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資料庫前期資料學術發表情況

在文檔中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 (頁 9-14)

第二期第一次

第二期第一次以「媒體使用的個人功效與影響 I」為主題,該次調查對象分成兒童與青 少年(9-17 歲)與一般民眾(18 歲以上)兩部份。兒童與青少年調查時間為 2017 年 5 月 18 日 至 2017 年 6 月 29 日止,共完成 1,852 份有效樣本;一般民眾調查於 2017 年 8 月 23 日至 2017 年 11 月 5 日止,共完成 2,138 有效樣本,這兩部份的調查資料(資料釋出及引用辦法、抽樣方 法、原始問卷、SPSS 資料檔、結案報告書)已於 2018 年 7 月 10 日在「TCS 臺灣傳播調查資 料庫」網站釋出,供大眾免費下載。

第二期第二次

第二期第二次以「媒介使用與社會互動」為主題,面訪執行時間為 2018 年 7 月 4 日至 2018 年 10 月 11 日止,共完成 2,028 份有效樣本,調查資料(資料釋出及引用辦法、抽樣方 法、原始問卷、SPSS 資料檔、結案報告書)預計於 2019 年 7 月 10 日在「TCS 臺灣傳播調查 資料庫」網站釋出,供大眾免費下載。

三、 本資料庫前期資料學術發表情況

本資料庫問卷規劃小組的成員每年皆會使用該期次的調查資料撰寫論文,並在中華傳播 學年會中以專題座談的方式發表。小組成員亦會投稿以本資料庫調查結果所撰寫之論文至國內 外期刊。截至目前,本資料庫第一期至今已發表 45 篇專題座談論文、29 篇期刊論文(22 篇 TSSCI、

5 篇 SSCI)。(詳請見表 1、表 2)

表 1 第一期、第二期中華傳播學會論文發表概況 2013 年 中華傳播年會

專題講座:「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一期一次成果分享─臺灣民眾媒體使用面面觀 發表者 論文篇名

王嵩音 政治傳播行為的性別差異-跨年代分析

林日璇 社交媒體 vs. 線上遊戲:台灣成人網路使用、媒介慣習與人際互動 徐美苓 影響新聞可信度與新聞素養效能因素之探討

張卿卿 從認知與情感雙歧檢視臺灣民眾的廣告規避與趨近行為

郭貞 Web2.0 時代台灣消費者購物模式的轉變:檢驗 AISAS 網路消費模式 陶振超 網際網路與友誼網絡:取代、擴大、或強化

盧鴻毅 資訊重要性及可信度對健康資訊尋求的影響

4

2015 年 中華傳播年會

專題講座:「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一期三次成果分享─臺灣民眾媒體使用的娛樂與社交功能 發表者 論文篇名

林日璇 台灣成人臉書態度、使用動機與心理幸福感

張郁敏 觸動點分析:民眾如何觀看與分享網路素人創作內容 張卿卿 線上影音使用、分享與上傳行為探討:多元動機之觀點 陳延昇 球迷程度與群體認同對運動賽事觀看行為之影響

陶振超 社交媒體對社會動員的雙重影響:連結的公民與號召行動 專題講座:青少年與網際網路

發表者 論文篇名

王嵩音 青少年網路正負面使用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

林日璇 不得不用:台灣青少年臉書使用動機、態度、感知人氣、及心理幸福感 林淑芳 台灣兒童與青少年網路素養

施琮仁 青少年網路霸凌現象與其影響因子 陶振超 友誼網絡與青少年行為

2016 年 中華傳播年會

專題講座:「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一期四次成果分享─從選民特質探討政治傳播資訊接收和 政治參與行為

發表者 論文篇名

王嵩音 是「異議」?還是「疏離」? 網路使用者的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 林淑芳 政治意見領導力與網路政治討論

俞蘋 網路時代下的兩種公民:主動、被動的網路政治使用與政治參與模式 張卿卿 雙歧與單歧選民選舉期間的媒體使用行為探討

陶振超 個人網絡交叉壓力與政治參與:社會網絡取徑的觀點 2014 年 中華傳播年會

專題講座:「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一期二次成果分享─臺灣民眾媒體使用面面觀 發表者 論文篇名

王嵩音 網路使用與公民參與之變遷研究

林日璇 依附類型與關係性滿足:從自我決定論剖析台灣成人社交網站使用、心理幸福 感、及社會資本

林淑芳 網路素養、網路經驗、及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綜合探討 張郁敏 跨世代行動上網與電視並用行為與動機

張卿卿 媒介作為娛樂的功能:以網路購物為例探討

陳延昇 好心情與好玩:情緒動機對線上遊戲使用、享樂滿足與遊戲成癮之影響效果 陶振超 資訊分享的動員力量:網絡機會模式之觀點

5

2017 年 中華傳播年會

專題講座:「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一期五次成果分享─健康、風險與災難:傳播途徑與模式 對於預防行為的預測

發表者 論文篇名

張卿卿 健康賦權策略與健康傳播:健康意識與健康知識作為自我控制促因的模式 邱玉蟬 傳播不平等對食品風險感知與預防行為的影響

俞蘋 食品安全資訊接收、風險認知與感知、資訊分享與防範行為間的模型建構:健康與 傳播理論觀點

徐美苓 台灣民眾對空氣污染的風險感知、議題傳播及個人預防行動

詹大千 健康資訊傳播方式與信賴程度對於民眾空氣汙染風險認知與防護行為的影響 陶振超 人如何評估風險:可得性捷思法之觀點

林宗弘 天災風險知覺的數位落差:來自臺灣傳播調查的證據 2018 年 中華傳播年會

專題講座:「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二期一次成果分享─媒體使用的功效與影響—人際:網路 與社群(2-1)

發表者 論文篇名

陶振超 人如何面對政治分歧;選擇性暴露、偏見同化、與政治興趣 俞蘋 有心或無意?社群媒體上的新聞使用

林淑芳 鳥來伯、鬼怪、或維斯洛特英雄?:自我建構與各國戲劇觀賞的關係 張卿卿 戲劇觀看時間與正負心理狀態關聯:動機決定論

專題講座:「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二期一次成果分享─媒體使用的功效與影響—人際:網路 與社群(2-2)

發表者 論文篇名 林日璇/

賴至慧

Strategic social grooming: Emergent social grooming styles on Facebook, social capital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臉書發文要講什麼?臉書上的社交梳理類型、社會資本與心理幸福感。)

賴至慧/

林日璇 從社群媒體貼文、追蹤與回應行為看社會網絡特質與社會資本

曾淑萍 青少年霸凌者、被霸凌者及旁觀者之媒體使用行為、道理疏離與生活適應之關聯性 探討

施琮仁 校園霸凌與網路霸凌:個人與情境因素的探討 蔡欣怡 網路安全問題探討:網路安全保護,從動機談起

6 AISAS 網路消費模式。中華傳播學刊,27,139-165。

(TSSCI)

林日璇 (2015). The role of attachment style in Facebook use and social capital: Evidence from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a national sample.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18(3), 173-180. (SSCI)

(2016). Need for relatedness: a self-determination approach to examining attachment styles, Facebook use,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6(2), 153-173.

(SSCI)

7

(2019).Understanding adolescent students’ use of Facebook and their subjective wellbeing: a gender-based comparison.

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38, 533-548.(SSCI)

林日璇

Lin, J. H. T.

Lin, J. H. T. (2019). Strategic Social Grooming: Emergent Social Grooming Styles on Facebook, Social Capital and Well-Being.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24(3), 90-107.

(SSCI) 賴至慧

Lai, C. H.

Lai, C. H. (2019). Motivations, Usage, and Perceived Social Networks Within and Beyond Social Media.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24(3),126-145. (SSCI)

8

在文檔中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 (頁 9-1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