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概念構圖對體育師資生學科教學知識之成長與影響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概念構圖對體育師資生學科教學知識之成長與影響

本節主要就體育師資生在經過概念構圖之前後測所繪製的體育教學概念圖 為分析資料,以探討體育師資生在經過實驗教學後,其學科教學知識之成長與影 響。經由彙整體育師資生於研究期間所繪製之前後測體育教學概念圖發現,三位 體育師資生因未參與本研究之前測,故將其所繪製之後測體育教學概念圖剔除於 本研究之計分文本外,因而在資料呈現上,由原定之 44 位體育師資生所繪製的 體育教學概念圖,減為 41 位體育師資生之體育教學概念圖,分述如下:

一、概念構圖對體育師資生學科教學知識之前後測差異情形

本研究採用 Novak 與 Gowin(1984)所提出的概念構圖計分方式進行每位體育 師資生之體育教學概念圖計分,再採全班前後測平均數比較及相依樣本 t-test 進 行比較前後測是否有差異。

經全班前後測平均數分析發現,體育師資生所繪製之體育教學概念圖呈現出 明顯上昇的現象,且其上昇的分數將近提高 20 的平均分數。而將概念圖分數以 相依樣本 t-test 進行檢定,其結果如表 4-1:

表 4-1 教學概念圖之全班前後測相依樣本 t 檢定表 果也與 Brophy (2000)所指出的,透過概念構圖過程,能幫助學生在概念上的理 解,方朝郁(2005)、林達森(2004)、林達森(2005)指出,概念構圖能提升學 習成效,及黃鴻博(1998)提到的,概念構圖對師生而言,皆為相當有用的教學

本研究為參考 Novak、Gowin 與 Johansen 1983 的自由樣式概念構圖 (free-styled mapping),因而體育師資生在自由樣式構圖中,以不提供任何概念 或文句的方式,僅針對所要構圖的主題進行思考,故在研究中也發現,此種概

張靜儀,2006;陳箐繡,2003;陳國泰,2007;黃永和,1996;闕月清,2003;

顏貝珊,2003;Shulman, 1987),進行教學前的學科教學知識概念圖繪製,而 後經過符合學科教學知識發展歷程的課程設計,再對體育師資生進行後測體育 教學概念圖檢驗。研究過程中,教師透過概念構圖的方式對體育師資生進行指 導,其分析資料之結果呈現出,體育師資生經由實驗教學後,對體育教學之學 科教學知識結構為進步之情形。

經研究者探究體育師資生於前後測的課程安排,發現在未接受實驗教學前,

僅是透過概念構圖的方式進行繪製體育教學概念圖,因而體育師資生所繪製的概 念圖內容僅限於內容知識的表現,但在後測前的課程中透過概念構圖等一連串的 實驗教學,體育師資生不僅能夠繪製出課程中所學習到的體育教學相關概念,也 能從概念的不斷地連結中聯想出更多關於體育教學的次要概念,如:

加入概念構圖後,每堂課前和課後都有腦力激盪,這能使我對整體教學 內容的結構較清楚。(C01R20090525)

對於老師之前上課內容較容易回想,且經反覆咀嚼後,加入個人舊經驗 與個體思維,最後內化、重新組織成概念圖。因此,概念圖既可回溯舊 有學習經驗,有可與新學結合,更可天馬行空去發展相關領域叢集,故 概念構圖對我個人而言,是種結合新舊經驗並發揮個體創意的方法。

(A01F20090525)

使用概念構圖,可以更加的理解學習內容,激發更多延伸概念,對於 主題有深入了解。 (C02R20090525)

過去在做體育教學設計時,總以自己為出發點,根本沒有考量到包括課 程內容的關連性、學生的感受、是否受用等,直到畫出概念構圖才發現

,教學思考可以更多樣化及多方向,而且較不會疏於某部份,並體察了 各種教學內容的關連性,使我的設計能更有連貫。 (D04R20090625)

概念構圖以圖和整體概念為主,使教學知能的面向較容易變廣,並以概 念的模式加深教學目標與具體性和實用性,所考慮的面向較為廣泛且去注 意每一概念的連結和連貫性。 (B01R20090625)

透過記錄體育師資生於研究期間的學習狀況和分析體育師資生於前後測的 體育教學概念圖可發現,經由概念構圖的實驗教學後,體育師資生對於學科教學 知識有正向的成長幫助,此與陳麗華(2002)研究結果相同,支持概念構圖的學 習成效,並提出運用視覺上的效果,能協助學生建構概念和意義,使其在龐雜的 資料中迅速的抓到要點,釐清訊息的意義,以獲致宏觀的理解。也與張瓊月(2006)

研究結果相同,發現概念構圖能促進實習教師新舊知識之融合與比較,並瞭解其 思考發展情形。

而將觀察記錄和正式訪談相互驗證也發現,體育師資生較為喜愛透過討論、

互動的學習方式去學習,且認為這樣的學習才比較具有成效:

觀察體育師資生在課堂中的表現發現,如果僅是單單使用講述的方式 進行教學,而不需體育師資生主動思考的方式,其所表現出的反應較 為被動、消極,但反觀是透過構圖、小組討論或是給予他組回饋等方 式,體育師資生則表現出熱絡的氣氛。 (O20090514)

經由互動、主動式的學習,我們是比較喜歡啦! (F06F20090601)

與同學討論常可以發現自己整體教學上的缺失,更可瞭解到每個人教學 所著重的領域,可能是技能安全,也可能是互動的感覺。 (E03R20090625)

呈上述,以觀察記錄和正式訪談資料相互驗證,可得出體育師資生喜愛透 過小組、互動的方式進行學習,此結果也與文獻中所提到的小組概念構圖方式 於學習中的應用較為受到使用者的喜愛,且在學習效果上也呈現出較佳的表現 相同(吳惠婷,2008;邱垂昌、陳瑞斌,2000;賴美娟,2005),且 印證陳惠 娟(2002)合作式的概念構圖能促使小組討論趨於多向度,使討論的主題更加 完整。

而部份體育師資生在接受正式訪談中也表示,概念構圖的學習,雖然在應用 上還不習慣,但因為必須依循一些構圖的原則,而在思考的層次上,會產生更多 的想法:

使用概念構圖時,自己的思考模式較完整、比較不零散,比如想要場地 的部份,就可以分室內外,然後再個別延伸等。 (E01F20090527)

像是幫助我去組織我所學到的東西,可以去將很多東西組織起來等。

(F06F20090601)

我覺得重點是在組織ㄟ,像剛剛提到概念圖有交叉,籃球例子,寫一寫 就又可以回到當初我要的教學目標的概念,突然會有一種想法通了的感 覺。除了可以想到很多東西外,也可以知道這個東西不止可以用在這邊

,還可以用在其它地方。可以了解到能夠讓自己的思考變成一張圖,可 以看的到,又能夠互相連結。像我自己寫到後面就會覺得…恩…越寫越 多,好像可以越來了解越多。 (F01F20090601)

對於概念構圖,一開始常搞不清楚其真正用意,但經過一學期的學習,

已漸漸理解概念構圖原來能將一項事物或人慢慢延伸。由主要概念發展 至次要概念到單一概念,整個串連過程能讓我在知能上有更進一步的思

考連結。 (F04R20090625)

我認為概念構圖最主要是幫助我組織與記憶。像是在寫筆記。但是概念 構圖比筆記更有想像的空間,而且它還可以互相連結,透過這些連結更 能清楚知識之間的關係,幫助理解、記憶,有時候意外的連結還可以有 小小的成就感。 (F06R20090625)

概念構圖的學習,讓我的想法更多元,而且還會有連貫性,可以把原本 以為不同區塊的東西連結起來。 (A04R20090625)

如此的結果,也與林錚(2007)、張秀鳳(2004)、王 裕 宏、張 美 珍 與 朱 耀 明 ( 2008) 的研究中所提到的,概念構圖能夠幫助構圖者不斷地思考,以 達到促使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目的,而在增進與統整知識面向上,藉由體育 師資生針對相關研究問題所書寫的答案發現,想要繪製出心中認為完美的概念 圖,必須要不斷地針對自己所繪製的概念圖來修正,並可從中提昇學習成效。

此也與體育師資生非正式訪談得到驗證:

繪製概念圖的過程較繁瑣,因為需要重新回憶、組織並畫出。

(A01R20090525)

自己在繪製概念圖時,總是會突然又想到什麼,但又不知到放在哪一 種路線,或是使整個路線要重新分類。 (C01R20090525)

今天感覺很趕,時間有點來不及,但真的需要想很久,尤其是一開始

,一直在塗塗改改的,整張紙都很亂。 (A06N20090326)

概念構圖能夠增進我對於該主題所進行的思考,當我不斷思考的時候

,所出現的問題也逐漸變多,進而所要顧及的層面也越來越廣。

(D06R20090625)

這樣的過程也與相關文獻所提到的,概念構圖能更增進學習者統整與理解 的能力,並且還可再不斷修正的過程中,達成認知精緻化的目標(梁惠晴,

2005;盛嘉惠,2005;謝宗霖,2005;魏淑卿,2002)。另外,透過資料的分 析也發現,概念構圖可以幫助學習者擷取重點:

概念構圖是真的能幫助我去抓到重要的關鍵來著手。也比較清楚。

(G03R20090625)

概念構圖可以幫助我分離出重要的細節,而那卻是最重要的,因為往 往只會注意大範圍的事物上,卻忽略了細微的部份。 (B04R20090625)

且經本研究之實驗,也發現其對於學習體育教學相關主題知識能有更深一 層的認識。如體育師資生之相關問題書寫答案所示:

概念構圖在一些體育知能的學習上,可以幫助我更瞭解學習的主軸及重 點,整理出來的資料也更有系統及完整。 (B03R20090625)

綜合上述資料分析顯示,透過概念構圖能夠增進體育師資生在激發相關概 念的聯想、思考層次的提升、新舊知識的結合及認知精緻化的達成上,都具有 影響之功效。此也與多數研究結果相同(何治玲,2002;林筱雯,2002;陳惠 娟,2002;薛雅惠,2000;薛慶友、傅傑琳,2005;嚴貞、許正妹,2006;Chiou, 2008)。另也發現,體育師資生喜愛小組學習式的概念構圖,此也與相關研究 結果一致(吳惠婷,2008;邱垂昌、陳瑞斌,2000;賴美娟,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