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

Copied!
53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

第二期第二次調查計畫執行報告

張卿卿 陶振超 主編

計畫編號:MOST 105-2420-H-004-035-SS3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二○一九年三月

(2)

i

參 與 教 授

(除計劃主持人外,其餘依姓名首字筆劃排列)

張卿卿 計畫主持人 政治大學廣告學系教授

陶振超 共同主持人 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教授

俞蘋 協同主持人 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助理教授

王嵩音 問卷規劃小組成員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吳重禮 問卷規劃小組成員 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 吳齊殷 問卷規劃小組成員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林淑芳 問卷規劃小組成員 政治大學廣告學系教授

賴至慧 問卷規劃小組成員 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副教授

(3)

目錄

壹、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簡介 ... 1

一、 本資料庫計畫背景 ... 1

二、 本資料庫前期執行狀況 ... 2

三、 本資料庫前期資料學術發表情況 ... 3

四、 本資料庫推廣情形 ... 8

五、 「TCS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網站平台的內容建置情形 ... 15

貳、 第二期第二次問卷題目架構文獻背景 ... 24

一、 公開徵求流程 ... 24

二、 問卷形成歷程 ... 30

參、 調查單位介紹 ... 33

一、 招標過程簡述 ... 33

二、 公司介紹:台灣趨勢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 33

三、 傳播相關調查研究經驗 ... 33

肆、 第二期第二次一般民眾調查 ... 35

一、 調查方法與過程 ... 35

二、 訪員訓練 ... 36

三、 預試過程 ... 36

四、 正式調查過程 ... 39

五、 抽樣過程 ... 40

六、 資料處理與複查 ... 49

七、 問卷品質監測和控管 ... 51

伍、 審查意見回覆 ... 52

(4)

i

附錄

附錄一、問卷題組概念及量表來源 ... 55

附錄二、認知訪談之問題紀錄彙整 ... 69

附錄三、預試訪談問卷 ... 75

附錄四、一般民眾預試訪談結果百分比 ... 145

附錄五、一般民眾正式訪談問卷 ... 197

附錄六、一般民眾正式訪談問卷結果百分比 ... 267

附錄七、CAPI 系統操作說明 ... 497

(5)

ii

圖目錄

圖 1 舊版中文宣傳酷卡樣張 ... 9

圖 2 舊版英文宣傳酷卡樣張 ... 9

圖 3 新版中文宣傳酷卡樣張 ... 10

圖 4 新版英文宣傳酷卡樣張 ... 10

圖 5 傳播調查資料庫宣傳照片 ... 11

圖 6 傳播調查資料庫之臉書 Facebook 粉絲專頁 ... 13

圖 7 蹦新聞於其網站上刊登本資料庫的電子報 ... 13

圖 8 傳播調查資料庫電子報(左)與展集(右) ... 16

圖 9 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英文版) ... 21

圖 10 調查流程 ... 35

圖 11 訪員面訪與受訪者自填樣本實驗流程 ... 37

圖 12 抽樣階段 ... 43

圖 13 複查流程 ... 50

(6)

iii

表目錄

表 1 第一期、第二期中華傳播學會論文發表概況 ... 3

表 2 第一期、第二期期刊論文發表概況 ... 6

表 3 2015 年 7 月 15 日記者會發表主題 ... 8

表 4 傳播調查資料庫之電子報主題 ... 17

表 5 傳播調查資料庫展集主題 ... 19

表 6 申請人與入選題組 ... 30

表 7 問卷小組委員會之成員 ... 30

表 8 問卷小組會議日程與議程要項 ... 31

表 9 二期二次新增(加掛)題組主題彙整 ... 32

表 10 調查區域 ... 36

表 11 訪員面訪與受訪者自填樣本分佈 ... 37

表 12 樣本分布 ... 37

表 13 各層人口分配 ... 41

表 14 六大地理區域層別合併狀況 ... 41

表 15 各地理區域各層期望與實際完成有效問卷分配 ... 44

表 16 接觸紀錄 ... 45

表 17 加權前後樣本代表性檢定 ... 46

(7)

1

壹、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簡介 一、 本資料庫計畫背景

自 2011 年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以下簡稱本資料庫)成為科技部的獨立計畫以來,已 經完成了第一期第一次到第五次、第二期第一次到第二次,共七年的調查,目前正在進行第二期 第三次計畫。為了更深入且全面地掌握臺灣民眾傳播行為、媒體使用的變化與趨勢,本資料庫每 年的調查問卷皆會保留固定的基本題組,並加入依據當年度社會現況所訂定的次主題題組。期 望透過具代表性的調查,清楚描繪、紀錄臺灣社會的媒體使用變遷,並建置完整豐富的傳播資料 庫。

本資料庫的問卷規劃,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部份,第一部份為「基本題組」,聚焦在傳播 媒體接觸行為(固定主題包含:人際及通訊篇、報紙篇、雜誌篇、廣播篇、電視篇以及網路使用 行為篇),每年以相同的題目進行調查,不僅可以反應調查當下的民眾媒體使用行為,更可進行 跨年度的資料比較,分析台灣民眾的媒體變化脈動。第二部份為「趨勢性研究主題」,根據當下 台灣社會發展現況、國際傳媒趨勢,擬定當年度的重要調查方向,本資料庫曾透過企劃書徵求、

審查、文獻蒐集,及邀請傳播領域專家學者加入研究團隊…等方式,研擬問卷題目。

截至第二期第三次(2019 年;主題為媒體使用的個人功效與影響 II)計畫開展,本資料 庫已完成第一期共五年、第二期第一年至第二年的全臺調查訪談,各期次主題如下:第一期第一 次(2012 年)─「主題素養與傳播」;第一期第二次(2013 年)─「網路使用行為」;第一期第 三次(2014 年)─「媒體的娛樂與社交功能」,研究對象包括 18 歲以上之一般民眾與 9-17 歲兒 童及青少年;第一期第四次(2015 年)─「政治傳播與公民傳播」;第一期第五次(2016 年)

─「風險與災害傳播」;第二期第一次(2017 年)─「媒體使用的個人功效與影響 I」;第二期 第二次(2018 年)─「媒介使用與社會互動」。

本資料庫每年皆會公開上年度的調查資料於計畫官網(「TCS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

至今已上架第一期共五次、第二期第一次的資料,供大眾免費下載,內容包含資料釋出及引用辦 法、抽樣方法、原始問卷、SPSS 資料檔、結案報告書。此外,本官網也提供視覺資訊式報告書、

電子報,以圖表方式呈現調查結果,希望瀏覽對象除了研究者外,還可以觸及傳播業者與一般民 眾。

(8)

2

二、 本資料庫前期執行狀況 第一期第一次

第一期第一次以「主題素養與傳播」為主題,面訪執行時間為 2012 年 7 月 1 日至 2012 年 9 月 10 日止,共完成 2,000 份有效樣本,調查資料(包含原始問卷、樣本資料 SPSS 檔、報 告書)已於 2013 年 7 月 10 日在「TCS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網站釋出,供大眾免費下載。

第一期第二次

第一期第二次以「網路使用行為」為主題,面訪執行時間為 2013 年 6 月 10 日至 2013 年 9 月 10 日止,共完成 2,000 份有效樣本,調查資料(包含原始問卷、樣本資料 SPSS 檔、報 告書)已於 2014 年 7 月 10 日在「TCS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網站釋出,供大眾免費下載。

第一期第三次

第一期第三次以「媒體的娛樂與社交功能」為主題,該次調查對象分成兒童與青少年(9- 17 歲)與一般民眾(18 歲以上)兩部份。兒童與青少年調查時間為 2014 年 2 月 27 日至 2014 年 3 月 25 日止,共完成 1,959 份有效樣本;一般民眾調查於 2014 年 6 月 30 日至 2014 年 7 月 20 日止,共完成 2,013 份有效樣本,這兩部份的調查資料(包含原始問卷、樣本資料 SPSS 檔、報 告書)已於 2015 年 7 月 10 日在「TCS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網站釋出,供使用者免費下載。

此外,第一期第三次也提供三冊視覺資訊式報告書-「第一冊:一般民眾 2012-2014 年數據」、

「第二冊:青少年 2014 年數據」、「第三冊:兒童、青少年及一般民眾 2014 年數據比較」,

以圖表方式呈現第一期第一次至第一期第三次的調查結果,方便大眾瀏覽調查結果。

第一期第四次

第一期第四次以「政治傳播與公民傳播」為主題,面訪執行時間為 2015 年 11 月 14 日 至 2016 年 1 月 15 日止,共完成 2,002 份有效樣本,調查資料(包含原始問卷、樣本資料 SPSS 檔、報告書)於 2016 年 7 月 10 日在「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網站釋出,供使用者免費下載。

第一期第五次

第一期第五次以「風險與災害傳播」為主題,面訪執行時間為 2016 年 09 月 27 日至 2016 年 11 月 30 日止,共完成 2,098 份有效樣本,調查資料(資料釋出及引用辦法、抽樣方法、原始 問卷、SPSS 資料檔、結案報告書)於 2017 年 7 月 10 日在「TCS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網站釋 出,供大眾免費下載。

(9)

3

第二期第一次

第二期第一次以「媒體使用的個人功效與影響 I」為主題,該次調查對象分成兒童與青 少年(9-17 歲)與一般民眾(18 歲以上)兩部份。兒童與青少年調查時間為 2017 年 5 月 18 日 至 2017 年 6 月 29 日止,共完成 1,852 份有效樣本;一般民眾調查於 2017 年 8 月 23 日至 2017 年 11 月 5 日止,共完成 2,138 有效樣本,這兩部份的調查資料(資料釋出及引用辦法、抽樣方 法、原始問卷、SPSS 資料檔、結案報告書)已於 2018 年 7 月 10 日在「TCS 臺灣傳播調查資 料庫」網站釋出,供大眾免費下載。

第二期第二次

第二期第二次以「媒介使用與社會互動」為主題,面訪執行時間為 2018 年 7 月 4 日至 2018 年 10 月 11 日止,共完成 2,028 份有效樣本,調查資料(資料釋出及引用辦法、抽樣方 法、原始問卷、SPSS 資料檔、結案報告書)預計於 2019 年 7 月 10 日在「TCS 臺灣傳播調查 資料庫」網站釋出,供大眾免費下載。

三、 本資料庫前期資料學術發表情況

本資料庫問卷規劃小組的成員每年皆會使用該期次的調查資料撰寫論文,並在中華傳播 學年會中以專題座談的方式發表。小組成員亦會投稿以本資料庫調查結果所撰寫之論文至國內 外期刊。截至目前,本資料庫第一期至今已發表 45 篇專題座談論文、29 篇期刊論文(22 篇 TSSCI、

5 篇 SSCI)。(詳請見表 1、表 2)

表 1 第一期、第二期中華傳播學會論文發表概況 2013 年 中華傳播年會

專題講座:「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一期一次成果分享─臺灣民眾媒體使用面面觀 發表者 論文篇名

王嵩音 政治傳播行為的性別差異-跨年代分析

林日璇 社交媒體 vs. 線上遊戲:台灣成人網路使用、媒介慣習與人際互動 徐美苓 影響新聞可信度與新聞素養效能因素之探討

張卿卿 從認知與情感雙歧檢視臺灣民眾的廣告規避與趨近行為

郭貞 Web2.0 時代台灣消費者購物模式的轉變:檢驗 AISAS 網路消費模式 陶振超 網際網路與友誼網絡:取代、擴大、或強化

盧鴻毅 資訊重要性及可信度對健康資訊尋求的影響

(10)

4

2015 年 中華傳播年會

專題講座:「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一期三次成果分享─臺灣民眾媒體使用的娛樂與社交功能 發表者 論文篇名

林日璇 台灣成人臉書態度、使用動機與心理幸福感

張郁敏 觸動點分析:民眾如何觀看與分享網路素人創作內容 張卿卿 線上影音使用、分享與上傳行為探討:多元動機之觀點 陳延昇 球迷程度與群體認同對運動賽事觀看行為之影響

陶振超 社交媒體對社會動員的雙重影響:連結的公民與號召行動 專題講座:青少年與網際網路

發表者 論文篇名

王嵩音 青少年網路正負面使用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

林日璇 不得不用:台灣青少年臉書使用動機、態度、感知人氣、及心理幸福感 林淑芳 台灣兒童與青少年網路素養

施琮仁 青少年網路霸凌現象與其影響因子 陶振超 友誼網絡與青少年行為

2016 年 中華傳播年會

專題講座:「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一期四次成果分享─從選民特質探討政治傳播資訊接收和 政治參與行為

發表者 論文篇名

王嵩音 是「異議」?還是「疏離」? 網路使用者的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 林淑芳 政治意見領導力與網路政治討論

俞蘋 網路時代下的兩種公民:主動、被動的網路政治使用與政治參與模式 張卿卿 雙歧與單歧選民選舉期間的媒體使用行為探討

陶振超 個人網絡交叉壓力與政治參與:社會網絡取徑的觀點 2014 年 中華傳播年會

專題講座:「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一期二次成果分享─臺灣民眾媒體使用面面觀 發表者 論文篇名

王嵩音 網路使用與公民參與之變遷研究

林日璇 依附類型與關係性滿足:從自我決定論剖析台灣成人社交網站使用、心理幸福 感、及社會資本

林淑芳 網路素養、網路經驗、及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綜合探討 張郁敏 跨世代行動上網與電視並用行為與動機

張卿卿 媒介作為娛樂的功能:以網路購物為例探討

陳延昇 好心情與好玩:情緒動機對線上遊戲使用、享樂滿足與遊戲成癮之影響效果 陶振超 資訊分享的動員力量:網絡機會模式之觀點

(11)

5

2017 年 中華傳播年會

專題講座:「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一期五次成果分享─健康、風險與災難:傳播途徑與模式 對於預防行為的預測

發表者 論文篇名

張卿卿 健康賦權策略與健康傳播:健康意識與健康知識作為自我控制促因的模式 邱玉蟬 傳播不平等對食品風險感知與預防行為的影響

俞蘋 食品安全資訊接收、風險認知與感知、資訊分享與防範行為間的模型建構:健康與 傳播理論觀點

徐美苓 台灣民眾對空氣污染的風險感知、議題傳播及個人預防行動

詹大千 健康資訊傳播方式與信賴程度對於民眾空氣汙染風險認知與防護行為的影響 陶振超 人如何評估風險:可得性捷思法之觀點

林宗弘 天災風險知覺的數位落差:來自臺灣傳播調查的證據 2018 年 中華傳播年會

專題講座:「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二期一次成果分享─媒體使用的功效與影響—人際:網路 與社群(2-1)

發表者 論文篇名

陶振超 人如何面對政治分歧;選擇性暴露、偏見同化、與政治興趣 俞蘋 有心或無意?社群媒體上的新聞使用

林淑芳 鳥來伯、鬼怪、或維斯洛特英雄?:自我建構與各國戲劇觀賞的關係 張卿卿 戲劇觀看時間與正負心理狀態關聯:動機決定論

專題講座:「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二期一次成果分享─媒體使用的功效與影響—人際:網路 與社群(2-2)

發表者 論文篇名 林日璇/

賴至慧

Strategic social grooming: Emergent social grooming styles on Facebook, social capital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臉書發文要講什麼?臉書上的社交梳理類型、社會資本與心理幸福感。)

賴至慧/

林日璇 從社群媒體貼文、追蹤與回應行為看社會網絡特質與社會資本

曾淑萍 青少年霸凌者、被霸凌者及旁觀者之媒體使用行為、道理疏離與生活適應之關聯性 探討

施琮仁 校園霸凌與網路霸凌:個人與情境因素的探討 蔡欣怡 網路安全問題探討:網路安全保護,從動機談起

(12)

6

表 2 第一期、第二期期刊論文發表概況 資料期數 作者(依筆劃排序) 年份/名稱/期刊

第一期 第一次

林日璇 (2014)。社交媒體 vs. 線上遊戲: 台灣成人網路使用, 媒介 慣習與人際互動。中華傳播學刊,25,99-132。(TSSCI)

徐美苓 (2015)。影響新聞可信度與新聞素養效能因素之探討。中華

傳播學刊,27,99-136。(TSSCI)

郭貞 (2015)。Web 2.0 時代台灣消費者購物模式的轉變: 檢驗 AISAS 網路消費模式。中華傳播學刊,27,139-165。

(TSSCI)

張卿卿 (2014)。從認知與情感雙歧檢視台灣民眾的廣告規避與趨近

行為。中華傳播學刊,25,71-98。(TSSCI)

陶振超 (2015)。網際網路與友誼網絡:取代、擴大、或強化。傳播

與社會學刊,34,57-88。(TSSCI)

盧鴻毅 (2015)。媒體報導的健康資訊重要性及可信度感知對健康資

訊尋求行為的影響。傳播與社會學刊,34,89-115。(TSSCI) 第一期

第二次

林日璇 (2015). The role of attachment style in Facebook use and social capital: Evidence from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a national sample.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18(3), 173-180. (SSCI)

(2016). Need for relatedness: a self-determination approach to examining attachment styles, Facebook use,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6(2), 153-173.

(SSCI)

林淑芳 (2016)。台灣民眾網絡素養調查:網絡素養、網絡經驗及生

活滿意度關係之綜合探討。傳播與社會學刊,37,25-56。

(TSSCI)

張郁敏 (2015)。跨世代行動上網與電視並用行為與動機。新聞學研

究,124,83-116。(TSSCI)

張卿卿 (2016)。以網路購物為例探討媒介作為娛樂的功能。中華傳 播學刊,29,3-43。(TSSCI)

第一期 第三次

王嵩音 (2016)。家長介入行為影響青少年網路正負面使用行為之研 究。中華傳播學刊,30, 31-59。(TSSCI)

林日璇 (2017)。你怎麼加臉書 [好友]? 連結策略與感知社會支持 及心理幸福感的關聯性。資訊社會研究,32,113-149。

林淑芳 (2016)。青少年網路素養,家長介入,與網路使用經驗。中 華傳播學刊,30,3-29。(TSSCI)

張卿卿 (2016)。線上影音接收,傳散與產製上傳行為探討:多元動 機之觀點。中華傳播學刊,30,61-107。(TSSCI)

張郁敏 蔡介元

(2016)。網路素人創作內容決策歷程與觸動點分析: 循序樣 式探勘技術之應用。中華傳播學刊,30,109-139。(TSSCI)

(13)

7

資料期數 作者(依筆劃排序) 年份/名稱/期刊 第一期

第三次

陶振超 (2017)。社交媒體的動員力量:網絡機會模式之觀點。新聞 學研究,131,49-86。(TSSCI)

(2017)。傳播個人性與動員:社交媒體比親身接觸、大眾媒 體更有效。傳播與社會學刊,41,41-80。(TSSCI)

施琮仁 (2017)。台灣網路霸凌現況、原因與影響:以青少年族群為 對象。中華傳播學刊,32,203-240。(TSSCI)

第一期 第四次

王嵩音 (2017)。是「異議」?還是「疏離」? 網路使用者的政治態 度與政治參與。傳播文化,16,104-131。

林淑芳 (2018)。社群媒體與政治公民參與:網路政治討論頻率與政 治討論異質性的中介角色。傳播與社會學刊,44,25-48。

(TSSCI)

張卿卿 (2017)。政黨雙歧不確定的糾結: 成因、決策過程、媒體 接收與行為意向。中華傳播學刊,32,167-202。(TSSCI) 第一期

第五次

鄧詠竹、曾子 容、詹大千

(2018)。健康資訊傳播對民眾空氣汙染風險認知的影響。台 灣公共衛生雜誌,37(4),435-452。(TSSCI)

徐美苓 (2019)。風險感知、價值觀、議題傳播及空污防制行為意 向。新聞學研究,138,25-74。(TSSCI)

俞蘋 (2019)。健康與傳播理論觀點:食品安全資訊接收管道、

風險認知與感知、資訊分享管道 與預防措施間的模型建構。

新聞學研究,138,75-130。(TSSCI)

林宗弘 (2019)。數位貧窮與天災風險資訊來源:來自臺灣傳播調查 的證據。新聞學研究,138,131-162。(TSSCI)

第二期 第一次

Lai, H. M., Hsieh, P. J., & Zhang, R.

C.

(2019).Understanding adolescent students’ use of Facebook and their subjective wellbeing: a gender-based comparison.

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38, 533-548.(SSCI)

林日璇

Lin, J. H. T.

Lin, J. H. T. (2019). Strategic Social Grooming: Emergent Social Grooming Styles on Facebook, Social Capital and Well-Being.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24(3), 90-107.

(SSCI) 賴至慧

Lai, C. H.

Lai, C. H. (2019). Motivations, Usage, and Perceived Social Networks Within and Beyond Social Media.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24(3),126-145. (SSCI)

(14)

8

四、 本資料庫推廣情形

本資料庫為了拓展知名度和增加使用率,主要以五種方式推廣此學術資源:一、每年在 國內和國外大型研討會中發放文宣進行宣傳。二、親自於國內大專院校相關課程中介紹資料庫。

三、發電子信件及電話聯繫,請國內各大專院校相關系所及曾參與過本資料庫的老師,協助以電 子信件推廣。四、舉辦碩博班論文獎。五、經營傳播調查資料庫臉書粉絲頁。此外,每年亦依照 各期不同狀況新增不同推廣方式,例如曾於 2015 年舉辦臺灣傳播調查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廣 邀媒體參與,讓更多學者、學子、產業界人士與民眾得知資料庫釋出資訊與內容。其他詳細推廣 內容請見以下說明:

(一) 記者會宣傳

鑑於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累積豐厚的學術能量,科技部於 2015 年 7 月舉辦臺灣傳播 調查資料庫研究成果發表會,應邀平面、網路、廣播新聞等媒體,增加傳播調查資料庫的曝光機 會,同時讓更多專家學者、學生、業者以及一般民眾可以透過媒體獲得傳播調查資料庫一期三次 釋出資訊以及調查主題內容。記者會由計畫主持人張卿卿老師與共同主持人陶振超老師一起主 持,並邀請一期三次參與問卷小組之老師針對調查結果與研究發現進行發表及分享,分享內容 請見表 3:

表 3 2015 年 7 月 15 日記者會發表主題

(二) 研討會宣傳

為在國內學術社群推廣「台灣傳播資料庫」,本計畫成員自 2012 年開始,每年皆於中 華傳播學年會中發放中文宣傳酷卡(如圖 1),以提供與會者自由索取。主持人並於該年度專題 座談介紹本資料庫計畫背景、當年度執行成果,及宣傳本資料庫網站平台。如下圖 1 所示,在宣 傳卡上面詳列了關於資料庫的資訊以及下載方式,提供使用者詳細的下載途徑。

科技部記者會台灣傳播調查資料庫成果發表 分享人 分享主題

張卿卿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簡介

王嵩音 青少年網路正負面使用行為影響因素 林淑芳 青少年網路素養與使用調查

施琮仁 青少年網路霸凌

林日璇 不得不用臉書:一成二青少年害怕錯過社交活動 陶振超 青少年的友誼網絡與傳播網絡

(15)

9

此外國外宣傳部份,本資料庫於亦會印製英文宣傳酷卡(如圖 2)在國際傳播學會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ICA)中發放,並於發表會會場介紹與推廣本資料庫 網站平台。透過國際化的方式,讓資料庫能夠廣為國外學者使用。

1. 舊版資料庫宣傳酷卡(2012 年-2016 年)

圖 1 舊版中文宣傳酷卡樣張

圖 2 舊版英文宣傳酷卡樣張 2. 新版資料庫宣傳酷卡(2017 年至今)

為配合 2017 年五月改版後的第二期資料庫網站,新版宣傳酷卡的色調由暗色系改為明 亮有朝氣的淺色作為基底色,底圖也採用專人設計的圖片與 logo,在整體視覺呈現上更能一目 了然(新版中文酷卡如圖 3;新版英文酷卡如圖 4)。

(16)

10

圖 3 新版中文宣傳酷卡樣張

圖 4 新版英文宣傳酷卡樣張

(17)

11

(三) 課內宣傳

本資料庫於每學期開學時皆會向國內大專院校教授相關碩博班課程的老師介紹資料庫,

並與有意願的老師商借 10 分鐘左右向該班同學介紹、解說資料庫,鼓勵同學們多多運用此學術 資源,並邀請同學們投稿傳播調查資料庫的論文獎。圖 5 為傳播調查資料庫到政治大學以及世 新大學宣傳之照片。

圖 5 傳播調查資料庫宣傳照片

(四) 電子信件推廣

為了讓更多碩博班同學與相關領域的教授得知本資料庫,本資料庫規劃於今年起,每年 請國內大專院校相關系所之系辦人員協助發送推廣之電子信件,亦邀請曾參與本資料庫問卷規 劃小組之成員協助以電子信件向相關人士介紹本資料庫,信件詳細內容如下:

您好:

我們是科技部「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本調查為一多年性全臺調查計畫,目的在深入追 蹤及記錄臺灣民眾的傳播媒體使用行為變遷。

從 2012 年至今,本資料庫已累積相當多豐富且珍貴的資料,特來信邀請各位學界、產業 界先進們多加利用、分享!

除了基本傳播行為,本調查每年亦會針對當下社會現況加入不同內容。請參考以下各年度 之調查主題,點入您有興趣之調查,即可免費加入會員並下載全臺調查結果:

○ 2012 年─「主題素養與傳播」

○ 2013 年─「網路行為調查與偵測」

○ 2014 年─「媒體-娛樂與社交」

○ 2015 年─「政治傳播與公民傳播」

○ 2016 年─「風險與災害傳播」

(18)

12

○ 2017 年─「媒體使用的個人功效與影響 I」

○ 2018 年─「媒介使用與社會互動」(將於 2019 年 7 月公開資料)

從本資料庫成立至今,已有許多研究者使用本資料庫發表具影響力之重要著作(請參考「成 果分享」),歡迎您也一起使用此具代表性的全臺大調查資料,為臺灣的傳播、社會現象多 加一份關注。

欲瞭解更多「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請點入前方「」內文字,或由此網址

http://www.crctaiwan.nctu.edu.tw/index_che.asp,至傳播資料庫網站。亦歡迎您直接由以下 方式與我們連絡:

電話:02-2939-7551;Email: crctaiwan@gmail.com 非常感謝您百忙中閱讀此信,敬祝 安康

傳播調查資料庫主持人 張卿卿老師

助理 黃昕樂、曾郁棻、張馨勻敬上

(五) 碩博班論文獎

本資料庫經抽樣全臺民眾以進行傳播行為的面訪調查至今已邁入第 7 年,又每年依據當 下社會情況搭配不同主題的調查,而使本資料庫擁有豐富多元、深入淺出的台灣民眾傳播行為 紀錄。因此特別舉辦碩、博士論文獎,期待學子能以此資料庫為基礎,開展社會領域研究。

此論文獎之審查機制為由本資料庫之計畫主持人邀請五名相關專家學者組成「評選委員 會」(排除論文獎申請人之指導教授),先請委員會討論並決定評選辦法後,以「匿名審查制度」

進行審查,就所有候選論文評選出得獎作品。

評審委員根據論文整體邏輯概念、主題、文獻、研究方法及對學術和實務貢獻等標準進 行評選,本屆「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論文獎」的評選結果,由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博士生吳岱 芸同學獲得優等的殊榮,並授予獎金 5 千元及獎狀 1 張。

(六) 臉書粉絲專頁

有鑑於全球及臺灣民眾使用臉書與社群網站的行為愈趨普遍,本資料庫於 2014 年 10 月 開設臉書專頁(如圖 6),並邀請傳播領域及各界有興趣之學者、學子,及民眾加入或按讚。本 臉書專頁之推廣策略為以親切之內容,吸引各界人士關注傳播產業或學界新知,並進而認識、瞭 解本資料庫,及使用本資料庫之調查數據。

本期臉書專頁內容大致有「產業新聞」、「電子報」、「節慶祝福」…等訊息。每則貼 文皆以平易近人之文字及本資料庫自行製作之圖片(包含 gif 動態圖)構成,期望以活潑生動的

(19)

13

方式將傳播相關消息及本資料庫的近況,分享給本資料庫的粉絲及臺灣民眾,並將傳播資料庫 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截至目前,本資料庫已有 1,285 人以上按讚及追蹤,發布的貼文亦經常 有粉絲們分享轉發。

圖 6 傳播調查資料庫之臉書 Facebook 粉絲專頁

(七) 產業合作

為了提高資料庫的能見度,除了與學術界的專家學者進行溝通交流外,我們亦積極尋求 與各產業合作的機會,並於今年年初與新興媒體網站「蹦新聞」達成協議,授權其能轉載本資料 庫的電子報,以利更多民眾能迅速獲取最新的臺灣傳播行為概況。

圖 7 蹦新聞於其網站上刊登本資料庫的電子報

(20)

14

(八) 國外合作

資料庫的宣傳對象除了為國內的社會大眾,我們亦希望能將資料庫推廣至國際,成為能 與其他國家共享傳播數據的平台,因此我們目前正與國外大型傳播相關資料庫進行接洽,希望 能夠針對不同國家收集相同資料,作為跨國比較的基礎,也可以促進國際學術交流,提升本資料 庫的價值。

(九) 發行專書

由於本資料庫著重於臺灣民眾傳播行為調查,正因為聚焦在「台灣」民眾的連續性調查,

更能呈現出近幾年台灣在地民眾的傳播行為輪廓。也因這優勢,本資料庫預計於今年出版臺灣 傳播行為變遷之系列書籍,透過本資料庫歷年蒐集到的數據進行台灣傳播現象的描繪,且藉由 理論的解釋與發展,解釋其行為的意涵,期許該專書能成為各大專院校傳播學院碩士相關課程 的參考書籍,培育下一代傳播的學術尖兵。

(21)

15

五、 「TCS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網站平台的內容建置情形

自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TCS)於 2012 年開始進行調查時,便建立獨立網站,網站主要目 的為釋出每期傳播調查的資料及引用辦法、抽樣方法、原始問卷、SPSS 資料檔、結案報告書等,

供學界、產業界與一般民眾參考使用。隨著社會主流審美觀的變遷,與網路科技的進步,網站由 2012 年第一版的「傳播產學知識家」至 2014 年 5 月改版的「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再到 2017 年五月改版後的二期資料庫網站「TCS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共經歷兩次更新。

「TCS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為本資料庫參考國際優質學術網站,與前期網站的使用者 經驗訪談後,請專業程式設計、網頁設計師將舊版網站優化而成,以讓使用者能更便利地使用此 網站。本網站與前期網站的主要差異可分為視覺呈現與內容架構兩項。在視覺呈現上,本網站首 頁改以圖像為主;網頁底色改為較明亮有朝氣的淺色系,並增加隱藏式下拉選單;網站首頁也改 為強調本資料庫之重點內容─「資料庫調查簡介」、「資料庫調查資料下載」、「資料庫成果分享」、

「電子報」。而內容架構部分則去無存菁地保留大部分舊版網站內容,並將網站從原本多層次的 架構修改為兩層架構,讓使用者更容易抵達想要的頁面,詳細介紹請參閱本文第三段後之文字。

本期資料庫網站目的可分為三大部分:分享傳播調查資料、學術交流、產業交流。網站 以前述三部分為骨架,承襲舊版網站之豐富的學界與產業界資料,並以直覺化、視覺化之方式呈 現,以將資料庫之調查問卷、數據等資料推廣給學界、產業界與對大眾傳播領域有興趣民眾,並 期許本資料庫能成為臺灣、亞洲,至全球傳播調查的指標。以下將詳細介紹網站內容:

(一) 「傳播調查資料」專區

本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計劃由過去「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大眾傳播組」五年一 次(分別為 1993、1998、2003 及 2008 年)中獨立出來,且本計畫進一步改為每年一次調查,以 年度密集調查的方式,藉以獲得臺灣民眾使用媒體行為之多元與複雜樣貌的即時資料。使用者 可以在本專區中瞭解本資料庫之歷史、簡介,及下載本資料庫和過去「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 畫」之調查數據,此外亦可於此專區參考、閱讀本資料庫的論文發表成果及電子報。

1.

內容建置

本專區為 TCS 臺灣調查資料庫網站之重點頁面-其下共有四個子頁,包含(1)介紹傳 播調查資料庫的「TCS 調查簡介」;(2)釋出每期調查資料的「TCS 調查資料下載」;(3)介 紹引用資料庫調查數據的期刊的「TCS 成果分享」專區;(4)放置每月宣傳數據應用的「TCS 電子報」專區。

(22)

16

(1)

「TCS 調查簡介」

本區塊介紹本資料庫來源與各期次調查主題內容、方向,與抽樣、蒐集資料資的方法,

簡介包含首次 2012 年第一期第一次計畫調查至 2017 年第二期第一次調查計畫。

(2)

「TCS 調查資料下載」

本區為資料庫網站經營的重點,內涵「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大眾傳播組資料及 本資料庫第一期第一次至第五次、第二期第一次至第二次之各期介紹,及五個可供下載之檔案:

附件:資料釋出及引用辦法、抽樣方法、原始問卷、SPSS 資料檔、結案報告書。

(3)

「TCS 成果分享」

本區收錄引用本資料庫調查內容及「台灣社會變遷大眾傳播組」的期刊論文專區,條列 引用資料的期刊論文以供學界參考。

(4)

「TCS 電子報」資料庫

本專區存有本資料庫之電子報及展集,電子報為每月根據本資料庫已釋出的面訪調查資 料進行數據分析、撰寫短文並輔以圖表說明的主題報告(圖 7 左與表 4);展集則為每季統整使 用資料庫發表的期刊論文,收納主題類似的文章,並為其撰寫簡介(圖 7 右與表 5)。電子報和 展集之發送對象包含網站會員、傳播領域學者、社會科學相關社群學者。而自 2015 年 9 月起因 應讀者之特性,將電子報和展集從原先貼近一般民眾的寫法,改以學術角度切入、編寫,以提供 各大專院校在學學子及傳播領域學者使用參考。從 2014 年 4 月發送電子報以來,至今已經發送 了 50 期的電子報(各期電子報主題請見表 4),而自 2016 年 3 月發送展集以來,至今已經發送 7 期的展集(各期展集主題請見表 5),提供各大專院校在學學生及傳播領域學者資料使用參考。

圖 8 傳播調查資料庫電子報(左)與展集(右)

(23)

17

表 4 傳播調查資料庫之電子報主題 主題

2014

4 從一個人觀看的媒體,就能預知他的政治參與,想拓展新人脈、認識新朋友

社群媒體恐怕幫不了你!

5 10 年來媒體新聞報導的公正性愈來愈受到質疑,擔心人際互動不足 看看社 群媒體能協助你什麼!

6 40 歲以下的民眾社群媒體已取代 Email……。

7 新媒體與公民參與

8 號召社會動員 「資訊分享」扮演重要角色 9 進擊的滑世代:一心多用的媒體使用行為

10 超越電腦!手機躍升為線上遊戲的主要平台裝置 11 男女大不同:臺灣民眾網路技能與網路風險年度調查 12 網購「便利性」高 臺灣民眾每月網購高達 2.12 次

2015

1 政黨色彩鮮明、同質性高,媒體被六成民眾視為社會亂源!

2 上網?還是看電視? 從媒體選擇看出年齡差異 3 2014 年臺灣民眾媒體可信度創三次調查來最低

4 你今天「賴」了嗎?台灣民眾最常用手機收發即時訊息!

5 還在「網咖對戰」時代?現在國高中生最瘋休閒益智遊戲!

6 2014 年台灣民眾傳播行為年度調查:還是「台灣戲劇」最對味

7 「無網不利」:超過半數青少年透過網路找資訊、獲得娛樂並學習新事物!

8 社交網站臉書最受台灣網友歡迎,instagram 較受女性喜愛!

9 平常會使用網路的台灣成年人少於七成 10 台灣青少年父母教育程度與其網路使用差異 11 50 歲以上網族群超過五成使用社群網站

12 全台上網成年人中 超過七成曾分享線上影音/影片

2016

1 全台上網成年人中 超過七成利用多種平台看新聞

2 台灣父母親對青少年子女的網路介入模式探討

3 青少年上網時間、父母介入頻率、校園霸凌經驗和網路霸凌經驗的關係 4 強化或補償?父母親教育程度與青少年社交網站使用的關係

5 男女有別?:臺灣青少年的性別與玩數位電玩的動機、頻率與方式 6 父母網路介入模式與臺灣青少年數位電玩使用經驗

7 社群網站公民運動訊息傳播與個人政治、社會背景的關係 8 社群媒體使用者的政治參與行為

9 台灣民眾透過媒體接收公共事務頻率與其公民參與程度 10 對於媒體資訊種類選擇,男女大不同?!

11 年輕人和中年人在網路上發表政治相關看法的比例較高 12 台灣民眾的主流意見氣候與意見表達意願之關係

(24)

18

主題

2017

1 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對個人評估滿意度之影響

2 電視要看哪一台?民眾政黨立場與選擇性接觸媒體傾向關係之初探 3 台灣各年齡層及不同性別民眾接受政治訊息之媒體管道差異 4 從年齡、居住地、以及網路使用剖析台灣民眾的政治知識程度 5 社群媒體使用動機及其與社交滿意度的關聯

6 台灣民眾媒體使用行為變遷初探-2012 年至 2016 年 7 民眾與食品安全議題之關係

8 臺灣民眾的颱風、水災資訊來源及來源可信度分析─以傳播調查資料庫一期 五次為例

9 危害健康的隱形殺手—空氣汙染 10 地震後訊息分享模式與性別之關係 11 臺灣民眾的健康傳播特性

12 你幸福嗎

2018

1 台灣民眾對電視媒體之評價

2 台灣不同區域民眾在空汙議題上的態度與行為差異 3 心內話

4 數位時代中,民眾的媒體使用行為與評價

5 以台灣電視、網路與社群媒體的使用族群來看新型態數位落差 6 不同地區民眾對颱風、水災之網路資訊的態度與信任程度 7 青少年電玩行為初探

8 性別與社群媒體使用動機、行為的關係

9 「你,為何上癮?」─探討青少年的電玩動機 10 Z 世代青少年之網路使用情形調查

11 校園後宮甄嬛傳:青少年霸凌行為之調查

12 「沒辦法,我就是想上網」- 臺灣民眾網路使用習慣大調查

2019

1 看電視、上網,還是兩種都要?

2 青少年自尊、學業成績與霸凌之探討

(25)

19

表 5 傳播調查資料庫展集主題

2.

資料釋出公告

(1)

資料釋出電子報

本資料庫在每年釋出面訪資料當天會主動寄信告知會員,邀請他們下載使用,詳細信 件內容如下:

親愛的會員、學者,您好: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二期一次研究調查資料(調查時間 2017 年),自 2018 年 7 月 10 日起正式上線於資料庫官方網站(http://www.crctaiwan.nctu.edu.tw)。歡迎學者專家、實務 業者及社會大眾上網瀏覽或下載 2016 年調查資料,釋出項目包含:(1)資料釋出及引用 辦法、(2)抽樣方法、(3) 原始問卷檔、(4)調查數據(SPSS 檔)及(5)結案報告書。

本次調查主題為【風險與災害傳播】,調查對象為在台灣設有戶籍,18 歲以上的民眾且每 週至少 4 天以上居住於住居地址者。

本 次 調 查 抽 樣 方 式 為 分 層 等 機 率 三 階 段 抽 樣 法 ( Stratified three-stage 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 PPS),第一階段為鄉鎮市區抽樣,第二階段為村里抽樣,第三階段為 門牌號碼抽樣,最後依據年齡進行戶中抽樣。

正式調查期間派遣訪員進行調查,調查時間為 2017 年 8 月 23 日至 2017 年 11 月 5 日 止,共完成 2,138 份有效問卷。

「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延續「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的精神,為一長期性 學術調查計畫。為更精確追蹤傳播行為變遷的變化,「傳播調查資料庫」將每隔五年進行 一次的定期調查,自 2012 年改為每年進行,同時每年得以不同次主題切入。第二期第一 次(2017)調查主軸,聚焦在【媒體使用的個人功效與影響 I】。除了調查台灣民眾的傳播 媒介使用行為與網路相關行為外,另有特色題組包含網路的功效(例:「社交」、「資訊」、

「娛樂」)與網路使用問題(例:「網路成癮」、「網路霸凌」及「問題網路使用」)等研究 主題。

年 月 主題

2016

3 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展集第一期: 網路媒體使用與人際互動、社會資本的關

7 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展集第二期: 媒體使用與政治態度、認知與行為的關係 8 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展集第三期: 媒體素養的前因與潛在後果

2017

3 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展集第四期:年輕世代的網路使用特徵、經驗與素養

7 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展集第五期:線上分享自製內容的過程、動機與影響 10 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展集第六期:政治傳播的新紀元

2018

3 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展集第七期:從「可信度」解讀假新聞現象 不容小覷的

個人因素

10 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展集第八期:網路與選舉:政治或公民參與的網路/社群 圖像

(26)

20

竭誠歡迎各領域研究學者,下載與使用傳播調查資料庫二期一次的研究調查資料。

2017 年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二期一次研究調查資料下載網址:

http://www.crctaiwan.nctu.edu.tw/AnnualSurvey_detail.asp?ASD_ID=28 如有任何疑問,請與資料庫專案助理聯繫,謝謝。

聯絡人:黃小姐、曾小姐、張小姐 E-mail:crctaiwan@gmail.com Phone:02-2939-3091#67551

(2)

資料下載用途統計

為了追蹤本資料庫的調查資料使用量,與以本資料庫資料撰寫期刊論文的成果,本網 站會在使用者下載資料時,詢問下載者的使用用途,並且統計各檔案之下載次數於後台顯示。

(二) 「學術交流」專區

本網站內容可區分為分享傳播調查資料、學術交流、產業交流三類訊息,目標對象也 不盡相同,本「學術交流」專區之主要目標使用者為傳播及社會學界之學者專家,及相關領域 之大學、碩博士生。

1.

內容建置

本區部分內容為承接政治大學傳播學院「中文傳播資料庫」,承接之內容再加上本資料 庫更新之資源後,針對學者、研究者及學生學術社群相關的建置如下:

(1)

「學術期刊」

本區收錄傳播領域主要期刊的最新出版內容,以及提供國內外傳播相關的學術期刊網站 簡介,供使用者參考。

(2)

「傳播文獻」

定期更新 TSSCI 社會、傳播與管理期刊以及其他傳播相關期刊的文章簡介,本資料庫提 供時間、作者、期刊三種不同類別的排序方式,另設置搜尋欄位,供學者、研究生、有興趣之民 眾使用。本區收錄之期刊包含:中華傳播學刊、新聞學研究、廣播與電視、廣告學研究、調查研 究-方法與應用、文化研究期刊、傳播研究與實踐、中山管理評論、管理評論、管理學報、傳播 與社會、資訊社會研究與傳播管理學刊等期刊。

(3)

「學術相關網站」

本區整理並收錄傳播及社會領域相關之政府機關、學校單位、調查機構與非營利網站名 稱、連結與簡介供使用者參考。

(27)

21

(4)

「傳播研究社群」

此區塊條列出本資料庫學者會員,放置基本學者會員的基本介紹,以供相關領域學介 有興趣之使用者們互相交流。並建置搜尋功能讓使用者能以「學校」、「科系」或「專長領域」

搜尋瀏覽。

(5)

「其他相關調查」

本區統整全臺及國際上重要之調查網站連結,使使用者透過本資料庫網站即可以便利地 瀏覽其他相關調查。本資料庫收納的網站包括社會、家庭、教育及政治等相關領域的研究計畫。

2.

國際學術社群推廣:網站英文化

本資料庫不僅致力於開發國內使用群(如前述之推廣情形),更拓展國際使用者,因 此網站設有英文頁面,方便國外學者使用,本資料庫亦會在國際研討會發送的英文庫卡上寫有 網站網址及 QR CORD。本資料庫英文網站內涵計畫介紹、資料下載頁面,並提供英文版之調 查問卷與 SPSS 檔案下載。

圖 9 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英文版)

(三) 「產業交流」專區

資料庫網站內的產業取向網頁子題有三個,包含:「產業新聞」、「產業網站」與「行 銷溝通案例網站」。提供傳播領域的學生、業界人士使用,亦讓有興趣之學者或民眾參考,以下 針對此三大主題進行詳述。

1.

內容建置

(1)

「產業新聞」

為讓本網站使用者能掌握當下及歷史上的傳播消息,本資料庫每日皆挑選傳播領域重要 的四則新聞,編輯、分類後放於此頁面,讓閱聽眾能快速精確地掌握傳播產業趨勢與走向,此頁

(28)

22

新聞分類有「產業動態」、「遊戲電競」、「數位科技」、「府院動態」、「資訊安全」等。

(2) 「產業網站」

本區收錄傳播及社會領域相關產業界及媒體網站簡介、連結,以供使用者參考、搜尋。

(3) 「行銷溝通案例網站」

此部分更精確地選擇與行銷溝通相關的公司或網站,放入其簡介及相關連結以讓使用者 認識更多相關資源。

(四) 「最新消息」區

本網站第一個子頁為「最新消息」,內有定期更新之傳播領域學術界與產業界最新活動 消息,其分類有「論文徵稿」、「學術活動」、「實務講座」,及「傳播競賽」。「論文徵稿」收 錄臺灣各傳播或社會期刊、學刊,或研討會之徵稿訊息;「學術活動」為臺灣傳播及社會領域研 討會報名資訊。而「實務講座」和「傳播競賽」則包含媒體、廣告,與行銷等業界相關講座、競 賽之報名資訊。

(五) 網站預計改版方向

為了讓網站能更符合讀者的使用經驗,網站進行優化中,規劃如下:

(1) RWD 響應式網頁設計

隨著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傳統網頁設計的方式已無法滿足所有瀏覽裝置,如:

使用畫面較小的平板或智慧型手機瀏覽傳統網頁時,容易有頁面過寬所造成的瀏覽不便。為解 決此窘境,本資料庫網站將改為「響應式網頁設計(Responsive Web Design),簡稱 RWD」的技 術來製作網站,網頁能隨著使用者網頁瀏覽裝置解析度的大小,自動變化網頁的寬度及頁面配 置,讓使用者在瀏覽網站時,能以最適合閱讀的格式呈現。

(2) 首頁加入動態影音畫面

為使網站整體風格呈現活潑動感的視覺效果,預計將於首頁放置動態影音畫面,也更能 符合傳播帶給人的新穎創新之感。

(3) 變更首頁電子報陳列形式

網站首頁電子報陳列部分,目前是提供前 6 期最新的電子報,並以方塊形狀整齊的排列 在首頁當中,若欲閱讀更久以前的電子報,則必須點入「傳播調查資料」頁籤中的「TCS 電子 報」子頁面點選閱讀。為了使整體版面更有變化與設計感,且能方便使用者快速地查詢更久以 前的電子報,網站改版預計將呈列形式變更為以左右滑動方式選取電子報,不僅能讓整體畫面 顯得更活潑輕快,也能讓使用者不須再點選其他路徑就能迅速找到早期的電子報。

(4) 將「最新消息」與「產業新聞」一併放到首頁

(29)

23

原網站的設計,若使用者欲觀看「最新消息」與「產業新聞」,必須再點其他路徑才得以 閱讀,其過程較為繁複,又此兩區的更新頻率甚高,為了讓使用者能直接快速的在首頁就能找到 已更新的相關訊息,網站改版預計將此兩區域的內容移至到首頁,方便使用者能快速的選取。

(5) 重整「TCS 資料下載頁面」架構

原網站的「TCS 資料下載頁面」無法一頁綜覽所有期次的下載資料,為了讓使用者能對 所有的資料一目瞭然,網站預計採用人性化表格的呈現方式,讓使用者能快速找到欲下載的檔 案。

(6) 英文網站改版預計新增部分

為了更有效地將資料庫推展至國際,資料庫的英文網站亦預計將擴增相關內容,預計增 加的項目有「團隊介紹」、「TCS 調查簡介」與「TCS 成果分享」等。

(30)

24

貳、 第二期第二次問卷題目架構文獻背景 一、 公開徵求流程

(一) 公開徵求時間

本資料庫於 2017 年 9 月開始進行本次問卷的新增(加掛)題組研擬,並於同年 10 月 在「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網站上釋出徵求題組相關說明,同時,亦以資料庫的名義寄發電子郵 件給傳播與社會領域的學者,期望集結眾學者的智慧結晶,讓本資料庫的題組能夠更加豐富與 多元。本次徵稿截止日期為 2017 年 10 月 31 日,新增題組的申請案由「傳播調查資料庫推動委 員會」之審核小組審議。

(二) 公開徵求步驟

1.

寄發

本資料庫於 2017 年 10 月開始,除了將徵求題組相關資訊釋出於「臺灣傳播調查資料 庫」網站上,同時,也以資料庫的名義寄送電郵於傳播與社會領域頂尖的專業學者,內容如下: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計畫

「第二期第二次主題:媒介使用與社會互動」徵求新增題組公告說明

為因應傳播行為與傳播科技的快速發展,傳播學門的學者自 2011 年開始接收科技部的委 託執行「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Taiwan Communication Survey)計劃,已於 2012 年-2016 年連 續五年順利完成第一期的五次面訪調查。自 2017 年起開始執行第二期的三年計劃,於 2017 年 7 月進行第二期第一次的調查。

【臺灣傳播資料庫】結合最新的調查工具,蒐集即時且詳盡的傳播行為資料,供學術界與 產業界分析使用,並提供政府擬定政策時的參考。每年組成問卷小組委員會負責該年調查的子 題與問卷規劃。小組委員皆為與每年主題相關的專家學者,部分為基於概念研究主題需求而邀 請加入,部分為透過公開徵求題組而評選加入。

一、「科技部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歷屆主題與題目類型說明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每年進行面訪資料收集,同時每年以不同次主題切入,試圖從不 同面向深入描述臺灣閱聽眾媒體使用的輪廓。第一期的調查,為期五年(2011.10-2016.9)。五 年當中規劃五個不同次主題,第一期第一次(2012 年)為傳播行為基本調查,並已開發應用

(31)

25

程式得以透過平板電腦進行面訪;第一期第二次(2013 年)鎖定網際網路使用行為進行調查;

第一期第三次(2014 年)為媒體娛樂行為調查,涵蓋各種新興的媒介使用,並將調查對象向 下延伸至 9-17 歲的青少年;第一期第四次(2015 年)調查主題為政治傳播與公民傳播;第一 期第五次(2016 年)的調查主軸為風險與災害傳播。第二期的三年計劃從 2017 年開始執行,

第二期第一次的主題為「媒體使用的個人功效與影響 I」,目前已經在全省各地進行面訪調查。

每年的調查包括四種類型的題組,第一種類型是媒體使用行為基本題(包括電視、報紙、

雜誌、網路、廣播等主要媒體的使用行為-涵蓋使用時間與接觸內容),第二種類型為核心題組

(為長期追踪的傳播題目,包括媒體可信度、台灣當下媒體環境的問題等),第三為價值題組 與當下現況題組(生活滿意度),這三種類型的題目都是每年固定收集。第四為主題題組,主 要為呼應當年主題的題組,其下涵蓋不同子題,此主題題組的子題,除了邀約相關學者專家擬 定,也向學術界公開徵求。

本次徵求的加掛題組為第二期第二次調查(2018 年進行)主題題組所需的研究子題題組,

徵求內容說明如下。

二、「第二期第二次主題:媒介使用與社會互動」加掛題組說明

第二期第一次調查主要關切個人的媒體使用如何滿足個人各個不同生活面向的需求(例 如:資訊、娛樂與社交)。第二期第二次將與第二期第一次有所區分,鎖定【媒介使用與社會 互動】做為主軸,主要關切人們如何透過媒體(包括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探知、理解、參與社 會,並與社會產生連結。希望以此為主軸,找出當下值得關注的議題,初擬八個面向子題,向 傳播領域或其他相關領域學者徵求新增題組。八個面向的子題包含:

子題 說明(可能探究的方向)

1.媒介使用與社會氛圍感知

隨著新興媒體的發展,民眾接觸議題的機會增加。然而透過

各式各樣的媒介,人們除了接收資訊,也慢慢形成整體社會 氛圍的感知(例如,感知到台灣民眾對於多元性別議題的接 受程度、對於離婚或奉子成婚的接收程度、對於單親家庭的 接受程度等)。究竟這些氛圍感知的來源為何?是傳統媒 體?是戲劇節目?是社群媒體中的討論?同時這些社會氛 圍的感知是否會與個人的議題態度相關,同溫層的同質討論

(32)

26

是否降低人們對於議題多元面貌的感知?這些都是值得傳 播學者關注的問題。

2.媒介使用與社會信任

在網路發達的今天,人們習慣在不同的網路平台上與陌生人

進行對話,或針對同感興趣的議題交換意見。由於網路提供 一個虛擬空間,避免實體空間的接觸,因此讓人們較為自在 地與陌生人的交流溝通,這樣的網路行為模式,是否會改變 人們對於他人的信任?社會信任是否可以區分為網路社會 信任與實體社會信任?其內涵與形塑成因是否不同?這些都 是值得探討的議題。

3.通訊/社群媒體與社會連結

和社會資本

即時通訊軟體(例如:Line、Skype)與社群媒體的普及(例 如:臉書)在台灣的使用率高,這些軟體或平台提供群組的 功能,人們同時加入不同群組,隨時處在數個社群網絡中,

這些通訊軟體或社群媒體是否影響人們對於與外在社會連 結的感知,是否讓人們產生較高的「結合型社會資本」

(bonding social capital)與「橋接型社會資本」 (bridging social capital)?這些群組產生怎樣的團體動力?或影響人 們的社會認同?

4.通訊/社群媒體與社會學習

過去人們社會化的歷程主要為人際與親身經歷,透過觀察周

圍的家人與朋友,從中形成價值、發展出生活形態、型塑美 感認知等。但隨著傳播科技的發展,人們社會化的來源變得 更為多元,藉由社群媒體觀察他人的行為或意見表達所獲得 的回饋,可以經由代理學習產生社會化效果(例如,觀察同 儕貼文中傳達的價值,所獲得的不同回饋,得知何種價值為 當下所重視;觀察同儕穿著打扮照片所獲得的讚賞,習得當 下流行的美感為何)。在此子題下,可以關注的議題包括:

社群媒體在年輕人社會化的歷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同 溫層是否加速社會化的歷程?或造成盲目的社會屈從?

(33)

27

5.社群媒體與社會動員

隨著傳播方式的快速演進,針對議題與事件動員模式也有所

不同,這些基於社會整體利益所進行的動員之目的十分多 元,例如針對弱勢族群進行捐贈或協助、針對環保議題進行 聯署等。有別於傳統媒體的動員方式,新興媒體的動員方式

(社群網站分享、轉貼、邀請功能)往往速度更快、吸引更 多的關注。值得探究的是網路動員歷程與效果是否異於傳統 媒體?當一群彼此不認識的人藉由社群媒體動員的同時,由 誰領導?如何形成共識或維持共同的信念?

6.社群媒體與社會衝突

社群媒體的討論、分享、按讚等功能,幾乎與各式各樣不

同型態的網站整合、成為必備的功能。尤其時媒體,每篇 文章都有單獨的討論、分享、按讚,以促進文章的傳遞與 閱讀、提升流量。這樣的作法也導致受到社會關注或具爭 議性的議題,往往引發立場不同的人,在文章的討論區引 發爭論,甚至出現不文明的留言,有時還有境外的使用者 加入論戰。媒體整合社群媒體功能,是能促進不同立場的 人交流意見、形成公共審議?還是反向導致更嚴重的壁壘 分明?對媒體網站的使用者來說,這些討論內容是否影響 了對內容的理解與判斷?這些線上討論是否及如何影響公 共輿論、傳統媒體,並進一步改變公共政策?

7.社群媒體、社會網絡與線

上線下行為

年輕人的追星行為,常常起於社群媒體上的資訊傳遞或討 論,使得原本一群彼此不認識的人形成一組社會網絡,在線 下真實世界共同行動,甚至出國參加明星的活動。災難發生 時,社群媒體在線上的資訊分享,也促進線下資源的傳遞。

擴增實境遊戲的興起,更進一步使在線下同一個地點抓寶的 玩家,形成社會網絡反向到線上討論與分享資訊。社群媒體、

社會網絡與線上線下行為之間如何互相影響,造成行為的傳 遞,是現代社會重要的議題。

(34)

28

8.通訊/社群媒體與社會監控

即時通訊軟體(例如:Line、Skype)與社群媒體(例如:臉

書、Instagram)方便與他人連結、串聯不同的人際網絡,這 樣的平台雖然方便個人展示自我、與人溝通,同時間卻引起 了自我監控,甚至是社會監控隱憂,無論是父母與小孩之間、

老闆與員工之間、或伴侶之間,大家會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來 監控他人或規避他人的監控?監控感知又會對人際關係造 成什麼影響?同時社會監控感可能來自網路上的其他陌生 人,這些自我感知的社會監控如何影響個人認知到的貼文或 互動規範, 都是值得探討的議題。

其他 歡迎學者提出任何與【人們如何透過媒體(包括傳統媒體與

新媒體)探知、理解、參與社會,並與社會產生連結】的相 關子題。

三、新增題組申請計畫書格式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每期皆會公告,徵求傳播領域學者提案新增題組,期望結合傳播領 域學者智慧,不僅增進現有題組的分析價值與潛能,更能將前端、新穎的研究主題納入。新 增題組的申請案將由「傳播調查資料庫推動委員會」之審核小組審議。審議標準將涵蓋三個 面向:是否符合此次主題規劃,學術價值潛力高低與資料的社會應用價值高低。

新增題組的申請書以六題問項為上限,頁數以兩頁(含)以上、不超過十頁。申請書內 容需包含下列項目:

 主題

 前言

 理論架構與文獻探討

 對研究台灣傳播現象的重要性或貢獻

 預定分析方式與價值

 理論架構圖

 測量概念的定義與操作型定義與具體問項與題項(若原始題組為英文,請附中英文對 照)

 參考文獻

(35)

29

四、新增題組申請時程與流程

有興趣參加此次政治傳播與公民傳播調查新增題組的學者,請於民國一○六年十月三十 一日以前,提出六個以下問項及兩頁(含)以上、十頁(含)以下的申請書,寄至 11605 台 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 64 號 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系 傳播調查資料庫 黃昕樂 收(郵戳為 憑)。若需過去計畫書參考樣本,也請 e-mail 向黃昕樂專案助理(hiiamyueh@gmail.com)索 取。

本計畫將於十一月七日通知入選的題組,入選題組的申請人將自動成為第二期第二次調 查的問卷發展委員會之委員,並有第一年使用該題組進行論文發表的優先權。

若有任何問題,請洽科技部【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之召集人─政治大學廣告系張卿卿 老師(e-mail: happycc.lab@gmail.com)。詳情請參考本計畫所屬網站【臺灣傳播調查資料 庫】上的最新消息公告:

【科技部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網址:http://www.crctaiwan.nctu.edu.tw/index.asp

五、資料釋出時程

(1)第一期第一次(2012 年)–第一期第五次(2016 年)資料已於網站公開釋出免費開放提 供全國學者使用,請登入【科技部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網站,加入會員,即可進行資料下載。

(2)第二期第一次(2017)調查計畫已於全台進行家戶面訪暨網路調查中。資料蒐集時間 為 2017 年 7 月 26 日至 2017 年 10 月 31 日,完成後將於明年提供全國學者使用,屆時將通 知傳播學門的所有學者。

若需要收到傳播調查資料庫資料釋出的相關訊息,也可登入【科技部臺灣傳播調查資料 庫】網站,加入會員,屆時將以電子報形式通知。

「科技部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計畫 主持人張卿卿老師(政治大學廣告系)

共同主持人陶振超老師(交通大學傳科系)

(36)

30

2.

審查

本次徵稿截止日期為 2017 年 10 月 31 日,並於同年 11 月 7 日通知入選題組,申請人 與入選題組請見下表:

表 6 申請人與入選題組

(註:依照姓氏筆畫排序)

二、 問卷形成歷程

(一) 成立問卷小組委員會

第二期第二次問卷小組委員會的委員,由本次入選題組的申請人擔任之,請見下表:

表 7 問卷小組委員會之成員

(註:依照姓氏筆畫排序)

(二) 問卷小組會議

問卷會議共召開六次,問卷小組成員就其研究主題研擬題目大綱,題目的設計標準以 能長期追蹤並且容易讓受訪者回答等評估標準進行制訂。問卷研擬小組的責任在於針對主題找 出值得研究的概念與可能關係、其主題性質必須成年人皆適用、為整體社會關心的議題、有追

申請人 新增(加掛)題組 申請書之主題

王嵩音 通訊/社群媒體與社會連結和社會資本 社群媒體對於社會資本的影響

吳重禮 媒介使用與社會信任 線上媒介使用及其從眾效應之研究

吳齊殷 媒介使用與社會信任 社會信任

林淑芳 媒介使用與社會氛圍感知 社會治安感知、媒介使用、與個人特質

之關係

俞蘋 通訊/社群媒體與社會監控 社群媒體隱私管理與政府監控態度

張卿卿 媒介使用與社會信任 分裂或共存:線上線下社會效能、社會

信任與社會歸屬

陶振超 社群媒體與社會衝突 政治新聞與討論交叉暴露對政治參與的

影響

賴至慧 社群媒體、社會網絡與線上線下行為 社群媒體、社會網絡與線上線下行為

委員姓名 任職單位

王嵩音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

吳重禮 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

吳齊殷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林淑芳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

俞蘋 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張卿卿 政治大學廣告學系

陶振超 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賴至慧 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37)

31

蹤的意義或有長期的影響並能依循著核心的主題架構、每個議題的題目數目控制在 9 題,並且 為受訪者易理解抽象性低的題組。題組制訂後,小組成員進行認知訪談,以確認問卷題目是否 為受訪者理解。並依據認知訪談結果進行題組修正。

表 8 問卷小組會議日程與議程要項

開會日期 開會內容 開會討論大綱

2017/11/24

第一次問卷小組會議:

基本概況說明、分配主題

一、擬定題組選定的評估標準

(一)成年人皆適用

(二)整體社會關心的議題

(三)描繪媒體的長期影響

(四)依循著核心的主題架構

二、討論因應 panel 設計的題組考量要點

(一) 一般民眾都適用

(二) 該議題相關行為有其普及型(至少 要有 50%以上的民眾會從事)

(三) 相關行為對於後續社會運作價值 有潛在的預測力

2017/12/08

第二次問卷小組會議:

基本題修改、新主題量表題組討論

一、確認一般民眾問卷題組內容,包括題 組順序、題目跳題邏輯等

二、確認特色題組

二、確認認知訪談分組與時間安排

2017/12/22

第三次問卷小組會議:

新主題量表題組討論(一)、

確認題組修改

一、確認加掛題組修改狀況

(一)媒介使用與社會氛圍感知

(二)媒介使用與社會信任

(三)社群媒體與社會衝突

(四)社群媒體、社會網絡與線上線下 行為

(五)通訊/社群媒體與社會監控 二、確認加掛題組的題目文字

2018/01/05

第四次問卷小組會議:

新主題量表題組討論(二)

一、確認一般民眾預試訪談題目 二、認知訪談安排

(38)

32

開會日期 開會內容 開會討論大綱

2018/01/26

第五次問卷小組會議:

認知訪談會議

認知訪談問題、確定預試訪談問卷 目

一、討論一般民眾問卷認知訪談意見回饋 二、確認一般民眾預試訪談題目

三、規劃一般民眾調查認知訪談時程、訪談 名單分配

四、確認後續作業時程規劃

2018/02/12

第六次問卷小組會議:

預試訪談會議

討論預試訪談問題,確定正式調查 問卷題目

一、報告網站更新改版情形 二、確認一般民眾預試問卷

(一)確認終極題目

(二)討論加入哪些結構性題項

(三)測試一般民眾問卷長度與完成 時間

三、討論一般民眾認知訪談意見回饋 四、規劃後續調查時程

(三) 確定調查架構

根據各專家學者投搞的申請書,以及召開六次問卷小組會議後,決議將二期二次的主 題題組修正為以下五大變數群,包括了(1)媒介使用與社會氛圍感知;(2)媒介使用與社會 信任;(3)社群媒體與社會衝突;(4)社群媒體、社會網絡與線上線下行為;(5)通訊/社群媒 體與社會監控(表 9)。

表 9 二期二次新增(加掛)題組主題彙整

主題 問卷相關題目編號

媒介使用與社會氛圍感知 L2(01-06)

媒介使用與社會信任 L1a、L1b、L1c、L3-L8、N1a、

N1b、N1c

社群媒體與社會衝突 O1-O10

社群媒體、社會網絡與線上線下行為 M1-M5 通訊/社群媒體與社會監控 N2(01-08)

數據

圖 3    新版中文宣傳酷卡樣張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 In your group, discuss what impact the social issues in Learning Activity 1 (and any other socials issues you can think of) have on the world, Hong Kong and you.. Choose the

形成 形成 形成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Centre for Learning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CLS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The elderly health centres provide people aged 65 or above with comprehensive primary healthcare services which include health assessments, physical check-ups, counselling,

It costs >1TB memory to simply save the raw  graph data (without attributes, labels nor content).. This can cause problems for

They are: Booklet (6) – Healthy Community, exploring the communicable and non- communicable diseases and how they affect community health so that students are able to

 Examples of relevant concepts: equality, discrimin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community resources, self-concept, vulnerable groups, community work, community support

Instruction  Teachers systematically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how the writing of life stories could help them apply knowledge of different life st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