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樟樹病蟲害之調查與防治

第六章 樟樹造林學之展開

第三節 樟樹病蟲害之調查與防治

照顧林地中,除草和修枝是主要作業,1904(明治 37)年伊藤貞次郎已經提 出間作,並在殖產局推動下逐漸制度化,但仍有一項問題必須克服:病蟲害。

此乃初期部分地方廳造林時遇到的問題,1902(明治 35)年 9 月在斗六廳實施修 枝和除草後,樟樹生長情況逐漸好轉,但不久部分苗木卻因病蟲害枯死。

1541901(明治 34)年在新竹廳加那排社造林時,從大嵙崁苗圃運送來的苗木因受 蟲害品質不佳。155為防治病蟲害,專賣局開始委託學者調查臺灣樟樹害蟲並研 究樟樹病菌。

首先,就樟樹害蟲調查及其防治觀之。1906(明治 39)年 7 月、8 月臺灣總 督府專賣局委託東京帝國大學農科大學教授佐佐木忠次郎156調查臺灣樟樹。157 在此之前,佐佐木忠次郎已於 1905(明治 38)年受日本專賣局委託調查兵庫縣的 樟樹,首度發現樟五倍子蟲,並將其命名為 Trioza camphorae,其後福岡農學校 亦於其苗圃之樟苗發現新害蟲,經佐佐木忠次郎分析後,確認為新種,乃將其 命名為樟ムクゲムシ(Phloethrips nigra)。8 月、9 月佐佐木忠次郎繼續調查冰 庫、福岡、長崎、熊本、鹿兒島、宮崎,結果發現青蛾蠟蟬、避債蟲、葉捲 蟲、樟穿葉蟲、樟綠尺蠖、樟巢蟲、樟蟲、樗蠶、樟穿孔蟲、樟鐵砲蟲、樟ム クゲムシ、樟壁蝨。158來臺後,持續他的調查工作。7 月,共調查出樟褐尺 蠖、樟綠尺蠖、樟葉捲蟲、樟赤心蟲、樟木蠧蟲、四點葉蟲、樟ルリ葉蟲、樟 赤葉蟲、廣口象蟲、緣廣口象蟲、樟捲葉象鼻蟲、樟葉蜂幼蟲、樟軍配蟲、蟋 蟀(按:原トーカウ)等十四種害蟲。1598 月,再度調查出樟巢蟲、樟虎斑穿葉 蟲、蓑蟲、樟五倍蟲(又名樟葉蝨)、樟白介殼蟲、樟圓介殼蟲、樟壁蝨等七種 蟲,160其中,新發現 16 種蟲乃是次調查最重要之貢獻。

是次調查目的在分析各種害蟲的害處與疾病的特性以便於提出驅除與防治

154 〈樟造林地雜草刈拂報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03 年 4 月 1 日,頁 139-141。

155 〈深坑及新竹兩廳下造林業復命書〉,《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04 年 6 月 1 日,15 年保 存,冊號 4819、文號 4,頁 75-76。

156 1881 年 7 月畢業於東京大學理學部生物學科,其後擔任理學部準助教授,1882 年 6 月轉任 駒場農學校助教,同時於東京大學預備門、第一高等中學校擔任教師,1886 年 7 月擔任東 京農林學校教授,1889 年為了研究養蠶術和水產術到歐洲視察,1890 年 6 月擔任農科大學 助教授,隔年升等教授,8 月授與理學博士學位,1893 年擔任動物學、昆蟲學和養蠶學第二 講座,1910 年再度前往歐洲視察,1921 年 10 月依願離職,1922 年 1 月授予東京大學名譽 教授名稱。一生中鑽研養蠶學、農林昆蟲學和養魚論,進而奠定該學問基礎,號稱日本養蠶 學之祖。詳情見,〈故佐々木忠次郎勲章加授ノ件〉,《叙勳裁可書》,昭和 13 年 6 月 2 日~

昭和 13 年 6 月 4 日,檔號:A10113244000,國立公文書館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http://www.jacar.go.jp/

157 〈佐佐木忠次郎昆蟲ニ關スル事務囑託〉,《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08 年 8 月 1 日,永久 保存(進退),冊號 1440、文號 14。

158 專賣局,《樟樹害蟲並病菌調查書》(東京市:專賣協會,1930),頁 5-7。

159 佐佐木忠次郎,《臺灣樟樹害蟲調查第一回報告》(出版地單位不詳,1907)。

160 佐佐木忠次郎,《樟樹害蟲談》(出版地單位不詳,1906)。

179

方法,茲舉數例。樟綠尺蠖,於蕃薯寮發現,專門棲息在新枝之間啃食嫩葉。

由於外殼綠色,加以休息時必定以腹腳附著於新枝,頭部往上傾斜三十度橫躺 著,形狀恰似從新枝長出的葉柄,故棲息於新枝之時,難以發現。該蟲對於正 在成長的樟樹傷害不大,但對於樟苗危害甚劇。對此,其建議巡查苗圃時,若 發現樟葉有發生蟲害之徵兆,應立刻調查新樹枝,若未發現蟲害,應檢查葉子 內部有無害蟲。樟巢蟲,於臺北、港口、南投、大湖街、桃園、大嵙崁、叭哩 沙等地發現,幼蟲時常群居,吐絲連結兩三片葉子以築巢,並啃食葉面。巢內 大多存留蟲糞。其後,伴隨幼蟲之成長,會蒐集更多葉子築巢,結果由於巢穴 更大,傷害樟葉更甚。若遭受蟲害,枝葉將呈現枯萎顏色,因此只要遙望樟 樹,可容易辨別是否發生蟲害。對此,應謹慎蒐集害蟲並加以燒毀,又因為容 易發生於老樹,對於不能用手蒐集的受害枝葉,可以木鋏切取。161

樟虎斑穿葉蟲,於臺北、蕃薯寮、港口、南投、馬力埔、大茅埔、三叉 河、大湖街、大嵙崁、深坑、叭哩沙等地發現,幼蟲時即進入葉內之入口,開 始啃食葉子組織,啃食後,葉子內部呈現細長溝狀,尤其末端之處,因為侵蝕 劇烈且廣泛,形成圓形、橢圓形等極為扁平的空間。幼蟲即棲息於此空間內,

待成熟欲結蛹之時,將侵蝕包覆該房的葉皮,然後爬出。受啃食的葉子,表面 呈現淡灰褐色,和一些灰白色,並留存幾條直線,而內部存在一些蟲糞。摘採 葉子時,用日光透視,若發現內部存在淺黑的粗線時,即存在害蟲。對此,巡 視若發現應立即摘掉葉子。除上述外,樟褐尺蠖、樟葉捲蟲、蓑蟲、樟赤心 蟲、四點葉蟲、樟ルリ葉蟲(即二點葉蟎)、樟赤葉蟲、廣口象蟲、緣廣口象 蟲、樟捲葉象鼻蟲等害蟲,佐佐木忠次郎都建議驅除,或焚毀害蟲寄生的葉 子。162

為防止某些害蟲繼續侵蝕,佐佐木忠次郎建議可因應害蟲習性,於葉子噴 灑不同之化學藥劑。例如樟葉蜂幼蟲,於臺北、大茅埔、三叉河的苗圃發現,

該蟲以吃樟葉為生,若侵蝕劇烈,雖不會吃完全部的枝幹和葉子,亦會妨礙樟 苗之生長。巡視樟苗圃時,若發現苗圃中有些樟苗失去葉子,大概是遭受此種 蟲害。至於如何確認是否遭受此種蟲害,應仔細檢查失去葉子的樟苗。發現 後,應謹慎補殺,或攜帶酒瓶,將捕捉害蟲投入,並灌入熱水瓶內殺之,若不 便以指頭逐一摘取害蟲,應以竹製的鑷子捕捉。發生害蟲的樟苗,可噴灑石油 乳劑,惟若石油乳劑過濃,亦有傷害樟葉之虞。至於石油乳劑如何製作,事先 用熱水溶解蘇打,然後注入石油,反覆攪拌後逐漸出現乳汁色之汁液,即可使 用。除此之外,凡是樟五倍干蟲、樟軍配蟲、樟壁蝨侵蝕過的葉子都可噴灑石

161 佐佐木忠次郎,《臺灣樟樹害蟲調查第一回報告》,頁 2-7。

162 佐佐木忠次郎,《臺灣樟樹害蟲調查第一回報告》,頁 7-10、1-2、10-15、16-23。

180

油乳劑。163

樟白介殼蟲,於蕃薯寮、港口、南投、龍眼林、大茅埔、三叉河、大湖 街、深坑、冷水坑、叭哩沙的苗圃發現,以雌蟲和幼蟲危害最劇,大多寄生於 樟樹枝幹或葉子內部以吸取養分。若多數之幼蟲或雌蟲寄生於枝幹時,枝幹將 逐漸衰弱,並影響生長。又寄生於樟葉之害蟲,其顏色將由綠色變成灰黃色。

故遙望樟樹時,可容易辨別被害樹。對此,驅除後,可調配苛性加里(按:氫氧 化鉀)之化劑,塗抹於被害部位,或用酒精塗抹,即可收驅除害蟲之效。樟圓介 殼蟲,於臺北、蕃薯寮發現,寄生於枝幹或樹葉中,用口器插入組織內吸取養 分。若害蟲寄生枝幹時,樹皮將失去光澤變成灰黃色。雖然害蟲大多寄生於葉 子內部,但繁殖茂盛時,葉子表面也會寄生不少害蟲。發現後立即驅除,接著 在被害面塗抹濁酒或石油。雖然以石油驅蟲最有效,但恐有傷害樹皮之虞,故 若想用石油驅除的話,先將其塗抹於被害樹枝的局部,測驗是否會傷害樹皮,

再塗抹於全部。亦可事先混合水、燒石灰、硫磺,待使用時加入食鹽以調製成 化學藥劑。164

總結研究,佐佐木忠次郎認為雖然幼樹、樟苗比起老樹更易遭蟲害,但是 害蟲較容易驅除,加以花費低,故於苗圃進行害蟲驅除作業之效果較好。然 而,比起蟲害,茂盛的雜草更會阻礙樟樹發育,因此應該同時進行驅除蟲害與 除草作業。1907(明治 40)年佐佐木忠次郎以前幾次調查為基礎,補充新發現的 樟心蟲、樟イラ、樟モンパ菌及樟皮菌後,整理成《樟樹害蟲調查第二回報 告》。165接著,1914(大正 3)年發表〈赤油及藍油ノ害蟲二対する調査〉,以實驗 紅油乳劑和藍油乳劑的殺蟲效力及其對樟樹的影響。166其後,陸續發表〈樟ム クゲムシ變態調查〉(1917)、〈樟巢蟲調查報告〉(1920),透過實地調查、解剖 昆蟲以詳細說明害蟲構造、習性及其成長,進而解析受害的植物症狀,以提供 適合的防治法,或建議適合的驅蟲劑。167

不僅佐佐木忠次郎,其他人也相繼投入的臺灣樟樹害蟲研究。防治方面,

1907 年林學周研究樟葉蜂,大約四月中旬時,幼蟲會開始啃食新葉和幼苗,惟 由於該蟲身形細小柔弱,容易驅除。林學周建議巡視苗圃時,只要發現幼蟲,

須立即撲殺,尤其冒出新芽時,更應仔細檢視新芽生長狀況,若有點狀成列的 卵子,且呈現褐色,須立即摘取燒毀。若樟葉損害過於嚴重,可混合松香、天 然碳酸鈉、碳酸蘇打、松精油、30 倍的水成溶液,於上午六七點左右噴灑於害

163 佐佐木忠次郎,《臺灣樟樹害蟲調查第一回報告》,頁 23-34。

164 佐佐木忠次郎,《臺灣樟樹害蟲調查第一回報告》,頁 34-39。

165 1907 年佐佐木忠次郎以該次調查為基礎,調查日本國內的樟樹害蟲,並提出第二回報告。

詳情見,佐佐木忠次郎,《樟樹ノ害蟲調查第二回報告》(東京市:大藏省主稅局,1907)。

166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樟樹害蟲並病菌調查書》,頁 52-54。

167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樟樹害蟲並病菌調查書》,頁 52-54。

181

蟲。經噴灑後,幼蟲會逐漸失去活動力、約四小時後死去;即將蛹化的蟲,約 一小時後死去;成蟲抵抗力最差,兩三分後死去。168調查方面,1911(明治 44) 年農商務省農事試験場技師桑名伊之吉在臺灣樟樹的枝葉發現粉蝨,並將之命 名為 Aleurodes spinosus。1691913 年專賣局召開造林會議時,殖產局農務課技手 新渡戶稻雄發表有關樟樹害蟲的防治方法,並發表新發現的害蟲:ヒメシロア リ(臺灣黑翅土白蟻)、オンブバッタ(紅翅負蝗)、クダマキモドキ(日本綠螽)、

ワタフキカヒガラムシ(吹綿介殼蟲)、ワタノハマキ(綿葉捲蟲)、テグスサン (樟蠶、楓蠶、四黑目天蠶)、たいわんあをどうがね(臺灣青銅金龜)。1914 年,

將該次演講內容與 1905 年來有關樟樹害蟲病菌研究編成《臺灣樟害蟲菌》出

將該次演講內容與 1905 年來有關樟樹害蟲病菌研究編成《臺灣樟害蟲菌》出

相關文件