 A 問卷

書法在 CAD/CAM 上與各類媒材間的分析問卷調查

第一部份:個人基本資料 1.請問您的性別、姓名?

■男 □女 姓名:黃勁嘉

2.請問您的年齡?

□19歲以下 □20-25歲 ■26-30歲 □31-35歲 □36-40歲□41-45歲 □46-50歲

□51-55歲 □56~60 □61歲以上

3.請問您的教育程度?

□國中以下 □高中/職 □專科 ■大學 □研究所以上

4.請問您是否就讀相關科系?(學校科系:實踐大學視覺傳達系)

□否 ■是(

藝術、視覺設計、建築、服裝設計

)

5.請問您是否學習過書法(幾年以上)?

□否 ■是 (■1~3年__3年以上)

親愛的先生、小姐您好:

首先,感謝您協助此項問卷調查。這是一份關於『書法在 CAD/CAM 上與各類 媒材間的分析』的學術性問卷,目的在於深入了解書法在各類媒材間的因子關 係。

所有資料僅供學術分析使用,絕不對外公開,請您安心作答。

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 葉育男 敬啟

第二部份:書法取樣與分析

粗重線:有力、頓拙 ● ●

幾何 ex.____________________ ● 抽象 ex.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具體化 說明:能利用各種形式完整地被保留、

以及轉換。

第三部份:以書法看建築

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依據下列所挑選 12 個建築案例,

勾選所設計表格中每一個 因子要素。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有 ● ● ● ● ● ● ●

時間性

運動感 無 ●

2D 內在因子

空間感

3D ● ● ● ● ● ● ● ● ● ● ● ●

對比 ● ● ● ● ● ● ● ●

奇正 ● ●

疏密 ● ●

違和 ●

線性結構 ● ● ● ● ● ● ●

量體結構 ●

形 態

其它:

ex._______

______

幾何

ex._______

______

● ●

抽象

ex._______

______

● ● ● ● ● ● ● ●

具體化 說明:能利用各

種形式

完整地被 保留、

以及轉換

第四部份:以書法看其他媒材形式

依據下列所挑選四類媒材中,勾選所設計表格中每一個因子要素。

■ 文 學

「張三豐寫了幾遍,長長歎了口氣,步到中庭,沉吟半晌,伸出手指,又寫 起字來。這一次寫的字體又自不同。張翠山順著他手指的走勢看去,但看第一字 是個「武」字,第二個寫了個「林」字,一路寫下來,共是二十四字,正是適才 提到過的那幾句話:「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

誰與爭鋒?」想是張三豐正自琢磨這二十四個字中所含的深意,推想俞岱巖因何 受傷?此事與倚天劍、屠龍刀這兩件傳說中的神兵利器到底有甚麼關連?只見他 寫了一遍又是一遍,那二十四個字翻來覆去的書寫,筆劃越來越長,手勢卻越來 越慢,到後來縱橫開闔,宛如施展拳腳一般。張翠山凝神觀看,心下又驚又喜,

師父所寫的二十四個字合在一起,分明是套極高明的武功,每一字包含數招,便 有數般變化。 「龍」字和「鋒」字筆劃甚多, 「刀」字和「下」字筆劃甚少,但筆 劃多的不覺其繁,筆劃少的不見其陋,其縮也凝重,似尺蠖之屈,其縱也險勁,

如狡兔之脫,淋漓酣暢,雄渾剛健,俊逸處如風飄,如雪舞,厚重處如虎蹲,如 象步。張翠山於目眩神馳之際,隨即潛心記憶。這二十四個字中共有兩個「不」

字,兩個「天」字,但兩字寫來形同而意不同,氣似而神不似,變化之妙,又是

另具一功……」

■ 繪 畫

北宋郭熙「早春圖」, 紀元 1072 年,絹軸高 158.3 公分,台北故 宮博物院

■ 音 樂

書法在書寫過程中像是一種音樂的藝術表現,書法由線條構成,而音樂是由音符,皆流 動於作品之中。當書法家以時疾時徐、時緩時快的速度書寫,極富節奏性的運筆;或濃 或淡、或乾或濕地在宣紙上書寫時,彷若呈現了一首美麗的樂章。從藝術創作的過程來 看,書法與音樂的創作路徑,具有某種程度上的雷同,書法書寫和音樂演出都是屬於一 次完成性的作品,書法和音樂都具有起承轉合的同構性質;形式上,書法和音樂一樣,

講究章法、節奏、旋律、對稱和呼應。其線條運行是封閉和靜上的,它具有延續性和動 感,生命、活力、旋律、節奏、神韻、氣勢無不在動中呈現 (金開誠; 王嶽川, 1996) 。 如書法家在創作之時,必須專心一致屏息以待,過程中氣韻流轉下需得一氣呵成,尚有 一點干擾,終究會產生失敗;音樂演奏更是如此,只要一個音符演奏出錯,便前功盡棄。

黑格爾認為繪畫所呈現的是存在空間的面,而音樂則是取消了空間的面,將其化為流動 在時間中的個別點,即一條線。正由於這一線條性,音樂才能表現出其更深的主觀性和 特殊性,一種獨特的抒情美。音樂透過旋律來獲得其抒情的線條性,但書法與音樂不同 的是,它卻通過其線條來獲得其抒情的旋律性,兩種藝術表現手法雖然不同,但在精神 向度卻是相同的。

在音樂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旋律與節奏。音樂上,時間能改變節奏的分節,空間則能改 變旋律的形態,在不同的空間下音樂的多樣性是極其豐富的,因此音樂可以因為時間和 空間而獲得改變了的形態,這樣一來,音樂就包括了屬於這個世界的基本範疇之時間與 空間;換句話說,在意義上,世界就被涵括在音樂裡。宗白華先生說:「音樂尤能直接地 啟示宇宙真體的內部和諧與節奏,而這生生的節奏是中國藝術的最後源泉。中國樂府失 傳,詩人不能弦歌,乃將心靈的情韻表現於書法、畫法。書法尤為代替音樂的抽象藝術。」

(宗白華, 1987)

■ 舞 蹈

雲門舞集─狂草(擷取片段)

文 學

線性結構 ●

量體結構 ●

其它:ex._____________

幾何 ex._____________

抽象 ex._____________ ● ● 具體化 說明:能利用各種形式完整地

被保留、以及轉換。

~ 問卷到此結束,非常感謝您的協助~

2.2 受測者 B 問卷

書法在 CAD/CAM 上與各類媒材間的分析問卷調查

第一部份:個人基本資料 1.請問您的性別、姓名?

■男 □女 姓名:倪又安

2.請問您的年齡?

□19歲以下 □20-25歲 ■26-30歲 □31-35歲 □36-40歲□41-45歲 □46-50歲

□51-55歲 □56~60 □61歲以上

3.請問您的教育程度?

□國中以下 □高中/職 □專科 □大學 ■研究所以上

4.請問您是否就讀相關科系?(學校科系:台北藝術大學造型研究所)

□否 ■是(

藝術、視覺設計、建築、服裝設計

)

5.請問您是否學習過書法(幾年以上)?

□否 ■是 (□1~3年■3年以上)

親愛的先生、小姐您好:

首先,感謝您協助此項問卷調查。這是一份關於『書法在 CAD/CAM 上與各類 媒材間的分析』的學術性問卷,目的在於深入了解書法在各類媒材間的因子關 係。

所有資料僅供學術分析使用,絕不對外公開,請您安心作答。

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 葉育男 敬啟

第二部份:書法取樣與分析

粗重線:有力、頓拙 ● ●

幾何 ex.____________________ ● 抽象 ex.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具體化 說明:能利用各種形式完整地被保留、

以及轉換。

第三部份:以書法看建築

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依據下列所挑選 12 個建築案例,勾選所設計表格中每一個因子 要素。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有 ● ● ● ● ● ● ●

時間性

運動感 無 ●

2D 內在因子

空間感

3D ● ● ● ● ● ● ● ● ● ● ● ●

疏密 ● ●

違和 ●

線性結構 ● ● ● ● ● ● ●

量體結構 ●

其它:

ex._________

____

幾何

ex._________

____

● ●

抽象

ex._________

____

● ● ● ● ● ● ● ●

具體化 說明:能利用各 種形式

完整地被 保留、

以及轉換

第四部份:以書法看其他媒材形式

依據下列所挑選四類媒材中,勾選所設計表格中每一個因子要素。

■ 文 學

「張三豐寫了幾遍,長長歎了口氣,步到中庭,沉吟半晌,伸出手指,又寫 起字來。這一次寫的字體又自不同。張翠山順著他手指的走勢看去,但看第一字 是個「武」字,第二個寫了個「林」字,一路寫下來,共是二十四字,正是適才 提到過的那幾句話:「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

誰與爭鋒?」想是張三豐正自琢磨這二十四個字中所含的深意,推想俞岱巖因何 受傷?此事與倚天劍、屠龍刀這兩件傳說中的神兵利器到底有甚麼關連?只見他 寫了一遍又是一遍,那二十四個字翻來覆去的書寫,筆劃越來越長,手勢卻越來 越慢,到後來縱橫開闔,宛如施展拳腳一般。張翠山凝神觀看,心下又驚又喜,

師父所寫的二十四個字合在一起,分明是套極高明的武功,每一字包含數招,便 有數般變化。 「龍」字和「鋒」字筆劃甚多, 「刀」字和「下」字筆劃甚少,但筆 劃多的不覺其繁,筆劃少的不見其陋,其縮也凝重,似尺蠖之屈,其縱也險勁,

如狡兔之脫,淋漓酣暢,雄渾剛健,俊逸處如風飄,如雪舞,厚重處如虎蹲,如 象步。張翠山於目眩神馳之際,隨即潛心記憶。這二十四個字中共有兩個「不」

字,兩個「天」字,但兩字寫來形同而意不同,氣似而神不似,變化之妙,又是

另具一功……」

■ 繪 畫

北宋郭熙「早春圖」, 紀元 1072 年,絹軸高 158.3 公分,台北故

北宋郭熙「早春圖」, 紀元 1072 年,絹軸高 158.3 公分,台北故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