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構面三:教學困擾程度的因果迴路圖及驗證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89-102)

第四章 系統建模

第四節 構面三:教學困擾程度的因果迴路圖及驗證

普通班教師對身心障礙學生的教學態度偏低,有較高比例教師表示未獲行政支持,

教學需付出較大的心力,教材準備不知從何下手,且易產生教學挫折感,認為融合教 育會帶給教師相當困擾和壓力(胡永崇、蔡進昌、陳正專,2001)。普通老師因擔心自 己特教經驗不足及缺乏專業支持感到困擾,使多數教師對融合並不積極(林鈺涵,

2004)。普通班教師教導身心障礙學生時,可能面臨不知如何設計課程與教學、班級 經營困難、特教知能不足與行政資源缺乏等困境,因而產生壓力,抗拒身心障礙生入 班,影響融合教育之發展(林愛梅,2011)。

特殊孩子除了學習能力及態度遠落後一般學生外,還經常伴隨行為問題及較低的 挫折忍受度,因而是否能協助融合班級老師解決教學的困擾,便成為影響國小導師任 教於融合班級意願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將影響國小導師任教於融合班級之意願 的第三個構面,定為「教學困擾程度」。教學困擾程度包括:外在支持度、特教專業 知能、課程設計教學評量能力、學生的學習與行為問題和家長支持度等五大因子。

本研究繪製外在支持度的因果迴路圖(圖14)並以文獻驗證(表41)如下:

圖14 教學困擾程度的因果回饋環路

表41

教學困擾程度的因果迴路驗證表

因 果 關係 驗證說明

IEP擬定與 執行能力

1.課程設計

教學評量 能力 2.學生學習

及問題行 為

3.助理人員 協助程度

正向 特殊教 育法 (2013)第24條第 三項 第 4 條指 出,各級學校對於身心障礙學生之評量、教學及 輔導工作,應以專業團隊合作進行為原則,並得 視需要結合衛生醫療、教育、社會工作、獨立生 活、職業重建相關等專業人員,共同提供學習、

生活、心理、復健訓練、職業輔導評量及轉銜輔 導與服務等協助。前項專業團隊,以由特殊教育 教師、普通教育教師、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及 學校行政人員等共同參與為原則,並得依學生之 需要彈性調整之。前項所稱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 員,指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臨床心 理師、諮商心理師、語言治療師、聽力師、社會 工作師及職業輔導、定向行動等專業人員。各級 主管機關應督導並定期考核執行成果。

特殊教 育法 (2013)第24條第 三項 第 5 條指 出,專業團隊之合作方式及運作程序如下:一、

擔任融合班

級導師意願 教 學 困 擾 程 度

家長支持度

資源整合 運用程度 特教專業知能

-外在支持度 +

+

-- 學生的學習

與行為問題 倦怠感

- +

+ +

教學信心 +

-個冸化教育計畫 擬定與執行能力

+

-生活助理員 協助程度

課程設計教 學評量能力

+

+ - +

-表41(續)

因 果 關係 驗證說明

IEP擬定與 執行能力

1.課程設計

教學評量 能力 2.學生學習

及問題行 為

3.助理人員 協助程度

正向 由專業團隊成員共同先尌個案討論後再進行個 案評估,或由各專業團隊成員分冸實施個案評估 後再共同進行個案討論,做成評估結果。二、專 業團隊依前款評估結果,確定教育及相關支持服 務之重點及目標,完成個冸化教育計畫之擬訂。

三、個冸化教育計畫經核定後,由專業團隊執行 及追蹤。

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修正條文(2012)第十八 條指出,本法第二十七條所稱個冸化教育計劃,

指運用專業團隊合作方式,針對身心障礙學生個 冸特性所擬定之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計劃,個冸 化教育計劃,其內容應包括下列事項:Ⅰ.學生 認知能力、溝通能力、行動能力、情緒、人際關 係、感官功能、健康狀況、生活自理能力、國文、

數學等學業能力之現況。Ⅱ.學生家庭狀況。Ⅲ.

學生身心障礙狀況對其在普通班上課及生活之 影響。Ⅳ.適合學生之評量方式。Ⅴ.學生因行為 問題影響學習者,其行政支援及處理方式。Ⅵ.

學年教育目標及學期教育目標。Ⅶ.學生所需要 之特殊教育及相關專業服務。Ⅷ.學生能參與普 通學校(班))之時間及項目。Ⅸ.學期教育目標是 否達成之評量日期及標準。Ⅹ.學前教育大班、

國小六年級、國中三年級及高中 (職) 三年級學 生之轉銜服務內容。

IEP擬定與 執行能力

1.課程設計

教學評量 能力 2.學生學習

及問題行 為

3.助理人員 協助程度

正向 教育部教育Wiki網(2013)指出,個冸化教育 計畫的功能有:

1.提供兒童特殊教育的架構

2.提供兒童特殊教育服務的指引。

3.提供兒童特殊教育計畫管理的工具。

4.提供兒童學習後的評鑑。

5.提供學校教育人員與家長溝通的機會,並共同 參與兒童的學習規畫。

特教專業知 能

IEP擬定與 執行能力

正向 Ross and Wax (1993)針對普通班教師對於學 習障礙和語言障礙兩類學生實施融合教育時產 生的教學困境有兩項,第一是教師的責任與負擔 加重了,但是卻未得到行政上的支持;第二是教 學策略與技巧不足,但卻未獲得教學上的協助。

Siegel and Jausovec(1994)認為許多普通班教師拒 絕融合教育方案的主因,尌是特殊教育的專業知 能不足,對於身心障礙學生的教學無法勝任。

李水源與陳琦蓉(2003)指出,普通班教師面 對身心障礙學生的工作壓力來源以專業知能方

表41(續)

因 果 關係 驗證說明

特教專業知 能

IEP擬定與 執行能力

正向 面的困擾為主,以致無法因應學生情形提供教學 和處理特殊問題,李水源、陳琦蓉並分析專業知 能方面困擾包括缺乏提供身心障礙學生有效教 學方法的能力、設計普通學生與障礙學生一貣學 習的教學活動以及依據學生個冸差異行進行教 學的能力等,造成普通班教師對身心障礙學生的 教學上感受到很大的壓力。

陳國洲(2005)指出,針對八名教導學習障礙 學生之普通班級任教師進行質性研究,也發現普 通班教師多數認為本身特教專業知能不足,需要 再充實、加強,最感困擾的問題是面對大班級教 學,礙於時間、人力關係,無法特冸再去設計調 整教材、評量,難以兼顧學生個冸化的學習。

李惠藺與蔡昆瀛(2009)指出,課程調整或是 全方位學習設計都是從普通教育課程出發,教師 若能接受專業的知能訓練後去實踐,欲掌握特殊 需求學生的能力和需求並不困難。

特教專業知 能

教學信心 正向 Siegel and Jausovec (1994)指出,許多普通班 教師拒絕融合教育方案的主因,尌是特殊教育的 專業知能不足,對於身心障礙學生的教學無法勝 任。

李新民與周俊良(2007)指出,年紀較輕、具 特殊教育學經背景者自我效能較高,自我效能顯 著影響其工作表現。

徐瓊珠與詹士宜(2008)指出,有相關的特殊 教育訓練對於普通班教師在接受身心障礙學生 安置在普通班中,有較正向的看法。

學生的學習 與行為問題

教學困擾程 度

正向 吳國維(2004)指出,教師融合教育之教學困 擾有四大層面:特教知能、支援系統、課程教學 與班級經營。

黃瑋苓(2005)指出,以國小融合教育班教師 為對象的調查研究顯示,國小融合班教師工作壓 力感受大小依序是學生問題、專業知能、工作負 荷、角色壓力和社會支持,其中特殊學生個人有 關的行為與態度是教師最感壓力的部分。

張美華與簡瑞良(2009)指出,造成教師壓力 的主要一個因素即來自於教師對普通及特殊學 生問題行為處理的專業能力不足,也即是班級經 營的能力不足。

家長支持度 教學困擾程 度

負向 陳瑟雈(2005)指出,國小普通班聽覺障礙學 生之教師所遇困難由高而低為行政支援、課程教 學、家長參與、班級經營。

表41(續)

因 果 關係 驗證說明

家長支持度 教學困擾程 度

負向 童鳳嬌(2006)指出,部分家長透過班親會或 家長會干預教學;有些家長不僅無法支持教師甚 至因理念不同而成為教學阻力;有些家長干涉學 校導師、任課老師或班級幹部的安排。

吳南成(2010)指出,親師間缺乏信任造成關 係緊張對立、家長配合度不高等,都讓教師感到 憂心與困擾。

劉芙蓉(2011)指出,教師對於融合教育感到 困擾的原因有:課程的進度以及兼顧全班同學的 受教權(二)班級經營 (三)特教知能不足。(四)行 政支援、資源不足。(五)親師溝通之困難。

外在支持度 教學困擾程 度

負向 Ross and Wax (1993)針對普通班教師對於學 習障礙和語言障礙兩類學生實施融合教育時產 生的教學困境有兩項,第一是教師的責任與負擔 加重了,但是卻未得到行政上的支持;第二是教 學策略與技巧不足,但卻未獲得教學上的協助。

Sebastian and Mathot-Bucker (1998)研究高 中普通班教師對融合教育的教學壓力主要來 自:一、班級大小及教學方式的改變;二、為障 礙生設計適當的課程與評分方式;另外教師還指 出他們需要更多的特教專業訓練及相關的支持。

外在支持度 教學困擾程 度

負向 曲俊芳(1998)指出,普通班教師所遭遇的困 難是因為缺乏專業知能,無法因應身心障礙學生 情形提供教學和處理特殊問題,缺乏行政支持,

期望行政單位積極提供支援服務。

陳瑟雈(2005)指出,國小普通班聽覺障礙學 生之教師所遇困難由高而低為行政支援、課程教 學、家長參與、班級經營。

張蓓莉(2009)指出,綜合國內相關研究歸納 出普通教師面對融合教育是感受到壓力的,主要 來源如「學生學習與行為問題」、「特教專業知 能」、「教師工作量」、「角色期望」、「學校行政支 援」、「溝通問題」、「兼顧正常學生及特殊需求學 生」等。

倦怠感 國小導師任 教融合班級 之意願

負向 陳建瀧(2000)指出,工作倦怠會造成教師工 作情緒低落,以致工作意願不佳。

Luthans (2002)指出,教師若對工作產生倦怠 感,對教學工作的投入必低,會有失落感及無力 感,進而導致任教意願不高。

Scheib (2003)指出,教師若承受過多的壓 力,不但會降低其工作滿意度、增加憂慮不安的 情緒、缺乏自我承諾,還會充滿無力感及工作倦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89-10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